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3946发布日期:2019-03-14 00:42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管路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介质运输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冬天严寒的来领,有些区域由于防冻设施不到位或极端天气出现,部分介质由于寒冷气候的影响管道内的介质将面临被冻结状况,一般采用的解冻方法是自然解冻、汽油喷灯加热管道解冻、电伴热加热解冻。采用自然解冻方法的解冻速度慢、效率低,特别是冬天气温低时的解冻效率更为低下,不能及时解决燃眉之急;所以更多的会采用汽油喷灯加热解冻方法进行解冻或电伴热解冻。

但是汽油喷灯加热法在实际使用时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汽油属危险用品,在使用时极其容易造成火灾或爆炸,且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在冻结的管道上很难解冻管道,而电伴热在使用时容易浪费能源,电发热容易引起火灾及电气安全事故,部分金属管道上一旦电伴热绝缘发生故障极其容易引起触电事故。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介质运输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汽油喷灯加热法在实际使用时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汽油属危险用品,在使用时极其容易造成火灾或爆炸,且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在冻结的管道上很难解冻管道,而电伴热在使用时容易浪费能源,电发热容易引起火灾及电气安全事故,部分金属管道上一旦电伴热绝缘发生故障极其容易引起触电事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包括:水箱、水箱盖、补液口、电磁阀门、排气孔、进液口、液位显示管、液位传感器、排液口、第一电加热管组、第二电加热管组、数显盘、控制柜、第一温度传感器、出液口、阀门、循环泵、管道、软管、第二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盖通过卡合方式安装在水箱的顶端;所述排气孔贯通设置在水箱的顶端,且排气孔位于水箱盖的一侧;所述进液口贯通设置在水箱的顶端,且进液口位于排气孔的一侧;所述补液口贯通设置在水箱的顶端,且补液口位于水箱盖的另一侧;所述电磁阀门通过螺纹拧接方式安装在补液口的顶端;所述液位显示管安装在水箱的一侧,且液位显示管与水箱相贯通;所述液位传感器嵌入安装在液位显示管的内壁上;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水箱的外壁上,且数显盘嵌入安装在控制柜的外壁上;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水箱的底部;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安装在水箱内侧的底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一侧的外壁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水箱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水箱一侧的底部,且出液口与阀门的进水端通过输水管道相连接;所述阀门的出水端与循环泵的进水端通过输水管路相连接;所述软管缠绕在管道的外壁上,且软管的一端与进液口相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泵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卡合方式安装在管道的外壁上,且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软管的上方;所述流量传感器通过卡合方式安装在管道的外壁上,且流量传感器位于软管的下方;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通过卡合方式安装在管道的外壁上,且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流量传感器的下方;所述电磁阀门、液位传感器、第一电加热管组、第二电加热管组、第一温度传感器、循环泵、第二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及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柜通过电性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所述软管呈螺旋状缠绕在管道的外壁上,且软管的外壁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组、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由N根镍络合金加热管组成,且第一电加热管组、第二电加热管组在水箱内侧的底部呈并列排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所述液位传感器共设置有两处,且液位传感器在液位显示管内侧的两端呈对称状分布,并且液位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为EE-SPX613。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所述循环泵为ALPHA2型变频循环泵。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为G18型壁夹式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所述流量传感器为TUF-2000S型壁挂式流量传感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为DS18B20型温度传感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软管呈螺旋状缠绕在管道的外壁上,且软管的外壁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的设置,加热更为均匀,同时增大软管与管道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管道的解冻速度。

2、本实用新型第一电加热管组、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由N根镍络合金加热管组成,且第一电加热管组、第二电加热管组在水箱内侧的底部呈并列排列的设置,镍络合金加热管具有良好的加热效果,并且采用水加热及循环加热的方法加热速度快,安全系数较高,降低安全隐患。

3、本实用新型液位传感器共设置有两处,且液位传感器在液位显示管内侧的两端呈对称状分布,并且液位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为EE-SPX613的设置,用于采集箱体水位的高度,避免液位较低造成干烧,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避免液位过高水满溢出。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加热均匀、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强、解冻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水箱1、水箱盖2、补液口3、电磁阀门4、排气孔5、进液口6、液位显示管7、液位传感器8、排液口9、第一电加热管组10、第二电加热管组11、数显盘12、控制柜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出液口15、阀门16、循环泵17、管道18、软管19、第二温度传感器20、流量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包括:水箱1、水箱盖2、补液口3、电磁阀门4、排气孔5、进液口6、液位显示管7、液位传感器8、排液口9、第一电加热管组10、第二电加热管组11、数显盘12、控制柜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出液口15、阀门16、循环泵17、管道18、软管19、第二温度传感器20、流量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水箱盖2通过卡合方式安装在水箱1的顶端;排气孔5贯通设置在水箱1的顶端,且排气孔5位于水箱盖2的一侧;进液口6贯通设置在水箱1的顶端,且进液口6位于排气孔5的一侧;补液口3贯通设置在水箱1的顶端,且补液口3位于水箱盖2的另一侧;电磁阀门4通过螺纹拧接方式安装在补液口3的顶端;液位显示管7安装在水箱1的一侧,且液位显示管7与水箱1相贯通;液位传感器8嵌入安装在液位显示管7的内壁上;控制柜13设置在水箱1的外壁上,且数显盘12嵌入安装在控制柜13的外壁上;排液口9设置在水箱1的底部;第一电加热管组10与第二电加热管组11安装在水箱1内侧的底部;第一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水箱1一侧的外壁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4与水箱1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出液口15设置在水箱1一侧的底部,且出液口15与阀门16的进水端通过输水管道相连接;阀门16的出水端与循环泵17的进水端通过输水管路相连接;软管19缠绕在管道18的外壁上,且软管19的一端与进液口6相连接,软管19的另一端与循环泵17的出水端相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20通过卡合方式安装在管道18的外壁上,且第二温度传感器20位于软管19的上方;流量传感器21通过卡合方式安装在管道18的外壁上,且流量传感器21位于软管19的下方;第三温度传感器22通过卡合方式安装在管道18的外壁上,且第三温度传感器22位于流量传感器21的下方;电磁阀门4、液位传感器8、第一电加热管组10、第二电加热管组11、第一温度传感器14、循环泵17、第二温度传感器20、流量传感器21及第三温度传感器22与控制柜13通过电性相连接。

具体的,软管19呈螺旋状缠绕在管道18的外壁上,且软管19的外壁与管道18的外壁相贴合,加热更为均匀,同时增大软管19与管道18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管道18的解冻速度。

具体的,第一电加热管组10、第二电加热管组11均由N根镍络合金加热管组成,且第一电加热管组10、第二电加热管组11在水箱1内侧的底部呈并列排列,镍络合金加热管具有良好的加热效果,并且采用水加热及循环加热的方法加热速度快,安全系数较高,降低安全隐患。

具体的,液位传感器8共设置有两处,且液位传感器8在液位显示管7内侧的两端呈对称状分布,并且液位传感器8的具体型号为EE-SPX613,用于采集箱体1水位的高度,避免液位较低造成干烧,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避免液位过高水满溢出。

具体的,循环泵17为ALPHA2型变频循环泵,能够控制水压,使装置适用于各类介质及各类管道中,适用范围广。

具体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0与第三温度传感器22均为G18型壁夹式温度传感器。

具体的,流量传感器21为TUF-2000S型壁挂式流量传感器。

具体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4为DS18B20型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步骤:

利用热交换原理来融解被冻结管道,当发生管道被冻结后,可利用软管19的便携性,将软管19按顺序整齐的缠绕至被冻结的管道18中,软管19两端分别与循环泵17出水口、进液口6相连接,在被冻结管道18前后端分别安装壁夹式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三温度传感器22,在被冻结管道后端加入壁挂式流量传感器21,控制柜13通电,检测无误数显盘12通电。根据水箱1内液体及被冻结管道18内介质性质,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14用于启动第一电加热管组10的下限值,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14用于停止这个控制回路的上限值。根据所设软管19长度及周围环境等因素设置循环泵17循环压力启动下限值、停止上限值。根据被冻管道18液体性质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三温度传感器22,用于停止控制主回路供电的上限值,设置被冻管道18液体性质设置流量传感器21,用于停止控制主回路供电的上限值。根据现场因素设置水箱1液位上下限,用于控制电磁阀门4对液体箱补液。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20、流量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反馈数据观测被加热前管道18内温度及流量。所有设备就绪加热及循环泵17系统通电,由于水箱1内液体第一温度传感器14所测低于设定温度下限,第一温度传感器14所控常开触头KTE1闭合,接触器线圈KM1、时间继电器线圈KT1的电,时间继电器KT1开始投入使用,接触器KM1吸合,接触器自锁常开触头KM1闭合,第一电加热管组10投入运行开始对液体加热。由于软管19内压力低于循环泵17设定压力下限,压力传感器所控制的常开触头KPR1闭合,接触器线圈KM3的电,接触器KM3吸合,接触器自锁常开触头KM3闭合,循环泵17投入运行开始对液体进行循环。当在时间继电器设定时间内没有达到加热温度,到达时间继电器KT1工作,常开触头KT1闭合,接触器线圈KM2的电,接触器KM2吸合,接触器常开触头KM2闭合,形成自锁,第二电加热管组11启动进行加热。当液位低于下限后补液口3电磁阀门4启动,对水箱1进行补液。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上限后水箱1第一温度传感器14常闭触头KTE2断开加热控制系统失电,加热系统停止运行。当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由排气孔5排出,当软管19内压力超过循环泵17设定温度上限时,循环泵17所控制的上限常闭触头KPR2断开循环系统停止运行。当低于设定温度下限后加热系统重新启动重复上述步奏,重新加热。当被冻管道18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三温度传感器22所控制的上限常闭触头KTE4、KTE3断开,流量达到流量传感器21所控制的上限常闭触头KF1断开,整个控制回路失电,被冻结管道内液体完全被解冻。当需要排出液体箱内液体时由排液口9排出。

加热设备共设置有两组,在一组不能及时加热使第二组投入使用加快加热速度,控制柜4安装有时间继电器。

第一温度传感器14用于检测液体温度,并将数据实时传递至数显盘12中。与其控制系统相关联的常闭触头KTE2连接在主控制回路中,当温度达到上限,常闭触头切断整个回路供电,加热系统停止加热。与其控制系统相关联的常闭触头KTE1连接在第一组加热系统回路中,当温度达到下限,常开触头闭合整,第一组加热系统通电,第一组加热设备开始加热。

控制柜13用于控制加热系统、循环泵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内部含有总开关、加热系统开关、控制器开关、接触器、时间继电器、智能控制器、数显盘,数据控制器,断路器用于控制电源,接触器用于控制加热设备及循环泵17,时间继电器线圈KT1第一组加热控制回路控制,信号控制器接受第一温度传感器14数据低于设置温度超过设定时间后,启用第二组加热设备。

数显盘12用于显示液位高度、液体温度、冻结管道进口温度、冻结管道出口温度、冻结管道流速、循环泵液体压力,并将数据传送至数据控制柜13,并且数据控制器于数显盘12为一体,用于设置液体上下限、压力上下限、温度上下限、流量上下限。并在高于或低于上下限是发送实时信号至中间继电器,进行控制相关设备。

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三温度传感器22用于测量冻结管道实时温度,其与控制回路相关联的常闭触点与控制线路主回路连接。当被冻管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用于切断加热及循环系统。

流量传感器21用于测量冻结管道实时流动性能。其与控制回路相关联的常闭触点与控制线路主回路连接。当被冻管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用于切断加热及循环系统。

综上所述:该一种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通过软管呈螺旋状缠绕在管道的外壁上,且软管的外壁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的设置,加热更为均匀,同时增大软管与管道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管道的解冻速度;通过第一电加热管组、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由N根镍络合金加热管组成,且第一电加热管组、第二电加热管组在水箱内侧的底部呈并列排列的设置,镍络合金加热管具有良好的加热效果,并且采用水加热及循环加热的方法加热速度快,安全系数较高,降低安全隐患;通过液位传感器共设置有两处,且液位传感器在液位显示管内侧的两端呈对称状分布,并且液位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为EE-SPX613的设置,用于采集箱体水位的高度,避免液位较低造成干烧,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避免液位过高水满溢出;通过对管道冻结后的解冻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加热均匀、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强、解冻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