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内三竖井配水收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100发布日期:2019-05-21 21:3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内三竖井配水收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厂、大型火电厂设备冷却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内三竖井配水收水装置。



背景技术:

高位收水冷却塔是火力发电厂、核电发电厂湿冷机组及化工行业冷却系统用的大型冷却建(构)筑物。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常规冷却塔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冷却填料下增加了一层高位收水装置,抬高了塔内下部水池水位,节省了输送冷却水的动力损耗,还可以降低噪音。

当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达到一定规模后,如按常规单竖井配水方案进行配水,冷却配水系统管路很长,容易造成首尾喷头配水流量不均匀及管路水头损失大,配水不均匀的现象,并影响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内三竖井配水收水装置,设置一个中心竖井和两个边竖井,降低单个配水槽的长度和配水管的长度,减小管路水头损失,降低风阻并提高冷却效果,为建设大型冷却塔的配水及收水系统设计及布置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内三竖井配水收水装置,包括一个中心竖井和两个边竖井,还包括配水槽、配水管、收水装置以及集水沟;

其中,中心竖井设置在两个边竖井中间,中心竖井和边竖井沿冷却塔水平方向的同一中心线设置,中心竖井的入水口和边竖井的入水口均连通冷却塔的进水管道;

配水槽分别与中心竖井和边竖井连通,配水槽在塔内沿水平径向成十字交叉布置,配水管连通配水槽,收水装置设置在配水管的下方,配水槽的正下方设置集水沟,集水沟用于接收塔内收水装置的来水,集水沟连通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出水沟道。

中心竖井内部以及边竖井内部均与配水槽连通。

配水槽包括内围配水槽、第一外围配水槽和第二外围配水槽,内围配水槽与中心竖井连通并与边竖井同一径向,第一外围配水槽连通边竖井;第二外围配水槽与内围配水槽在水平方向垂直且与中心竖井连通;内围配水槽向内围供水,第一外围配水槽和第二外围配水槽向外围供水;内围配水槽与第一外围配水槽之间相互分隔。

内围配水槽和第一外围配水槽之间采用隔墙分隔。

集水沟包括三条次集水沟和一条主集水沟,集水沟与中心竖井交汇处形成中心竖井外层,集水沟与边竖井交汇处形成边竖井外层,其中三条次集水沟从中心竖井外层汇流进入主集水沟,主集水沟连通冷却塔的出水口。

主集水沟的宽度大于次集水沟的宽度。

收水装置轴向垂直于集水沟布置,收水装置的水流出口与集水沟连通;外围的收水装置与其对应的上方的外围配水管平行。

内围的收水装置与其对应上方的内围配水管平行或垂直设置。

内围配水槽和第二外围配水槽与中心竖井连通处均设置不锈钢闸板,还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关闭闸板的闸板启闭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配水收水系统中设置一个中心竖井和两个边竖井同时向配水槽供水,减少了水头损失,以及配水管路短,配水流量均匀且阻力小,配水系统分区简洁合理;配水槽与集水槽上下布置,阻风面积小,冷却效率高;分区收水对于收水装置和集水沟来说流量分配均匀,收水装置收水距离短,布置简单,异形件少,造价低,集水方式连接简单可靠;配水槽分别与中心竖井和边竖井连通,配水槽在塔内沿水平径向成十字交叉布置对于大型冷却塔及常规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来说,十字型交叉布置的三竖井配水系统阻风面积小

进一步的,内围配水槽向内围配水,外围配水槽向外围配水,减小了配水管路长度,内围配水槽和第一外围配水槽之间采用分隔墙分隔开,边竖井和中心竖井实现分区配水,提高配水效率。

进一步的,竖井内设置安装闸门,便于对塔进行分区配水,内围和外围配水进行切换,也可以作为检修闸门。

进一步的,三条次集水沟的宽度小于主集水沟,集水沟能更加顺畅地将冷却水输送出塔。

进一步的,配水槽的顶部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的高度与中心竖井中的水位相同,使配水槽能与外界充分连通,配水槽和中心竖井的配水压力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塔内收水和配水层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塔内收水配水系统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塔内收水配水系统B-B剖面图。

其中:1-中心竖井,11-中心竖井内层,12-中心竖井外层,2-边竖井,21-边竖井内层,22-边竖井外层,3-收水装置,41-内围配水槽,42-第一外围配水槽,第二外围配水槽,5-集水沟,61-内围闸板启闭机,62-外围闸板启闭机,71-内围配水管,72-外围配水管,8-淋水填料,9-除水器,10-冷却塔塔体,13-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内三竖井配水收水装置,包括一个中心竖井1和两个边竖井2,还包括配水槽4、配水管7、收水装置3以及集水沟5;其中,中心竖井1设置在两个边竖井2中间,中心竖井1和边竖井2沿冷却塔水平方向的同一中心线设置,中心竖井1的入水口和边竖井2的入水口均连通冷却塔的进水管道;配水槽4分别与中心竖井1和边竖井2连通,配水槽4在塔内沿水平径向成十字交叉布置,配水管7连通配水槽4,收水装置3设置在配水管7的下方,配水槽4的正下方设置集水沟5,集水沟5用于接收塔内收水装置3的来水,集水沟5连通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出水沟道;中心竖井1内部以及边竖井内部均与配水槽4连通;配水槽4包括内围配水槽41、第一外围配水槽42和第二外围配水槽43,内围配水槽与中心竖井1连通并与边竖井2同一径向,第一外围配水槽42连通边竖井2;第二外围配水槽43与内围配水槽41在水平方向垂直且与中心竖井1连通;内围配水槽41向内围供水,第一外围配水槽42和第二外围配水槽43向外围供水;内围配水槽41与第一外围配水槽42之间相互分隔;集水沟5包括三条次集水沟和一条主集水沟,集水沟5与中心竖井1交汇处形成中心竖井外层12,集水沟5与边竖井2交汇处形成边竖井外层22,其中三条次集水沟从中心竖井外层12汇流进入主集水沟,主集水沟连通冷却塔的出水口;收水装置3轴向垂直于集水沟5布置,收水装置3的水流出口与集水沟5连通;外围的收水装置3与对应上方的外围配水管72平行。

如图2所示,内围配水槽41和第一外围配水槽42之间采用隔墙分隔;集水沟5连通冷却塔的出水口。

如图2和图3所示,配水槽4的顶部设置有通气管13,通气管13与中心竖井1的顶部等高,通气管13连通配水槽4的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主集水沟的宽度大于次集水沟的宽度。

内围的收水装置3与其上方的内围配水管71平行或垂直设置。

从中心竖井接出的四个配水槽十字交叉布置,其中与边竖井2同一径向的配水槽4供内区配水,与之垂直方向的配水槽4向外区供水;两个边竖井内层分别接出两个配水槽,与中心竖井在同一径向上,向外围供水;内围配水槽和外围配水槽与竖井连接处可根据需要分别装设不锈钢闸板及启闭机,用以切换内围和外围配水系统。

高位收水塔下部设置四条集水沟5,集水沟5成十字布置,位于配水槽4的正下方;收水装置3收集的冷却水分别就近流入4条集水沟,4条集水沟在塔中心处从中心竖井的外层的与集水沟形成的集水竖井连通,水流方向则是,3条次集水沟收集的冷却水从中心外层的集水竖井汇流入主集水沟。

如图1中右侧I象限所示,中心竖井的内部为中心竖井内层11,边竖井的内部为边竖井内层21,集水沟5与中心竖井1以及边竖井2交汇处分别与中心竖井1以及边竖井2的外壁形成一个通道,分别为中心竖井外层12和边竖井外层22,进塔的水流通过中心竖井内层11和边竖井内层21分别流向配水槽4进而输送至内围配水管71;开启外围闸门启闭机62,外围配水槽42连通边竖井内层21和中心竖井内层11,外围配水槽42向塔外围配水管72供水;由于冷却塔沿轴线对称,图1中仅画出1/4塔范围,其它区域分别对称布置;外围配水管72两侧连接配水支管,配水支管上设置喷水头,将水喷向淋水填料8。

如图1中左侧II象限所示,经过填料冷却后的水通过收水装置3汇入集水沟5;集水沟5分别与配水槽4平行设置,上下设置,减少阻风面积;配水槽4的外侧端面紧邻冷却塔塔体10的内壁。

内围配水槽41连接中心竖井内层11中闸门启闭机61,第一配水槽41供给塔内围配水管71;冷却塔沿轴线对称,图1中仅画出每一象限1/4塔范围,其它区域分别对称布置。

如图2所示,水流从中央竖井内层11,开启外围闸门启闭机62与外围闸门启闭机62同一方向的配水槽42供给塔外围配水管72;经过淋水填料8冷却后,由收水装置3收集配水管72下方的淋水汇入集水沟5。

如图3所示,右侧分别示意来水通过中央竖井内层11和边竖井内层21分别流向内围配水管71和外围配水管72。

四条径向集水沟5位于十字形布置的配水槽正下方,分别接受内外围各配水区域流经淋水填料8后进入高位收水装置3的汇水,集水沟5与中心竖井1和边竖井2交汇处,通过外层的集水竖井连通,其中三条集水沟从中心外层的集水竖井汇流入另1主集水沟;收水装置3垂直于集水沟5布置,布置方向与外围配水管72平行,收水装置3和对应上方的内围配水管71既可平行设置,也可垂直设置;收水装置3及集水沟流量分配均匀,距离短,布置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内围配水槽41、第二外围配水槽43与竖井连接处可根据需要分别装设不锈钢闸板及启闭机,以切换内、外围配水系统,也可不设切换闸板;

集水沟底部可低于地面、与地面平齐或高于地面,可根据总平面布置需要将任何一个方向的集水沟5作为主集水沟,主集水沟的宽度大于次集水沟。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内三竖井配水收水的系统,对于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及常规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来说,十字型交叉布置的三竖井配水系统阻风面积小,配水管路短,流量均匀阻力小,冷却效果好;而下部与集水沟与上部配水槽采用十字形布置,使得收水装置收水距离短,布置简单,异形件少,造价低,集水方式连接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高位收水冷却塔内配水收水系统的设计水平。促进了特大型高位收水塔的推广和使用。

以上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