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内循环干燥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513发布日期:2019-05-17 20:1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闭内循环干燥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硅保温毡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二氧化硅保温毡烘干的密闭内循环干燥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硅保温毡生产时需要经过烘干步骤,目前多采用开放式烘干装置,导致热能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且毡体烘干时原料不能回收,进一步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能利用率高,且生产成本低的密闭内循环干燥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闭内循环干燥回收装置,包括烘干釜;所述烘干釜顶部设有进液口和温度表,底部通过T型管道分别连接加热器、输送泵;所述输送泵通过管道连接多个液体存放罐;所述加热器另一端连接风机,加热器上设有蒸汽管道和冷却水管道,风机输送空气至加热器,空气与蒸汽换热升温后进入烘干釜内烘干毡体;

所述烘干釜侧壁上设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上设有上水管道、回水管道,用于冷却从烘干釜内排出的热空气;所述冷凝器底部设有放空管道;所述冷凝器底部通过管道分别连通积液箱、风机,热空气经冷凝后产生的液体回收至积液箱,空气通过风机输送至加热器,再次用于烘干釜内烘干毡体;所述冷凝器与风机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氮气入口,氮气入口通过氮气管道连通氮气储罐。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釜外设置有环绕釜体的夹套层,夹套层上设有换热介质进出口,且用水作为换热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与加热器连通管道上设有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原有的开放式烘干装置改造为密闭式内循环烘干装置,增加风机和加热器,空气经加热后进入烘干釜内烘干毛毡,潮湿的热空气经冷凝器冷凝产生的液体回收至积液箱内再利用,干燥的气体经过风机输送至加热器,再次用于烘干毛毡,热能利用率显著提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每年可以节约30万元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釜,101、进液口,102、温度表,2、冷凝器,201、上水管道,202、回水管道,203、放空管道,3、积液箱,4、风机,5、加热器,501、蒸汽管道,502、冷却水管道,6、输送泵,7、氮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密闭内循环干燥回收装置,包括烘干釜1;所述烘干釜1顶部设有进液口101和温度表102,底部通过T型管道分别连接加热器5、输送泵6;所述输送泵6通过管道连接多个液体存放罐,液体存放罐可通过管道连接进液口101,液体存放罐内回收的液体可再次用于毡体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加热器5另一端连接风机4,加热器5上设有蒸汽管道501和冷却水管道502,风机4输送空气至加热器5,空气与蒸汽换热升温后进入烘干釜1内烘干毡体;所述风机4与加热器5连通管道上设有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空气。

所述烘干釜1侧壁上设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冷凝器2;所述冷凝器2上设有上水管道201、回水管道202,用于冷却从烘干釜1内排出的热空气;所述冷凝器2底部设有放空管道203,用于定期排放多次重复利用的空气,提高烘干效率;所述冷凝器2底部通过管道分别连通积液箱3、风机4,湿润的热空气经冷凝后产生的液体回收至积液箱3,干燥空气通过风机4输送至加热器5,加热后再次用于烘干釜1内烘干毡体;所述冷凝器2与风机4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氮气入口,氮气入口通过氮气管道7连通氮气储罐,提高生产安全性。

所述烘干釜1外设置有环绕釜体的夹套层,夹套层上设有换热介质进出口,且用水作为换热介质,可通过调节换热介质流量控制烘干釜1内烘干温度。

工作原理:烘干釜1内放入毡体,经进液口101向烘干釜1内添加液体至液面高于毡体,浸泡一定时间后,利用输送泵6将液体泵送至液体存放罐;待液体排空口,经加热器5加热后的空气经底部进入烘干釜1内,烘干毡体,湿润的热空气经出气口进入冷凝器,经冷凝后产生的液体回收至积液箱3,干燥空气通过风机4输送至加热器5,加热后再次用于烘干釜1内烘干毡体。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开放式烘干装置改造为密闭式内循环烘干装置,增加风机和加热器,空气经加热后进入烘干釜内烘干毛毡,潮湿的热空气经冷凝器冷凝产生的液体回收至积液箱内再利用,干燥的气体经过风机输送至加热器,再次用于烘干毛毡,热能利用率显著提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每年可以节约30万元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