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1342发布日期:2019-04-13 00:3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节水型热发电装置在对蒸汽进行冷却时,都是通过冷凝管进行散热,使得高温蒸汽冷却液化,但并未对冷凝管回流后的热水进行辅助散热,使得冷水腔内部的水温度逐渐升高,而热发电装置中冷凝管的使用是长久持续的,这就导制冷凝管冷却效果降低,只能不断从外界摄取冷水进行中和,保证冷凝管内的水温较低,如此一来,增加了人们的工作量的同时。对水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因此亟需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并未对冷凝管回流的热水进行辅助散热,导制冷水腔内部的水温逐渐上升,使得冷凝管降温效果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包括槽式抛物面反射镜,所述槽式抛物面反射镜的上方通过支杆皆固定有玻璃管,且玻璃管的内部皆设置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一端皆与蒸发通管螺纹连接,且蒸发通管的右端与封闭箱螺纹连接,所述封闭箱内部的左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汽轮机,所述封闭箱内部的右侧通过轴承连接有发电机,且发电机与汽轮机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封闭箱的一侧设置有冷凝箱,且冷凝箱与封闭箱之间通过蒸汽排出管相连通,所述冷凝箱与第二抽水泵之间通过第二抽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左侧螺纹连接有冷水回流管,且冷水回流管的内侧与集热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冷凝箱的右方设置有冷水补给箱,且冷水补给箱与冷凝箱之间安装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与冷水补给箱之间通过第一抽水管相连通,且第一抽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冷水补给箱内部的冷水腔中,所述冷水腔外侧的冷水补给箱内部设置有回流腔,所述冷水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补水腔,且第一补水腔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补水进水口,所述第一补水腔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竖轴,且第一竖轴贯穿第一补水进水口与回流腔内部顶端固定,所述第一补水腔内部的第一竖轴上设置有第一浮块,所述第一补水腔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补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抽水泵与冷凝箱之间通过冷凝管相连通,且冷凝管延伸至冷凝箱外部的一端与辅助散热装置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水补给箱内部的冷水腔呈“L”形,所述回流腔呈凹形,所述冷凝管呈螺旋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补水腔高度大小等于第一补水进水口顶端到回流腔内部顶端距离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腔、冷水辅助腔、热水存放腔、微热管、存储腔、第二补水腔、第二竖轴、第二补水进水口、第二浮块和第二补水出水口,所述散热腔的内部从上到下分为冷水辅助腔、热水存放腔、存储腔,所述冷水辅助腔与热水存放腔之间均匀设置有微热管,所述存储腔内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补水腔,且第二补水腔与热水存放腔之间通过第二补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补水腔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竖轴,且第二竖轴延伸至第二补水进水口的内部,所述第二补水腔内部的第二竖轴上设置有第二浮块,所述第二补水腔的左侧开设有第二补水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轴的顶端与第二补水进水口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浮块与第一浮块的顶部皆呈梯形,所述第二浮块与第一浮块端部的长度大小分别大于第二补水进水口和第一补水进水口长度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装置与回流腔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且连接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通过设置辅助散热装置,使得经冷凝管回流的热水被充分散热,保证进入回流腔内部的水温下降,避免冷凝管回流的热水直接进入回流腔内部,使得回流腔内部的水温升高,影响整个冷却过程,提高了降温效率,同时通过配合自动补水设置,不再需要从外部借助冷水进行降温,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减少了人们的工作量,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封闭箱的内部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凝箱、蒸汽排出管、冷水补给箱、第一抽水泵、第一抽水管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散热装置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槽式抛物面反射镜;2、玻璃管;3、集热管;4、封闭箱;5、蒸发通管;6、冷凝箱;7、蒸汽排出管;8、冷水补给箱;9、第一抽水泵; 10、第一抽水管;11、冷凝管;12、第二抽水泵;13、第二抽水管;14、冷水回流管;15、汽轮机;16、发电机;17、连接轴;18、冷水腔;19、第一补水腔;20、第一补水进水口;21、第一竖轴;22、第一浮块;23、第一补水出水口;24、回流腔;25、辅助散热装置;251、散热腔;252、冷水辅助腔;253、热水存放腔;254、微热管;255、存储腔;256、第二补水腔;257、第二竖轴;258、第二补水进水口;259、第二浮块;2510、第二补水出水口; 26、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节水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包括槽式抛物面反射镜1,槽式抛物面反射镜 1的上方通过支杆皆固定有玻璃管2,且玻璃管2的内部皆设置有集热管3,集热管3的一端皆与蒸发通管5螺纹连接,且蒸发通管5的右端与封闭箱4 螺纹连接,封闭箱4内部的左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汽轮机15,封闭箱4内部的右侧通过轴承连接有发电机16,且发电机16与汽轮机15之间通过连接轴17 连接,封闭箱4的一侧设置有冷凝箱6,且冷凝箱6与封闭箱4之间通过蒸汽排出管7相连通,冷凝箱6与第二抽水泵12之间通过第二抽水管13相连通,第二抽水泵12的左侧螺纹连接有冷水回流管14,且冷水回流管14的内侧与集热管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冷凝箱6的右方设置有冷水补给箱8,且冷水补给箱8与冷凝箱6之间安装有第一抽水泵9,第一抽水泵9与冷水补给箱8之间通过第一抽水管10相连通,且第一抽水管10的一端延伸至冷水补给箱8 内部的冷水腔18中,冷水腔18外侧的冷水补给箱8内部设置有回流腔24,冷水补给箱8内部的冷水腔18呈“L”形,回流腔24呈凹形,其作用是通过“L”形和凹形的设计,使得冷水腔18内部水减少时,回流腔24内部的水可以自动进入冷水腔18内部,对冷水腔18内部的水进行补充,保证冷却的进行,冷水腔1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补水腔19,且第一补水腔19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补水进水口20,第一补水腔19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竖轴21,且第一竖轴21贯穿第一补水进水口20与回流腔24内部顶端固定,第一补水腔19 高度大小等于第一补水进水口20顶端到回流腔24内部顶端距离的大小,其作用是通过高度的设计避免回流腔24对冷水腔18补水较少,使得影响冷却过程,第一补水腔19内部的第一竖轴21上设置有第一浮块22,第一补水腔19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补水出水口23,第一抽水泵9与冷凝箱6之间通过冷凝管11相连通,且冷凝管11延伸至冷凝箱6外部的一端与辅助散热装置25相连通,冷凝管11呈螺旋形,其作用是通过螺旋设计,使得高温蒸汽可以与冷凝管11充分接触,从而使得高温蒸汽降温较快,辅助散热装置25与回流腔 24之间通过连接管26相连通,且连接管26上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的型号可为DXF6-G,由于单向阀为现有技术,其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开透明的,在此不做详细阐述,其作用是防止回流腔24内部的水通过连接管26进入到辅助散热装置25内部,使得水流向只能从辅助散热装置25流入回流腔24中。

辅助散热装置25包括散热腔251、冷水辅助腔252、热水存放腔253、微热管254、存储腔255、第二补水腔256、第二竖轴257、第二补水进水口258、第二浮块259和第二补水出水口2510,散热腔251的内部从上到下分为冷水辅助腔252、热水存放腔253、存储腔255,冷水辅助腔252与热水存放腔253 之间均匀设置有微热管254,存储腔255内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补水腔256,且第二补水腔256与热水存放腔253之间通过第二补水进水口258相连通,第二补水腔256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竖轴257,且第二竖轴257延伸至第二补水进水口258的内部,第二补水腔256内部的第二竖轴257上设置有第二浮块259,第二补水腔256的左侧开设有第二补水出水口2510,第二竖轴257 的顶端与第二补水进水口258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浮块259与第一浮块22的顶部皆呈梯形,第二浮块259与第一浮块22端部的长度大小分别大于第二补水进水口258和第一补水进水口20长度的大小,其作用是通过同一水平面的设计使得装置结构合理,而通过梯形以及长度大小的设计使得第二浮块259和第一浮块22不会浮出第二补水腔256与第一补水腔19内部。

综上,通过冷水辅助腔252、热水存放腔253以及微热管254的设计,使得经冷凝管11回流的热水被充分散热,保证进入回流腔24内部的水温下降,避免冷凝管11回流的热水直接进入回流腔24内部,使得回流腔24内部的水温升高,影响整个冷却过程,提高了降温效率,同时通过配合自动补水设置,不再需要从外部借助冷水进行降温,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减少了人们的工作量,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槽式抛物面反射镜1将太阳光反射到玻璃管2内部的集热管3上,使得集热管3被太阳光热加热,从而使得集热管3 内部的水被加热,此时被加热的水会形成高温蒸汽,经蒸发通管5进入封闭箱4内部,为汽轮机15提供动力,使得汽轮机15旋转,并经过连接轴17的作用带动发电机16的输出端转动,从而实现发电,在此过程中,高温蒸汽将会经过蒸汽排出管7进入冷凝箱6内部,由于第一抽水泵9将冷水腔18内部的冷水通过第一抽水管10抽入冷凝管11中,使得进入冷凝箱6内部的高温蒸汽与冷凝管11充分接触,从而被冷却液化掉落到冷凝箱6内部底端,并通过第二抽水泵12抽取,经第二抽水管13和冷水回流管14回流到集热管3内部,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当冷凝管11内部的冷水吸热后,会流入辅助散热装置25内部的热水存放腔253中与微热管254接触,此时会使得微热管254的蒸发端受热汽化,经其内部的毛细结构进入冷却端,配合冷水辅助腔252的冷却,使得高温蒸汽冷却液化并通过毛细结构重新流入蒸发端,从而将热水存放腔253内部的热水降温,而在冷水腔18内部水被抽取时,水位下降,使得第一补水腔19 内部的第一浮块22受到的浮力减小从而下降,使得第一补水进水口20打开,回流腔24内部的水将会进入冷水腔18内部对其进行补充,而此时回流腔24 内部的水减少,使得辅助散热装置25内部的存储腔255中的水经连接管26 进入回流腔24中,为回流腔24进行补充,这就导致第二补水腔256内部的第二浮块259受到浮力减小而下降,使得第二补水进水口258打开,使得热水存放腔253内部被冷却的水经第二补水进水口258进入存储腔255内部,对存储腔255内部的水进行补充,补充好后将会使得第二浮块259上升闭合第二补水进水口258,第一浮块22上升闭合第一补水进水口20,从而形成水循环,使得经冷凝管11回流的热水被充分散热,保证进入回流腔24内部的水温下降,避免冷凝管11回流的热水直接进入回流腔24内部,使得回流腔 24内部的水温升高,影响整个冷却过程,提高了降温效率,同时通过配合自动补水设置,不再需要从外部借助冷水进行降温,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减少了人们的工作量,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操作到此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