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394发布日期:2019-08-17 01:2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空调的送风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传统空调的出风口偏大,送风范围大,风速较低,当用户想要风只吹一个小范围的空间时,只能够将出风口堵住一部分,很不方便,并且不能精准控制小范围送风的方向,风吹出的位置不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精准控制小范围送风的方向,以对风吹出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快捷,实用可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包括外壳、分流导向块和运动组件,外壳设置有出风槽,出风槽的开口向内延伸设置有多个延伸板,多个延伸板组合形成出风口,分流导向块滑动设置于出风槽内,且与出风槽的侧壁形成多个风道,多个风道均与出风口连通,运动组件安装于外壳内,且与分流导向块连接,运动组件能够带动分流导向块沿平行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以调整各个风道的横截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导风机构由于采用了设置于出风槽内且能够沿平行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的分流导向块,所以能够实现小范围送风,并且能够精准控制小范围送风的方向,以对风吹出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快捷,实用可靠。

进一步地,出风槽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流导向块与第一侧壁形成第一风道,分流导向块与第二侧壁形成第二风道,运动组件能够带动分流导向块靠近第一侧壁或靠近第二侧壁。以调整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横截面积,从而控制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吹出气流的风量大小,进而调节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吹出的气流汇流后的流动方向,即对最终的送风方向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位于竖直平面或者水平面上。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位于竖直平面上,则分流导向块沿水平方向运动,此时第一风道中点和第二风道中点的连线为水平线,分流导向块能够控制送风方向在左右方向进行调整;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位于水平面上,则分流导向块沿竖直方向运动,此时第一风道中点和第二风道中点的连线为竖直线,分流导向块能够控制送风方向在上下方向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延伸板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延伸板连接于第一侧壁,另一个延伸板连接于第二侧壁。一个延伸板用于对第一风道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另一个延伸板用于对第二风道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使得两股气流在出风口内汇流成一股,并向外吹出送风。

进一步地,一个延伸板与第一侧壁呈第一钝角设置,另一个延伸板与第二侧壁呈第二钝角设置,第一钝角和第二钝角均在95度至115度的范围内。合理的第一钝角和第二钝角的角度能够减小对气流的阻力,提高导向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两股气流汇流时的反冲力,使得两股气流能够顺畅地进行汇流。

进一步地,出风槽还相对设置有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首尾相连,第三侧壁开设有通孔,运动组件穿过通孔,且与分流导向块固定连接。以带动分流导向块沿第一侧壁到第二侧壁的方向发生运动,从而调节送风方向。

进一步地,第四侧壁上开设有导滑槽,导滑槽沿第一侧壁到第二侧壁的方向延伸,分流导向块滑动设置于导滑槽内。导滑槽能够对分流导向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分流导向块发生侧滑或者倾斜。

进一步地,运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驱动件安装于外壳内,且通过传动件与分流导向块连接。驱动件用于提供动力,传动件能够将驱动件输出的动力传递到分流导向块上,以带动分流导向块发生运动。

进一步地,驱动件为电机,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驱动件与齿轮连接,齿条固定连接于分流导向块上,且与齿轮啮合。驱动件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条发生位移,进而带动分流导向块沿第一侧壁到第二侧壁的方向发生运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机构,该导风机构包括外壳、分流导向块和运动组件,外壳设置有出风槽,出风槽的开口向内延伸设置有多个延伸板,多个延伸板组合形成出风口,分流导向块滑动设置于出风槽内,且与出风槽的侧壁形成多个风道,多个风道均与出风口连通,运动组件安装于外壳内,且与分流导向块连接,运动组件能够带动分流导向块沿平行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以调整各个风道的横截面积。空调器能够实现小范围送风,并且能够精准控制小范围送风的方向,以对风吹出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快捷,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分流导向块与第四侧壁滑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在分流导向块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中心位置时的出风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在分流导向块靠近第一侧壁时的出风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在分流导向块靠近第二侧壁时的出风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00-导风机构;110-外壳;111-出风槽;112-延伸板;113-出风口;114-第一侧壁;115-第二侧壁;116-第三侧壁;117-第四侧壁;118-通孔;119-导滑槽;120-分流导向块;130-运动组件;131-驱动件;132-传动件;133-齿轮;134-齿条;140-第一风道;150-第二风道;20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100,导风机构100应用于空调内,且用于对空调的出风方向进行导向。其能够实现小范围送风,并且能够精准控制小范围送风的方向,以对风吹出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快捷,实用可靠。

导风机构100包括外壳110、分流导向块120和运动组件130。分流导向块120和运动组件130均安装于外壳110内,分流导向块120用于在外壳110内将气流分成多股,多股气流在外壳110的作用下又汇流成一股,并向外输出,汇流后的气流横截面积小,能够实现小范围送风。在此过程中,运动组件130能够带动分流导向块120发生运动,以对多股气流的风量进行调整,使得多股气流汇流后的出风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对小范围送风的方向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外壳110设置有出风槽111,出风槽111的开口向内延伸设置有多个延伸板112,延伸板112用于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得多股气流能够汇流成一股。多个延伸板112组合形成出风口113,汇流后的气流通过出风口113输出到外界,实现小范围送风。分流导向块120滑动设置于出风槽111内,且与出风槽111的侧壁形成多个风道,多个风道均与出风口113连通,每个风道用于供一股气流通过,分流导向块120将气流分成多股,多股气流通过多个风道输出,且在多个延伸板112的作用下又汇流成一股,并从出风口113输出到外界。运动组件130安装于外壳110内,且与分流导向块120连接,运动组件130能够带动分流导向块120沿平行于出风口113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以调整各个风道的横截面积,从而调整各个风道输出气流的风量,进而对多股气流汇流后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风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风道140和第二风道150,延伸板112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中一个延伸板112用于对从第一风道140输出的气流进行导向,另一个延伸板112用于对从第二风道150输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风道和延伸板11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也可以为四个,对风道和延伸板112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槽111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分流导向块120与第一侧壁114形成第一风道140,分流导向块120与第二侧壁115形成第二风道150。运动组件130能够带动分流导向块120靠近第一侧壁114或靠近第二侧壁115,以调整第一风道140和第二风道150的横截面积,从而控制从第一风道140和第二风道150吹出气流的风量大小,进而调节从第一风道140和第二风道150吹出的气流汇流后的流动方向,即对最终的送风方向进行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均位于竖直平面或者水平面上。若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均位于竖直平面上,则分流导向块120沿水平方向运动,此时第一风道140中点和第二风道150中点的连线为水平线,分流导向块120能够控制送风方向在左右方向进行调整;若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均位于水平面上,则分流导向块120沿竖直方向运动,此时第一风道140中点和第二风道150中点的连线为竖直线,分流导向块120能够控制送风方向在上下方向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均位于竖直平面上,汇流后的送风方向能够在左右方向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一个延伸板112连接于第一侧壁114,另一个延伸板112连接于第二侧壁115。一个延伸板112用于对第一风道140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另一个延伸板112用于对第二风道150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使得两股气流在出风口113内汇流成一股,并向外吹出送风。

具体地,一个延伸板112与第一侧壁114呈第一钝角设置,另一个延伸板112与第二侧壁115呈第二钝角设置,第一钝角和第二钝角均在95度至115度的范围内。合理的第一钝角和第二钝角的角度能够减小对气流的阻力,提高导向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两股气流汇流时的反冲力,使得两股气流能够顺畅地进行汇流。本实施例中,第一钝角和第二钝角的大小相同,且均为105度。

值得注意的是,出风槽111还相对设置有第三侧壁116和第四侧壁117,第一侧壁114、第三侧壁116、第二侧壁115和第四侧壁117首尾相连。第三侧壁116开设有通孔118,运动组件130穿过通孔118,且与分流导向块120固定连接,以带动分流导向块120沿第一侧壁114到第二侧壁115的方向发生运动,从而调节送风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四侧壁117上开设有导滑槽119,导滑槽119沿第一侧壁114到第二侧壁115的方向延伸,分流导向块120滑动设置于导滑槽119内,分流导向块120能够在导滑槽119内滑动,导滑槽119能够对分流导向块120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分流导向块120发生侧滑或者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运动组件130包括驱动件131和传动件132,驱动件131安装于外壳110内,且通过传动件132与分流导向块120连接。驱动件131用于提供动力,传动件132能够将驱动件131输出的动力传递到分流导向块120上,以带动分流导向块120发生运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31为电机,传动件132包括齿轮133和齿条134,驱动件131与齿轮133连接,齿条134固定连接于分流导向块120上,且与齿轮133啮合。驱动件131带动齿轮133转动,从而带动齿条134发生位移,进而带动分流导向块120沿第一侧壁114到第二侧壁115的方向发生运动。

请结合参照图5、图6和图7(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虚线为出风口113所在平面的法线),当分流导向块120位于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的中心位置时,第一风道140的横截面积和第二风道150的横截面积相同,即从第一风道140吹出的气流风量与从第二风道150吹出的气流风量相同,两股气流在两个延伸板112的导向作用下汇流,此时由于两股气流的风量相同,所以两股气流汇流后形成的气流的方向为出风口113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

当分流导向块120向第一侧壁114靠近时,第一风道140的横截面积减小,第二风道150的横截面积增大,即通过第一风道140吹出的气流风量减小,通过第二风道150吹出的气流风量增大,两股气流在两个延伸板112的导向作用下汇流,此时由于两股气流的风量不同,所以两股气流汇流后形成的气流的方向会朝靠近第一侧壁114的方向倾斜。

当分流导向块120向第二侧壁115靠近时,第二风道150的横截面积减小,第一风道140的横截面积增大,即通过第二风道150吹出的气流风量减小,通过第一风道140吹出的气流风量增大,两股气流在两个延伸板112的导向作用下汇流,此时由于两股气流的风量不同,所以两股气流汇流后形成的气流的方向会朝靠近第二侧壁115的方向倾斜。

具体地,两股气流汇流后形成的气流的方向与出风口113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该预设夹角的大小会随着分流导向块120的运动发生改变,若分流导向块120与第一侧壁114抵持,则第一风道140的横截面积为零,第二风道150的横截面积最大,此时预设夹角最大,汇合气流的方向朝靠近第一侧壁114的方向倾斜;若分流导向块120位于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的中心位置,则预设夹角最小,此时汇合气流的方向垂直于出风口113所在平面;若分流导向块120与第二侧壁115抵持,则第二风道150的横截面积为零,第一风道140的横截面积最大,此时预设夹角最大,汇合气流的方向朝靠近第二侧壁115的方向倾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100,外壳110设置有出风槽111,出风槽111的开口向内延伸设置有多个延伸板112,多个延伸板112组合形成出风口113,分流导向块120滑动设置于出风槽111内,且与出风槽111的侧壁形成多个风道,多个风道均与出风口113连通,运动组件130安装于外壳110内,且与分流导向块120连接,运动组件130能够带动分流导向块120沿平行于出风口113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以调整各个风道的横截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导风机构100由于采用了设置于出风槽111内且能够沿平行于出风口113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的分流导向块120,所以能够实现小范围送风,并且能够精准控制小范围送风的方向,以对风吹出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快捷,实用可靠。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10包括风机200和导风机构100。其中,导风机构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风机200安装于外壳110内,且与出风槽111连通,风机200用于吸入外界空气,使其形成气流,且向出风槽111内输入,分流导向块120能够将该气流分成多股。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10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