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管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4951发布日期:2019-07-03 04:1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全新管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生产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全新管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

在传统技术中列管式冷却器中,一般都是采用从壳体的一端进另一端处的方式来进行冷却,此种方式使得在对热空气进行冷却时缩短了热空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降低了冷却效率。同时传统技术换热管的头端长期处于冷却液内,容易受到腐蚀,降低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全新管式冷却器,以达到延长热空气与换热管接触的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新管式冷却器,包含有圆柱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尾端设有保护罩,所述壳体的头端设有封头;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偶数根贯穿所述壳体两端的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分成等数量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一一对应,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通过弧形管连通;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连通的一端;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贯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

所述封头包含有与所述壳体端部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进水端口和用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出水端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进水管、出水管和弧形管形成U型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延长了热空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换热管内冷却液的利用率,达到延长热空气与换热管接触的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作为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均通过法兰分别与所述封头和保护罩连接。利用法兰实现封头和保护罩的可拆式连接,便于整个设备的维护、更换。

作为优选的,所述传热管端部膨胀连接有管板,所述管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径配合,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端口通过连通软管连接,所述连通软管采用橡胶制成,且所述连通软管包含有主连通部和数个分连通部,主连通部与所述分连通部采用一体化工艺制成,且分连通部的数量与所述进水管的数量保持一致,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端也通过所述连通软管连接。利用管板便于将传热管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利用连通部避免换热管长期浸泡在冷却液内,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进水管、出水管和弧形管形成U型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延长了热空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换热管内冷却液的利用率,达到延长热空气与换热管接触的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利用法兰实现封头和保护罩的可拆式连接,便于整个设备的维护、更换。

3.本实用新型利用管板便于将传热管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利用连通部避免换热管长期浸泡在冷却液内,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背景技术中传统的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全新管式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壳体 2.保护罩 3.封头 4.法兰 5.管板 61.进水管 62.出水管

63.弧形管 71.主连通部 72.分连通部 81.进气管 82.出气管

91.进水端口 92.出水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全新管式冷却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进水管、出水管和弧形管形成U型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延长了热空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换热管内冷却液的利用率,达到延长热空气与换热管接触的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全新管式冷却器,包含有圆柱形的壳体1,所述壳体的尾端设有保护罩2,所述壳体的头端设有封头3,且所述壳体的两端均通过法兰4分别与所述封头和保护罩连接;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偶数根贯穿所述壳体两端的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端部膨胀连接有管板5,所述管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径配合,所述传热管分成等数量的进水管61和出水管62,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一一对应,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通过弧形管63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端口通过连通软管连接,所述连通软管采用橡胶制成,且所述连通软管包含有主连通部71和数个分连通部72,主连通部与所述分连通部采用一体化工艺制成,且分连通部的数量与所述进水管的数量保持一致,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端也通过所述连通软管连接;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连通的一端;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贯通的进气管81和出气管82;

所述封头包含有与所述壳体端部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进水端口91和用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出水端口9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再如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却液由进水端口91进入,经过主连通部71和分连通部72流入各个进水管61中,然后依次经过弧形管63、出水管62、连通软管和出水端口92流出,在整个冷却液流通过程中,将热空气从进气管81中通入到壳体1的内部,与传热管接触降温,降温后的气体由出气管82流出,从而实现对热空气的冷却作用。

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流通软管采用橡胶制成,因此利用橡胶的伸缩延展性,将主流通部71套在进水端口(或出水端口)位于封头3内的部位,将分连通部71套在传热管位于封头3内的端部,并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调整主流通部套在进水端口上的距离(分流通部套在传热管上的距离),并且可通过扎带等其他固定部件将主流通部与进水端口(出水端口)、分流通部和传热管固定。

通过以上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全新管式冷却器,通过利用进水管、出水管和弧形管形成U型结构设置在壳体内,延长了热空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换热管内冷却液的利用率,达到延长热空气与换热管接触的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全新管式冷却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