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监控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80557发布日期:2019-12-21 03:1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能监控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监控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现有技术中,用户对于空调器内部的各部件的运行寿命及各部件的整个运行周期非常不了解,空调器各部件的使用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各部件的使用状况判断是否更换、帮助售后服务系统分析故障信息,现有技术中用户和售后服务系统对空调器各部件的使用时间和剩余寿命情况一无所知,若零部件寿命不足导致空调器突然不能运转,会给用户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在设备出了故障的时候不知如何处理,售后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用户和售后服务系统对空调器各部件的运行寿命不了解而导致空调器突然不能运转给用户生活带来极大不方便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监控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的所述设备的零部件的理论使用寿命;

从设备首次运行起记录所述零部件的运行时间;

计算所述零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

设备主动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用户和/或售后服务系统,或设备响应用户和/或售后服务系统的查询指令后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所述用户和/或售后服务系统。

本发明通过将各主要零部件的剩余寿命反馈将给用户和售后服务系统,使用户以及厂家售后系统快速知晓空调器各部件的使用时间和剩余寿命情况,可根据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判断是否更换零部件或者对其进行除尘或清洗,还可以避免空调零部件寿命突然到期而导致的空调器突然不能工作的情况,避免此突发情况给用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的,设备响应用户的查询指令后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所述用户,包括:设备响应用户的查询指令、控制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通过显示装置显示或发送给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app显示;设备主动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用户,包括:设备主动控制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通过显示装置显示或发送给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app显示;可实现用户主动或被动地通过显示装置、移动终端直观地获取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设备主动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用户,包括:设备定期控制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通过显示装置显示或定期发送给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app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某一所述零部件发生故障,设备将故障信号反馈给售后服务系统,实现不需要人工排查即可将失效零部件的故障情况快速反馈给用户和厂家售后,大大缩短了售后故障维修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售后服务系统对所述故障信号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方便用户了解维修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当某一所述零部件发生故障,设备将故障信号反馈给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故障信号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和/或发送给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app显示,两种方式均可直观地将零部件的故障信息反馈给用户,使用户直接了解故障信息,避免由于用户不了解故障信息而导致的售后乱象。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为空调器,所述零部件包括压缩机、管路、控制器、电机和滤网。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采用上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零部件的理论使用寿命,以及记录从空调器首次运行起所述零部件的运行时间;

运算模块,通过预设的所述理论使用寿命和所述运行时间计算所述零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

接收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零部件的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发送给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和售后服务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还用于接收各零部件的故障信号,并将所述故障信号发送给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和售后服务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控制装置,或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各主要零部件的剩余寿命反馈将给用户和售后服务系统,使用户以及厂家售后系统快速知晓空调器各部件的使用时间和剩余寿命情况,可根据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判断是否更换零部件或者对其进行除尘或清洗,还可以避免空调零部件寿命突然到期而导致的空调器突然不能工作的情况,避免此突发情况给用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对各部件设置单独的失效反馈装置,不需要人工排查即可将失效零部件的故障情况快速反馈给用户和厂家售后,大大缩短了售后故障维修时间,提高后续的维修效率,避免用户由于不了解故障信息而导致的售后乱象,也提高了售后故障维修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零部件运行时间和剩余寿命反馈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零部件故障信号反馈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监控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方法,用于空调器,实现将空调器主要零部件的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反馈给用户和/或售后服务系统。具体步骤包括:

首先,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设有时间记忆芯片,将主要零部件的理论使用寿命写进所述时间记忆芯片中;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获取各主要零部件的理论使用寿命;

其次,从空调器首次运行起记录所述零部件的运行时间,通过理论使用寿命减去运行时间,可计算所述零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

最后,空调器主动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用户和/或售后服务系统,或空调器响应用户和/或售后服务系统的查询指令后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所述用户和/或售后服务系统。

优选地,空调器主动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用户,指空调器实时将所述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反馈给用户,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空调器控制所述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通过显示装置实时显示;二是将所述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发送给空调器连接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app实时显示,以上两种方式均可将零部件的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直观地向用户展示。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为空调器的室内机显示板。

可选择地,空调器主动发送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给用户,包括:

一是空调器定期控制所述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通过显示装置显示;二是空调器定期将所述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发送给与空调器连接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app显示。

优选地,用户可以主动获取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包括在遥控器上设置寿命查询按键及运行时间查询按键,响应用户查询指令后,空调器控制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通过显示装置显示;或者是移动终端app设置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的查询模块,响应用户的查询指令后空调器将所述运行时间或剩余使用寿命发送给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app显示。

优选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与所述售后服务系统的连接,将所述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反馈给所述售后服务系统,使厂家售后服务系统对该空调各零部件的剩余寿命情况进行监控。

优选地,所述零部件包括压缩机、管路、控制器、电机和滤网等,通过将上述零部件的运行时间定期反馈给用户,可帮助用户判断是否对滤网等零部件进行除尘或清洗;同时,用户了解各零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可预期何时更换空调的零部件。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某一所述零部件发生故障,空调器将所述故障信号反馈给用户或售后服务系统。这是通过对每个所述零部件建立独立的失效反馈装置,当某一零部件发生故障,该零部件的故障信号发送给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后反馈给用户或售后服务系统,一方面,可使用户对零部件的故障信息有初步的了解,避免由于用户不了解故障信息而导致的售后乱象;另一方面,不需要人工排查即可将失效零部件的故障情况快速反馈给厂家售后,大大缩短了售后故障维修时间,提高后续的维修效率,也提高了售后故障维修服务质量。

优选地,将所述故障信号反馈给用户包括两方面:一是将所述故障信号发送给空调器并通过室内机的显示板显示;二是将所述故障信号发送给与空调器连接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app显示,这两种方式均可直观地向用户展示故障信息。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装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与所述售后服务系统的连接,将所述故障信号反馈给售后服务系统;此外,所述售后服务系统对所述故障信号进行分析,售后人员判断是否受理故障报修、以及根据故障信息安排合适的维修人员,并将分析后的处理结果发送给移动终端供用户查看。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采用上述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模块: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零部件的理论使用寿命,以及记录从空调器首次运行起所述零部件的运行时间,所述时间记忆芯片属于记录模块;

运算模块,通过所述理论使用寿命和所述运行时间计算所述零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

接收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零部件的运行时间和剩余使用寿命发送给室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和售后服务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

此外,所述接收发送模块,还用于接收各零部件失效反馈装置发出的故障信号,并将所述故障信号发送给室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和售后服务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前述所述的控制装置,或用于执行前述所述的控制方法,可实现用户主动获取或定期推送空调器各主要零部件的运行就和剩余使用寿命,也可在某一零部件发生故障时及时将故障信号发送给用户和售后服务系统,使用户快速地知晓空调器各零部件的运行情况,使售后服务系统快速识别空调器的各类故障,提高了维修效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