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恒温恒湿的全新风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602发布日期:2019-09-03 19:5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恒温恒湿的全新风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恒温恒湿的全新风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恒温恒湿实验室在近代化工、电子、纺织、医药、印刷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实验室的室内结构和设施、安全设备及操作,对于实验的可靠性、数据的精准性甚至是实验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都有着莫大的影响。要建设一个合格的恒温恒湿实验环境,就需要有一个优质的恒温恒湿系统为前提。

公告号为CN205783550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墙壁a;墙壁a内侧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一侧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背面与墙壁a的表面相连接;墙壁a的一侧连接有墙壁b;墙壁b的下侧设有地板;地板顶面的一个角落位置安装有冷暖两用空调;冷暖两用空调的上部设置有空调风机;地板与墙壁b相接的中央位置安装有水箱;水箱的顶面连接有空气加湿器;墙壁b的上部安装有风机;风机的下侧安装有控制面板外壳;控制面板外壳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控制面板;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实验室的恒温恒湿控制,且操作简单,成本节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一般恒温恒湿实验室多采用空调。空调在实验室应用中基本是处理回风工况,所以机组负荷较稳定,压缩机运行平稳,但机房空调无法提供新风工况,不利于实验室人员健康,且空调无法做到大风量、高换气次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室的建造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恒温恒湿的全新风空气净化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恒温恒湿的全新风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新风采集装置和排风装置,所述新风采集装置置于恒温恒湿实验室内部,所述排风装置置于恒温恒湿实验室墙壁上,所述新风采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风层、过滤层和出风层;所述箱体壁面上设有新风管,恒温恒湿实验室墙壁靠近箱体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新风管的一端通过第一圆孔伸出室外,所述新风管的另一端伸入箱体内进风层处;所述进风层内设置有吸风风机,所述吸风风机置于进风层内且一端与新风管连通,另一端置于进风层内;所述出风层所在箱体壁面设有出风风机,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箱体位于出风层处且远离出风风机的侧壁面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风机的一端置于出风层内,另一端与出风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外的空气通过吸风风机吸取,经过新风管进入进风层,通过过滤层对进风层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到出风层,通过出风口排出,进入室内,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装置排出室外,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一级过滤滤芯、活性炭过滤滤芯和二级过滤滤芯,且三者均通过滑动连接件与箱体壁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进风层的空气首先通过一级过滤滤芯过滤掉大的杂质,其次,通过活性炭过滤滤芯过滤掉空气中的异味,最后,通过二级过滤滤芯过滤掉微小的杂质,通过三重过滤后的洁净空气进入出风层。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侧壁面开设有箱门,所述箱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与箱体一侧壁边铰接,所述箱门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设置有凸棱,所述箱体对应侧边延伸有与凸棱配合连接的凸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箱门,方便对一级过滤滤芯、活性炭过滤滤芯和二级过滤滤芯进行更换,箱门通过凸棱和凸槽的卡接,使箱门启闭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连接件包括滑槽和滚轮,所述滑槽设置于箱体内壁上,所述滑槽位于靠近箱门的两内壁面且靠近过滤层的一端,所述一级过滤滤芯、活性炭过滤滤芯和二级过滤滤芯靠近滑槽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置于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槽和滚轮,方便过滤装置的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内铺设有加热管,所述箱体靠近加热层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加湿器,所述电源开关和加湿器的电控制线均电连接至一个PLC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内的温度过低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源开关,对加热管进行加热,使出风口排出热的空气,提高室内的温度。当室内干燥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湿器的开关,提高室内的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外壁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警报器,所述箱体外壁远离报警器的一边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警报器和触摸显示屏均电连接于PLC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感应,当温湿度传感器感应的温度和湿度不在PLC控制器设置的温度范围内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声,工作人员及时通过触摸显示屏设置,再通过PLC控制器进行加湿或者升温。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装置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排风装置包括第一单向阀、连接架和排风扇,恒温恒湿实验室墙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连接架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第一圆孔内部,所述第一单向阀置于连接架远离恒温恒湿实验室室内一端,且与连接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架中间部位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伸向恒温恒湿实验室室内的一端,所述排风扇套设于连接轴上,且通过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内的空气空过排风扇排出室外,第一单向阀使室外的空气不容易逆流进入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靠近进风层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单向进风口,所述新风管上连接有吸风管旁路,所述吸风管旁路的一端与单向进风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内的空气还能够经过单向进风口进入到进风层,进行再次过滤后从出风口排出,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洁净。

进一步的,所述吸风管旁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新风管上设置有节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单向阀的设置使进风层的空气不会逆流从吸风管旁路直接进入室内,当室内的空气达到标准时,通过控制节流阀限制室外空气流入进风层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新风采集装置的设置,能够起到节能环保效果;

2.通过过滤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多室外的空气进行过滤的效果;

3.通过滑槽和滚轮的设置,能够起到方便对一级过滤滤芯、活性炭过滤滤芯和二级过滤滤芯进行更换的效果;

4.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警报器的设置,能够起到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监控的效果;

5.通过PLC控制器和触摸显示屏的设置,能够起到自动控制升温和加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新风采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用于体现凸槽和箱体的连接关系。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用于体现凸棱和箱门的连接关系。

图5是体现滑动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中,1、恒温恒湿实验室;2、新风采集装置;21、箱体;211、箱门;212、凸棱;213、凸槽;22、进风层;221、吸风风机;222、单向进风口;223、吸风管旁路;224、第二单向阀;23、过滤层;231、一级过滤滤芯;232、活性炭过滤滤芯;233、二级过滤滤芯;234、滑动连接件;235、滑槽;236、滚轮;24、出风层;241、出风风机;242、出风口;3、排风装置;31、第一单向阀;32、连接架;33、排风扇;34、连接轴;4、新风管;41、节流阀;5、第一圆孔;51、第二圆孔;6、加热层;61、加热管;62、电源开关;7、加湿器;8、PLC控制器;9、温湿度传感器;91、警报器;10、触摸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恒温恒湿的全新风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新风采集装置2和排风装置3,新风采集装置2置于恒温恒湿实验室1内部,排风装置3置于恒温恒湿实验室1墙壁上,新风采集装置2包括箱体21,箱体21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进风层22、过滤层23和出风层24。室外的空气进入进风层22,通过过滤层23过滤,然后进入出风层24。箱体21壁面上设有新风管4,恒温恒湿实验室1墙壁靠近箱体21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一圆孔5,新风管4的一端通过第一圆孔5伸出室外,新风管4的另一端伸入箱体21内进风层22处;进风层22内设置有吸风风机221,吸风风机221置于进风层22内且一端与新风管4连通,另一端置于进风层22内。室外的空气通过吸风风机221从新风管4吸入到进风层22。出风层24所在箱体21壁面设有出风风机241,两者通过螺栓连接,箱体21位于出风层24处且远离出风风机241的侧壁面上开设有出风口242,出风风机241的一端置于出风层24内,另一端与出风口242连通。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到出风层24,通过出风口242排出,进入室内,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装置3排出室外,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

如图1所示,排风装置3设置有多组,每组排风装置3包括第一单向阀31、连接架32和排风扇33,室内的空气空过排风扇33排出室外,第一单向阀31使室外的空气不容易逆流进入室内。恒温恒湿实验室1墙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51,连接架32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第二圆孔51内部,第一单向阀31置于连接架32远离恒温恒湿实验室1室内一端,且与连接架32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架32中间部位设置有连接轴34,连接轴34伸向恒温恒湿实验室1室内的一端,排风扇33套设于连接轴34上,且通过螺栓固定。

如图2所示,箱体21靠近进风层2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单向进风口222,新风管4上连接有吸风管旁路223,吸风管旁路223的一端与单向进风口222连通。室内的空气经过单向进风口222进入到进风层22,进行再次过滤,然后从出风口242排出,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洁净。吸风管旁路223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24,使进风层22内室外含有杂质的空气不会逆流从吸风管旁路223直接进入室内。新风管4上设置有节流阀41,当室内的空气达到标准时,通过控制节流阀41限制室外空气流入进风层22中。

如图2所示,箱体21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层6,加热层6内铺设有加热管61,箱体21靠近加热层6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源开关62,通过电源开关62控制加热管61的加热,达到室内升温的效果。箱体21的顶端设置有加湿器7,室内干燥室,打开加湿器7,对室内的空气加湿。电源开关62和加湿器7的电控制线均电连接至一个PLC控制器8。当室内的温度过低时,通过PLC控制器8控制电源开关62,对加热管61进行加热,使出风口242排出热的空气,提高室内的温度。当室内干燥时,通过PLC控制器8控制加湿器7的开关,提高室内的湿度。箱体2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9,箱体21外壁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警报器91,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温湿度传感器9感应,当温湿度传感器9感应的温度和湿度不在PLC控制器8设置的温度范围内时,警报器91就会发出警报声。箱体21外壁远离报警器的一边设置有触摸显示屏10,温湿度传感器9、警报器91和触摸显示屏10均电连接于PLC控制器8。听到警报声的工作人员及时通过触摸显示屏10设置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再通过PLC控制器8进行加湿或者升温,加湿或者升温到设定值时,PLC控制器8直接关闭加热管61的电源开关62和加湿器7的开关,使室内的温度和室内均达到规定值。

如图2所示,过滤层23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一级过滤滤芯231、活性炭过滤滤芯232和二级过滤滤芯233,且三者均通过滑动连接件234与箱体21壁面连接。进入进风层22的空气首先通过一级过滤滤芯231过滤掉大的杂质,其次,通过活性炭过滤滤芯232过滤掉空气中的异味,最后,通过二级过滤滤芯233过滤掉微小的杂质,通过三重过滤后的洁净空气进入出风层24。

如图3和图4所示,箱体21的侧壁面开设有箱门211,箱门21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与箱体21一侧壁边铰接,箱门21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设置有凸棱212,箱体21对应侧边延伸有与凸棱212配合连接的凸槽213。从而方便对一级过滤滤芯231、活性炭过滤滤芯232和二级过滤滤芯233进行更换,箱门211通过凸棱212和凸槽213的卡接,使箱门211启闭更加方便快捷。

如图5所示,滑动连接件234包括滑槽235和滚轮236,也是方便对一级过滤滤芯231、活性炭过滤滤芯232和二级过滤滤芯233进行更换。滑槽235设置于箱体21内壁上,滑槽235位于靠近箱门211的两内壁面且靠近过滤层23的一端,一级过滤滤芯231、活性炭过滤滤芯232和二级过滤滤芯233靠近滑槽235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236,滚轮236置于滑槽235内。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室外的空气通过吸风风机221吸取,经过新风管4进入进风层22,进入进风层22的空气首先通过一级过滤滤芯231过滤掉大的杂质,其次,通过活性炭过滤滤芯232过滤掉空气中的异味,最后,通过二级过滤滤芯233过滤掉微小的杂质,通过三重过滤后的洁净空气进入出风层24,通过出风口242排出,进入室内。当室内的温度过低时,通过PLC控制器8控制电源开关62,对加热管61进行加热,使出风口242排出热的空气,提高室内的温度。当室内干燥时,通过PLC控制器8控制加湿器7的开关,提高室内的湿度。室内的一部分空气还能够经过单向进风口222进入到进风层22,进行再次过滤后从出风口242排出,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洁净。室内的部分空气通过排风装置3排出室外,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