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头组件和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0115发布日期:2019-07-17 05:3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头组件和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头组件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集成灶正广泛受到家庭用户的欢迎。专利文献CN207350371U公开了一种集成灶,包括柜体、锅架、风机、燃气灶组件、台面组件和机头组件。其中,台面组件、燃气灶组件、风机和机头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柜体上。

机头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壳体和挡板,壳体内部具有集烟腔,壳体上开设有长条形的进风口,进风口与集烟腔连通。挡板的形状为长条状,设置在壳体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挡板运动,以开启或者关闭该进风口。然而,这样的机头组件存在油烟抽吸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头组件,具有油烟抽吸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集成灶,包括上述机头组件。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机头组件,适用于集成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集烟腔;

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所述集烟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以驱动所述第一挡板运动,从而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以驱动所述第二挡板运动,从而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壳体枢轴连接且具有第四转动轴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绕所述第四转动轴线转动,以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壳体枢轴连接且具有第八转动轴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挡板绕所述第八转动轴线转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左边沿,对应的所述第八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右边沿;

或,

所述第四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上边沿,对应的所述第八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上边沿;

或,

所述第四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下边沿,对应的所述第八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下边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挡板绕所述第四转动轴线向所述集烟腔内侧开门,对应的所述第二挡板绕所述第八转动轴线向所述集烟腔内侧开门;

或,

所述第一挡板绕所述第四转动轴线向所述集烟腔外侧开门,对应的所述第二挡板绕所述第八转动轴线向所述集烟腔外侧开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向上平移,对应的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由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向上平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二传动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是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或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集成灶,包括上述的机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由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一挡板,以驱动第一挡板运动,从而开启或者关闭第一进风口;第二驱动组件连接第二挡板,从而开启或者关闭第二进风口,因此,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可独立开启或者关闭,并与集成灶的两个炉头的工作状态分别对应,从而使得机头组件在抽吸油烟时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了抽吸油烟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灶,包括上述的机头组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比较例中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集成灶的机头组件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机头组件的左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3中机头组件的仰视图,其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E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3中机头组件的仰视图,其中第一进风口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进风口处于关闭状态;

图13为图3中机头组件的仰视图,其中第一进风口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进风口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分布,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分布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13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集成灶,顾名思义,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功能的灶具,包括油烟机、消毒柜等等。

图1示出了一个比较例中的集成灶9,集成灶9包括机头组件90和柜体91,机头组件90放置在柜体91上。

机头组件90包括壳体902和挡板901,壳体902上开设有进风口902a,壳体902的内部具有集烟腔,进风口902a与集烟腔连通。进风口902a为长条状,挡板901也为长条状,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902,以开启或者关闭该进风口902a。

集成灶9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柜体91的内部,并通过风道与集烟腔连通。风机运转后能够将油烟从进风口902a吸入集烟腔,进而吸入柜体91,再从柜体91上的排风口排出。

集成灶9还包括两个炉头,两个炉头一左一右设置在柜体91上。当仅有一个炉头工作时,长条状的进风口902a无法针对性地对处于工作状态的炉头进行抽吸,导致油烟抽吸的效率较低,也容易出现漏烟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比较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集成灶9抽吸油烟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至13所示,其中与比较例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参考图2、3、4、5,机头组件90包括壳体5,壳体5内部具有集烟腔5a;机头组件90还包括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第一驱动组件3和第二驱动组件4;壳体5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分别与集烟腔5a连通;第一驱动组件3电连接第一挡板1,以驱动第一挡板1运动,从而开启或者关闭第一进风口51;第二驱动组件4电连接第二挡板2,以用于驱动第二挡板2运动,从而开启或者关闭第二进风口52。

由于第一驱动组件3驱动第一挡板1运动;第二驱动组件4驱动第二挡板2运动,因此,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可独立开启或者关闭,并与集成灶9的两个炉头的工作状态分别对应,从而使得机头组件90在抽吸油烟时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了抽吸油烟的效率。例如,当集成灶9的两个炉头仅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中与该炉头对应的进风口也相应打开,能够有效减少漏烟的现象。

壳体5上还设置有照明灯53,以提供照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的运动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各自均通过两个铰链枢轴连接在壳体5上,其中,第一挡板1与壳体5之间具有第四转动轴线d,第二挡板2与壳体5之间具有第八转动轴线h。第一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第一挡板1绕第四转动轴线d转动,以开启或者关闭第一进风口51。第二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第二挡板2绕第八转动轴线h转动,以开启或者关闭第二进风口52。

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与壳体5枢轴连接后使得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的运动过程变得较为简单,且易于实现,此外,壳体5还能起到对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的支持作用。

第四转动轴线d和第八转动轴线h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转动轴线d设置在第一进风口51的左边沿,对应的第八转动轴线h设置在第二进风口52的右边沿。

在其他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四转动轴线d设置在第一进风口51的上边沿,对应的第八转动轴线h设置在第二进风口52的上边沿;或者第四转动轴线d设置在第一进风口51的下边沿,对应的第八转动轴线h设置在第二进风口的下边沿。

在挡板的开启方式上,在图9、12、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挡板1绕第四转动轴线d向集烟腔5a内侧开门,对应的第二挡板2绕第八转动轴线h向集烟腔5a内侧开门。

在其他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绕第四转动轴线d向集烟腔5a外侧开门,对应的第二挡板2绕第八转动轴线h向集烟腔5a外侧开门。

在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也可以通过非转动的方式来开启或者关闭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例如,第一挡板1在第一进风口51处由第一驱动组件3驱动向上平移,对应的第二挡板2在第二进风口52处由第二驱动组件4驱动向上平移。

以下结合附图对第一驱动组件3和第二驱动组件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6、7、8、9所示,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单元33和第一传动机构,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第二驱动单元43和第二传动机构。

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是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是连杆机构。

继续参考图5、6、7、8、9,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第一杆件31具有第一转动轴线a,第一转动轴线a被设置成相对于壳体5位置固定;第二杆件32的一端与第一杆件31枢轴连接且具有第二转动轴线b,第二杆件32的另一端与第一挡板51枢轴连接具有第三转动轴线c;第一转动轴线a、第二转动轴线b、第三转动轴线c和第四转动轴线d互相平行;第一驱动单元33用于驱动第一杆件31绕第一转动轴线a转动,以带动第二杆件32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挡板1绕第四转动轴线d转动。

继续参考图9,由于第一转动轴线a、第二转动轴线b、第三转动轴线c和第四转动轴线d互相平行,且第一转动轴线a被设置成相对于壳体5位置固定,进而相对于第四转动轴线d的位置也固定,因此第一杆件31、第二杆件32、第一挡板1和壳体5组成了一个平面四连杆机构。这一技术方案有助于减小第一驱动组件3的体积。

继续参考图5、6、7、8、9,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包括第三杆件41、第四杆件42;第三杆件41具有第五转动轴线e,第五转动轴线e被设置成相对于壳体5位置固定;第四杆件42的一端与第三杆件41枢轴连接且具有第六转动轴线f,第四杆件42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2枢轴连接具有第七转动轴线g;第五转动轴线e、第六转动轴线f、第七转动轴线g和第八转动轴线h互相平行;第二驱动单元43用于驱动第三杆件41绕第五转动轴线e转动,以带动第四杆件42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挡板2绕第八转动轴线h转动。

继续参考图9,由于第五转动轴线e、第六转动轴线f、第七转动轴线g和第八转动轴线h互相平行,且第五转动轴线e被设置成相对于壳体5位置固定,进而相对于第八转动轴线h的位置也固定,因此第三杆件41、第四杆件42、第二挡板2和壳体5组成了一个平面四连杆机构。这一技术方案有助于减小第二驱动组件4的体积。

以下结合附图对第一驱动单元33和第二驱动单元4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10、11所示,第一驱动单元33具有第一转轴33a;第一杆件31具有第一通孔31a,第一通孔31a的中心线为第一转动轴线a;第一转轴33a与第一通孔31a轴孔配合,并且第一转轴33a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壳体5在固定位置转动,以使第一转动轴线a相对于壳体5位置固定;第一转轴33a用于驱动第一杆件31绕第一转动轴线a转动。第二驱动单元43具有第二转轴43a;第三杆件41具有第二通孔41a,第二通孔41a的中心线为第五转动轴线e;第二转轴43a与第二通孔41a轴孔配合,并且第二转轴43a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壳体5在固定位置转动,以使第五转动轴线e相对于壳体5位置固定;第二转轴43a用于驱动第三杆件41绕第五转动轴线e转动。

更具体地,第一驱动单元33为电机,第一转轴33a为电机的电机轴;电机固定设置在壳体5上,以使第一转轴33a相对于壳体5在固定位置转动。第二驱动单元43为电机,第二转轴43a为电机的电机轴;电机固定设置在壳体5上,以使第二转轴43a相对于壳体5在固定位置转动。

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33可以不具有第一转轴33a,第二驱动单元43也可以不具有第二转轴43a。例如第一驱动单元33和/或第二驱动单元43可以是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执行元件是推杆,推杆可以推动第一杆件31和/或第三杆件41转动。

以下结合附图对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0、11所示,第一挡板1包括第一挡板本体10和第一连接架11;第一连接架11固定设置在第一挡板本体10上;第二杆件32与第一连接架11枢轴连接。第二挡板2包括第二挡板本体20和第二连接架21;第二连接架21固定设置在第二挡板本体20上;第四杆件42与第二连接架21枢轴连接。这一方案使得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易于制造。第一连接架11和第二连接架21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到第一挡板本体10和第二挡板本体20上。

在图9中,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分别盖合在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上,以使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均处于关闭状态。在图12中,第一挡板1在第一驱动组件3的带动下从第一进风口51上抬起,使得第一进风口51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进风口52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在图13中,第二挡板2在第二驱动组件4的带动下也从第二进风口52上抬起,使得第二进风口52也处于开启状态。

结合图9、12、13可知,在第一驱动组件3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转动轴线a相对于第四转动轴线d和壳体5保持静止,第二转动轴线b和第三转动轴线c相对于壳体5发生位移。类似地,在第二驱动组件4运动的过程中,第五转动轴线e相对于第八转动轴线h和壳体5保持静止,第六转动轴线f和第七转动轴线g相对于壳体5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