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4438发布日期:2019-05-03 18:4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提供新鲜空气的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工作原理是在室外抽取新鲜的空气经过除尘、除湿、或加湿、降温、或升温等处理后通过风机送到室内,在进入室内空间时替换室内原有的空气。

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的风口多是固定设置于风箱的箱体上,风机供电线路一般也是固定铺设于风箱的箱体内,当风口或供电线路损坏是,维修替换较为麻烦。

目前也有较为新颖的模块化新风机,将风机的风口可拆卸设置于风箱的箱体上,但是传统固定铺设供电线路的方法在模块化新风机应用时具有一定的缺陷性,例如,当拆卸、更换风口时,固定铺设供电线路还需重新调整铺设,较为麻烦。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

该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性高、拆装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为一种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该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包括风口组件、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风口组件包括导电接触环、热交换模块和连接模块,

所述热交换模块具有通风管道,且在所述通风管道的管壁上设置贯穿通风管道管壁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连接模块具有进风管道,且在所述进风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贯穿进风管道管壁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连接模块通过装卡机构与所述热交换模块连接,在装卡工位下,所述进风管道插装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对应导通;

所述导电接触环套装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外部,且所述导电接触环的外壁与设置于所述热交换模块上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导电接触环的内壁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另外,第二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所述装卡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的管壁外侧上的装卡凸缘和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的管壁内侧的装卡凹槽,

所述装卡凹槽包括沿所述通风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装卡凹槽,和沿所述通风管道的内管壁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装卡凹槽,

所述第一装卡凹槽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管道的面向所述进风管道的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装卡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装卡凹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装卡凹槽的另一端形成为封闭端,在装卡工况下,所述装卡凸缘卡锁于所述第二装卡凹槽的封闭端处。

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二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所述装卡凸缘和所述装卡凹槽分别设置有多个,且所述装卡凸缘与所述装卡凹槽一一对应。

另外,第四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二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装卡凹槽的封闭端处,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于所述装卡凸缘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所述装卡凸缘。

另外,第五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在所述热交换模块中,在所述通风管道的外侧还设置有环形套装空间,在所述导电接触环套装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外部的工况下,所述环形套装空间能够装卡所述导电接触环。

另外,第六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五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在所述导电接触环的能够与所述环形套装空间装卡的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环形凹槽,且多条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均匀间隔分布,

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与所述导电接触环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弧形凸缘,且在所述导电接触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接触的工况下,所述第一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一一对应抵接。

另外,第七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五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在所述导电接触环的与所述环形套装空间装卡的端部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环形凹槽,且多条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均匀间隔分布,

在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与所述导电接触环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弧形凸缘,且在所述导电接触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工况下,所述第二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一一对应抵接。

另外,第八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在所述热交换模块的顶部还设置有安装板,且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卡槽用于装卡所述第一接线端子。

另外,第九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在所述连接模块中,在进风管道的内管壁上还设置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导线,

所述引线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引线槽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管道的远离所述通风管道的端口连通。

另外,第十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第九技术方案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基础上,所述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子,

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引线槽中,且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远离所述通风管道的端口。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一种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该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包括风口组件、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风口组件包括导电接触环、热交换模块和连接模块,热交换模块具有通风管道,且在通风管道的管壁上设置贯穿通风管道管壁的第一安装孔;连接模块具有进风管道,且在进风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贯穿进风管道管壁的第二安装孔;连接模块通过装卡机构与热交换模块连接,在装卡工位下,进风管道插装于通风管道的内部,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对应导通;导电接触环套装于通风管道的外部,且导电接触环的外壁与设置于热交换模块上的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导电接触环的内壁与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在使用时,首先将该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安装于新风机的风口处,再将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风机的供电线接通即可完成在风口处供电线路的接通。与传统新风机固定铺设电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性高、拆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三接线端子与连接模块的组装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第二接线端子与导电接触环的组装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导电接触环;200-热交换模块;210-第一安装孔;220-装卡凹槽;221-第一装卡凹槽;222-第二装卡凹槽;300-连接模块;310-第二安装孔;320-装卡凸缘;330-引线槽;400-第一接线端子;500-第二接线端子;600-第三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图1中的热交换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第三接线端子与连接模块的组装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第二接线端子与导电接触环的组装局部放大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该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包括风口组件、第一接线端子400和第二接线端子500,风口组件包括导电接触环100、热交换模块200和连接模块300,热交换模块200具有通风管道,且在通风管道的管壁上设置贯穿通风管道管壁的第一安装孔210;连接模块300具有进风管道,且在进风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贯穿进风管道管壁的第二安装孔310;连接模块300通过装卡机构与热交换模块200连接,在装卡工位下,进风管道插装于通风管道的内部,且第二安装孔310与第一安装孔210对应导通;导电接触环100套装于通风管道的外部,且导电接触环100的外壁与设置于热交换模块200上的第一接线端子400电连接;导电接触环100的内壁与设置于第二安装孔310内的第二接线端子500电连接。

进一步地,装卡机构包括设置于进风管道的管壁外侧上的装卡凸缘320和设置于通风管道的管壁内侧的装卡凹槽220,装卡凹槽220包括沿通风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装卡凹槽221,和沿通风管道的内管壁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装卡凹槽222,第一装卡凹槽221的一端与通风管道的面向进风管道的端口连通,第一装卡凹槽221的另一端与第二装卡凹槽222的一端连通,第二装卡凹槽222的另一端形成为封闭端,在装卡工况下,装卡凸缘320卡锁于第二装卡凹槽222的封闭端处。

更进一步地,装卡凸缘320和装卡凹槽220分别设置有多个,且装卡凸缘320与装卡凹槽220一一对应。

另外,第一安装孔210设置于第二装卡凹槽222的封闭端处,第二安装孔310设置于装卡凸缘320上,且,第二安装孔310贯穿装卡凸缘320。

另外,在热交换模块200中,在通风管道的外侧还设置有环形套装空间,在导电接触环100套装于通风管道的外部的工况下,环形套装空间能够装卡导电接触环100。

进一步地,在导电接触环100的能够与环形套装空间装卡的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环形凹槽,且多条第一环形凹槽均匀间隔分布,在第一接线端子400的与导电接触环100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弧形凸缘,且在导电接触环100与第一接线端子400接触的工况下,第一弧形凸缘与第一环形凹槽一一对应抵接。

另外,在导电接触环100的与环形套装空间装卡的端部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环形凹槽,且多条第二环形凹槽均匀间隔分布,在第二接线端子500的与导电接触环100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弧形凸缘,且在导电接触环100与第二接线端子500接触的工况下,第二弧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凹槽一一对应抵接。

另外,在热交换模块200的顶部还设置有安装板,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卡槽用于装卡第一接线端子400。

另外,在连接模块300中,在进风管道的内管壁上还设置有引线槽330,引线槽330用于引导第二接线端子500的导线,引线槽330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310连通,引线槽330的另一端与进风管道的远离通风管道的端口连通。

进一步地,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接线端子500电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子600,第三接线端子600设置于引线槽330中,且第三接线端子600远离通风管道的端口。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说明其使用方式。

上述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该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安装于新风机的风口处,再将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风机的供电线接通即可完成在风口处供电线路的接通。与传统新风机固定铺设电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性高、拆装方便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装卡机构包括设置于进风管道的管壁外侧上的装卡凸缘和设置于通风管道的管壁内侧的装卡凹槽,装卡凹槽包括沿通风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装卡凹槽,和沿通风管道的内管壁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装卡凹槽,第一装卡凹槽的一端与通风管道的面向进风管道的端口连通,第一装卡凹槽的另一端与第二装卡凹槽的一端连通,第二装卡凹槽的另一端形成为封闭端,在装卡工况下,装卡凸缘卡锁于第二装卡凹槽的封闭端处。装卡凸缘和装卡凹槽能够将热交换模块和连接模块可拆卸安装,提高使用灵活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装卡凸缘和装卡凹槽分别设置有多个,且装卡凸缘与装卡凹槽一一对应。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热交换模块和连接模块的安装牢固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设置于第二装卡凹槽的封闭端处,第二安装孔设置于装卡凸缘上,且,第二安装孔贯穿装卡凸缘。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在拼装热交换模块和连接模块时,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能够快速有效对齐导通。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热交换模块中,在通风管道的外侧还设置有环形套装空间,在导电接触环套装于通风管道的外部的工况下,环形套装空间能够装卡导电接触环。环形套装空间能够提高热交换模块对导电接触环装卡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导电接触环的能够与环形套装空间装卡的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环形凹槽,且多条第一环形凹槽均匀间隔分布,在第一接线端子的与导电接触环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弧形凸缘,且在导电接触环与第一接线端子接触的工况下,第一弧形凸缘与第一环形凹槽一一对应抵接。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导电接触环与第一接线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导电接触环的与环形套装空间装卡的端部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环形凹槽,且多条第二环形凹槽均匀间隔分布,在第二接线端子的与导电接触环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弧形凸缘,且在导电接触环与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工况下,第二弧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凹槽一一对应抵接。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导电接触环与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热交换模块的顶部还设置有安装板,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卡槽用于装卡第一接线端子。安装卡槽能够将第一接线端子更便捷的安装于热交换模块。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模块中,在进风管道的内管壁上还设置有引线槽,引线槽用于引导第二接线端子的导线,引线槽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连通,引线槽的另一端与进风管道的远离通风管道的端口连通。引线槽能够引导、收纳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的导线。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设置于引线槽中,且第三接线端子远离通风管道的端口。第三接线端子可用于连接外部导线,使外部导线和第二接线端子间接连接,无需再将外部导线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方便拆装外部导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装卡机构包括设置于进风管道的管壁外侧上的装卡凸缘和设置于通风管道的管壁内侧的装卡凹槽。

但是不限于此,装卡机构也可不设置装卡凸缘和装卡凹槽,改为将进风管道与通风管道设置成过盈配合,同样可实现连接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装卡凸缘和装卡凹槽能达到方便拆装、提高使用灵活性的有益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装卡凸缘和装卡凹槽分别设置有多个,且装卡凸缘与装卡凹槽一一对应。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仅设置一组对应的装卡凸缘、装卡凹槽,同样可实现连接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多组对应的装卡凸缘、装卡凹槽,能够提高热交换模块和连接模块的安装牢固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设置于第二装卡凹槽的封闭端处,第二安装孔设置于装卡凸缘上,且,第二安装孔贯穿装卡凸缘。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将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分别设置在通风管道、进风管道的其他部位上,安装时能保证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对应导通即可,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将第一安装孔设置于第二装卡凹槽的封闭端处、将第二安装孔设置于装卡凸缘上,在安装时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能够快速有效对齐导通。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热交换模块中,在通风管道的外侧还设置有环形套装空间。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套装空间,同样不影响将导电接触环套装于通风管道,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在通风管道的外侧设置套装空间,能够提高热交换模块对导电接触环装卡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导电接触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环形凹槽,在第一接线端子与导电接触环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多条与第一环形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一弧形凸缘。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上述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弧形凸缘,同样可实现导电接触环与第一接线端子抵接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上述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弧形凸缘,能够提高导电接触环与第一接线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导电接触环的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环形凹槽,在第二接线端子与导电接触环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多条与第二环形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弧形凸缘。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上述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二弧形凸缘,同样可实现导电接触环与第二接线端子抵接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上述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二弧形凸缘,能够提高导电接触环与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热交换模块的顶部还设置有安装板,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卡槽,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不在安装板上设置安装卡槽,改为将第一接线端子固定设置与安装板,能实现第一接线端子与导电接触环抵接的功能即可,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卡槽,能达到便于拆装第一接线端子的有益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模块中,在进风管道的内管壁上还设置有引线槽。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引线槽,同样不影响连接模块的使用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引线槽,能够方便引导、收纳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的导线。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子。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第三接线端子,同样不影响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的使用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第三接线端子,能使外部导线和第二接线端子间接连接,方便拆装外部导线。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新风机风口接电装置,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