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4483发布日期:2019-11-05 22:1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大面积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硅酸耐候胶密封压条,硅酸耐候胶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硅酸耐候胶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后期拆卸大面积太阳能集热器时会损坏被硅酸耐候胶粘结的压条和玻璃,不利于后期维修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组装和拆卸、防水性能好的太阳能集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多个集热模块,集热模块四周分别围设框架型材,所述框架型材上压设压条,所述框架型材上设置有凹槽;集热模块的各个框架型材的连接处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分别插入所述框架型材的凹槽中固定,所述压条压设在所述框架型材上,且与插接部的上表面之间通过胶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条与所述框架型材通过螺钉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螺钉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与所述螺纹配合,将所述压条与所述框架型材压紧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的集热模块之间的框架型材,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两端的集热模块边角上的框架型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和三个第一插接部,三个第一插接部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本体的两端及中部,分别与设置在两侧集热模块上的框架型材及中间共用的框架型材相插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本体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顶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插接部伸出所述第一顶板,用于与所述压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连接本体两端的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中插板以及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一短侧板,所述第一中插板与第一连接本体的第一侧板、第一中插板与第一短侧板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中插板插入所述框架型材的凹槽固定,所述凹槽的侧壁分别插入两侧的第一插槽中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连接本体中部的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中插板以及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短侧板,所述第一中插板与两侧的第一短侧板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中插板插入所述框架型材的凹槽固定,所述凹槽的侧壁分别插入两侧的第一插槽中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本体和两个第二插接部,两个第二插接部垂直设置,分别与设置在两端的集热模块上的边角上,与框架型材相插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包括两两垂直设置的第二顶板、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二插接部伸出所述第二顶板,用于与所述压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中第二中插板以及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二短侧板,所述第二中插板与第二侧板、第二中插板与第二短侧板之间分别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二中插板插入所述框架型材的凹槽固定,所述凹槽的侧壁分别插入两侧的第二插槽中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在各个框架型材的连接处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与框架型材插接连接,组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后期检查维修;同时,通过在连接件与压条之间涂覆胶泥连接,拆卸时不会损坏压条和玻璃,密封性好,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图示为压条去除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C 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第一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第一连接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第二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第二连接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剖视结构示意;

图10为图9中的D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集热模块100;框架型材200;凹槽210;压条300;

连接件400;

第一连接件410;第一连接本体411;第一顶板4111;第一侧板4112;第一插接部412;第一中插板4121;第一短侧板4122;

第二连接件420;第二连接本体421;第二顶板4211;第二侧板4212;第二插接部422;第二中插板4221;第二短侧板4222;

螺钉5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集热器,为大面积集热器,包括多个集热模块100。如图2-图4以及图9-图10所示,集热模块100四周分别围设直条形的框架型材200,框架型材200上压设压条300。框架型材200优选为铝型材。框架型材200上设置有凹槽210。集热模块100的各个框架型材200的连接处通过连接件400连接。具体地,连接件400包括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第一连接件410用于连接相邻的集热模块100之间的框架型材200,即连接三条框架型材200。第二连接件420用于连接两端的集热模块100边角上的框架型材200,即设置在集热模块100的边角处,连接外侧的两条框架型材200。其中,连接件400包括连接本体和插接部,插接部分别插入框架型材200的凹槽210中卡接固定,压条300压设在框架型材200上,且与插接部的上表面之间通过胶泥固定。胶泥优选为聚酯胶泥,保障连接件400与压条300接触处的密封性,防止雨水进入集热器内。

上述的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在各个框架型材200的连接处设置连接件400,通过连接件400与框架型材200插接连接,组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后期检查维修;同时,通过在连接件400与压条300之间涂覆胶泥连接,拆卸时不会损坏压条300和玻璃,密封性好,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压条300与框架型材200通过螺钉500固定。通过螺钉500把合框架型材200,紧固压条300,组装和拆卸螺钉500时不会损坏连接件400,方便拆卸,有利于后期的检查维修。凹槽2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螺纹,螺钉500设置在凹槽210内与螺纹配合,在框架型材200上可以设置多个螺钉500,将压条300与框架型材200压紧固定。

如图5和图6所示,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10包括第一连接本体411和三个第一插接部412,三个第一插接部412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本体411的两端及中部,分别与设置在两侧集热模块100上的框架型材200及中间共用的框架型材200相插接固定。

第一连接本体411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顶板4111和第一侧板4112,第一插接部412与第一顶板4111的底面连接,且第一插接部412伸出第一顶板4111,用于与压条300连接。三条框架型材之间形成矩形空隙,第一顶板4111设置在矩形空隙中,其侧面与其连接的压条之间紧密对接,以保证密封性。

设置在第一连接本体411两端的第一插接部412包括第一中插板4121以及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一短侧板4122,第一中插板4121与第一连接本体411的第一侧板4112、第一中插板4121与第一短侧板4122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插槽。第一中插板4121插入框架型材200的凹槽210固定,凹槽210的侧壁分别插入两侧的第一插槽中固定。设置第一短侧板,可以进一步增加插接稳固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第一短侧板。

设置在第一连接本体411中部的第一插接部412包括第一中插板4121以及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短侧板4122,第一中插板4121与两侧的第一短侧板4122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插槽。第一中插板4121插入框架型材200的凹槽210固定,凹槽210的侧壁分别插入两侧的第一插槽中固定。设置在中部的第一短侧板4122可以与设置在两个侧的第一短侧板4122相连接,呈90°折弯形状。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连接件420与第一连接件410的结构类似,具体包括第二连接本体421和两个第二插接部422,两个第二插接部422垂直设置,分别与设置在两端的集热模块100上的边角上,与框架型材200相插接固定。第二连接本体421包括两两垂直设置的第二顶板4211、两个第二侧板4212。两个第二插接部422与第二顶板4211的底面连接,且第二插接部422伸出第二顶板4211,用于与压条300连接。

第二插接部422包括中第二中插板4221以及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二短侧板4222,第二中插板4221与第二侧板4212、第二中插板4221与第二短侧板4222之间分别形成第二插槽。第二中插板4221插入框架型材200的凹槽210固定,凹槽210的侧壁分别插入两侧的第二插槽中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0为一体成型,优选为塑料材质,通过注塑成型,便于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