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体送风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5962发布日期:2019-08-06 23:07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立体送风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立体送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有主机和末端系统。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制冷剂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和半集中式。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可分为封闭式、直流式、混合式(一次回风二次回风)。主要组成设备有空调主机(冷热源)、组合式空调机组(风柜)、风机盘管等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立体送风空调系统,在使用立体送风空调系统时,立体送风空调系统难以使得密度小的室内循环风从地下喷出自然往上浮,同时难以使得密度大的新风由上往下送,影响立体送风空调系统使用的舒适性,且使用立体送风空调系统时,立体送风空调系统的风机盘管安装在天花板上,风机盘管走在天花上,冬天制热时暖气密度小,暖气很难下沉,要想使暖气下来需增加风压,导致送风风速增大、噪音增大,使人不舒适,影响立体送风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立体送风空调系统,以解决使用现有立体送风空调系统进行油条炸制时,现有立体送风空调系统难以使得密度小的室内循环风从地下喷出自然往上浮,同时难以使得密度大的新风由上往下送,以及风机盘管走在天花上,冬天制热时暖气密度小,暖气很难下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立体送风空调系统,包括地板送风管和天花板新风管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送风管的外侧通过风管支架安装于地面,所述地板送风管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架空地板,所述地板送风管的顶端设置有地板出风管,所述地板送风管的一侧连接有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的一侧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入风口处连接有地板回风管,所述天花板新风管道管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天花板吊顶,所述天花板新风管道管的一侧连接有静压箱,所述静压箱的进风处通过管道连接有深度降温除湿新风机组,所述深度降温除湿新风机组的进风口处连接有新风进风管,所述新风进风管延伸至室外新风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架空地板的顶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地板出风管贯穿于架空地板的内侧并延伸至出风口处,所述地板回风管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到地板回风口,所述地板回风口位于架空地板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天花板新风管道管的末端连接有新风送风短管,所述天花板吊顶的底端设置有新风送风口,所述新风送风短管贯穿于天花板吊顶的内侧并延伸至新风送风口处。

优选的,所述深度降温除湿新风机组的内侧设置有天花板冷冻水回水管、天花板冷凝水排水管和天花板冷冻水供水管,所述风机盘管的一侧设置有地板冷冻水供水管、地板冷冻水排水管和地板冷冻水回水管。

优选的,所述地板冷冻水供水管和天花板冷冻水供水管均为冷冻水供水管中的一段管道。

优选的,所述地板冷冻水回水管和天花板冷冻水回水管均为冷冻水回水管中的一段管道。

优选的,所述风机盘管的入水口连接有冷冻水供水管,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口连接有冷冻水回水管。

优选的,所述冷冻水供水管和冷冻水回水管的末端连接到蒸发器。

优选的,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连接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凝器。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的接入端连接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通过管道连接到冷却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了地板回风管、地板送风管和天花板新风管道管,天花板新风管道管天花板新风管道管送出的新风,让房间达到健康舒适的效果,温度低,密度大的新风由上往下送,自然下沉,冷冻水从天花板冷冻水供水管流到地板冷冻水供水管时温度上升,送风温度较高,风由下往上送,自然上浮,空气自然流动,风压降低,噪音降低,健康性,舒适性都大幅提升,根据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的温度不同,密度也不同,密度大的新风由上往下自然下沉,密度小的室内循环风自然往上浮,使得人首先呼吸到健康的新风,避免了使用立体送风空调系统时,立体送风空调系统难以使得密度小的室内循环风从地下喷出自然往上浮,同时难以使得密度大的新风由上往下送,影响立体送风空调系统使用的舒适性的问题。

2、本发明的风机盘管安装在地板下、地板回风管和炸油条架,在冬季,暖气由下往上自然往上升,舒适性和健康性极佳,形成一个立体送风的效果,新风由新风机处理后采用风管在天花吊顶内以下送风的形式送至各个空调房间,室内循环空气采用安装在架空地板下的风机盘管向上送风形式送至空调房间,风机盘管安装在地板下,减少吊顶内管道所占空间,尽量使得新风管道少翻弯,交叉,减少新风阻力,顺畅送风,使新风能达到设计效果,避免了使用立体送风空调系统时,立体送风空调系统的风机盘管安装在天花板上,风机盘管走在天花上,冬天制热时暖气密度小,暖气很难下沉,要想使暖气下来需增加风压,导致送风风速增大、噪音增大,使人不舒适,影响立体送风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中:1-地板回风口,2-地板回风管,3-风机,4-冷冻水回水管,401-天花板冷冻水回水管,402-地板冷冻水回水管,5-地板冷冻水排水管,6-冷冻水供水管,601-天花板冷冻水供水管,602-地板冷冻水供水管,7-风机盘管,8-地板送风管,9-地板出风管,10-新风送风口,11-新风送风短管,12-天花板吊顶,13-深度降温除湿新风机组,14-新风进风管,15-冷凝器,16-天花板冷凝水排水管,17-蒸发器,18-静压箱,19-天花板新风管道管,20-压缩机,21-架空地板,22-风管支架,23-出风口,24-冷却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立体送风空调系统,包括地板送风管8和天花板新风管道管19,其特征在于:地板送风管8的外侧通过风管支架22安装于地面,地板送风管8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架空地板21,地板送风管8的顶端设置有地板出风管9,地板送风管8的一侧连接有风机盘管7,风机盘管7的一侧连接有风机3,风机3的入风口处连接有地板回风管2,天花板新风管道管19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天花板吊顶12,天花板新风管道管19的一侧连接有静压箱18,静压箱18的进风处通过管道连接有深度降温除湿新风机组13,深度降温除湿新风机组13的进风口处连接有新风进风管14,新风进风管14延伸至室外新风进风口。

架空地板21的顶端设置有出风口23,地板出风管9贯穿于架空地板21的内侧并延伸至出风口23处,地板回风管2的末端通过管道连接到地板回风口1,地板回风口1位于架空地板21的顶端。

天花板新风管道管19的末端连接有新风送风短管11,天花板吊顶12的底端设置有新风送风口10,新风送风短管11贯穿于天花板吊顶12的内侧并延伸至新风送风口10处。

深度降温除湿新风机组13的内侧设置有天花板冷冻水回水管401、天花板冷凝水排水管16和天花板冷冻水供水管601,风机盘管7的一侧设置有地板冷冻水供水管602、地板冷冻水排水管5和地板冷冻水回水管402。

地板冷冻水供水管602和天花板冷冻水供水管601均为冷冻水供水管6中的一段管道。

地板冷冻水回水管402和天花板冷冻水回水管401均为冷冻水回水管4中的一段管道。

风机盘管7的入水口连接有冷冻水供水管6,风机盘管7的出水口连接有冷冻水回水管4。

冷冻水供水管6和冷冻水回水管4的末端连接到蒸发器17。

蒸发器17的一端连接到压缩机20,蒸发器17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凝器15。

压缩机20的接入端连接到冷凝器15,冷凝器15的通过管道连接到冷却塔2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在使用时,风机盘管7安装在地板下,减少吊顶内管道所占空间,尽量使得新风管道少翻弯,交叉,减少新风阻力,顺畅送风,使新风能达到设计效果,天花板新风管道管天花板新风管道管19送出的新风,让房间达到健康舒适的效果,温度低,密度大的新风由上往下送,自然下沉,冷冻水从天花板冷冻水供水管601流到地板冷冻水供水管602时温度上升,送风温度较高,风由下往上送,自然上浮,空气自然流动,风压降低,噪音降低,健康性,舒适性都大幅提升,根据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的温度不同,密度也不同,密度大的新风由上往下自然下沉,密度小的室内循环风自然往上浮,使得人首先呼吸到健康的新风。因此,不管是夏季供冷还是冬季供热,新风都在上面自然往下沉。尤其在冬季,暖气由下往上自然往上升,舒适性和健康性极佳,形成一个立体送风的效果,新风由新风机处理后采用风管在天花吊顶内以下送风的形式送至各个空调房间,室内循环空气采用安装在架空地板下的风机盘管7向上送风形式送至空调房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