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4332发布日期:2019-05-03 18:4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环境保持适宜的湿度对于提高室内人员的体感舒适度及延长物品的储存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加湿装置,尤其是家庭、办公室等小空间内的加湿装置一般加湿效率不高,加湿效果不够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其能实现室内环境的快速加湿,加湿效果好,能为室内人员及物品提供良好的湿度环境。

一种加湿装置,包括雾化喷嘴、湿膜组件、进风组件和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湿膜组件和所述雾化喷嘴均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湿膜组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雾化喷嘴用于向所述湿膜组件和所述进风通道内喷洒水雾,所述进风组件用于使室外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并穿过所述湿膜组件后从出风口进入室内。

该加湿装置启动时,所述雾化喷嘴向所述湿膜组件和所述进风通道内喷洒水雾,所述湿膜组件可增大经过湿膜组件的空气与水雾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湿度,而喷洒于进风通道内的水雾则在进风通道内扩散,与经过进风通道的空气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湿度。如此,经过湿膜组件和进风通道的双重加湿作用,可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加湿,加湿效果好,能为室内人员及物品提供良好的湿度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喷嘴设于所述湿膜组件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该设置便于使雾化喷嘴喷出的水雾同时喷洒于湿膜组件和进风通道内,而且由于有湿膜组件的阻挡,可以减少水雾喷洒到室外,提高加湿效率,以实现快速加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喷嘴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雾化喷嘴间隔设置且均用于向所述湿膜组件和所述进风通道内喷洒水雾。该设置便于根据加湿需要灵活设置雾化喷嘴的个数,提高加湿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雾化喷嘴连通的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向所述雾化喷嘴供水。所述水泵便于将来自水源的水泵至雾化喷嘴以形成水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膜组件为换热器。该设置便于水雾与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膜组件为翅片换热器,所述雾化喷嘴用于向所述翅片换热器的翅片上喷洒水雾。该设置便于水雾与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膜组件为湿膜挡水板,所述湿膜挡水板采用金属湿膜材料或纸质湿膜材料制成。该湿膜组件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组件为风机。所述风机便于使室外空气经湿膜组件和进风通道进入室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通道靠近出气口的一侧。该设置便于对风机进行检修和清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湿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湿度达到一定值时启动所述雾化喷嘴向所述湿膜组件和所述进风通道喷洒水雾。该设置便于控制室内空气湿度的恒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加湿装置,110、雾化喷嘴,120、水泵,130、进水管道,200、湿膜组件,300、进风组件,400、进风通道,410、进风口,42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加湿装置10,包括雾化喷嘴110、湿膜组件200、进风组件300和进风通道400,所述进风通道400设有进风口410和出风口420,所述湿膜组件200和所述雾化喷嘴110设于所述进风通道400内,所述湿膜组件200位于所述进风口410和所述出风口420之间,所述雾化喷嘴110用于向所述湿膜组件200和所述进风通道400内喷洒水雾,所述进风组件300用于使室外空气从进风口410进入进风通道400,并穿过所述湿膜组件后从出风口420进入室内。

该加湿装置10启动时,所述雾化喷嘴110向所述湿膜组件200和所述进风通道400内喷洒水雾,所述湿膜组件200可增大经过湿膜组件200的空气与水雾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湿度,而喷洒于进风通道400内的水雾则在进风通道内扩散,与经过进风通道400的空气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湿度。如此,经过湿膜组件200和进风通道400双重加湿作用,可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加湿,加湿效果好,能为室内人员及物品提供良好的湿度环境。

可选地,所述雾化喷嘴11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雾化喷嘴110间隔设置且均用于向所述湿膜组件200和所述进风通道400内喷洒水雾。可根据实际的加湿要求对雾化喷嘴110的数量进行适当调整。所述雾化喷嘴110可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雾化喷嘴110设于所述湿膜组件200靠近所述出风口420的一侧。该设置便于使雾化喷嘴110喷出的水雾同时喷洒于湿膜组件200和进风通道400内,而且由于有湿膜组件200的阻挡,可以减少水雾喷洒到室外,提高加湿效率,以实现快速加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喷嘴110也可以设于所述湿膜组件200靠近进风口410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装置10还包括与所述雾化喷嘴110连通的水泵120,所述水泵120用于向所述雾化喷嘴110供水。所述水泵120便于将来自水源的水泵至雾化喷嘴110以形成水雾。

可选的,所述水泵120为高压水泵120(使用压力一般应在0.1MPa~100MPa之间)。该设置有利于将来自水源的水压缩为高压水,使雾化喷嘴110的雾化效果更好,从雾化喷嘴110喷出的水雾更加均匀细密,能与空气进行更加充分的接触,使加湿效果更好。当然,所述水泵120也可为低压水泵120(额定扬程在1~100m)。可选地,所述湿膜组件200为换热器。该设置便于水雾与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接触。

优选地,所述湿膜组件200为翅片换热器,所述雾化喷嘴110用于向所述翅片换热器的翅片上喷洒水雾。该设置便于水雾与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接触。当然,所述湿膜组件20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湿膜组件200为湿膜挡水板,所述湿膜挡水板采用金属湿膜材料或纸质材料湿膜材料制成。该湿膜组件200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较低。

具体地,所述进风组件300为风机。所述风机便于使室外空气经湿膜组件200和进风通道400进入室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通道400靠近出风口420的一侧。该设置便于对风机进行检修和清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也可以设于所述进风通道400靠近进风口410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附图未示出)和湿度传感器(附图未示出),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湿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湿度达到第一设定值时启动所述雾化喷嘴110向所述湿膜组件200和所述进风通道400喷洒水雾。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湿度达到第二设定值时停止所述雾化喷嘴110向所述湿膜组件200和所述进风通道400喷洒水雾。该设置便于控制室内空气湿度的恒定。

具体地,所述雾化喷嘴110还包括进水管道130和电磁阀(附图未示出),所述进水管道130用于向所述雾化喷嘴110供水。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进水管道130上,所述电磁阀(附图未示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湿度达到第一设定值时,启动所述电磁阀;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湿度达到第二设定值时,关闭所述电磁阀。

另外,所述加湿装置10还包括过滤组件(附图未示出),所述过滤组件罩设于所述进风口410处,所述过滤组件用于除去进入进风通道400内的空气中的粉尘及其他脏污物进入进风通道,避免湿膜组件200受到污染,延长湿膜组件200的使用寿命,也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为活性炭过滤棉,所述活性炭过滤棉不仅可以滤去空气中的粉尘及其他脏污物,还能除去空气中的异味,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也可以为玻璃纤维过滤棉、无纺布过滤棉或尼龙过滤网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