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试管控水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8014发布日期:2019-05-31 22:0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试管控水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试管控水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飞速发展,试管日益成为科学实验中一种高应用率的耗材之一,并且现有的试管多数为玻璃材质,清洗后的控水干燥工作就变得十分繁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试管的损坏,因此试管控水架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多数实验室现有的试管控水架存在体积庞大,移动不变,空间利用率低,干燥速度慢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实验效率。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对现有的试管控水架进行完善与改进,提出一种新型试管控水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的试管控水架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新型试管控水架,减少试管在控水干燥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对实验室空间的浪费,同时加快试管干燥的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效率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试管控水架,它包括控水承台和中央试管承台,所述控水承台为银白色防腐不锈钢材质,呈长方形,由2个镂空试管支架、2个方形把手,2条集水槽,2个排水口,4个支座组成,所述中央试管承台为蓝色硬质塑料材质,由32根侧向支撑柱,16根中心支撑柱,1条三角形防滑胶条和1台送风机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镂空试管支架顶部粘贴有扇形防滑胶条,所述方形把手表面有橡胶防滑条纹,设置在所述控水承台的2条短边上,每侧1个,所述集水槽布设在所述中央试管承台的两侧,在其中一端设有所述排水口,所述4个支座为橡胶材质,布设在所述控水承台的4个边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支撑柱中部为空心的通风道,布设在所述中央试管承台的两侧,并与所述中央试管承台呈115°夹角,每侧各布设16根,所述中心支撑柱中部为空心的通风道,布设在中央试管承台的顶部,所述中央试管承台顶部的一侧布设一条三角形防滑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试管承台中部为空心方形腔体,设有所述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吹出的风通过所述侧向支撑柱和所述中心支撑柱中部空心的通风道吹向试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轻便,移动灵活,其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控水架,减少试管在控水干燥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对实验室空间的浪费和污染,同时加快试管干燥的速度,提高了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中:100为控水承台;101为镂空试管支架;102为方形把手;103为集水槽;104为排水口;105为支座;106为扇形防滑胶条;200为中央试管承台;201为侧向支撑柱;202为中心支撑柱;203为三角形防滑胶条;204为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试管控水架,它包括控水承台(100)和中央试管承台(200),所述控水承台(100)为银白色防腐不锈钢材质,呈长方形,由2个镂空试管支架(101)、2个方形把手(102),2条集水槽(103),2个排水口(104),4个支座(105)组成,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为蓝色硬质塑料材质,由32根侧向支撑柱(201),16根中心支撑柱(202),1条三角形防滑胶条(203)和送风机(204)组成。所述镂空试管支架(101)顶部粘贴有扇形防滑胶条(106),所述方形把手(102)表面有橡胶防滑条纹,设置在所述控水承台(100)的2条短边上,每侧1个,所述集水槽(103)布设在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的两侧,在其中一端设有所述排水口(104),所述4个支座(105)为橡胶材质,布设在所述控水承台(100)的4个边角处。所述侧向支撑柱(201)中部为空心的通风道,布设在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的两侧,并与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呈115°夹角,每侧各布设16根,所述中心支撑柱(202)中部同为空心的通风道,布设在中央试管承台(200)的顶部,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顶部的一侧布设一条三角形防滑胶条(203)。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中部为空心方形腔体,设有所述送风机(204),所述送风机(204)吹出的风通过所述侧向支撑柱(201)和所述中心支撑柱(202)中部空心的通风道吹向试管。

在清洗完试管后,将试管倒向插在所述侧向支撑柱(201)和所述中心支撑柱(202)上,并打开所述送风机(204),风通过所述侧向支撑柱(201)和所述中心支撑柱(202)中部空心的通风道吹入所需干燥的试管内,提高试管的干燥速度。

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顶部控水干燥的试管通过所述三角形防滑胶条(203)与所述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成一定的角度,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两侧控水干燥的试管通过所述侧向支撑柱(201)与所述中央试管承台(200)成115°的夹角,都能加快试管内部残留水分的流出。

当所述集水槽(103)内部的废水收集满后,打开所述排水口(104)将水排出,并收集到废液缸里,集中处理。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