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7694发布日期:2020-05-08 18:0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1052999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导风结构,该方案通过将导风板的重力分散到驱动轴和支撑轴的方式来减轻导风板抖动,提高导风板运动的可靠性,能够具有一定效果。

然而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导风板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抖动,防抖动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有利于减轻导风板抖动的导风板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端部基体、摆动件和柔性阻尼件,导风板可转动地设于端部基体上,摆动件与导风板固定连接;柔性阻尼件挤压于摆动件与端部基体之间,柔性阻尼件与摆动件固定连接,或柔性阻尼件与端部基体固定连接。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导风板组件的结构设计,本发明由于在扇形齿轮与端部基体之间挤压设置了柔性阻尼件,柔性阻尼件对扇形齿轮的转动提供阻尼,这样在导风板及扇形齿轮相对端部基体转动的过程中,有利于保证导风板和扇形齿轮运动平稳,有利于减轻导风板的抖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摆动件上设有呈弧形延伸的滑槽,柔性阻尼件挤压于滑槽中,滑槽的弧形轴线与导风板的转动轴线重合。

由上可见,滑槽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规范柔性阻尼件的运动路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柔性阻尼件从凸柱上脱落。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端部基体上呈弧形延伸的滑槽,柔性阻尼件挤压于滑槽中,滑槽的弧形轴线与导风板的转动轴线重合。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端部基体上设有凸柱,凸柱向摆动件的方向凸出,柔性阻尼件为帽体或环体,柔性阻尼件套于凸柱上。

由上可见,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柔性阻尼件安装方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柔性阻尼件安装稳定。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摆动件上设有凸柱,凸柱向端部基体的方向凸出,柔性阻尼件为帽体或环体,柔性阻尼件套于凸柱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柔性阻尼件与滑槽的侧壁过盈配合。

由上可见,这样摆动件、柔性阻尼件与端部基体之间的挤压力方向垂直于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方向,并且柔性阻尼件与滑槽的两侧壁均挤压,端部基体、柔性阻尼件及摆动件之间的受力总体平衡,这样柔性阻尼件不会造成摆动件在导风板的轴线方向出现偏弯,有利于保持摆动件的姿态规正,有利于保证摆动件的运动规律稳定。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摆动件为扇形齿轮。

由上可见,通过摆动件进行动力传递,有利于减少导风板组件的零件数量,有利于导风板组件结构简洁。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摆动件、柔性阻尼件及端部基体之间的挤压方向垂直于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方向。

由上可见,这样柔性阻尼件不会造成摆动件在导风板的轴线方向出现偏弯,有利于保持摆动件的姿态规正,有利于保证摆动件的运动规律稳定。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端部基体包括端板和安装盒,沿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方向,安装盒位于端板的背向导向板一侧;摆动件、柔性阻尼件均设于安装盒中,柔性阻尼件挤压于摆动件与安装盒的盒壁之间。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柔性阻尼件为橡胶件。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螺旋压簧和连接件,螺旋压簧套于连接件上;沿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方向,导风板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于端部基体上,螺旋压簧和连接件均位于导风板的背向摆动件的一侧,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导风板的转动轴线处,螺旋压簧的靠近摆动件的一端与端部基体抵接,螺旋压簧的远离摆动件的一端与连接件抵接。

由上可见,这样有利于矫正导风板变形,消除导风板与端部基体之间的轴向虚位,保证导风板与端部基体之间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有利于减轻导风板的抖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有利于减轻导风板抖动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导风板组件。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空调器由于采用前述的导风板组件,有利于减轻导风板在使用过程中的抖动,有利于导风板运行平稳,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导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导风板组件实施例的隐藏第二盒盖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导风板组件实施例的剖视图一;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导风板组件实施例的剖视图二;

图7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导风板组件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1、支撑架2、安装盒3、扇形齿轮4、驱动电机5、主动齿轮6、柔性阻尼件7、螺旋压簧8和连接螺钉9,支撑架2具有第一端板201和第二端板202,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导风板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端板201与第二端板202之间,安装盒3位于第二端板202的背向导风板1的一侧,扇形齿轮4、主动齿轮6及柔性阻尼件7均位于安装盒3的盒腔303中,安装盒3与第二端板202通过螺钉固定,驱动电机5固定在安装盒3上。

具体地,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安装盒3具有靠近第二端板202的第一盒体301和远离第二端板202的第二盒体302,第一盒体301与第二盒体302围成安装盒3的盒腔303,驱动电机5固定在第二盒体302上。

关于导风板1在第二端板202一端的可转动连接:

请参照图6及图7,扇形齿轮4上具有第一轴401和第二轴402,图6是导风板组件的剖切面过第一轴401轴线和第二轴402轴线的剖视图,第一轴401的轴线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重合,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第一轴401向扇形齿轮4的两侧均凸出,第二轴402朝导风板1的方向凸出,第一轴401和第二轴402均在朝向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插槽。

请参照图6及图7,导风板1上具有第一凸部101和第二凸部102,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第一凸部101和第二凸部102位于导风板1的靠近扇形齿轮4一端,第一凸部101和第二凸部102均朝扇形齿轮4的方向凸出,第一凸部101插接于第一轴401的插槽中,第二凸部102插接于第二轴402的插槽中,第一凸部101与第一轴401通过螺钉12固定连接,第二凸部102与第二轴402通过螺钉13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3及图4,第二端板202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2021,第一孔为圆孔,第一孔的中心轴线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二孔2021为弧形孔,第二孔2021的弧形轴线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重合。

请参照图2至图4,第一盒体301上开设有第三孔和第四孔3011,第三孔的形状尺寸与第一孔相同,第四孔3011的形状尺寸与第二孔2021相同;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第三孔与第一孔正对相通,第四孔3011与第二孔2021正对相通。

请参照图3及图7,第一轴401的朝向导风板1的一端可转动地插于第一孔和第三孔中,第二轴402插于第二孔2021和第四孔3011中,第二轴402能够沿第二孔2021和第四孔3011的弧形延伸方向运动。

请参照图4及图7,第二盒体302上设有环形凸起3022和两条弧形凸起3021,环形凸起3022围成安装槽,两条弧形凸起3021围成滑槽,安装槽为圆截面槽,安装槽的中心轴线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重合,滑槽为弧形槽,滑槽的弧形轴线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重合,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安装槽和滑槽的开口均朝向第一盒体301方向。

请参照图4及图7,第一轴401的朝向第二盒体302的一端可转动地插于安装槽中,第一轴401挤压于第一盒体301与第二盒体302之间,以此实现扇形齿轮4的安装定位。

请参照图2,主动齿轮6固定在驱动电机5的转轴上,主动齿轮6与扇形齿轮4啮合传动,驱动电机5通过主动齿轮6与扇形齿轮4的传动配合驱动扇形齿轮4和导风板1转动,以实现导风板1的转动功能。

请参照图3及图4,扇形齿轮4上还具有凸柱403,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凸柱403朝第二盒体302的方向凸出,凸柱403伸于滑槽中,柔性阻尼件7为橡胶环体,柔性阻尼件7套于凸柱403上,柔性阻尼件7挤压于凸柱403与滑槽的侧壁之间,凸柱403、柔性阻尼件7与滑槽的侧壁之间的挤压方向b垂直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

由于在扇形齿轮4与第二盒体302之间挤压设置了柔性阻尼件7,柔性阻尼件7对扇形齿轮4的转动提供阻尼,这样在导风板1及扇形齿轮4相对第二盒体302转动的过程中,有利于保证导风板1和扇形齿轮4运动平稳,有利于减轻导风板1的抖动。

滑槽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规范柔性阻尼件7的运动路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柔性阻尼件7从凸柱403上脱落;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滑槽,柔性阻尼件7直接挤压于第二盒体302的侧壁上,这样虽然柔性阻尼件7与第二盒体302的挤压方向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但仍然能实现增加导风板1转动阻尼,减轻导风板抖动的功能。

由于柔性阻尼件7挤压于滑槽的侧壁与凸柱403的周壁之间,这样扇形齿轮4、柔性阻尼件7与第二盒体302之间的挤压力方向垂直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并且柔性阻尼件7与滑槽的两侧壁均挤压,柔性阻尼件7与凸柱403之间的挤压力也在沿导风板1转动径向上的两侧取得平衡,柔性阻尼件7与第二盒体302之间的受力总体平衡,柔性阻尼件7与扇形齿轮4之间的受力也总体平衡,因此柔性阻尼件7的设置不会造成扇形齿轮4在导风板1的轴线方向出现偏弯,有利于保持扇形齿轮4的姿态规正,有利于保证动力传动顺畅。

此外,由于扇形齿轮4、柔性阻尼件7与第二盒体302之间的挤压方向b垂直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这样还有利于缩减导风板组件在导风板1转动轴线方向a上的尺寸,有利于导风板组件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导风板组件的小型化。

可选择地,柔性阻尼件7也可以呈帽体状,这样柔性阻尼件7同样能固定套于凸柱403上。

可选择地,也可以将凸柱403设于第二盒体302上,将滑槽设于扇形齿轮4上,同样能实现发明目的。

可选择地,还可以在扇形齿轮4与第一盒体301之间设置柔性阻尼件7,柔性阻尼件7在扇形齿轮4与第一盒体301之间设置的具体方式可以参照柔性阻尼件7在扇形齿轮4与第二盒体302之间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导风板1与第一端板201一端的可转动连接:

请参照图3及图5,第一端板201上设有圆截面的阶梯孔1001,阶梯孔1001的中心轴线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重合,阶梯孔1001的靠近导风板1一端为小径段,阶梯孔1001的远离导风板1的一端为大径段,小径段与大径段之间具有台阶面。

具体地,第一端板201上安装有套筒10,阶梯孔1001为套筒10的筒腔。

导风板1上还具有第三凸部103,第三凸部103呈圆柱状,第三凸部103的中心轴线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重合,沿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方向a,第三凸部103位于导风板1的远离扇形齿轮4一端,第三凸部103朝背向扇形齿轮4的方向凸出,第三凸部103可转动地插于阶梯孔1001中,第三凸部103与阶梯孔1001的小径段配合。

连接螺钉9螺纹连接于第三凸部103上,连接螺钉9伸于阶梯孔1001的大径段中,连接螺钉9的中心轴线与导风板1的转动轴线重合,螺旋压簧8套于连接螺钉9上,螺旋压簧8的靠近扇形齿轮4的一端抵接于阶梯孔1001的小径段与大径段之间的台阶面上,螺旋压簧8的远离扇形齿轮4的一端抵接于连接螺钉9的端帽上;当然,连接螺钉9也可以采用螺栓等其它连接件代替。

螺旋压簧8通过连接螺钉9对导风板1施加背向扇形齿轮4的挤压力,这样有利于矫正导风板1变形,消除导风板1与第二端板202之间的轴向虚位,保证导风板1与第一端板201之间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有利于减轻导风板1的抖动。

具体地,台阶面上设有抵接环11,螺旋压簧8抵接于该抵接环11上。

空调器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是一体式空调也可以是分体式空调,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采用前述的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设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由于采用前述的导风组件,有利于减轻导风板1在使用过程中的抖动,有利于导风板1运行平稳,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导风性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