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2179发布日期:2019-03-02 02:1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空调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空调器通常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而空调室内机安装其安装形式又分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柜式空调室内机以及天花机等。其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俗称挂机,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安装有导风板,通过导风板的摆动,实现对空调送风区域的调节。现有导风板通常在其内板面设置有转动臂,导风板实际的转动半径远远导风板的宽度,造成导风板的摆动角度小,无法实现较大范围的送风,即导风板的导风效果不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旨在改善导风板的导风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出风口;以及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板面靠近其两端处的位置各自凸设有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端面呈间隔设置;两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沿所述第一侧边呈相对设置的两拐角,所述拐角处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避让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沿所述出风口的两端分别朝靠近彼此方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枢接配合的安装部;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避让缺口呈拼合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当所述第一导风板闭合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边缘分别盖合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侧面设有容置沉槽,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容置沉槽的槽底;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边缘分别盖合于所述容置沉槽的槽底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板面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平齐。优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向摆动,以协同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下侧,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侧边沿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板面设有保温层。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一致。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其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板面靠近其两端处的位置各自凸设有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端面呈间隔设置;两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沿所述第一侧边呈相对设置的两拐角,所述拐角处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避让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边设置,使得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靠近第一侧边设置,进而相对与现有采用转动臂的导风板而言,其转动半径和转动角度都相对增大,进而可改善第一导风板的导风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导风板上设置避让缺口,可避免第一导风板转动过程中与壳体发生“干涉”现象,既方便第一连接部与壳体的配合,有利于第一导风板的正常转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中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和第二导风板的导风效果示意图;图4为图2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一导风板与保温层的位置示意图;图6为图2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30安装板10壳体210第一连接部20第一导风板220避让缺口30第二导风板230保温层110出风口240第一侧边120容置沉槽310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了更好地对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进行解释说明,对于附图中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而言,以其使用姿态为基准,建立空间坐标系。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具有出风口110;以及第一导风板20,沿所述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内板面靠近其两端处的位置各自凸设有第一连接部210,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10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端面呈间隔设置;两所述第一连接部210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第一侧边240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20具有沿所述第一侧边240呈相对设置的两拐角,所述拐角处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210设有避让缺口220;所述第一连接部210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20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0。具体的,壳体1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10以及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110的换热风道,换热器和风道组件设置在换热风道内,室内空气经过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通过换热器换热后,从出风口110吹出,进而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整。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运行过程中,第一导风板20会在出风口110上下翻转,进而以改变第一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实现对空调送风范围的调节。其中,第一导风板20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也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设置,此时第一导风板20可相对出风口110上下翻转,使得第一导风板20可对出风口110的送风范围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角度,对第一导风板2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取消了现有的转动臂设置,而是采用设置第一连接部210与壳体10转动连接的方式,其具体结构如下:第一连接部210设于第一导风板20的内板面,第一连接部210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部210分别靠近第一导风板20的两端,其中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一导风板20的端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第一导风板20具有沿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的两长侧边,其中一长侧边为第一侧边240,上述两第一连接部210靠近该第一侧边240设置;第一导风板20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拐角,且两拐角位于第一侧边240的相对两端,两拐角处分别对应第一连接部210设置有避让缺口220,连接部与壳体10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10设置于第一导风板20的内板面,进而实现隐藏式设计,以避免第一连接部210外露、提高第一导风板20的外观美化度;通过设置避让缺口220,一方面,可便于第一连接部210与壳体10配合,便于第一导风板20的安装,另一方面,可避免第一导风板20在转动过程与壳体10产生“干涉”现象,以保证第一导风板20的正常转动。上述第一连接部210的结构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第一连接部210为凸出于第一导风板20内板面的连接凸起,该连接凸起上设置有沿第一导风板20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孔,壳体10上设置与该轴孔配合的转轴,通过转轴与轴孔的配合,进而将第一导风板20转动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然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尽于此,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一连接部210与壳体10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210靠近第一导风板20的第一侧边240设置,使得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靠近第一侧边240设置,进而相对与现有采用转动臂的导风板而言,其转动半径和转动角度都相对增大,进而可改善第一导风板20的导风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导风板20上设置避让缺口220,可避免第一导风板20转动过程中与壳体10发生“干涉”现象,既方便第一连接部210与壳体10的配合,有利于第一导风板20的正常转动。进一步地,壳体10具有沿出风口110的两端分别朝靠近彼此方向延伸的安装板130,安装板130上具有与第一连接部210枢接配合的安装部;其中,该安装部优选设于安装板130的内侧,进而避免安装部外露,提高壳体10的外观美化度。通过设置安装板130,可便于第一连接部210与安装部进行配合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导风板20处于闭合状态时,安装板130与避让缺口220呈拼合设置,进而以保证壳体10具有较高的外观完整度,提高壳体10的外观美化度。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可与出风口110的长度一致,出风口110的空气通过第一导风板20实现进行导风,实现送风区域的调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优选大于所述出风口110的长度,此时,第一导风板20的端部相对突出于出风口110的两端,当第一导风板20闭合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两端边缘分别盖合于壳体10的外侧面。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110的空气受到“康达效应”的影响,会沿着第一导风板20的内板面流动,由于上述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大于出风口110的长度,进而可增大空气沿第一导风板20的横向送风范围,使得第一导风板20的导风效果更佳。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至图3,壳体10的外侧面设有容置沉槽120,出风口110位于所述容置沉槽120的槽底,当第一导风板2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的两端边缘盖合于容置沉槽120的槽底面。可以理解的是,容置沉槽120可提供一定的容置空间,进而当第一导风板20处于闭合状态时,使第一导风板20容置在容置沉槽120内。其中,第一导风板2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容置沉槽120的深度,使得当第一导风板20处于闭合状态时,该第一导风板20的外板面与壳体10的外侧面平齐,进而可避免第一导风板20凸出于壳体10的表面,使得壳体10的表面更加平整,以利于提高壳体10的外观美化度。进一步地,对于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而言,可通过增大出风口110的面积的方式来增大空调出风量,其中,为了使得出风口110的空气具有较佳的出风效果,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第二导风板30,第二导风板30转动安装于出风口110,第二导风板30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导风板30与第一导风板20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排布,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同向摆动,以协同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11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可以是独立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的,即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都各自通过一驱动电机实现相对出风口110的转动,可通过控制装置对多个驱动电机进行同步控制,进而实现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的协同运动;或者,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通过传动机构相互连接,驱动电机直接驱动第一导风板20或第二导风板30,进而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使得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实现同向摆动,进而减少驱动电机的设置数量以及减少控制装置对驱动电机的同步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其中,在空调关机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依次拼合,进而以关闭出风口110;在空调开机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同向转动,进而实现打开出风口110的效果。通过额外设置第一导风板20,也可增强对出风口110的空气的导风效果。对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而言,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大体上沿竖直方向设置,上述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沿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排布时,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下侧,第一侧边240靠近出风口110的下侧边沿设置。此时,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靠近出风口110的下侧边沿设置,即第一导风板20需要向下转动,此时,第一导风板20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时,需要向下转动。而第二导风板30则协同第一导风板20一起向下转动,才能实现打开出风口110的效果。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导风板20也可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上侧,该第一侧边240靠近出风口110的上侧边沿设置,此时,第一导风板20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时,需要向上转动。而第二导风板30则协同第一导风板20一起向上转动,才能打开出风口110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风板20优选位于第二导风板30的下侧,即第一导风板20为下导风板、第二导风板30为上导风板,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协同向下转动,以打开出风口110;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30协同向上转动,以关闭出风口11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并结合图6,在制冷模式下,由于出风的温度较低,对于第一导风板20而言,由于出风口110吹出的冷风只能沿着第一导风板20的内板面流动,如此一来,第一导风板20的内外两侧板面的温差较大,进而容易在第一导风板20的上产生凝露现象,进而导致“空调滴水”的缺陷。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5,为了防止第一导风板20产生凝露现象,在第一导风板20的内板面设置有保温层230,保温层230具有较佳的保温系数,进而可降低第一导风板20的内外两侧板面的温差,以实现降低第一导风板20上产生凝露现象的几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导风板30而言,由于出风口110的冷风可从第二导风板30的两侧同时吹出,进而第二导风板30的两侧温差小,发生凝露现象的几率较小,即第二导风板30不需要额外在设置保温层230。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导风板20的内板面是指第一导风板20上面向出风口110的一侧,即当第一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的内板面朝向壳体10的换热风道设置。第一导风板20通常为注塑件,上述保温层230可采用卡扣、螺钉等可拆卸方式固定在第一导风板20上,或者保温层230采用胶粘方式固定在第一导风板20上。进一步地,聚苯乙烯(EPS)泡沫材料、聚氨酯(PU)泡沫材料及气凝胶材料自身都具备及较佳的保温效果,因此上述保温层230优选是由聚苯乙烯(EPS)泡沫材料、聚氨酯(PU)泡沫材料或气凝胶材料所制成的。继续参照图1至图6,该第二导风板30的长度与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一致,当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与出风口110长度一致时,第二导风板30也与出风口110的长度一致;当第一导风板20的长度大于出风口110的长度时,第二导风板30的长度也大于出风口110的长度,并且第二导风板30的两端也优选盖合于壳体10的外侧面或容置沉槽120的槽底面。需要强调的是,参照图6,该第二导风板30的内板面凸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部310,两个第二连接部310分别靠近第二导风板30的两端,且第二连接部310与第二导风板30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连接部310与壳体10转动连接,进而以实现第二导风板30转动安装于出风口110处的效果。此外,由于第二导风板30在转动过程中,第二导风板30不存在与壳体10发生“干涉”的情形,因而第二导风板30上无需设置类似于避让缺口220的避让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该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壁挂式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室外机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