一种提高安全性的供热机组运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5724发布日期:2019-02-01 19:5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安全性的供热机组运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运行安全领域,特别是一种提高安全性的供热机组运行系统,尤其适用于三北地区供热机组。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火电机组装机总量达11亿千瓦,其中热电机组约占50%,且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例,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比高达70%。在采暖季,供热机组调节运行受电网深度调峰和外网热负荷两个因素的限制。为了实现电厂利润最大化,许多供热机组均进行了相关供热改造,如高压蒸汽(如主蒸汽、冷再蒸汽、热再蒸汽等)减温减压后直接供热、机组凝抽背改造供热等。通过这些改造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机组深度调峰的要求。

对于供热机组,在机组参数波动较大或出现故障时,为保证机组安全,多采用常规甩负荷方法,即通过机组旁路系统将蒸汽排入凝汽器或者重新进入锅炉系统,这种方式对机组供热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浪费了部分蒸汽,造成资源浪费。

中国专利201720592406.2提出了一种蓄热罐系统,根据其权利要求,其采用熔融盐相变技术,利用电厂蒸汽蓄热,用于减少电厂发电量。该系统需要新增电加热装置,整体造价偏高。中国专利201621247478.5提出了一种蓄热罐与热网直接连接系统,根据其权利要求,能够实现热网与蓄热系统的直接连接,但未能实现回收机组甩负荷损失的热量,且无法保证机组运行安全,且无法实现机组“热电耦合”。

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提高安全性的供热机组运行系统,可有效提高供热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并且可回收机组甩负荷过程中的蒸汽热量,可以有效延长机组供热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安全性的供热机组运行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锅炉的蒸汽出口与高压缸的进汽口相连,高压缸的出汽口上装有伸入与锅炉内的再热循环管道,再热循环管道的出汽端与中压缸的进汽口相连,中压缸的出汽口经联通管与低压缸的进汽口相连,构成具有循环再热功能的多级蒸汽做功动力输出结构;锅炉与中压缸进汽口之间的再热循环管道上依次装有分别与蓄热罐上部的蒸汽进口相连的第一抽汽管道和第二抽汽管道,第一抽汽管道上装有第一抽汽阀门,第二抽汽管道上装有第二抽汽阀门,联通管上装有与热网加热器蒸汽进口相连的第三抽汽管道,第三抽汽管道上装有第三抽汽阀门,第三抽汽阀门与热网加热器蒸汽进口之间的第三抽汽管道装有与蓄热罐上部的蒸汽进口相连的第四抽汽管道,第四抽汽管道上装有第四抽汽阀门,热网回水的出水口经管路与热网循环泵的进口相连,热网循环泵出口分别经管路与供热回水总阀门的进口和蓄热系统旁路阀门的进口相连,供热回水总阀门的出口经管路与蓄热罐下部的进水口相连,蓄热罐下部的出水口经管路与蓄热罐出口阀门的进口相连,蓄热罐出口阀门经管路分别与蓄热系统旁路阀门的出口、热网加热器进口阀门的进口和热网加热器旁路阀门的进口相连,热网加热器进口阀门的出口与热网加热器的被加热水入口相连,热网加热器的被加热水出口与热网加热器出口阀门的进口相连,热网加热器出口阀门的出口分别与热网加热器旁路阀门的出口和供热供水总阀门的进口相连,供热供水总阀门的出口作为热网供水的出水口,热网加热器的凝水出口与热网疏水泵的进口相连,热网疏水泵的出口作为热网疏水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成本低,可以有效回收电厂因主机故障甩负荷损失的排汽热量;在事故状态下可有效延长热用户用热时间,可减轻甩负荷时排汽温度高对凝汽器造成的热应力变形及对其他辅机设备的冲击,使用方便,效果好,安全可靠,是供热机组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炉1、高压缸2、中压缸3和低压缸4,锅炉1的蒸汽出口通过高压主蒸汽管道24与高压缸2的进汽口相连,高压缸的出汽口上装有伸入与锅炉内的再热循环管道22,再热循环管道的出汽端与中压缸3的进汽口相连,中压缸的出汽口经联通管23与低压缸4的进汽口相连,构成具有循环再热功能的多级蒸汽做功动力输出结构;锅炉1与中压缸3进汽口之间的再热循环管道22上依次装有分别与蓄热罐6上部的蒸汽进口相连的第一抽汽管道25和第二抽汽管道26,第一抽汽管道25上装有第一抽汽阀门9,第二抽汽管道26上装有第二抽汽阀门10,联通管23上装有与热网加热器5蒸汽进口相连的第三抽汽管道27,第三抽汽管道27上装有第三抽汽阀门11,第三抽汽阀门11与热网加热器5蒸汽进口之间的第三抽汽管道装有与蓄热罐6上部的蒸汽进口相连的第四抽汽管道28,第四抽汽管道28上装有第四抽汽阀门12,热网回水的出水口经管路与热网循环泵13的进口相连,热网循环泵13出口分别经管路与供热回水总阀门14的进口和蓄热系统旁路阀门16的进口相连,供热回水总阀门14的出口经管路与蓄热罐6下部的进水口相连,蓄热罐6下部的出水口经管路与蓄热罐出口阀门15的进口相连,蓄热罐出口阀门15经管路分别与蓄热系统旁路阀门16的出口、热网加热器进口阀门17的进口和热网加热器旁路阀门18的进口相连,热网加热器进口阀门17的出口与热网加热器5的被加热水入口相连,热网加热器5的被加热水出口与热网加热器出口阀门19的进口相连,热网加热器出口阀门19的出口分别与热网加热器旁路阀门18的出口和供热供水总阀门20的进口相连,供热供水总阀门20的出口作为热网供水的出水口,热网加热器5的凝水出口与热网疏水泵21的进口相连,热网疏水泵21的出口作为热网疏水的出水口。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第一抽汽阀门9与蓄热罐6上部的蒸汽进口之间的第一抽汽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减温减压器7;所述第二抽汽阀门10与蓄热罐6上部的蒸汽进口之间的第二抽汽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减温减压器8,两个减温减压器的减温水均取自电厂除盐水。

所述的蓄热罐为常压蓄热罐,蓄热工质为水,蒸汽从蓄热罐上部的蒸汽进口进入和水换热。蓄热罐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通入供热回水与从上方来的蒸汽换热达到加热的目的,加热后的水从出水口送出。

所述热网循环泵13和热网疏水泵21均为水泵;所述的第一抽汽管道25、第二抽汽阀门10、第三抽汽阀门11、第四抽汽阀门12、供热回水总阀门14、蓄热系统旁路阀门16、蓄热罐出口阀门15、热网加热器进口阀门17、热网加热器旁路阀门18、热网加热器出口阀门19、供热供水总阀门20均为流量调节阀,该阀门具有开关、截断、流量调节功能。

第一抽汽管道、第二抽汽管道和第三抽汽管道分别做为三路汽源,分别引自一级旁路、二级旁路(再热循环管道抽汽)及联通管抽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机组正常运行时,蓄热罐6处于备用状态,关闭阀门供热回水总阀门14、蓄热罐出口阀门15,热网回水通过热网循环泵13、蓄热系统旁路阀门16进入热网加热器,开启热网加热器进口阀门17、热网加热器出口阀门19、供热供水总阀门20,关闭热网加热器旁路阀门18,热网水向外供给。热网加热器汽源来自于联通管抽汽,疏水通过热网疏水泵21向外排出。当机组处于事故状态下,需要甩负荷时,需开启一或二级旁路时(再热循环管道抽汽),关闭第三抽汽阀门11,开启阀门组第一抽汽阀门9或第二抽汽阀门10,根据实际情况投入第一减温减压器7或第二减温减压器8,此时开启供热回水总阀门14、蓄热罐出口阀门15,关闭蓄热系统旁路阀门16,热网回水通过热网循环泵13进入蓄热罐,开启热网加热器旁路阀门18、供热供水总阀门20,关闭热网加热器进口阀门17、热网加热器出口阀门19,热网水通过热网加热器旁路阀门18向外供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有效回收电厂因主机故障甩负荷损失的排汽热量;

2)在事故状态下可有效延长热用户用热时间;

3)可减轻甩负荷时排汽温度高对凝汽器造成的热应力变形及对其他辅机设备的冲击。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