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机房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607发布日期:2019-06-05 23:1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机房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气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机房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机房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能耗高,不经济环保,难以满足大众用户的需求,同时现有的排风装置一般会设置排风和进风两条管道,通过鼓风机等多种设备进行换气、降温处理,在长久使用后,容易积尘、故障,而拆卸又较为繁琐,影响机房室内工作环境,使用不便,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机房换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机房换气装置,包括换气管道,所述的换气管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换气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副管道,所述的主管道和副管道均设有供进风用的外腔和供排风用的内腔,所述的外腔和内腔在管道长度方向上同几何对称中心设置,所述的主管道两端开口处分别具有进风接口和前承插接口,所述的副管道两端开口处分别具有后承插接口和排风接口,所述的前承插接口和后承插接口承插式配合,且前承插接口和后承插接口之间通过连接件径向连接固定,所述的主管道内腔靠进风接口一侧设有动力扇,且主管道内腔靠排风接口一侧设有辅力扇,所述的主管道内腔腔壁上设有芯片层,且芯片层设于动力扇和辅力扇之间,所述的芯片层由半导体冷热发电芯片组成,所述的内腔腔壁和外腔腔壁之间具有均温部,所述的均温部一面贴合芯片层,且均温部另一面与外腔之间通过腔内空气热传导,所述的前承插接口处设有温控器,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单片机,所述的控制组件分别与动力扇、辅力扇、半导体冷热发电芯片和温控器电联接,所述的辅力扇具有常闭状态和临开状态,所述的辅力扇通过温控器由常闭状态切换至临开状态。

所述的均温部由金属薄板制成。

所述的均温部上设有横纵交错的肋条,且均温部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扩面凸起。

所述的外腔腔壁上设有支撑内腔和外腔结构的加强块。

所述的排风接口处设有排风过滤罩,所述的排风过滤罩上设有排风孔和进风孔,所述的排风孔在管道长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进风孔。

所述的进风接口处设有过滤网。

所述的排风过滤罩为台阶形结构,且排风过滤罩和排风接口之间承插式连接。

所述的连接件为内六角螺钉,所述的前承插接口和后承插接口上设有相连通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机房换气装置结构简单,利用风扇、半导体发电芯片等对机房热量进行回收和降温,并循环利用在风扇上,利用温控器进行风扇的控制,避免局部过热产生安全隐患,同时设置内外腔来替代两条空气管道,简化结构,通过增强排风来进行空气的交换,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风过滤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机房换气装置,包括换气管道,所述的换气管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换气管道包括主管道1和副管道2,分体式结构在于换气管道是由主管道1和副管道2拼接而成,此点好处在于把带有电路部分的主管道1和副管道2区分开。同时,也方便局部电路的检测和维修。换气管道可装在墙体上的预制孔里。

所述的主管道1和副管道2均设有供进风用的外腔3和供排风用的内腔4,所述的外腔3和内腔4在管道长度方向上同几何对称中心设置。在管道长度方向上的投影看,外腔3在内腔4的外圈,即相当于一个在外环而另一个在内环。一般换气管道设置成方形,方便芯片层11的安装,而外腔3和内腔4的环形也非圆环,而使方环形形状。

所述的主管道1两端开口处分别具有进风接口5和前承插接口6,所述的副管道2两端开口处分别具有后承插接口7和排风接口8,所述的前承插接口6和后承插接口7承插式配合,且前承插接口6和后承插接口7之间通过连接件21径向连接固定。进风接口5即相当于进风口,即机房内的空气由进风接口5流入,再由前承插接口6流向后承插接口7,再由后承插接口7流向排风接口8,最后流向室外。承插式配合为管道常见的连接方式,即相当于一个管道利用外径和内径上的区别进行套接,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此种方式在径向上受力稳定,再通过连接件21进行轴向上的限位,以及利用管道之间的径向配合公差,使得主管道1和副管道2之间连接紧密,同时又方便取出拆卸。

所述的主管道1内腔4靠进风接口5一侧设有动力扇9,且主管道1内腔4靠排风接口8一侧设有辅力扇10,所述的主管道1内腔4腔壁上设有芯片层11,且芯片层11设于动力扇9和辅力扇10之间,所述的芯片层11由半导体冷热发电芯片组成,所述的内腔4腔壁和外腔3腔壁之间具有均温部12,所述的均温部12一面贴合芯片层11,且均温部12另一面与外腔3之间通过腔内空气热传导,所述的前承插接口6处设有温控器13,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单片机,所述的控制组件分别与动力扇9、辅力扇10、半导体冷热发电芯片和温控器13电联接,所述的辅力扇10具有常闭状态和临开状态,所述的辅力扇10通过温控器13由常闭状态切换至临开状态。半导体冷热发电芯片为成熟的技术产品,即利用半导体芯片两侧的温差进行发电,温差越大,发电效果越好。外腔3和内腔4之间有将其相互隔开的一层,该层即具有均温部12,均温部12靠内腔4一端贴着芯片层11,而靠外腔3一端则暴露在外腔3的空气中,均温部12本身和周围材料同为金属时可利用焊接固定,反之当均温部12为金属材料而周边所用材料不同时可利用嵌合卡接的方式固定,即开个贯通内腔4和外腔3的槽,且槽为十字形,利用装配设备进行卡合固定,固定安装方式多样绝不仅限于此,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

工作原理概述:动力扇9转动,带动热空气由机房室内进入主管道1的内腔4,辅力扇10一般情况下处在常闭状态,即不启动状态,对于热空气的流动具有阻碍作用,使得热空气尽量处于动力扇9和辅力扇10之间。又能保证热空气充分与芯片层11接触,保证发电效果。利用均温部12尽量降低芯片层11一侧的温度,使温差扩大,且不需要损耗多余能源。芯片层11发电提供给动力扇9,加大排出热风效率,使得进入一个排风换气的良性循环中。当芯片层11超负荷运载,同时温控器13发现局部温度过高,则控制辅力扇10进行运转,即切换到临开状态,加速排出热风,疏导局部热量进行降温,避免设备零件的损坏。外腔3可利用室内排出热风的气压差进行进气,同时由于外腔3端口与内腔4端口接近,可利用端口处的气压差进行引导风向,但内腔4的尺寸宽度需要大于外腔3的尺寸宽度,避免回流。在特殊情况下,还可再在墙体上打孔,倒设置排风扇,加大新鲜空气流入室内的效率。

若不考虑能源消耗的情况下,芯片层11还可为半导体冷热芯片,即与发电原理相反,利用电能再两端面分别制冷和制热,制热端通过内腔4的风扇进行排出,制冷端可通过压差以及接近风扇处的低气压影响流入室内,降温效果更佳。

所述的均温部12由金属薄板制成,金属薄板硬度高,导热性好,符合使用要求。

所述的均温部12上设有横纵交错的肋条14,且均温部12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扩面凸起15,通过肋条14加强均温部12的结构强度,通过扩面凸起15增大散热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所述的外腔3腔壁上设有支撑内腔4和外腔3结构的加强块16。通过加强块16加强内部的结构强度,同时支撑内部结构,使得内腔4和外腔3稳定。

所述的排风接口8处设有排风过滤罩17,所述的排风过滤罩17上设有排风孔18和进风孔19,所述的排风孔18在管道长度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进风孔19。排风过滤罩17既起到进风作用又起到排风作用,主要是利用排热风进行换气和降温,故排风孔18设置面积较大,减少排出空气回流的现象。

所述的进风接口5处设有过滤网20,过滤网20既能保护人体的安全性,又能对室内空气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对内腔4内的零件造成过大损耗。

所述的排风过滤罩17为台阶形结构,且排风过滤罩17和排风接口8之间承插式连接。与管道承插连接类似,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因为处于排风口,故而相对于管道长度方向上的作用力较大,可只适用此结构固定,只是承插深度会较深,或者使用此结构加上螺丝螺纹连接的双重固定方式。

所述的连接件21为内六角螺钉,所述的前承插接口6和后承插接口7上设有相连通的螺孔。内六角螺钉具有隐藏性,且方便将换气管道装入墙体上的预制孔里。为避免穿透,螺孔为内六角螺钉要预留足够深度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机房换气装置结构简单,利用风扇、半导体发电芯片等对机房热量进行回收和降温,并循环利用在风扇上,利用温控器进行风扇的控制,避免局部过热产生安全隐患,同时设置内外腔来替代两条空气管道,简化结构,通过增强排风来进行空气的交换,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同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