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型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665发布日期:2019-06-15 00:2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型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静音型新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风机的主要噪声是来源有:(1)电机噪声:由于实际风机生产厂家所采用的电机主要由电机生产厂家提供, 风机生产厂家一般不作太多的降噪音处理,包括转子不平衡或电磁力轴向分量产生的轴向串动声、电机冷却风扇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等等都会使电机乃至风机产生很大的噪音,而电机的噪音除非使用高价的静音电机,否则基本是难以避免的;或因叶轮的排出气流与蜗舌相互作用产生颤动所致的噪音;(2)通风机的机械噪声:由于叶轮磨损不均匀或因风压导致零件的变形,使整个转子不平衡而产生的噪声;或因轴承在运行后由于磨损, 与轴相互产生的噪声;或因由于安装不良或各零件联接松动而产生的噪声;或因叶轮高速旋转产生振动,导致机体某一部分共振而产生的噪声。

现有的新风机为了抑制共振,将噪音降到人耳可承受的范围内,业内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增加钣金厚度,然而,增加钣金厚度不但会增加耗材,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而且并不能很好的抑制共振,由钣金共振引起的噪音仍然比较明显。因为电机普遍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涡壳上,且其转轴通常是与钣金壳体底面平行的,所以在工作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钣金会发生共振,噪音较大。

目前市面上新风机还存在空气流动引起较高的噪音的问题。虽然降低风机噪声的主要方法大多是合理的调整蜗舌和叶轮的结构,但是目前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降低噪声的同时会增加能耗或降低风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环保节能,成本低,保持原有风机性能且不增加能耗的就能实现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的静音型新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1、一种静音型新风机,包括壳体(5)、净化装置和离心风机(6),所述壳体(5)为六面体,包括为四个侧面、一个顶面和一个底面,其中的一对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的进风口(1)和出风口(7),壳体中部为净化区,净化区的后端为风吸区,其特征在于,净化区中安装有≥3块可拆卸的过滤板(3),过滤板(3)上设有过滤网膜;净化区的前端设有吸音区,隔音区的内侧设置有吸音棉(2),离心风机(6)和过滤板(3)与外壳连接处安装有隔音减震装置(4);隔音减震装置(4)为橡胶减振垫和阻尼弹簧减振器,所述隔音减震装置按壳体(5)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柔性风管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壳采用铝合金框架,镀锌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利用离心风机将室内的受污染空气通过柔性风管从进气口抽到隔音区内,吸音区内的吸音棉将进风口的空气流动发出的声音部分吸收,离心机周围的隔音减震装置,包括橡胶减振垫或阻尼弹簧减振器能够将风机与壳体的震动减缓,声音也会被阻隔在外壳内,不会向外产生噪音。另外,净化区内,利用过滤板边缘上包裹的橡皮条能够减缓过滤板与过滤板之间和过滤板与外壳间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从进风管道开始,至进风口后进入缓冲区、净化区和风吸区从出风口出来就对空气流动产生的噪音进行一系列的消音减震处理,确保本实用新型实现静音运行,另外,对新风机内部的部件也采取了隔音减震装置如橡胶减振垫或阻尼弹簧减振器,以及在过滤板之间的橡皮条将风机的机械噪声减缓到最低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口;2、吸音棉;3、过滤板;4、隔音减震装置;5、风机外壳;6、离心风机;7、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静音型新风机,包括壳体、净化装置和离心风机6,所述壳体为六面体,包括为四个侧面、一个顶面和一个底面,其中的一对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的进风口1和出风口7,壳体中部为净化区,净化区的后端为风吸区,净化区中安装有3块可拆卸的过滤板3,过滤板3上设有过滤网膜;净化区的前端设有吸音区,吸音区的内侧设置有吸音棉2,离心风机6和过滤板3与外壳连接处安装有隔音减震装置;隔音减震装置为橡胶减振垫和阻尼弹簧减振器,所述隔音减震装置按壳体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过滤板外缘设有橡皮条进行包裹。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柔性风管相连接。外壳采用铝合金框架,镀锌板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