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627发布日期:2018-11-16 21:54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一般包括区域能源站、设置于建筑物内的新风机和风机盘管机组,在区域能源站与建筑物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板式换热器,一个板式换热器与新风机连接,另一个板式换热器与风机盘管机组连接,区域能源站提供的冷介质分成两路,一路通入与新风机连接的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另一路通入与风机盘管机组连接的板式换热器进行交换,这两路相互独立,为并联结构。这种结构的缺陷就是运行过程中能量不能充分利用,第一路与新风机热交换后的回水还具有较低的温度,直接回流入区域能源站,造成能源浪费,运行成本增加。

本案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解释如下:

风机盘管机组:简称风机盘管。它是由小型风机、电动机和盘管(空气换热器)等组成的空调系统末端装置之一。盘管管内流过冷冻水或热水时与管外空气换热,使空气被冷却、除湿或加热来调节室内的空气参数。它是常用的供冷、供热末端装置。

板式换热器:是隔开两个系统的换热设备,正常两种介质换热是4个口:

热进:热介质进口;

热出:热介质经过换热以后出口;

冷进:冷源进口;

冷出:冷源换热以后的出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能量输送的梯级利用的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包括区域能源站、设置于建筑物内的新风机和风机盘管机组,还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区域能源站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冷源进口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冷源出口与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冷源进口之间通过第一回水管连接;

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热源进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新风机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热源出口通过第二回水管与新风机连接;

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热源进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风机盘管机组连接,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热源出口通过第三回水管与风机盘管机组连接;

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冷源出口通过第四回水管与区域能源站连接。

上述方案中,冷源先进入新风机再进入风机盘管机组,为串联流程,相比传统的并联流程来说,首末端系统温差更大,实现了能量输送的梯级利用,更节能。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盘管机组为干盘管。

干盘管是用于给室内回风提供冷量或热量的设备。干盘管为了达到“干”的目的,多用的冷冻水温度会比普通盘管的水温高,一般不会结露,因此称之为“干盘管”。由于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冷源出口出来的冷源已经经过一次换热,温度有所升高,而干盘管所需的冷冻水温度比普通盘管的水温高,温度正好匹配。也就是说,经过一次能量利用之后的冷源的温度正是第二板式换热器所需的冷源温度,这样的优化设计,使得能量利用率更高,利用逻辑更合理。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盘管机组设有多个,各风机盘管机组通过支管相互并联于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回水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机设有多个,各新风机通过支管相互并联于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冷源先进入新风机再进入风机盘管机组,为串联流程。经过一次能量利用之后的冷源的温度正是第二板式换热器所需的冷源温度,这样的优化设计,使得能量利用率更高,利用逻辑更合理。相比传统的并联流程来说,首末端系统温差更大,实现了热量输送的梯级利用,更节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示意图。

图中:1-区域能源站,2-新风机,3-风机盘管机组,4-第一板式换热器,5-第二板式换热器,6-第一进水管,7-第一回水管,8-第二进水管,9-第二回水管,10-第三进水管,11-第三回水管,12-第四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包括区域能源站1、设置于建筑物内的新风机2和风机盘管机组3、第一板式换热器4、第二板式换热器5。

区域能源站1与第一板式换热器4的冷源进口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6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4的冷源出口与第二板式换热器5的冷源进口之间通过第一回水管7连接。

第一板式换热器4的热源进口通过第二进水管8与新风机2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4的热源出口通过第二回水管9与新风机2连接。

第二板式换热器5的热源进口通过第三进水管10与风机盘管机组3连接。第二板式换热器5的热源出口通过第三回水管11与风机盘管机组3连接。

第二板式换热器5的冷源出口通过第四回水管12与区域能源站1连接。

所述风机盘管机组3为干盘管。

所述风机盘管机组3设有多个。各风机盘管机组3通过支管相互并联于第三进水管10和第三回水管11之间。

所述新风机2设有多个。各新风机2通过支管相互并联于第二进水管8和第二回水管9之间。

以某一次运行工况为例描述运行过程:

区域能源站1出来的5℃冷冻水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4,与新风机2换热,第二进水管8内的水温为12℃左右,第二回水管9内的水温为7℃左右。新风机2对建筑物进行换热除湿,承担建筑物全部潜热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

从第一板式换热器4的冷源出口流入第一回水管7的冷冻水水温为10℃左右,进入第二板式换热器5与风机盘管机组3进行换热,第三进水管10内的水温为19℃左右,第三回水管11内的水温为12℃左右。风机盘管机组3承担建筑物剩余部分显热负荷,此时第四回水管12内的温度在17℃左右。全末端系统温差达到12℃,达到热量的充分梯级利用,在能量输送及利用环节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