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平屋面的屋顶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084发布日期:2019-08-17 01:2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平屋面的屋顶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屋顶降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平屋面的屋顶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夏季高温时段屋顶硬质面层大量吸热后向顶层室内持续传热,导致热舒适性差、空调制冷负荷偏高等问题(过量得热);而加热生活用水又需要消耗电能或燃气,并在加热过程中产生附加散热(能耗与余热);两者之间产生显著的热量错位矛盾。

平屋面建筑顶层是重要的太阳辐射热量收集面,在我国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等低纬度地区表现尤其突出。由于构造需要,除屋顶花园外的平屋面表层都为易吸热的抹灰或瓷砖面层。夏季正午会有大量的热量通过面层向下透过找平层、保温层、结构层进入室内;特别是为设置屋顶保温层的既有建筑,这种现象更加显著。从实测来看,屋顶表层温度在晴天正午会达到65℃甚至更高,在向下传导过程中虽经过多次衰减,到达室内顶棚表面后仍比非顶层屋面高3~6℃,是造成顶层住户热舒适性差的主要因素。

现有利用屋顶热量的技术中,多为放置于屋顶的封装式换热装置,通过热交换将收集到的辐射热用于加热换热管内液体。换热装置多采用两套分离式管路,换热管内循环介质为水或专用液体,以热循环或附加水泵驱动介质循环。但是这种装置换热设备面积有限,不能对屋面形成有效遮蔽,在收集热量的同时无法阻挡太阳辐射热量通过暴露面向下传递。屋顶换热设备多通过支架固定于地面,对上人屋面空间利用有一定影响。平铺式换热器无法承受上人屋面活荷载,影响原有使用功能,建设成本较高,易维护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平屋面屋顶热量收集利用的屋顶换热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平屋面的屋顶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平屋面混凝土屋面结构层上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进水口一端设置有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包括连接温度控制器的电磁阀;换热管出水口连接用水装置;降温装置还包括连接到换热管上,通过电磁阀控制其启闭的喷淋装置;温度控制器采集换热器与屋顶接触面之间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开启电池阀,当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关闭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折返型设置,相邻换热管之间设置有轻质薄砖。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为ppr制成,换热管外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屋面结构层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找坡层、砂浆面层、铝箔泡沫垫和涤纶毯。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换热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的喷洒方向朝向换热器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充分利用平屋面屋顶的热量,且能够实现自动降温,提高了顶层的舒适度;

(2)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难度小,可利用原有屋面结构,无需改动,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

(3)本发明成本低,整个工作过程无需额外电力驱动,使用成本低,维护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管,2-电磁阀,3-温度控制器,4-喷淋装置,5-混凝土屋面结构层,6-轻质薄砖,7-温度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平屋面的屋顶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平屋面混凝土屋面结构层5上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换热管1进水口一端设置有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包括连接温度控制器3的电磁阀2;换热管1出水口连接用水装置;降温装置还包括连接到换热管1上,通过电磁阀2控制其启闭的喷淋装置4;温度控制器3通过温度探头7采集换热器与屋顶接触面之间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开启电磁阀2,当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关闭电磁阀2。

所述换热管1折返型设置,相邻换热管1之间设置有轻质薄砖6。换热管1呈折返型串联而成,如图1所示结构;所述换热管1为ppr制成,换热管1外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采用涤纶毯制备);换热管1外径2.0~2.5cm,间距为10cm(轴线间距);换热管1外可设置绿或蓝或黑色涤纶毯,在换热管1之间密排设置厚3.0、长10cm的轻质薄砖6;也可以采用加气混凝土或多孔火山岩等,用于压制混凝土换热管1上覆盖的涤纶毯,并填充换热管1之间的间隙,使其与换热管1上表面形成较为平整的平面便于人员行走。混凝土屋面结构层5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找坡层、砂浆面层、铝箔泡沫垫和涤纶毯。

换热管1的铺设范围取决于屋顶平整面的范围,一般以女儿墙边汇水沟为边界,根据平整面形状调整铺设范围和布管方案。换热管1两侧靠近汇水沟处各设置一个放置于地面的喷淋装置4。喷淋装置4水源由顶层住户提供,其启闭由温度控制器3连接的电磁阀2控制。温度控制器3的温度探头7置于换热管1上的涤纶毯下。当测点温度高于温度控制器3的启动阈值,电磁阀2开启,喷淋装置4开始向屋面喷水降温。当测点温度下降至温度控制器3的闭合阈值,电磁阀2关闭,停止喷水。

温度控制器3用于监测换热管1与屋顶接触面之间的温度,由埋置于换热管1上的涤纶毯下的测温探头获得。当测点温度较高时,说明热水用量较少换热不足,为降低顶层室内温度,需要开启辅助喷淋装置4降温屋面温度。温度控制器3开启后激励电磁阀2开启,喷淋装置4启动喷淋,直至温度降低到预设范围后关闭。

喷淋装置4安装于换热管1两侧的地面,净高11cm,可将喷洒方向调至换热管1侧,以提高喷洒降温效率。换热管1内水由顶层住户提供并接出。入水口到屋顶后分为两路,一路为换热管1内水,另一路连接喷淋装置4前端的电磁阀2,用于提供喷淋用水。换热管1内水吸热后,出水口向下进入顶层用户热水管。

上水、下水管路可通过顶层外墙并绕过女儿墙顶后与换热管1和喷淋装置4相连,也可从女儿墙排水口接入。

换热管1内侧流动冷水与外侧屋面及表层热空气之间通过热传递进行换热,以传导为主,对流和辐射为辅。喷淋装置4喷出的水对屋面的喷淋降温以蒸发吸热为主,传导降温为辅。

温度控制器3可采用手机app远程控制或温度湿度双路控制或时钟控制器控制,提高对气候与温度调节的适应性。换热管1也可选择其他材质,如换热较好的铁管或波纹管,但是与屋面适应性和耐腐蚀性较差,造价较高。

本发明通过屋顶太阳辐射热量的有效收集与利用,加装成本低、结构简单的装置,在高温时段可辅助喷淋降温,采用重量较低的结构和材质,实现在附加荷载很小的情况下屋顶太阳辐射热量的有效阻隔、提供温度水水量适当的生活热水,有效改善屋面俯视景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平屋面的屋顶换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平屋面混凝土屋面结构层上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进水口一端设置有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包括连接温度控制器的电磁阀;换热管出水口连接用水装置;降温装置还包括连接到换热管上,通过电磁阀控制其启闭的喷淋装置;温度控制器采集换热器与屋顶接触面之间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开启电池阀,当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关闭电磁阀;本发明通过屋顶太阳辐射热量的有效收集与利用;系统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韩君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19.0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