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2862发布日期:2021-06-18 20:2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能够为室内制冷/制热的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空调的舒适性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的空调器送风强劲,冷风直吹,吹到用户身上感觉很不舒适,而且易引发空调病,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身体健康。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及相应的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吹出的风会使用户感到不舒适甚至引发空调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诱引出风装置包括诱引构件和气体增速构件,所述气体增速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诱引构件连通,所述气体增速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机的送风口连通,所述气体增速构件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送风口的横截面积,所述诱引构件具有环形引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气体增速构件设置为能够使所述诱引构件内形成负压,以使室内空气由所述环形引风口进入并与所述气体增速构件排出的气体混合,所述出风口能够将混合后的气体再排回到室内。

在上述诱引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诱引出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诱引构件上的蓄热构件,所述蓄热构件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蓄热构件能够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在上述诱引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热构件为翅片式蓄热器。

在上述诱引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热构件为方形。

在上述诱引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诱引构件为圆形。

在上述诱引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增速构件为气体增速管。

在上述诱引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增速管包括相连通的增速管段和连接管段,所述增速管段与所述诱引构件连通,所述连接管段与所述室内机的送风口连通,所述增速管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送风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所述连接管段的横截面积。

在上述诱引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增速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增速管段和所述连接管段之间的过渡管段,所述过渡管段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连接管段朝向所述增速管段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上述诱引出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体增速构件与所述诱引构件固定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诱引出风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送风口相连接的诱引出风装置,使得从室内机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先进入诱引出风装置并在诱引出风装置内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然后一起从诱引出风装置排放到室内。具体而言,诱引出风装置包括诱引构件和气体增速构件,气体增速构件的第一端与诱引构件连通,气体增速构件的第二端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通,从室内机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先经气体增速构件进入诱引构件,由于气体增速构件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送风口的横截面积,当冷风或者热风通过气体增速构件时,气体流动速度增加,在诱引构件内形成负压并因此使室内的空气由环形引风口进入诱引构件内,进入诱引构件的空气与冷风或者热风进行热量交换,然后从出风口一起再排回到室内。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从室内机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直接排放到室内,而是先在诱引出风装置内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一起排放到室内,从而能够达到凉而不冷和暖而不热的舒适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将引风口设置为环形,使得诱引构件的空间得到充分地利用,提高诱引风量。

进一步地,靠近诱引构件的出风口处设置有蓄热构件,蓄热构件能够与出风口处的气体进行热交换。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从出风口处吹出的气体过冷或过热,并且,在制冷或者制热过程中,蓄热构件能够存储能量,当空调器停止运行时,蓄热构件能够代替空调器作为冷源或者热源保持室内的温度,从而能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蓄热构件为翅片式蓄热器。翅片式蓄热器换热面积大,换热性能好,并且,翅片式换热器具有一定的阻尼作用,能够减小风速,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再进一步地,气体增速管包括相连通的增速管段和连接管段,增速管段与诱引构件连通,连接管段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通,增速管段的横截面积小于送风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连接管段的横截面积。通过设置连接管段,便于将气体增速管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接。具体而言,为了提高诱引装置的诱引能力,增速管段的管径较小,不便于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接,通过设置管径较大的连接管段,可以很好的解决气体增速管与室内机的安装的问题。

又进一步地,气体增速管还包括设置在增速管段和连接管段之间的过渡管段,过渡管段的横截面积沿连接管段朝向增速管段的方向逐渐变小。通过设置过渡管段将连接管段与增速管段连接,能够使连接管段内的气流平顺地流入增速管段,从而能够避免影响气体增速管段的增速效果。

又进一步地,诱引构件为圆形。即,诱引构件的外轮廓呈圆形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既能够减小诱引装置的占用面积,又能够提高诱引装置的美观性。

又进一步地,气体增速构件与诱引构件固定连接。通过使气体增速构件与诱引构件固定连接,便于对气体增速构件进行更换。例如,当气体增速构件出现损伤而影响其增速效果时,可以将其从诱引构件上拆卸下来,更换一个新的;或者,可以给诱引出风装置配置多个不同型号(增速效果不同)的气体增速构件,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自己的喜好灵活地更换不同型号的气体增速构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空调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诱引出风装置,进而具备了上述诱引出风装置所具备的技术效果,并且相比于改进前的空调器,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在室内机的送风口安装诱引出风装置,使得从室内机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先进入诱引出风装置并在诱引出风装置内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然后一起从诱引出风装置排放到室内,从而能够达到凉而不冷和暖而不热的舒适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诱引出风装置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诱引出风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诱引出风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诱引构件,11、环形引风口,12、出风口;

2、气体增速构件(气体增速管),21、增速管段,22、连接管段,23、过渡管段;

3、法兰盘;

4、蓄热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的空调器吹出的风会使用户感到不舒适甚至引发空调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及空调器,旨在避免从空调器的室内机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直接排放到室内,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图中未示出)和诱引出风装置,诱引出风装置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接,其中,诱引出风装置包括诱引构件1和气体增速构件2,气体增速构件2的第一端与诱引构件1连通,气体增速构件2的第二端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接,气体增速构件2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送风口的横截面积,诱引构件1具有环形引风口11和出风口12,气体增速构件2设置为能够使诱引构件1内形成负压以使室内空气由环形引风口11进入并与气体增速构件2排出的气体混合,出风口12能够将混合后的气体再排回到室内。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空调器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会直接排放到室内,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会使用户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冷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易引发空调病。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引出风装置,将诱引出风装置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接,使得从室内机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先进入诱引出风装置,并在诱引出风装置内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然后一起从诱引出风装置排放到室内。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诱引构件1的背面安装有气体增速构件2,气体增速构件2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接,从室内机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经气体增速构件2进入诱引构件1内,由于气体增速构件2第一端(与诱引构件1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送风口的横截面积,使得从室内机排出的冷风或者热风在通过气体增速构件2进入诱引构件1时,气体流动速度增加,使得诱引构件1内形成负压,并因此使得室内的空气由诱引构件1的环形引风口11进入诱引构件1内,进入诱引构件1的空气与气体增速构件2排出的冷风或者热风进行热量交换,然后从诱引构件1的出风口12一起再排回到室内。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从室内机吹出的冷风或者热风直接排放到室内,而是先在诱引构件1内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一起排放到室内,从而能够达到凉而不冷和暖而不热的舒适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引风口11可以设置在诱引构件1的正面,也可以设置在诱引构件1的侧面,还可以设置在诱引构件1的背面,等等,这种对环形引风口11的具体设置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增速构件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指的是冷风或者热风通过气体增速构件2的第一端的截面的面积,送风口的横截面积指的是冷风或者热风通过送风口的截面的面积。由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气体增速构件2的第一端的冷风或者热风的体积与通过送风口的冷风或者热风的体积相同,而气体增速构件2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送风口的横截面积,所以,冷风或者热风通过气体增速构件2的第一端的速度大于其通过送风口的速度,从而实现气体的增速并因此在诱引构件1内形成负压以将室内的空气诱引到诱引构件1内。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气体增速构件2与诱引构件1固定连接。通过使气体增速构件2与诱引构件1固定连接,便于对气体增速构件2进行更换。例如,当气体增速构件2出现损伤而影响其增速效果时,可以将其从诱引构件1上拆卸下来,更换一个新的;或者,可以给诱引出风装置配置多个不同型号(增速效果不同)的气体增速构件2,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自己的喜好灵活地更换不同型号的气体增速构件2。其中,气体增速构件2与诱引构件1可以通过法兰盘3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如图1所示,气体增速构件2为气体增速管2。即,诱引构件1通过气体增速管2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通。

优选地,如图1所示,气体增速管2包括相连通的增速管段21和连接管段22,增速管段21与诱引构件连通,连接管段22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通,增速管段21的横截面积小于送风口的横截面积且小于连接管段22的横截面积。即,气体增速管2包括两个管径不同管段,其中一个为管径较小的增速管段21,顾名思义,该增速管段21用于提高气体的流速,另一个为管径较大的连接管段22,通过设置连接管段22,便于将气体增速管2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接,具体而言,为了提高诱引装置的诱引能力,增速管段21的管径较小,不便于与室内机的送风口连接,通过设置管径较大的连接管段22,可以很好的解决气体增速管2与室内机的安装的问题。

优选地,如图1所示,气体增速管2还包括设置在增速管段21和连接管段22之间的过渡管段23,过渡管段23的横截面积沿连接管段22朝向增速管段21的方向逐渐变小。通过设置过渡管段23将连接管段22与增速管段21连接,能够使连接管段22内的气流平顺地流入增速管段21,从而能够避免影响气体增速管2段的增速效果。其中,增速管段21、过渡管段23以及连接管段22一体设置,以便直接将增速管段21、过渡管段23以及连接管段22一体成型制造,并且,一体成型的气体增速管2相比于分段连接的气体增速管2,密封效果更好,气体增速能力强。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诱引出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诱引构件1上的蓄热构件4,蓄热构件4靠近出风口12设置,蓄热构件4能够与出风口12处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其中,蓄热构件4为翅片式蓄热器4,气体通过翅片式蓄热器4时能够与翅片式蓄热器4进行热量交换。当然,蓄热构件4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类型的蓄热器,这种对蓄热构件4的具体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诱引构件1为圆形。即,诱引构件1的外轮廓呈圆形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既能够减小诱引装置的占用面积,又能够提高诱引装置的美观性。进一步优选地,蓄热构件4为方形。即,蓄热构件4的外轮廓呈方形设置,方形蓄热构件4便于加工,且,方形的蓄热构件4与圆形的诱引构件1相配合,从正面看,其造型与古代铜钱相似,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诱引装置的美观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