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662发布日期:2019-09-03 19:5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出现了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空调器,如用户借助于无线通讯能够在手机终端随时获取空调器的运行状况,此外,还能够实现对室内机的远程控制。如无线通讯功能的一种实现方式为:在空调器的室内机配置有Wi-Fi模块组件,其中Wi-Fi模块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

目前Wi-Fi模块组件在空调器的固定方式为:在面板框上集成有固定壳,固定壳的前侧设置有开槽,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首先将线束模块固定在固定壳的后侧,然后将Wi-Fi模块从开槽处与线束模块对插固定,最后再盖上Wi-Fi模块盒盖,显然目前的固定方式存在Wi-Fi模块的安装步骤过多的缺陷,因此降低了空调器的装配效率。此外,在Wi-Fi模块与线束模块对插安装时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在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形下还会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Wi-Fi模块安装步骤多导致装配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Wi-Fi模块组件和用于容纳所述模块组件的安装结构,所述Wi-Fi模块组件包括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并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Wi-Fi模块和所述线束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隔离构件,所述隔离构件上设置有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允许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线束模块在实现彼此插接配合的同时完成组装。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在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侧为开放结构,以便所述Wi-Fi模块能够沿从所述第一安装槽靠近第二安装槽的方向通过推进的方式与所述线束匹配插接。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槽沿与开放结构垂直的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有或者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便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线束模块在匹配插接的情形下能够沿槽高方向持续处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包括侧壁主体以及沿槽高方向延伸出的多个间隔设置的Wi-Fi模块槽壁片,至少一个Wi-Fi模块槽壁片的上端设置有向内翻折的结构。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放结构上设置有引导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其中,所述引导结构允许所述Wi-Fi模块沿从所述第一安装槽靠近第二安装槽的方向推进所述第一安装槽;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阻挡所述Wi-Fi模块沿从所述第二安装槽靠近第一安装槽的方向滑出所述第一安装槽。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开放结构上有安装块,所述引导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块。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结构沿槽高方向的顶部为开放的连通孔,以便所述线束模块能够沿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顶部靠近底部的方向与所述Wi-Fi模块匹配插接。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线束模块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处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槽沿与所述开放结构垂直的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形成有或者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以便所述线束模块与所述Wi-Fi模块在匹配插接的情形下能够沿槽高方向持续处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包括沿槽高方向延伸出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线束模块槽壁片,至少一个所述线束模块槽壁片为镂空结构以便使所述线束模块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线束模块槽壁片的变形进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集成到安装结构上,将其模块化,能够将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安装完毕后安装至不同的产品上,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组装Wi-Fi模块组件时,分别将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固定至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将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对插,在二者实现彼此插接配合的同时即可完成组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Wi-Fi模块组件的组装难度,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设置为开放结构,从而能够将Wi-Fi模块沿从第一安装槽靠近第二安装槽的方向推进第一安装槽;通过将连通结构在沿槽高方向的顶部设置为开放的连通孔,从而能够将线束模块沿从第二安装槽的顶部靠近底部的方向安装至第二安装槽,并与Wi-Fi模块匹配插接。通过这样的设置,简化了Wi-Fi模块组件的安装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在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开放结构以及第三侧壁和/或第四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以及第三限位结构,以便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能够分别持续处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壁挂式空调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Wi-Fi模块组件容纳于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Wi-Fi模块组件与安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第一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第二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Wi-Fi模块;2、线束模块;3、安装结构;31、第一安装槽;311、Wi-Fi模块槽壁片;3111、第一卡扣;312、安装块;3121、导向面;3122、第二卡扣;313、第四卡扣;32、第二安装槽;321、容纳槽;3211、第一线束模块槽壁片;3212、第二线束模块槽壁片;32121、第三卡扣;3213、第三线束模块槽壁片;322、第五卡扣;4、隔离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室内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Wi-Fi模块组件容纳于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Wi-Fi模块组件与安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机上设置有安装结构3,Wi-Fi模块组件容纳于安装结构3内。其中,Wi-Fi模块组件包括Wi-Fi模块1和线束模块2,安装结构3包括第一安装槽31和第二安装槽32,第一安装槽31和第二安装槽32之间设置有隔离构件4,如隔离构件4设置为中间断开的板状结构。在组装好的状态下,Wi-Fi模块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1内,线束模块2设置在第二安装槽32内,Wi-Fi该中间断开的板状结构允许Wi-Fi模块1和线束模块2彼此插接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断开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合理地调整,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如隔离构件还可以设置为顶部连接在Wi-Fi模块1和线束模块2插接配合处为镂空结构,Wi-Fi模块1和线束模块2穿过该镂空结构实现插接配合。

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安装结构3包括左侧的第一安装槽31和右侧的第二安装槽32。其中,第一安装槽31和第二安装槽32的两侧分别都设置有侧壁,四个侧壁均向上延伸有多个间断设置的槽壁片,在槽壁片的顶端均向外延伸有翻边。为了制造和安装方便,将翻边与对应的槽壁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如设置成卡扣形式。示例性地,如图3中所示,第一安装槽31的侧壁向上延伸有五个间隔设置的槽壁片,从左往右看,在第二个相对设置的槽壁片靠近顶端的位置分别向外延伸有翻边第四卡扣313;第二安装槽32的侧壁向上延伸有三个间隔设置的槽壁片,从左往右看,在中间相对设置的槽壁片的顶端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五卡扣322。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安装结构3能够以卡接的方式便捷地设置在室内机上,提高了装配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设置在槽壁片的顶端的卡扣数量,以便能够适应室内机上设置的不同的安装位或者不同产品。可以理解的是,安装结构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固定在室内机上,如,螺栓拧紧。可以理解的是,安装结构3是单独设置的组件,可以将设置有Wi-Fi模块组件的安装结构模块化,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能够设置在室内机的不同位置,或者设置在不同产品上。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第一安装槽31和第二安装槽31的宽度相同,第一安装槽31与第二安装槽32可以共用部分槽壁片,由此得到的安装结构为长方体形状,这样一来,更容易实现安装结构的模块化,仅需在不同产品上设置相同尺寸的长方体安装位即可。

参照图3和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第一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并按照图4中所示的方位,第一安装槽31的左侧设置为开放结构,也就是无阻拦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安装Wi-Fi模块时,Wi-Fi模块1能够从左往右推进至第一安装槽31。更进一步地,为了Wi-Fi模块1能够容易且稳定地安装至第一安装槽31内,在开放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块312。此外,安装块312与第一安装槽31之间设置有断口,以便在从左向右推进Wi-Fi模块1时,安装块312发生向下的变形使得Wi-Fi模块1更容易推进至第一安装槽31中。可以理解的是,断口的设置有利于Wi-Fi模块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的散出。此外,在安装块312的最左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如图4中所示,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为第二卡扣3122,Wi-Fi模块1安装至第一安装槽31后,从而能够阻挡Wi-Fi模块1从右至左滑出第一安装槽31。此外,为了使Wi-Fi模块1更容易向右推进至第一安装槽31,在第二卡扣3122的外侧设置有弧形结构的导向面3121。可以理解的是,导向面可以设置在第二卡扣的外侧,也可以是与第二卡扣分别设置,如设置在第二卡扣的两端。

继续参照图3和图4,如图4所示并按照图4中所示的方位,在第一安装槽31在隔离构件4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向上延伸有多个间隔设置的Wi-Fi模块槽壁片311。其中,在右侧靠近隔离构件4的相对设置的两个Wi-Fi模块槽壁片的顶端设置有向内翻折的翻边,该对翻边与对应的Wi-Fi模块槽壁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如设置成卡扣形式,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卡扣3111,从而能够防止Wi-Fi模块1发生向上的位移甚至从上方掉出第一安装槽31。这样一来,在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作用下,能够使得Wi-Fi模块持续的处于第一安装槽31内。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多个Wi-Fi模块槽壁片的顶端向内设置卡扣,以便能够将Wi-Fi模块稳定地固定在第一安装槽31内。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Wi-Fi模块槽壁片的厚度、宽度以及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定Wi-Fi模块槽壁片的尺寸。如,在两个相对设置的较高的Wi-Fi模块槽壁片的外侧设置卡扣,以便可以在不影响其他Wi-Fi模块槽壁片功能的基础上将安装结构固定至室内机上。又如,厚度较大的Wi-Fi模块槽壁片的作用可以是提供稳定的侧壁,以便安装结构能够稳定的承载Wi-Fi模块组件,厚度较小的Wi-Fi模块槽壁片的作用可以是在安装Wi-Fi模块时变形以便更易安装Wi-Fi模块。又如,可以在Wi-Fi模块散热的主要部位设置宽度较小的Wi-Fi模块槽壁片以实现更多的间隙,这样的设置更有利于热量的散出。

继续参照图3和图5,如图3和图5所示并按照图5中所示的方位,隔离构件4上的连通结构的上方是开放的,以便线束模块能够从第二安装槽32的上方向下安装至第二安装槽32内。其中,容纳槽321位于第二安装槽32内,在容纳槽321的两侧设置的侧壁分别向上延伸有三对线束模块槽壁片。相对设置在中间的第二线束模块槽壁片3212的中间设置有镂空结构,这样一来,在线束模块从上往下安装时,这对线束模块槽壁片可以很容易向外变形,以便扩大空间使得线束模块更容易进入容纳槽321中。更进一步地,在第二线束模块槽壁片3212与容纳槽321的底部接触的位置也设置为镂空结构,这是为了减弱第二线束模块槽壁片3212的强度,使得在线束模块安装时更容易发生变形。此外,为了将线束模块更好地固定在容纳槽321内,在相对设置的第二线束模块槽壁片3212的顶端分别向内延伸有翻边,该对翻边与对应的线束模块槽壁片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如设置成卡扣形式,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所示的第三卡扣32121,以免线束模块发生向上的位移甚至掉出容纳槽。此外,在第三卡扣32121的上表面设置有导向面,以便使得线束模块在持续处于容纳槽的基础上能够更容易从容纳槽的上方向下安装至容纳槽中。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多个线束模块槽壁片的顶端向内设置卡扣,以便能够将线束模块稳定地固定在容纳槽321内。可以理解的是,容纳槽还可以与第二安装槽的尺寸一样,也就是说,第二安装槽的形状与线束模块的外形相匹配,宽度仅稍大于线束模块的宽度,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合理地调整,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继续参照图3和图5,如图3和图5所示并按照图5中所示的方位,相对设置的最左端的第一线束模块槽壁片321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了两个第一线束模块槽壁片3211之间的强度,以免在线束模块从上到下安装时两个线束模块槽壁片向外变形后能够快速恢复至原位。此外,线束模块槽壁片3211的形状为波浪形结构,这是为了与线束模块的外形结构相匹配,以便线束模块能够更好地处于容纳槽321中。更进一步地,最右端的第三线束模块槽壁片3213设置为L型结构,较长的一侧位于最右端,能够阻挡线束模块从最右侧掉出容纳槽;较短的一侧位于容纳槽的前端或后端,能够防止线束模块往前或者往后偏移。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线束模块持续地处于容纳槽321内。

可以理解的是,线束模块槽壁片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线束模块槽壁片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线束模块的侧壁设置为恰好能够容纳线束模块的形状。又如,四对尺寸与形状相同的线束模块槽壁片均匀分布在线束模块的前段、后端以及最右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合理地调整,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其中,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的隔离构件上设置有连通结构以便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能够通过该连通结构匹配插接。在此基础上,将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设置为开放结构,将连通结构在沿槽高方向的顶部设置为开放的连通孔,这样一来,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线束模块从上至下安装至第二安装槽内,再将Wi-Fi模块从左往右推进至第一安装槽内并与线束模块插接匹配。通过这样的设置,简化了Wi-Fi模块组件的安装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在第一安装槽和容纳槽的侧壁上分别向内设置有卡扣以便使Wi-Fi模块和线束模块分别持续处于第一安装槽和容纳槽内,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分别向外设置有第四卡扣和第五卡扣以便将容纳有Wi-Fi模块组件的安装结构卡接在室内机上。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