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型快速干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0047发布日期:2019-05-11 01:2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型快速干伞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用型快速干伞机。



背景技术:

下雨或下雪天时,人们携带淋湿的雨伞进入室内,不可避免的会将地面弄湿,目前,部分公共场合采用使用雨伞塑料袋的方式避免弄湿地面,但是一方面雨伞塑料袋容易破裂,另一方面雨伞塑料袋容易造成污染。

参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069664,公开了一种雨伞烘干器,包括外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底部的安装底座和设置在外筒体内部的伞支架,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向上方吹动气流的调速风扇,所述调速风扇上方设有温控加热器,所述调速风扇和温控加热器通过导线连接至外筒体外部的电源装置,所述调速风扇上方设有避免雨水落到调速风扇上的防水挡板,所述防水挡板位于伞支架的下方,所述安装底座的下端设有收集雨水的接水托盘;该公开专利虽然具备了给雨伞烘干的功能,但是风扇往上吹风不合理,容易将雨水吹出筒外。

参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611080046,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快速干伞机,其结构包括振动座、伞筒、暖风机,所述振动座与伞筒固定连接,所述暖风机设于伞筒上,所述振动座包括储水器、座盖、护壳、振动芯、振动电机、连接轴、加重块,所述储水器与振动座活动连接,所述座盖与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振动芯通过连接轴与振动电机活动连接,所述振动电机与护壳连接,所述加重块设于振动芯上;该公开专利虽然可以快速干伞,但是振动干伞对伞体本身容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公共场合让伞快速不滴水的两用型快速干伞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用型快速干伞机,包括一机座,其创新在于:所述机座内设有一伞筒腔,该伞筒腔具有一轴心线;所述伞筒腔上部设有一支撑架,该支撑架是由绕伞筒腔轴心线一周的多个间隔布置的支撑体或一个连续环形的支撑体构成;

所述支承体将所述伞筒腔的上部划分为伞筒内腔和伞筒外腔;所述支撑体的上端对应于所述伞筒内腔设有第一喷气口,对应于所述伞筒外腔设有第二喷气口;所述伞筒腔的中部设有第三喷气口,该第三喷气口开口斜向下;

所述伞筒腔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伞筒外腔的底端设有多个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以及第二排水口均用于将伞筒腔内的水滴排出筒外;

所述机座上还设有空气压缩泵,该空气压缩泵通过喷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喷气口、第二喷气口以及第三喷气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喷气口开口斜向下;所述第二喷气口开口斜向上。

2、上述方案中,所述伞筒腔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呈30°~80°夹角。

3、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座包括一伞筒以及一设在伞筒底部的底座;所述伞筒内设有所述伞筒腔,该伞筒的轴心线与所述伞筒腔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伞筒与底座呈45°夹角。

4、上述方案中,所述伞筒与底座的夹角处设有一支撑杆,该支撑杆延伸至伞筒的筒口处,且支撑杆的上端部凸设一把手。

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伞筒腔通过多条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所述伞筒外腔与伞筒腔中的水滴在伞筒腔中汇聚并从第一排水口排出。

6、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座的下部设有集水室以及电气室;所述集水室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通,且设于集水室内的集水器位于第一排水口的下方;所述电气室用于放置所述空气压缩泵。

7、上述方案中,所述伞筒腔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

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通过多条第二排水通道连通并形成一总排水口;所述总排水口的下方设有总吸水泵。

9、上述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二排水口的下方均设有第一吸水泵。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淋湿后的长柄伞或者折叠伞放到干伞机的伞筒腔中,利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喷气口将伞上的水滴吹落,再通过第一、第二以及总吸水泵将水滴排出伞筒腔,达到让伞快速不滴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快速干伞机既可以用于长柄伞也可以用于折叠伞,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喷气口和第二喷气口用于对折叠伞进行喷气,让折叠伞的折叠部分以及伸缩主骨部分均快速不滴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喷气口以及第三喷气口用于对长柄伞进行喷气,让长柄伞快速不滴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个公共场合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移动以及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咧二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伞筒腔; 11、伞筒内腔;12、伞筒外腔;2、支撑架;31、第一喷气口;311、第一感应开关;32、第二喷气口;321、第二感应开关;33、第三喷气口;331、第三感应开关;41、第一排水口;42、第二排水口;44、第二排水通道;45、总排水口;46、第三排水通道;5、电气室;51、空气压缩泵;52、喷气通道;53、空气加热器;54、IC电路集成器;55、漏电保护开关;6、底座;61、集水室;611、集水器;612、滚轴;62、万向轮;7、伞筒;71、固定卡栓;8、支撑杆;81、把手;9、总吸水泵;91、第一吸水泵;92、第二吸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2所示,一种两用型快速干伞机,包括一机座,所述机座包括一伞筒7,该伞筒7具有一轴心线;所述伞筒7内设有一伞筒腔1,该伞筒腔1也具有一轴心线;所述伞筒7的轴心线与所述伞筒腔1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机座还包括一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座6,,该底座6与所述伞筒7的轴心线呈30°~80°夹角,优选为呈45°夹角。

所述伞筒腔1上部设有一支撑架2,以此,所述设有支撑架2的伞筒腔既可以放置长柄伞也可以放置折叠伞。

所述支撑架2是由绕伞筒腔1轴心线一周的多个间隔布置的支撑体或一个连续环形的支撑体构成;所述支撑体将所述伞筒腔1的上部划分为伞筒内腔11和伞筒外腔12;所述伞筒内腔11以及伞筒腔的中部、下部可用于放置长柄伞;所述伞筒内腔11和伞筒外腔12也可分别用于放置折叠伞的伸缩主骨和放置折叠伞的折叠部。

所述支撑体的上端对应于所述伞筒内腔11设有第一喷气口31,该第一喷气口31开口斜向下;对应于所述第一喷气口设有第一感应开关311。

所述支撑体的上端对应于所述伞筒外腔12设有第二喷气口32;该第二喷气口32开口斜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喷气口设有第二感应开关321。

所述伞筒腔1的中部设有第三喷气口33,该第三喷气口33开口斜向下;对应于所述第三喷气口设有第三感应开关331。

所述伞筒腔1的底端设有第一排水口41,所述伞筒外腔12的底端设有多个第二排水口42;所述第二排水口42与所述伞筒腔1通过多条第一排水通道43连通;所述伞筒外腔12与伞筒腔1中的水滴在伞筒腔1中汇聚并从第一排水口41排出。

所述机座的下部设有集水室61以及电气室5;所述集水室61与所述第一排水口41连通,且设于集水室61内的集水器611位于第一排水口41的下方,该集水器611为透明玻璃材质且表面印有刻度值,该集水器611的下方设有滚轴612;所述滚轴612方便取出集水器611。

所述电气室5中设有空气压缩泵51、漏电保护开关55以及IC电路集成器54;所述空气压缩泵51中还设有空气加热器53,该空气加热器53用于加热空气以便干伞机在雪天使用;所述空气压缩泵51通过喷气通道52与所述第一喷气口31、第二喷气口32以及第三喷气口33连通。

所述机座上还设有一支撑杆8,该支撑杆8位于所述伞筒7与底座6的夹角处,该支撑杆8延伸至伞筒7的筒口处,且支撑杆8的上端部凸设一把手81;所述把手81配合设于底座底部的万向轮62将干伞机往任意方向运动。

工作状态下,当放入长柄伞时,将触动所述第一感应开关311以及第三感应开关331,启动所述第一喷气口31以及第三喷气口33对长柄伞进行喷气,让长柄伞快速达到不滴水的效果;当放入折叠伞时,将触动所述第一感应开关311以及第二感应开关321,启动所述第一喷气口31以及第二喷气口32对折叠进行喷气,让折叠伞快速达到不滴水的效果。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3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在于:一种两用型快速干伞机,包括一机座,所述机座包括一伞筒7,该伞筒7具有一轴心线;所述伞筒7内设有一伞筒腔1,该伞筒腔1也具有一轴心线;所述伞筒7的轴心线与所述伞筒腔1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伞筒腔1的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

所述机座还包括一底座6,该底座6位于所述伞筒7的底部且沿伞筒腔1的轴心线方向设置;所述机座内还设有一储蓄电池,方便干伞机放于没有充电的地方使用。

所述第一排水口41与第二排水口42通过多条第二排水通道44连通并形成一总排水口45。

所述第二排水口42的下方设有第一吸水泵91,该第一吸水泵91通过第二排水通道44与所述第二吸水泵92连通;所述第二吸水泵92位于所述第一吸水泵91的下方,且通过第三排水通道46与所述伞筒腔1连通;所述第二吸水泵92设于所述第二排水通道中。

所述总排水口45的下方设有总吸水泵9,该总吸水泵通过排水管将水排出机座外面。

所述机座的背面上还设有固定卡栓71以及保险带,方便将机座固定在类似于公交车的公共场合中;所述机座的伞筒口沿斜向下方向设置,且机座的背面高于机座的正面。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