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1121发布日期:2019-05-28 20:5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落地式电热水器均为上出水电热水器,产品高度加连接管路的安装空间,产品安装需预留很大的高度空间,且产品管路拆接及维修不方便,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水器,该热水器的进出水管的方向可调,可立式安装,也可卧式安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包括:内胆;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可枢转地与所述内胆相连,以使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可选择性地伸入所述内胆的不同区域;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可枢转地与所述内胆相连,以使所述出水管与第二端可选择性地伸入所述内胆的不同区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均可枢转地安装于内胆中,可使得热水器在立式安装或卧式安装时,均可将进水管的第二端转动至内胆的下端,出水管的第二端转动至内胆的上端,由此,热水器立卧安装均不影响产品的热水输出效率,且进水管的第一端和出水管的第一端设于热水器的中部,连接管路拆接方便。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立式安装模式和卧式安装模式;其中在立式安装模式中,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内胆转动至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内胆的底部,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内胆转动至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内胆的顶部;在卧式安装模式中,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内胆转动至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内胆的下部,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内胆转动至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罐伸入所述内胆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所述内胆设有贯穿所述内胆壁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接口可枢转地密封连接,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接口可枢转地密封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接口过盈配合,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接口过盈配合。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的外周和所述进水接口的内周壁中的一个设有凸出的第一密封环,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的外周和所述进水接口的内周壁中的另一个设有内凹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环伸入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的外周和所述出水接头的内周壁中的一个设有凸出的第二密封环,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的外周和所述出水接头的内周壁中的另一个设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环伸入所述第二密封槽。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的端部密封且在周壁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的端部密封且在周壁设有多个出水孔。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的端部、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的端部均设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多边形沉槽。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包括接头段和弯折段,所述接头段可枢转地与所述内胆相连,所述弯折段的一端与所述接头段相连,所述弯折段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为弧形或均为l形。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还包括:加热件和排水管,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内胆的内腔中且位于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所述内胆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将所述内腔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的立式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的卧式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热水器100,

内胆1,进水管2,进水接口21,第一密封环22,进水孔23,出水管3,出水接口31,第二密封环32,出水孔33,沉槽4,接头段5,弯折段6,加热件7,排水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100,该热水器100的内胆1中安装有可转动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可通过转动进水管2和出水管3改变内胆1中进出水流的方向。热水器100卧式安装时,可将进水管2的一端转动至内胆1的顶部,出水管3的一端转动至内胆1的底部;在热水器100立式安装时,可将进水管2的一端转动至内胆1的下部,出水管3的一端转动至内胆1的上部,且立式安装和卧式安装时,加热器均位于内胆1中的下端。这样,可保证热水器100在立式安装和卧式安装时均具有较高的热水输出率,且进水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管3的出水端均与热水器100侧壁的中部相连,便于热水器100连接管路的拆接。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100,包括:内胆1、进水管2和出水管3。

进水管2的第一端可枢转地与内胆1相连,进水管2可与内胆1相对转动,如图2所示,进水管2的第一端与内胆1的侧壁的中部相连,进水管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进水管2的第一端的轴线与第二端的轴线不重合,这样,在进水管2的第一端与内胆1相对转动时,进水管2的第二端绕第一端转动,以使进水管2的第二端可选择性地伸入内胆1的不同区域。

这样,如图1-图5所示,在热水器100立式安装或卧式安装时,进水管2的第二端均可伸至内胆1的下部,以使进水管2中的水从热水器100的下部注入,且内胆1中设有加热件7,加热件7位于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即加热件7位于内胆1的下部,由此,加热件7可对进水管2中注入的水进行先加热,同时可使得加热件7最大化的浸泡在水中,保证加热件7的加热效率,进而保证热水器100的热水输出率。

出水管3的第一端可枢转地与内胆1相连,出水管3可与内胆1相对转动,如图2和图5所示,出水管3的第一端与内胆1的侧壁的中部相连,出水管3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出水管3的第一端的轴线与第二端的轴线不重合,这样,在出水管3的第一端与内胆1相对转动时,出水管3的第二端绕第一段转动,以使出水管3的第二端可选择性地伸入内胆1的不同区域。

其中,进水管2的第一端和出水管3的第一端均与内胆1的中部相连,由此,可减小热水器100的竖向高度,节省安装空间,且热水器100外部的进出水位置为其沿轴向的中部,使得进出水管路安装位置较低,便于管路连接。

这样,如图2和图5所示,在热水器100立式安装或卧式安装时,出水管3的第二端均可伸至内胆1的上部,以使热水器100中的热水从上部进入出水管3,这样,可使得热水器100中的水保持在较高的液位,进而保证加热件7能够始终没入水中,提高加热件7对水的加热效率,保证产品立卧安装均不影响热水输出率。

由此,上述的热水器100包括至少两种安装模式:立式安装模式和卧式安装模式。

其中,如图2所示,在立式安装模式中,进水管2的第一端相对内胆1转动至进水管2的第二端伸入内胆1的底部,出水管3的第一端相对内胆1转动至出水管3的第二端伸入内胆1的顶部。

如图2所示,热水器100为立式安装,即热水器100的轴线沿竖向,热水器100的一端朝上,另一端朝下,进水管2的第一端和出水管3的第一端沿上下方向将隔开布置。

如图2所示,进水管2的第一端与内胆1相对转动,进水管2的第二端绕第一端转动,且进水管2的第一端到第二端为从上往下延伸,即进水管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内胆1的轴向间隔开,且第二端延伸至内胆1的底部,即进水管2的第二端位于热水器100的下部,这样,内胆1外的水可从热水器100的中部进入进水管2中,并从热水器100的底部(下部)流出至内胆1的内腔中,实现进水。

如图2所示,出水管3的第一端与内胆1相对转动,出水管3的第二端绕第一端转动,且出水管3的第一端到第二端为从下往上延伸,即出水管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内胆1的轴向间隔开,且第二端延伸至内胆1的顶部,即出水管3的第二端位于热水器100的上部,这样,内胆1内的水可从热水器100的顶部(上部)进入出水管3中,并从热水器100的中部流出至内胆1外,实现出水。

如图5所示,在卧式安装模式中,进水管2的第一端相对内胆1转动至进水管2的第二端伸入内胆1的下部,出水管3的第一端相对内胆1转动至出水管3的第二罐伸入内胆1的上部。

如图5所示,热水器100为卧式安装,即热水器100的轴线沿水平面,热水器100的顶部和底部沿水平面保持对齐,热水器100的径向沿竖向,热水器100的第一端和出水管3的第二端沿水平方向间隔开。

如图5所示,进水管2的第一端与内胆1相对转动,进水管2的第二端绕第一端转动,且进水管2的第一端到第二端为沿水平面延伸,即进水管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内胆1的轴向保持平齐,且第二端延伸至内胆1内靠近侧壁的位置,如图5所示,进水管2的第二端位于热水器100的下部,这样,内胆1外的水可从热水器100的中部进入进水管2中,并从热水器100的下部流出至内胆1的内腔中,实现进水。

如图5所示,出水管3的第一端与内胆1相对转动,出水管3的第二端绕第一端转动,且出水管3的第一端到第二端为沿水平面延伸,即出水管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内胆1的轴向保持平齐,且第二端延伸至内胆1内靠近侧壁的位置,如图5所示,出水管3的第二端位于热水器100的上部,这样,内胆1内的水可从热水器100的上部进入出水管3中,并从热水器100的中部流出至内胆1外,实现出水。

其中,在立式安装和卧式安装中,加热件7均位于内胆1内的下部,出水管3的第二端均位于内胆1内的上部,这样,内胆1中的液位保持在较高的高度,以使加热件7能够完全没入水中,保证加热件7可对内胆1中的水进行充分加热,提高热水输出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100,进水管2和出水管3均可枢转地安装于内胆1中,可使得热水器100在立式安装或卧式安装时,均可将进水管2的第二端转动至内胆1的下端,出水管3的第二端转动至内胆1的上端,由此,热水器100立卧安装均不影响产品的热水输出效率,且进水管2的第一端和出水管3的第一端设于热水器100的中部,连接管路拆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胆1设有进水接口21和出水接口31,进水接口21和出水接口31均贯穿内胆1壁,即进水接口21的两端将内胆1外部和内胆1内部连通,出水接口31的两端将内胆1外部和内胆1内部连通。

进水管2的第一端与进水接口21可枢转地密封连接,这样,进水管2的第一端与进水接口21可相对转动,即进水管2可相对于内胆1转动,可将进水管2的第二端转动至内胆1中多个位置,以使热水器100在立卧安装中,进水管2的第二端均可转动至内胆1的下部。其中,进水管2与进水接口21为过盈配合,可避免进水管2在受力较小时与进水接口21相对转动,同时保证内胆1内部结构密封,内胆1中的水不会由进水管2与内胆1的连接处自动流至外部,提高热水器100结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出水管3的第一端与出水接口31可枢转地密封连接,这样,出水管3的第一端与出水接口31可相对转动,即出水管3可相对于内胆1转动,可将出水管3的第二端转动至内胆1中多个位置,以使热水器100在立卧安装中,出水管3的第二端均可转动至内胆1的上部。其中,出水管3与出水接口31过盈配合,可避免出水管3在受力较小时与出水接口31相对转动,同时保证内胆1内部结构密封,且内胆1中的水不会由出水管3与内胆1的连接处自动流至外部,保证内部水量恒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2的第一端的外周与进水接口21的内周壁中的一个设有凸出的第一密封环22,进水管2的第一端的外周和进水接口21的内周壁中的另一个设有内凹的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环22伸入第一密封槽。如图6所示,进水管2的第一端的外周设有凸出的第一密封环22,进水接口21的内周壁设有内凹的第一密封槽。这样,第一密封环22和第一密封槽配合,可使得进水管2与进水接头沿轴向密封,避免内胆1中的水从进水管2与内胆1的连接处流出至内胆1外部,保证热水器100结构密封稳定,且第一密封环22和第一密封槽配合安装时,进水管2和出水接口31可正常相对转动,保证进水管2可与内胆1相对转动,使得进水管2的第二端可转动至内胆1的下部,实现下部进水。

出水管3的第一端的外周和出水接头的内周壁中的一个设有凸出的第二密封环32,出水管3的第一端的外周和出水接头的内周壁中的另一个设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环32伸入第二密封槽。如图6所示,出水管3的第一端的外周设有凸出的第二密封环32,出水接口31的内周壁设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由此,可使得出水管3与出水接头沿轴向密封,避免内胆1中的水从出水管3与内胆1的连接处流出至内胆1外部,保证热水器100结构密封稳定,且第二密封环32和第二密封槽配合安装时,出水管3和出水接口31可正常相对转动,保证出水管3可与内胆1相对转动,使得出水管3的第二端可转动至内胆1的上部,实现上部出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进水管2的第二端的端部密封,且在进水管2的第二端的周壁设有多个进水孔23,即多个进水孔23沿径向贯通,进水管2为轴向密封,径向开孔,以使进水管2中的水可从多个进水孔23流出至内胆1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热水器100立式或卧式安装时,进水管2的第二端靠近内胆1的内壁,如图2所示,进水管2的第二端正对内胆1的底壁,如图5所示,进水管2的第二端正对内胆1的侧壁,由此,将进水管2的第二端密封且径向开孔,可避免进水管2的水流冲击内胆1的内壁,防止长期使用后内胆1结构变形,提高热水器100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多个进水孔23沿进水管2的周向均匀间隔开设置,可保证热水器100沿周向的各个位置的进水量保持均衡。

如图7所示,出水管3的第二端的端部密封且在周壁设有多个出水孔33,多个出水孔33沿径向贯通,出水管3为轴向密封,径向开孔,以使内胆1中的水可从多个出水孔33流入出水管3中,且多个出水孔33沿出水管3的周向均匀间隔开布置,可保证热水器100沿周向的各个位置的出水量保持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2的第一端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多边形沉槽4,操作人员可从外部将多边形扳手伸入多边形沉槽4内以与进水管2的第一端配合,这样,操作人员可在外部通过转动扳手实现进水管2的转动,进而调节进水管2的第二端的位置,便于将进水管2的第二端转动至内胆1的下部,有利于热水器100内部为下端进水,上端出水。

出水管3的第一端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多边形沉槽4,操作人员可从外部将多边形扳手伸入多边形沉槽4内以与出水管3的第一端配合,这样,操作人员可在外部通过转动扳手实现出水管3的转动,进而调节出水管3的第二端的位置,便于将出水管3的第二端转动至内胆1的上部,有利于热水器100内部为下端进水,上端出水。

其中,如图6所示,进水管2和出水管3均包括接头段5和弯折段6,接头段5可枢转地与内胆1相连,弯折段6的一端与接头段5相连,弯折段6的另一端形成进水管2或出水管3的第二端,多边形沉槽4设于接头段5,操作人员可拧动接头段5转动,以带动弯折段6转动,使弯折段6的另一端绕其一端转动,进而将弯折段6的另一端转动至内胆1内的多个位置,如将进水管2的弯折段6的另一端转动至内胆1的下部,出水管3的弯折段6的另一端转动至内胆1的上部,利于热水器100内部为下端进水,上端出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2和出水管3均为弧形,如图2所示,进水管2和出水管3均为弧形,这样,在进水管2的第一端、出水管3的第一端转动时,进水管2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转动,出水管3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转动,便于将进水管2的第二端转动至下部,出水管3的第二端转动至上部,利于热水器100内部为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或进水管2和出水管3均为l形,即进水管2、出水管3均包括两段,第一段与内胆1相连,且第一段沿径向延伸,第二段与第一段相连,且第二段沿轴向延伸,这样,在第一段与内胆1相对转动时,第二段绕第一段转动,由此,可将进水管2的第二段背离第一段的一端转动至内胆1的下部,出水管3的第二段背离第一段的一端转动至内胆1的上部,便于热水器100内部为下端进水,上端出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热水器100还包括:加热件7和排水管8。

其中加热件7设于内胆1的内腔中,且加热件7位于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热水器100在立式安装工作模式中和卧式安装工作模式中,进水管2的第二端均伸至热水器100的下端,且出水管3的第二端伸至热水器100的上端,使得加热件7完全没入水中。这样,可便于加热件7对进水管2进入的水进行充分的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内胆1设有排水口,排水管8将内腔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与热水器100外部连通,热水器100中的水可通过排水管8排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