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风力辅助制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0848发布日期:2019-05-17 22:2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风力辅助制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制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风力辅助制热系统。



背景技术:

冬天室外温度较低,为了保证室内温度,通常需要将门窗紧闭保证房屋内外没有空气流通,也没有了热量交换;同时通过供热系统来提高室内温度,保证居民生活需求,但是由于长时间关闭门窗,室内空气得不到流通,室内空气质量就会不断变差,这将大大影响居民的健康,而如果开窗,则会使的屋内热量流失,温度降低,想要继续保证室内温度就需要加大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成本高且能量损失较大。

本发明设计一种绿色建筑风力辅助制热系统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绿色建筑风力辅助制热系统,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绿色建筑风力辅助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桨叶、转动管、挡雨环、固定杆、加热机构、安装壳,其中安装壳通过两个固定杆安装在房屋的屋顶上;固定转动套一端的内圆面上开有环形导槽,固定转动套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壳的上侧,固定转动套与安装壳内侧相通,转动管为l型状,转动管的一端安装有环形导块,转动管通过环形导块与环形导槽的转动配合安装在固定转动套上;转动管的作用是保证转动管可以带动桨叶沿着固定转轴套转动,进而来适应不同的风向;桨叶的桨叶头上安装有固定轴套,桨叶通过固定轴套安装在转动管的上端,固定轴套嵌套于转动管上端的内圆面上;加热机构安装在房屋的屋顶上且加热机构位于安装壳的下侧,加热机构通过桨叶转动为其提供驱动。

上述加热机构第一活塞腔、第一活塞板、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板,其中第一活塞腔的下侧面上开有单向进气口和单向出气口,单向进气口的作用是将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一活塞板的移动经过单向进气口吸入第一活塞外套内,然后进行加热,设计成单向进气口的作用是防止被吸入的空气在加热后通过第一单向进气口流出;单向出气口的作用是将第一活塞腔内被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一活塞板的移动经过单向出气口排到室内对室内的空气加温,设计成单向出气口的作用是防止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第一单向出气口被吸入第一活塞腔内;第一活塞腔安装在房屋的屋顶上,第一活塞腔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活塞板,第一活塞板的上下移动通过桨叶转动驱动;第一活塞腔的内侧通过固定支撑安装有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内安装有第二活塞板,第二活塞板的上下移动通过第一活塞板上下移动控制;第二活塞腔内具有油,第二活塞板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圆形孔;圆形孔的作用是当第二活塞板在上下移动时,第二活塞板会挤压位于第二活塞腔内的油,而位于第二活塞板一侧的油在第二活塞板的作用下移动到第二活塞板的另一侧时,油必须经过第二活塞板上的圆形孔,且在第二活塞板挤压过程中,油会高速穿过圆形孔,高速运动的油就会产生极高的动能,在移动到第二活塞板的另一侧后原来处于第二活塞板一侧的油与处于第二活塞板的另一侧的油碰撞后变为静止;,即动能就会消失转化成热能,即通过第二活塞板的不断移动使得第二活塞腔内的油不断经过圆形孔,不断产生热量,最终使得第二活塞腔内的油温变高。

第一活塞腔上所开的单向进气孔通过软管与室外空气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一转轴通过固定套安装在转动管上端,且第一转轴为具有锥齿的一端于桨叶固定连接;安装壳上具有安装轴孔,第二转轴的上端具有锥齿;第二转轴通过安装轴孔安装在安装壳内,且第二转轴的上端通过锥齿与第一转轴啮合;第一齿轮为锥齿轮,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下端,第二齿轮的一端具有锥齿轮,第二齿轮的另一端靠近其外圆面安装有驱动轴;第二齿轮通过第三转轴安装在安装壳内,且第二齿轮通过锥齿与第一齿轮啮合;摆动杆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上,摆动杆的下端穿出安装壳与加热机构中的第一活塞板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当桨叶转动时,桨叶会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就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驱动轴绕着第二齿轮的轴线转动,驱动轴转动就会带动与其连接的摆动杆摆动;摆动杆摆动就会驱动第一活塞板上下移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活塞腔、第一活塞板、活塞杆、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板、方形口、连接支耳、圆形口、圆形孔,其中房屋上具有安装孔,第一活塞腔的上侧面上开有方形口,第一活塞腔固定安装在安装孔内,第一活塞板的上侧安装有连接支耳,第一活塞板安装在第一活塞腔内,且第一活塞板通过第一支耳与摆动杆的下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摆动杆穿过第一活塞腔上所开的方形口;第一活塞板与第一活塞腔滑动配合;第二活塞腔通过固定支撑固定安装在第一活塞腔内侧,活塞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活塞板的下侧,活塞杆的下端穿过第二活塞腔上侧面所开的圆形口位于第二活塞腔内侧;第二活塞板开有上下贯通的均匀分布的圆形孔,第二活塞板安装在第二活塞腔内,且第二活塞板的上端安装在活塞杆的下端;第二活塞板与第二活塞腔滑动配合;第一活塞板上下移动就会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二活塞杆上下移动;第二活塞板上下移动就会挤压第二活塞腔内的油。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活塞腔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安装有多个上下两端均匀第二活塞腔内侧相通的油管,油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第二活塞腔的上下两端;油管的作用是提高从室外吸入第一活塞腔内的空气可以更多地与油接触,更好地吸收油温。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挡雨环的上侧面为锥形面,挡雨环通过其上所开的方形孔嵌套安装在转动管上。挡雨环的作用是通过挡雨环的上侧面可以在下雨天气使得雨水通过锥形的上侧面将雨水分流到两侧,防止雨水影响第一活塞腔内的空气。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齿轮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转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作为转动管通过环形导块与环形导槽的转动配合安装在固定转动套上的替换方案为转动管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转动套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活塞腔上所开的单向进气孔通过软管与室外空气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活塞腔和第二活塞板之间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连接。

相对于传统的制热技术,本发明设计的制热系统通过将屋外的空气通入到屋内,在流通过程中通过风力给空气加热,保证通入屋内的空气温度不小于屋内原有的空气温度,这样即起到通风效果,同时又能提高室内温度;本发明设计的制热系统适应于山区、村庄、草原的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室外温度较低,居民供暖难度大,室内温度本来就低,所以通风的机会就更少,采用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室内通风,改善室内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室内空气温度,起到辅助供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安装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3是安装孔分布示意图。

图4是桨叶分布示意图。

图5是加热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8是挡雨环结构示意图。

图9是转动管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固定转动套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转动管与固定转动套配合示意图。

图12是固定轴套安装示意图。

图13是安装壳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固定转动套安装示意图。

图15是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16是摆动杆安装示意图。

图17是驱动轴安装示意图。

图18是第一活塞板安装示意图。

图19是第一活塞腔结构示意图。

图20是连接支耳安装示意图。

图21是油管分布示意图。

图22是固定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第二活塞板安装示意图。

图24是第二活塞板结构示意图。

图25是第二活塞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房屋;2、桨叶;3、转动管;4、挡雨环;5、固定杆;6、加热机构;7、安装孔;8、固定转动套;9、安装壳;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摆动杆;15、方形孔;16、环形导块;17、环形导槽;18、桨叶头;19、固定轴套;20、安装轴孔;21、第一活塞腔;22、固定套;23、固定支撑;24、第一活塞板;25、驱动轴;26、活塞杆;27、第二活塞腔;28、油管;30、第二活塞板;31、方形口;32、单向进气口;33、单向出气口;34、连接支耳;35、圆形口;36、圆形孔;38、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它包括桨叶2、转动管3、挡雨环4、固定杆5、加热机构6、安装壳9,其中如图1所示,安装壳9通过两个固定杆5安装在房屋1的屋顶上;如图10所示,固定转动套8一端的内圆面上开有环形导槽17,如图14所示,固定转动套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壳9的上侧,固定转动套8与安装壳9内侧相通,如图5、9所示,转动管3为l型状,转动管3的一端安装有环形导块16,如图11所示,转动管3通过环形导块16与环形导槽17的转动配合安装在固定转动套8上;转动管3的作用是保证转动管3可以带动桨叶2沿着固定转轴套转动,进而来适应不同的风向;如图12所示,桨叶2的桨叶头18上安装有固定轴套19,如图6、7所示,桨叶2通过固定轴套19安装在转动管3的上端,固定轴套19嵌套于转动管3上端的内圆面上;加热机构6安装在房屋1的屋顶上且加热机构6位于安装壳9的下侧,加热机构6通过桨叶2转动为其提供驱动。

上述加热机构6包括第一活塞腔21、第一活塞板24、第二活塞腔27、第二活塞板30,其中第一活塞腔21的下侧面上开有单向进气口32和单向出气口33,单向进气口32的作用是将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一活塞板24的移动经过单向进气口32吸入第一活塞外套内,然后进行加热,设计成单向进气口32的作用是防止被吸入的空气在加热后通过第一单向进气口32流出;单向出气口33的作用是将第一活塞腔21内被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一活塞板24的移动经过单向出气口33排到室内对室内的空气加温,设计成单向出气口33的作用是防止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第一单向出气口33被吸入第一活塞腔21内;如图2所示,第一活塞腔21安装在房屋1的屋顶上,如图18所示,第一活塞腔2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活塞板24,第一活塞板24的上下移动通过桨叶2转动驱动;第一活塞腔21的内侧通过固定支撑23安装有第二活塞腔27,第二活塞腔27内安装有第二活塞板30,第二活塞板30的上下移动通过第一活塞板24上下移动控制;第二活塞腔27内具有油,第二活塞板30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圆形孔36;圆形孔36的作用是当第二活塞板30在上下移动时,第二活塞板30会挤压位于第二活塞腔27内的油,而位于第二活塞板30一侧的油在第二活塞板30的作用下移动到第二活塞板30的另一侧时,油必须经过第二活塞板30上的圆形孔36,且在第二活塞板30挤压过程中,油会高速穿过圆形孔36,高速运动的油就会产生极高的动能,在移动到第二活塞板30的另一侧后原来处于第二活塞板30一侧的油与处于第二活塞板30的另一侧的油碰撞后变为静止,即动能就会消失转化成热能,即通过第二活塞板30的不断移动使得第二活塞腔27内的油不断经过圆形孔36,不断产生热量,最终使得第二活塞腔27内的油温变高。

第一活塞腔21上所开的单向进气孔通过软管与室外空气连接。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的有益效果:该制热系统通过将屋外的空气通入到屋内,在流通过程中通过风力给空气加热,保证通入屋内的空气温度不小于屋内原有的空气温度,这样即起到通风效果,同时又能提高室内温度;本发明设计的制热系统适应于山区、村庄、草原的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室外温度较低,居民供暖难度大,室内温度本来就低,所以通风的机会就更少,采用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室内通风,改善室内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室内空气温度,起到辅助供暖的效果。

如图15所示,上述第一转轴10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一转轴10通过固定套22安装在转动管3上端,且第一转轴10为具有锥齿的一端于桨叶2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安装壳9上具有安装轴孔20,如图15所示,第二转轴11的上端具有锥齿;第二转轴11通过安装轴孔20安装在安装壳9内,且第二转轴11的上端通过锥齿与第一转轴10啮合;第一齿轮12为锥齿轮,第一齿轮12安装在第二转轴11的下端,第二齿轮13的一端具有锥齿轮,如图17所示,第二齿轮13的另一端靠近其外圆面安装有驱动轴25;如图7所示,第二齿轮13通过第三转轴38安装在安装壳9内,且第二齿轮13通过锥齿与第一齿轮12啮合;如图16所示,摆动杆14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25上,如图15所示,摆动杆14的下端穿出安装壳9与加热机构6中的第一活塞板24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当桨叶2转动时,桨叶2会通过第一转轴10带动第二转轴11转动,第二转轴1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二齿轮13转动就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驱动轴25绕着第二齿轮13的轴线转动,驱动轴25转动就会带动与其连接的摆动杆14摆动;摆动杆14摆动就会驱动第一活塞板24上下移动。

如图18所示,上述加热机构6包括第一活塞腔21、第一活塞板24、活塞杆26、第二活塞腔27、第二活塞板30、方形口31、连接支耳34、圆形口35、圆形孔36,其中如图3所示,房屋1上具有安装孔7,如图19所示,第一活塞腔21的上侧面上开有方形口31,第一活塞腔21固定安装在安装孔7内,如图20所示,第一活塞板24的上侧安装有连接支耳34,第一活塞板24安装在第一活塞腔21内,且第一活塞板24通过第一支耳与摆动杆14的下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摆动杆14穿过第一活塞腔21上所开的方形口31;第一活塞板24与第一活塞腔21滑动配合;如图18、21、22所示,第二活塞腔27通过固定支撑23固定安装在第一活塞腔21内侧,活塞杆26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活塞板24的下侧,如图23、25所示,活塞杆26的下端穿过第二活塞腔27上侧面所开的圆形口35位于第二活塞腔27内侧;第二活塞板30开有上下贯通的均匀分布的圆形孔36,如图24所示,第二活塞板30安装在第二活塞腔27内,且第二活塞板30的上端安装在活塞杆26的下端;第二活塞板30与第二活塞腔27滑动配合;第一活塞板24上下移动就会通过活塞杆26带动第二活塞杆26上下移动;第二活塞板30上下移动就会挤压第二活塞腔27内的油。

如图21所示,上述第二活塞腔27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安装有多个上下两端均匀第二活塞腔27内侧相通的油管28,油管28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第二活塞腔27的上下两端;油管28的作用是使从室外吸入第一活塞腔21内的空气可以更多地与油接触,更好地吸收油温。

如图8所示,上述挡雨环4的上侧面为锥形面,挡雨环4通过其上所开的方形孔15嵌套安装在转动管3上。挡雨环4的作用是通过挡雨环4的上侧面可以在下雨天气使得雨水通过锥形的上侧面将雨水分流到两侧,防止雨水影响第一活塞腔21内的空气。

上述第一齿轮12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

上述第二齿轮13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转轴38上。

上述作为转动管通过环形导块16与环形导槽17的转动配合安装在固定转动套8上的替换方案为转动管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转动套8上。

上述第一活塞腔21上所开的单向进气孔通过软管与室外空气连接。

上述第二活塞腔27和第二活塞板30之间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连接。

具体工作流程:当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制热系统时,在使用过程中,当桨叶2受到风力时,桨叶2就会转动,桨叶2会通过第一转轴10带动第二转轴11转动,第二转轴1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二齿轮13转动就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驱动轴25绕着第二齿轮13的轴线转动,驱动轴25转动就会带动与其连接的摆动杆14摆动;摆动杆14摆动就会驱动第一活塞板24上下移动;第一活塞板24的移动经过单向进气口32将室外的空气吸入第一活塞外套内,同时第一活塞板24的移动会通过活塞杆26带动第二活塞板30上下移动;当第二活塞板30在上下移动时,第二活塞板30会挤压位于第二活塞腔27内的油,而位于第二活塞板30一侧的油在第二活塞板30的作用下移动到第二活塞板30的另一侧时,油必须经过第二活塞板30上的圆形孔36,且在第二活塞板30挤压过程中,油会高速穿过圆形孔36,高速运动的油就会产生极高的动能,在移动到第二活塞板30的另一侧后原来处于第二活塞板30一侧的油与处于第二活塞板30的另一侧的油碰撞后变为静止,即动能就会转化成热能,使得第二活塞腔27内的油温不断提高;而被吸入第一活塞腔21内的空气就会与油进行热量交换,最终使得第一活塞腔21内的空气温度变高,而温度变高后的空气在第一活塞板24的作用下经过单向出气口33流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最终将屋外的空气通入到屋内,这样即起到通风效果,同时又能提高室内温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