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换热器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80090发布日期:2019-11-29 22:49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空气换热器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气换热器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水废气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弃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

发电厂内高压蒸汽通过汽轮机做功后,排出的低压蒸汽导入凝气器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放出热量后变成冷凝水进入锅炉循环使用。这一过程,冷却水带走低压蒸汽的冷凝热,电厂系统损失40%~60%总热能,使得总体热能利用率降到35%~40%。

锅炉在通过风机进行一次、二次进风输入锅炉内助燃的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低,导致锅炉进风温度过低,降低了燃煤热效率,增加了炉壁结露倾向,大大增加了资源消耗,增加了碳的排放以及降低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空气换热器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在壳体的外侧安装换热管进口和换热管出口,在壳体内安装换热管,换热管连通换热管进口和换热管出口,换热管与壳体之间安装稳固机构,在壳体的外侧的进气口处安装风机组件,通过风机组件将空气吹入到壳体内,蒸汽作为热源,从换热管进口进入流经换热管,在从换热管出口流出,由风机组件输入的空气进入壳体内与蒸汽进行间接热交换,空气被加热后通过出气口排出到锅炉内进行助燃,从而提高了燃煤效率、降低了炉壁结露的倾向,节能降耗、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以及延长了锅炉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空气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壳体的前后两侧设有换热管进口与换热管出口,其特征在于:换热管进口与换热管出口之间连通有换热管,换热管与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稳固机构,进气口处设有风机组件。本发明通过在壳体的外侧安装换热管进口和换热管出口,在壳体内安装换热管,换热管连通换热管进口和换热管出口,换热管与壳体之间安装稳固机构,在壳体的外侧的进气口处安装风机组件,通过风机组件将空气吹入到壳体内,蒸汽作为热源,从换热管进口进入流经换热管,在从换热管出口流出,由风机组件输入的空气进入壳体内与蒸汽进行间接热交换,空气被加热后通过出气口排出到锅炉内进行助燃,从而提高了燃煤效率、降低了炉壁结露的倾向,节能降耗、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以及延长了锅炉使用寿命。

进一步,壳体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与后面板,进气口设于左面板,出气口设于右面板,换热管进口设于前面板,换热管出口设于后面板,稳固机构的顶部与上面板固定连接,稳固机构的底部与下面板固定连接。通过上面板、下面板、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与后面板将壳体进行完全封闭,避免了换热管的热量流失,增加了壳体内换热的效率,并且使得换热管与稳固机构均内固定在壳体内,增加了换热管与稳固机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换热管为s型结构,换热管的外侧焊接有翅片,稳固机构固定连接于换热管的折弯处。s型结构具有结构紧凑的效果,增加了蒸汽在换热管内流动的时间,s型结构与翅片均增加了换热面积,增加了壳体内换热的效率,蒸汽在换热管的折弯处压力大,对管壁的冲击大,在换热管的折弯处增加稳固机构,避免了换热管的形变与破损。

进一步,风机组件包括蜗壳风机、固定座与电机,固定座设于壳体的外侧的底部,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蜗壳风机的顶端设有吹风口,吹风口与进气口之间连通,蜗壳风机的外侧设有从动轴,电机的端部设有主动轴,从动轴与主动轴之间连接有皮带。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蜗壳风机转动,从而将外界的空气通入吹风口进入到进风管道,再从进风管道进入到进气口,然后从进气口进入到壳体内。

进一步,蜗壳风机的底部与固定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风机支架。风机支架的设置,提高了蜗壳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稳固机构包括调节组件与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在换热管的外侧,调节组件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部,调节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转动连接。调节组件可以根据换热管的高度与位置来调节固定组件,从而使得固定组件能够固定在换热管的外侧。

进一步,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升降板可以根据换热管的高度,沿着支撑杆的方向进行上下调节,调节板与升降板转动连接,调节板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可以根据换热管折弯处的位置来进行转动调节板,从而保证了固定组件能够固定连接在换热管的外侧。

进一步,固定组件包括上托架、下托架与连接件,上托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底座,下托架的底部设有第二底座,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均活动连接在调节组件上,上托架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块,下托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托架抵住换热管的顶部,下托架抵住换热管的底部。上托架与下托架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换热管的外侧卡紧,换热管的受力通过上托架、下托架传递到支撑杆上,支撑杆将力最终传递到壳体上,从而对换热管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增开了换热管运行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限位块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二限位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连接件包括连接块,连接块的端部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相匹配,定位块上设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穿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拧紧于定位块的两端。通过将连接块上的定位块卡紧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再通过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螺母,使得上托架与下托架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

空气换热器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前期的准备

与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测量设计,确定换热器的安装位置、以及换热管的数量;

b、换热管的准备

换热管采用翅片管,将翅片缠绕在钢管的同时,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对翅片和钢管的外表面加热,直至塑性状态或熔化,在缠绕翅片的一定压力下完成焊接;

c、换热管的安装

1)换热管两端的装夹

先拧松第一调节杆上下两端的第二螺母,然后沿着第二螺纹杆的方向移动第一调节杆,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拧紧第二螺母在第一调节杆的上下两端,然后将第一调节杆左端的左托架向第一调节杆的中心位置移动,使左托架抵住换热管进气端的左侧,将第一调节杆右端的右托架向第一调节杆的中心位置移动,使右托架抵住换热管进气端的右侧,再将左托架与右托架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对换热管的进气端进行装夹,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对换热管出气端的装夹;

2)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的装夹

先拧松上方的第二调节杆上下两端的第三螺母,然后沿着第三螺纹杆的方向移动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再拧紧第三螺母在第二调节的上下两端,再沿着第二调节杆的方向移动连接杆,使得连接杆的底部紧贴进气总管的顶端,再拧紧连接杆上紧固螺丝,使得连接杆与进气总管的顶端固定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将位于下方的连接杆与进气总管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对进气总管的装夹,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对出气总管的装夹;

3)换热管进口与换热管出口的焊接

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的装夹完成后,分别将换热管进口焊接在进气总管上,换热管出口焊接在出气总管上;

4)换热管分别和进气总管、出气总管的焊接

上下两个连接之间焊接同步伸缩套管,使得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在沿着第二调节杆的方向移动时,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的上下两端能够同步运行,进气总管沿着第二调节杆的方向移动,使得进气总管紧贴换热管进气端,出气总管沿着第二调节杆的方向移动,使得出气总管紧贴换热管出气端,然后分别对进气总管与换热管的进气端之间进行焊接,出气总管与换热管出气端之间焊接;

d、壳体的安装

1)换热管的固定

将焊接完成后的换热管安装到壳体内,将出气总管的底端、进气总管的底端分别焊接在下面板上;

2)稳固机构的安装

将支撑杆的底部焊接在下面板,换热管呈s型,支撑杆设置在换热管的折弯处,升降板带着固定组件沿着支撑杆的方向运行,到达合适位置,调节板带着固定组件进行转动,通过升降板的升降,从而使得上托架抵住换热管的顶部,下托架抵住换热管的底部,然后通过连接件,将上托架与下托架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对换热管进行固定;

3)壳体的封闭

先安装上面板,再将出气总管的顶端、进气总管的顶端分别焊接在上面板上,然后安装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与后面板;

e、风机的安装

先在左面板上开设进气口,在右面板上开设出气口,然后将风机上的吹风口通过进风管道与进气口连接。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壳体的外侧安装换热管进口和换热管出口,在壳体内安装换热管,换热管连通换热管进口和换热管出口,换热管与壳体之间安装稳固机构,在壳体的外侧的进气口处安装风机组件,通过风机组件将空气吹入到壳体内,蒸汽作为热源,从换热管进口进入流经换热管,在从换热管出口流出,由风机组件输入的空气进入壳体内与蒸汽进行间接热交换,空气被加热后通过出气口排出到锅炉内进行助燃,从而提高了燃煤效率、降低了炉壁结露的倾向,节能降耗、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以及延长了锅炉使用寿命。

本发明在侧边围板的内侧焊接连接板,连接板焊接有第一内板,第一内板与前围板焊接固定,能对侧边围板进行增强保护作用,使得在侧边围板的基础上整体增加厚度,防止侧边围板出现变形现象。本发明在后围板的内侧焊接连接架,连接架焊接有第二内板,第二内板的侧边与第一内板的侧边焊接固定,能对后围板进行增强保护作用,使得在后围板的基础上整体增加厚度,防止后围板出现变形现象。

本发明中换热管为s型结构,换热管的外侧焊接有翅片,稳固机构固定连接于换热管的折弯处。s型结构具有结构紧凑的效果,增加了蒸汽在换热管内流动的时间,s型结构与翅片均增加了换热面积,增加了壳体内换热的效率,蒸汽在换热管的折弯处压力大,对管壁的冲击大,在换热管的折弯处增加稳固机构,避免了换热管的形变与破损。

本发明中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升降板可以根据换热管的高度,沿着支撑杆的方向进行上下调节,调节板与升降板转动连接,调节板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可以根据换热管折弯处的位置来进行转动调节板,从而保证了固定组件能够固定连接在换热管的外侧。

本发明中固定组件包括上托架、下托架与连接件,上托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底座,下托架的底部设有第二底座,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均活动连接在调节组件上,上托架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块,下托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托架抵住换热管的顶部,下托架抵住换热管的底部。上托架与下托架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换热管的外侧卡紧,换热管的受力通过上托架、下托架传递到支撑杆上,支撑杆将力最终传递到壳体上,从而对换热管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增开了换热管运行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步骤b中,利用高频焊螺旋翅片,这种高频焊实为一种固相焊接,它与镶嵌、钎焊(或整体热镀锌)等方法相比,产品质量高(翅片的焊合率高,可达95%),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步骤c中,先将换热管的进气端与出气端进行装夹,固定了换热管,避免换热管在安装中出现移动,再将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进行装夹,使得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抖动,然后换热管分别和进气总管、出气总管进行焊接,降低了焊接的难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焊接过程中无需他人辅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稳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翅片焊接在换热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换热管、进气总管与出气总管装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换热管安装到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换热管进口;5-换热管出口;6-换热管;7-稳固机构;8-风机组件;9-上面板;10-下面板;11-右面板;12-前面板;13-翅片;14-蜗壳风机;15-固定座;16-电机;17-吹风口;18-从动轴;19-主动轴;20-皮带;21-风机支架;22-调节组件;23-固定组件;24-支撑杆;25-升降板;26-调节板;27-上托架;28-下托架;29-连接件;30-第一底座;31-第二底座;32-第一限位块;33-第二限位块;34-第一凹槽;35-第二凹槽;36-连接块;37-定位块;38-第一螺纹杆;39-第一螺母;40-第一调节杆;41-第二螺纹杆;42-左托架;43-右托架;44-进气总管;45-出气总管;46-第二调节杆;47-连接杆;48-紧固螺丝;49-同步伸缩套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空气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进气口2与出气口3,壳体1的前后两侧设有换热管进口4与换热管出口5,换热管进口4与换热管出口5之间连通有换热管6,换热管6与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稳固机构7,进气口2处设有风机组件8。

壳体1包括上面板9、下面板10、左面板、右面板11、前面板12与后面板,进气口2设于左面板,出气口3设于右面板11,换热管进口4设于前面板12,换热管出口5设于后面板,稳固机构7的顶部与上面板9固定连接,稳固机构7的底部与下面板10固定连接。通过上面板9、下面板10、左面板、右面板11、前面板12与后面板将壳体1进行完全封闭,避免了换热管6的热量流失,增加了壳体1内换热的效率,并且使得换热管6与稳固机构7均内固定在壳体1内,增加了换热管6与稳固机构7的稳定性。

换热管6为s型结构,换热管6的外侧焊接有翅片13,稳固机构7固定连接于换热管6的折弯处。s型结构具有结构紧凑的效果,增加了蒸汽在换热管6内流动的时间,s型结构与翅片13均增加了换热面积,增加了壳体1内换热的效率,蒸汽在换热管6的折弯处压力大,对管壁的冲击大,在换热管6的折弯处增加稳固机构7,避免了换热管6的形变与破损。

风机组件8包括蜗壳风机14、固定座15与电机16,固定座15设于壳体1的外侧的底部,电机16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5上,蜗壳风机14的顶端设有吹风口17,吹风口17与进气口2之间连通,蜗壳风机14的外侧设有从动轴18,电机16的端部设有主动轴19,从动轴18与主动轴19之间连接有皮带20。电机16通过皮带20带动蜗壳风机14转动,从而将外界的空气通入吹风口17进入到进风管道,再从进风管道进入到进气口2,然后从进气口2进入到壳体1内。

蜗壳风机14的底部与固定座15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风机支架21。风机支架21的设置,提高了蜗壳风机14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稳固机构7包括调节组件22与固定组件23,固定组件23固定连接在换热管6的外侧,调节组件2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部,调节组件22与固定组件23之间转动连接。调节组件22可以根据换热管6的高度与位置来调节固定组件23,从而使得固定组件23能够固定在换热管6的外侧。

调节组件22包括支撑杆24,支撑杆24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升降板25,升降板25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板26,调节板26与固定组件23转动连接。升降板25可以根据换热管6的高度,沿着支撑杆24的方向进行上下调节,调节板26与升降板25转动连接,调节板26与固定组件23转动连接,可以根据换热管6折弯处的位置来进行转动调节板26,从而保证了固定组件23能够固定连接在换热管6的外侧。

固定组件23包括上托架27、下托架28与连接件29,上托架27的顶部设有第一底座30,下托架28的底部设有第二底座31,第一底座30与第二底座31均活动连接在调节组件22上,上托架27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块32,下托架28的顶部设有第二限位块33,第一限位块32与第二限位块33通过连接件29固定连接,上托架27抵住换热管6的顶部,下托架28抵住换热管6的底部。上托架27与下托架28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换热管6的外侧卡紧,换热管6的受力通过上托架27、下托架28传递到支撑杆24上,支撑杆24将力最终传递到壳体1上,从而对换热管6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增开了换热管6运行时的稳定性。

第一限位块32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34,第二限位块33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35,连接件29包括连接块36,连接块36的端部设有定位块37,定位块37与第一凹槽34、第二凹槽35相匹配,定位块37上设有第一螺纹杆38,第一螺纹杆38穿过第一限位块32与第二限位块33,第一螺纹杆38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螺母39,第一螺母39拧紧于定位块37的两端。通过将连接块36上的定位块37卡紧在第一凹槽34与第二凹槽35中,再通过第一螺纹杆38与第一螺母39,使得上托架27与下托架28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5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空气换热器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前期的准备

与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测量设计,确定换热器的安装位置、以及换热管6的数量;

b、换热管6的准备

换热管6采用翅片13管,将翅片13缠绕在钢管的同时,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对翅片13和钢管的外表面加热,直至塑性状态或熔化,在缠绕翅片13的一定压力下完成焊接;

c、换热管6的安装

1)换热管6两端的装夹

先拧松第一调节杆40上下两端的第二螺母,然后沿着第二螺纹杆41的方向移动第一调节杆40,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拧紧第二螺母在第一调节杆40的上下两端,然后将第一调节杆40左端的左托架42向第一调节杆40的中心位置移动,使左托架42抵住换热管6进气端的左侧,将第一调节杆40右端的右托架43向第一调节杆40的中心位置移动,使右托架43抵住换热管6进气端的右侧,再将左托架42与右托架43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对换热管6的进气端进行装夹,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对换热管6出气端的装夹;

2)进气总管44与出气总管45的装夹

先拧松上方的第二调节杆46上下两端的第三螺母,然后沿着第三螺纹杆47的方向移动第二调节杆46,第二调节杆46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再拧紧第三螺母在第二调节的上下两端,再沿着第二调节杆46的方向移动连接杆,使得连接杆的底部紧贴进气总管44的顶端,再拧紧连接杆上紧固螺丝48,使得连接杆与进气总管44的顶端固定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将位于下方的连接杆与进气总管44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对进气总管44的装夹,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对出气总管45的装夹;

3)换热管进口4与换热管出口5的焊接

进气总管44与出气总管45的装夹完成后,分别将换热管进口4焊接在进气总管44上,换热管出口5焊接在出气总管45上;

4)换热管6分别和进气总管44、出气总管45的焊接

上下两个连接之间焊接同步伸缩套管49,使得进气总管44与出气总管45在沿着第二调节杆46的方向移动时,进气总管44与出气总管45的上下两端能够同步运行,进气总管44沿着第二调节杆46的方向移动,使得进气总管44紧贴换热管6进气端,出气总管45沿着第二调节杆46的方向移动,使得出气总管45紧贴换热管6出气端,然后分别对进气总管44与换热管6的进气端之间进行焊接,出气总管45与换热管6出气端之间焊接;

d、壳体1的安装

1)换热管6的固定

将焊接完成后的换热管6安装到壳体1内,将出气总管45的底端、进气总管44的底端分别焊接在下面板10上;

2)稳固机构7的安装

将支撑杆24的底部焊接在下面板10,换热管6呈s型,支撑杆24设置在换热管6的折弯处,升降板25带着固定组件23沿着支撑杆24的方向运行,到达合适位置,调节板26带着固定组件23进行转动,通过升降板25的升降,从而使得上托架27抵住换热管6的顶部,下托架28抵住换热管6的底部,然后通过连接件29,将上托架27与下托架28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对换热管6进行固定;

3)壳体1的封闭

先安装上面板9,再将出气总管45的顶端、进气总管44的顶端分别焊接在上面板9上,然后安装左面板、右面板11,前面板12与后面板;

e、风机的安装

先在左面板上开设进气口2,在右面板11上开设出气口3,然后将风机上的吹风口17通过进风管道与进气口2连接。

本发明通过在壳体1的外侧安装换热管进口4和换热管出口5,在壳体1内安装换热管6,换热管6连通换热管进口4和换热管出口5,换热管6与壳体1之间安装稳固机构7,在壳体1的外侧的进气口2处安装风机组件8,通过风机组件8将空气吹入到壳体1内,蒸汽作为热源,从换热管进口4进入,流经换热管6,在从换热管出口5流出,由风机组件8输入的空气进入壳体1内与蒸汽进行间接热交换,空气被加热后通过出气口3排出到锅炉内进行助燃,从而提高了燃煤效率、降低了炉壁结露的倾向,节能降耗、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以及延长了锅炉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