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1290发布日期:2019-04-12 23:5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地球上的能源开采以及使用的时间和数量已经越来越多,这无疑便会使得所剩资源越来越少,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能源和新材料和研究投入也是越来越大,当然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值得肯定的,各种新型能源以及各种新型材料也随之不断产生,在研究制造新材料的过程中,人们研究以及使用的材料也是在不断的细化,如分子和原子结构的细化研究和重组,在此,我们所说的便是5-氨基乙酰丙酸制造的新材料。

5-氨基乙酰丙酸,其本身是一种化学品(c5h9n0),现今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5-氨基乙酰丙酸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农业和医疗领域均有较为广泛的运用,例如在农业中是境相容性及选择性很高的新型光活化农药,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绿色除草剂杀虫剂等,在医学领域中则是一种新型光动力药物,不仅用于局部或全身的皮肤癌的治疗,还可用于膀胱癌、消化道癌、肺癌等的诊断,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广泛、安全的作用效果,且天然无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开发前景,其中对5-氨基乙酰丙酸原料进行加热以及冷却处理均是必须要有的操作步骤,现有的冷凝设备相对较多,其冷凝效果以及用途也是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的冷凝设备其工作方式大同小异,但是正常现有的冷凝器在进行冷凝过程中出现部分冷凝,一部分为继续漂浮的情况也是不在少数,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往往更是增加冷凝机构的数量进行连续性的冷凝操作,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冷凝来达到冷凝质量,但是其缺点也是较为明显的,例如冷凝机构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同时多个冷凝机构的使用在后期收集冷凝产品的时候相对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正常现有的冷凝器为解决在进行冷凝过程中出现部分冷凝,一部分为继续漂浮,增加冷凝机构的数量进行连续性的冷凝操作,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冷凝来达到冷凝质量,而造成冷凝机构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同时多个冷凝机构的使用在后期收集冷凝产品的时候相对较为繁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采用一体式的循环设计,一方面可以在相同的体积和相同占地的基础上达到对汽化产品的冷凝,另一方面还使得汽化产品在生产周期内进行多次循环的冷凝操作,提高冷凝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让收集产品更加的方便,采用强气流运动产生的负压吸引力来将未冷凝的汽化产品进行循环冷凝,一方面做到对汽化产品的彻底冷凝,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冷空气对汽化产品进行预降温以及对冷凝设备内部进行散热降温操作,解决了冷凝设备需要过多机构来实现循环冷凝而导致使用以及收集时候较为繁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包括冷凝箱、冷凝机构和回流机构,所述冷凝机构安装在冷凝箱的内腔,所述回流机构设置在冷凝箱的顶部。

所述冷凝机构包括进气管、冷凝柱、冷凝片和冷凝网,所述进气管安装在冷凝箱左侧的底部,所述进气管的右侧贯穿冷凝箱并延伸至冷凝箱的内腔,所述冷凝柱的顶部与冷凝箱内壁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片套接在冷凝柱的外壁上,所述冷凝网安装在冷凝箱内腔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回流管、回流阀、支流管、鼓风机,所述回流管的固定安装在冷凝箱的顶部,所述回流阀设置在回流管的右侧,所述支流管的正面与回流管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鼓风机可拆卸式的安装在冷凝箱的顶部,所述冷凝箱底部的中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冷凝箱的顶部开设有回流孔。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靠近冷凝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阀,所述进气管的顶部与回流管的底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凝片为螺旋叶片,所述冷凝片远离冷凝柱的一端与冷凝箱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冷凝网为圆形网,所述冷凝网的直径与冷凝箱内侧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右端与回流孔相对接,所述回流管背面的右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片。

优选的,所述支流管的正面与缺口相对接,所述支流管与导流片之间呈三十度夹角。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采用一体式的循环设计,一方面可以在相同的体积和相同占地的基础上达到对汽化产品的冷凝,另一方面还使得汽化产品在生产周期内进行多次循环的冷凝操作,提高冷凝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让收集产品更加的方便。

(2)、该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采用强气流运动产生的负压吸引力来将未冷凝的汽化产品进行循环冷凝,一方面做到对汽化产品的彻底冷凝,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冷空气对汽化产品进行预降温以及对冷凝设备内部进行散热降温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凝箱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排支流管处俯视图。

图中:1冷凝箱、101出料口、102回流孔、2冷凝机构、201进气管、202冷凝柱、203冷凝片、204冷凝网、205进气阀、3回流机构、301回流管、3011缺口、3012导流片、302回流阀、303支流管、304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包括冷凝箱1、冷凝机构2和回流机构3,冷凝箱1底部的中部设置有出料口101,冷凝箱1的顶部开设有回流孔102,冷凝机构2安装在冷凝箱1的内腔,回流机构3设置在冷凝箱1的顶部,冷凝机构2包括进气管201、冷凝柱202、冷凝片203和冷凝网204,进气管201靠近冷凝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阀205,进气管201的顶部与回流管301的底部相连通,冷凝片203为螺旋叶片,冷凝片203远离冷凝柱202的一端与冷凝箱1的内壁相接触,冷凝网204为圆形网,冷凝网204的直径与冷凝箱1内侧的直径相等,进气管201安装在冷凝箱1左侧的底部,进气管201的右侧贯穿冷凝箱1并延伸至冷凝箱1的内腔,冷凝柱202的顶部与冷凝箱1内壁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冷凝片203套接在冷凝柱202的外壁上,冷凝网204安装在冷凝箱201内腔的顶部,回流机构3包括回流管301、回流阀302、支流管303、鼓风机304,回流管301的右端与回流孔102相对接,回流管301背面的右侧开设有缺口3011,缺口3011的内腔设置有导流片3012,支流管303的正面与缺口3011相对接,支流管303与导流片3012之间呈三十度夹角,回流管301的固定安装在冷凝箱1的顶部,回流阀302设置在回流管301的右侧,支流管303的正面与回流管301的背面固定连接,鼓风机304可拆卸式的安装在冷凝箱1的顶部。

该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工作时(或使用时),将冷设备的进气管201与生产流水线对接,并且将汽化的产品导入进气管201的内腔,然后代开进气阀205,汽化的产品直接通过进气管201进入到冷凝箱1的内腔,汽化的产品原料首先与螺旋状多个冷凝片203接触,多余的热量被吸收之后,汽化的产品原料直接变成液态附着在冷凝片203上,由于冷凝片203的外壁直接与冷凝箱1的内壁相接触,使得汽化的产品原料沿着冷凝片203的表面不断向上运动,这个过程中也是逐渐被吸热液化的过程,当然其中没有被及时的液化的产品原料则是经过回流孔102进入到回流管301的内腔,开启回流阀302和鼓风机304,鼓风机304直接向支流管303的内腔吹入空气,并且经过导流片3012进入到回流管301的内腔,由于高速流动的气流将回流管的做的部分气压降低,使得为液化的气态原料沿着回流管301重新进入到进气管201进行二次冷凝,当然鼓风机吹入的空气相较于汽化产品来说其温度时较低的,可以预先对汽化的产品进行降温操作。

综上所述,该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采用一体式的循环设计,一方面可以在相同的体积和相同占地的基础上达到对汽化产品的冷凝,另一方面还使得汽化产品在生产周期内进行多次循环的冷凝操作,提高冷凝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让收集产品更加的方便,采用强气流运动产生的负压吸引力来将未冷凝的汽化产品进行循环冷凝,一方面做到对汽化产品的彻底冷凝,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冷空气对汽化产品进行预降温以及对冷凝设备内部进行散热降温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