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3509发布日期:2019-10-08 23:3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空气质量下降,冬天雾霾的频频发生,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空气质量下降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得到重视,因而空气净化与新风逐渐被大众所认知。

市场上的关于空气净化与新风的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在室内实现空气循环净化室内空气的称为空气净化器,其特点是没有室内能量的损失,局部空气净化处理效果好,其缺点是只是单纯的室内循环,当室内与室外较封闭时,人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内,空气中氧气含量会逐渐降低,对人的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种是能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将室外的富氧空气净化后引入室内,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的称为新风机,其解决了空气净化器的只能室内循环的问题,但随之带来的是能量的损失,由于现在市面上的热回收产品其热量回收效果并不理想,导致现有的新风机存在能量损失大的缺点,尤其在室内外温差大的冬天和夏天更为明显。

申请号 201610649411.2的中国发明专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用于通过使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内循环来净化室内空气;室外空气引入装置,用于将室外空间中的室外空气净化处理后引入室内空间。

其存在的问题是:

1.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处,室内湿润温暖的空气遇冷及易产生冷凝水。

2.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为固定式不可移动,当室内存在污染源且距离该净化装置较远时,净化处理效果差,即使该净化装置可移动,由于其无自备可移动电源,对外接电源的依赖较强,无法实现任意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该装置可以自室内空气净化功能和新风功能之间自由切换,也可以根据室内不同位置空气质量状况自动移动到污染严重的位置工作且工作完成后可自动回到原位置。在既能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的同时又能有效降低室内能量损失,以实现即可作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也可引进室外新风的功能,具有结构简单、空气净化效率高、室内能量损失少、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包括基座组件,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所述的基座组件设有安装支架、进出风管道和电源线,安装支架的一个侧面设有进出风管道,安装支架上设有充电槽,电源线与充电槽电连接;进出风管道设有风管,风管内设有风机;

所述的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设有外壳、内部空气净化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外壳安装固定内部空气净化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外壳的一端设有透孔、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空气出风口,透孔与进出风管道连接配合,外壳的表面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按键、充电触片及传感器,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按键及传感器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充电触片与充电槽配合;内部空气净化模块设有滤网部件和风机部件,滤网部件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粗效滤网、微静电滤网及活性炭滤网,风机部件设有风机架、轴流风机,风机架固定轴流风机。

安装支架的底面设有滚轮槽及导向槽下槽,外壳的底座上设有2个驱动轮、2个万向轮及导向槽上槽,滚轮槽与驱动轮、万向轮配合,导向槽上槽与导向槽下槽配合;驱动轮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步进电机由中央控制模块控制。

该装置可以自室内空气净化功能和新风功能之间自由切换,也可以根据室内不同位置空气质量状况自动移动到污染严重的位置工作且工作完成后可自动回到原位置。将新风功能和自室内净化功能分开,没有室内外空气的混流就不会产生冷凝水。在既能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的同时又能有效降低室内能量损失,以实现即可作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也可引进室外新风的功能,具有结构简单、空气净化效率高、室内能量损失少、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还包括辅助进出风组件,辅助进出风组件设有风管,风管内设有轴流风机,风管一端在室内为进风口,风管的另一端在室外为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防雨风帽。

所述的风管的外端的端头处设有防雨风帽。

所述的风机部件还设有散流框,散流框设置轴流风机上方,散流框分散轴流风机的风向。

所述的微静电滤网设有电离区、集尘区和高压电源,高压电源通过定位珠为电离区和集尘区提供高压电,在电离区和集尘区的侧面设置有触片,定位珠和触片连接,定位珠固定于电源上。

所述的通风筒上设有滤网维护开口,滤网维护开口设置有滤网盖封闭,滤网盖一侧通过铰链连接于通风筒上,滤网盖的另一侧通过卡扣连接于通风筒上。

所述的内部空气净化模块设有通风筒,固定于外壳内部,通风筒的底端与外壳的底座固定连接,通风筒的下部设置有两个通风口,通风口与外壳的透孔的位置相应,通风筒的高度小于外壳的高度,通风筒的顶端在外壳上空气出风口的下方。

所述的通风筒顶端设有翻边,通风筒顶端与上部外壳通过翻边卡紧连接,通风筒用于风的总体导向,通过其内部构件使风从下往上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进出风管道、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通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上部外壳顶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辅助进出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部件设置的立体图。

图10是通风筒的立体图。

图11是风机架的立体图。

图12是电离区、集尘区的立体图。

图13是中央控制模块及其连接控制的部件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组件;2-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3-辅助进出风组件;4-安装支架;5-进出风管道;6-电源线;7-充电槽;8-导向槽下槽;9-风机;10-风管;11-防雨风帽;12-外壳;13-内部空气净化模块;14-中央控制模块;15-进出风管道;16-轴流风机;17-进风口;18-防雨风帽;19-上部外壳;20-底座;21-人机交互界面;22-控制按键;23-出风口;24-传感器;25-驱动轮;26-万向轮;27-充电触片;28-导向槽上槽;29-方管固定座;30-USP电源模块;31-步进电机;32-通风筒;33-滤网部件;34-风机部件;35-翻边;36-通风口;37-粗效滤网槽;38-微静电滤网槽;39-活性炭滤网槽;40-方管;41-粗效滤网;42-微静电滤网;43-活性炭滤网;44-滤网盖;45-铰链;46-卡扣;47-风机架;48-轴流风机;49-散流框;50-电离区;51-集尘区;52-高压电源;53-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由基座组件1、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辅助进出风组件3组成;基座组件1用于新风的引入、污风的引出及为本装置的其他组件提供定位基准和能源供给,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用于室内空气净化;辅助进出风组件3用于调节室内气压稳定。

结合图2、图3可知,基座组件1设有安装支架4、两个进出风管道5和电源线6。

安装支架为一个去除一个侧面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三棱柱一个侧面安装有两个进出风管道5,另一个侧面内侧设置有两个充电槽7和一个导向槽下槽8,两个侧面可安装于墙角处,有两个进出风管道5的侧面靠竖墙,将进出风管道5穿过墙体伸出室外,内部设置有充电槽7和导向槽下槽8的侧面靠向地面。导向槽下槽8设置于安装支架4侧面的中间部位,导向槽下槽8为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提供定位导向功能。

两个进出风管道5结构完全相同,分别由风管10、风机9、防雨风帽11构成。风管10分为内部风管和外部风管,均为直径为110mm的PVC管道,外部风管长度根据所要安装位置的墙的厚度适量截取,内部风管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用于和通风口配合。

风机9为直径100mm的轴流风机且需具备正反转功能,安装于内侧风管的中间部分,防雨风帽11为110不锈钢球面防雨风帽,安装于外部风管的末端。

电源线6在安装支架4的一侧引出,通过基座组件1上的充电槽7给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充电。充电槽7左右对称设置,塑料槽的两个外侧面设有充电弹簧片,通过塑料槽进行防触漏电保护。

结合图4、图7、图9可知,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是一个独立的净化处理单元,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包括外壳12、内部空气净化模块13、中央控制模块14、辅助进出风组件3。

外壳12作为其他部件的安装支撑与保护部件,中央控制模块14用于控制本装置的工作,辅助进出风组件3用于调节室内气压稳定。

结合图4、图5、图6及图7可知,外壳12为一个长方体外形,分为上部外壳19、底座20,上部外壳19和底座20通过卡槽连接,上部外壳19顶面处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21和控制按键22,用户可通过控制按键22操控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紧临着上部外壳19的上表面的是净化后的空气出风口23,出风口23为长槽形风口阵列排列,分布于外壳12的前表面和左右表面的上部分,在出风口23和上表面之间的四周表面均布有四个传感器24,四个传感器24用于采集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的周围图像信息。

结合图5可知,外壳12的底座20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驱动轮25和两个万向轮26、两个充电触片27和一个导向槽上槽28,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通过驱动轮25和万向轮26实现移动功能,驱动轮25通过被中央控制模块14控制的步进电机31驱动,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方管固定座29和一个USP电源模块30,两个充电触片27与两个充电槽7配合工作,导向槽上槽28与两个导向槽下槽8配合工作,USP电源30为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提供不间断电源。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处于基座1位置时,通过充电触片为整机提供电源并为USP电源充电,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离开基座1位置时,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内部的USP电源为整机提供电能,USP电源能自检测电量,当电量临近足以使设备复位到基座1位置的保护电量时便发出警报并向中央控制模块14发出信号

结合图9、图10、图11、图12可知,内部空气净化模块13包括通风筒32、滤网部件33和风机部件34。

通风筒32固定于外壳12内部,通风筒32顶端与上部外壳19通过翻边35卡紧连接,通风筒32用于风的总体导向,通过其内部构件使风从下往上流动。通风筒32的下部设置有两个通风口36,外壳相应位置设有透孔,通风口36、透孔和基座组件上的两个进出风管道的内管道配合,当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移动到基座组件1时,内部风管的端头通过透孔后插套在通风口36内,内部风管上的橡胶套与通风口36紧密配合,室外新风通过内管道、通风口、空气净化模块13后进入室内;当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移动离开基座组件1时,内部风管的端头与通风口36脱离,通风口36从室内引进空气经空气净化模块13后送回室内。在翻边35和通风口36之间的通风筒内表面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粗效滤网槽37、微静电滤网槽38、活性炭滤网槽39,通风筒32的外表面设置有四个方管40用于固定通风筒32,方管40固定于底座20上的方管固定座29上。

滤网部件33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粗效滤网41、微静电滤网42、活性炭滤网43。

粗效滤网41、微静电滤网42、活性炭滤网43分别固定于粗效滤网槽37、微静电滤网槽38、活性炭滤网槽39内。

通风筒32上设有滤网维护开口,滤网维护开口设置有滤网盖44封闭,滤网盖44一侧通过铰链45连接于通风筒32上,滤网盖44的另一侧通过卡扣46连接于通风筒32上。

微静电滤网42设有电离区50、集尘区51和高压电源52,高压电源52通过定位珠为电离区50和集尘区51提供高压电,在电离区50和集尘区51的侧面设置有触片53,定位珠和触片53连接,定位珠固定于电源上。

风机部件34设置于微静电滤网42和活性炭滤网43之间,风机组34设有风机架47、轴流风机48和散流框49,风机架47固定于通风筒32内,轴流风机48固定于风机架47上,散流框49用于均匀分布由轴流风机48吹出的风。

中央控制模块14设置于上部外壳19上表面内侧人机交互界面21下面,其基于51单片机开发,通过与风机9、轴流风机48、轴流风机16、微静电滤网42及人机交互界面21、控制按键22、传感器24分别电连接实现按照用户发出的指令控制可移动新风与净化装置的目的,中央控制模块14选用51单片机。

中央控制模块与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

结合图13可知,人机交互界面21与中央控制模块14之间为电连接,用于传输显示信号;控制按键22与中央控制模块14之间为电连接,用于将按键信号传送给中央控制模块14;传感器24与中央控制模块14之间为电连接,用于将传感器采集的周围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模块14;微静电滤网42、风机9均与中央控制模块14之间为电连接,用于将中央控制模块14的输出信号传送给微静电滤网42和风机9,中央控制模块14和步进电机31的驱动器之间为电连接,用于将中央控制模块14的信号传送给驱动器;轴流风机16和轴流风机48与中央控制模块14之间为无线连接,中央控制模块14发出的无线信号被轴流风机16和轴流风机48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并执行。

辅助进出风组件3设有进风口17、风管15、轴流风机16、防雨风帽18,风管15可根据安装位置墙体的厚度截取,轴流风机16设置于风管15的中间部分,进风口17设置于风管15的室内侧,防雨风帽18设置于风管15的室外侧,辅助进出风组件3可配合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的工作状态调节。

辅助进出风组件3的工作原理或过程如下:

当基座组件1的轴流风机向室内引入新风并通过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净化后送入室内时,室内压力增大,此时辅助进出风组件3根据室内压力变化向室外排风,不仅能加快室内空气流动增强净化效果,还能防止因室内压力过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时,基座组件1周围若污染较严重可开启出风功能,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此时辅助进出风组件3向室内进风以维持室内空气充足,并加快室内换气速度。

本装置的室内空气净化功能工作过程如下:

基座组件1和辅助进出风组件2均为关闭状态,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开启,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的轴流风机48通过通风口36由室内引风经过空气净化组件净化后由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的室内出风口送回室内,由此通过将室内的空气不断的自循环将空气净化。

本装置的新风功能工作过程如下:

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处于基座组件1位置,基座组件1的进出风管道5的内管道与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的通风口36通过橡胶套紧密连接,进出风管道5内的轴流风机和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的风机9配合,将室外的空气经过空气净化模块13后由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的室内出风口送入室内,由于室内不断引入新鲜空气,室内压力增大,辅助进出风组件3检测到压力变化,便启动排风功能,在维持室内微正压的情况下排出内多余污浊空气,由此加快室内空气流动增强空气净化效果。

本装置的内空气净化功能与新风功能之间可自由切换。

本装置可以智能化工作,根据室内不同位置空气质量状况自动移动到污染严重的位置工作且工作完成后可自动回到原位置,其工作过程如下:

基座组件1和辅助进出风组件3均为关闭状态,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通过四个传感器24感知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可根据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自行移动到空气质量状况差的区域,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工作,轴流风机48通过过通风口36由室内引风经过空气净化组件净化后由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的室内出风口送回室内,由此通过将室内的空气不断的自循环将空气净化。当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的自带USP电源检测到电量不足时,设备可根据传感器识别的周围图像信息,通过中央控制单元处理选择合适路线回到基座组件位置充电,充电完毕后可继续之前的室内自循环空气净化处理。

结合图14可知,本装置能更好地满足室内空气净化的需要。由于室内往往设有不同的功能分区空间,图中所示分别为A、B、C、D、E、F,不同的功能分区空间A、B、C、D、E、F由墙体分隔。本装置的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移动到所需要净化的空间。当然,为取得更好地净化效果,可以在不同的分区A、B、C、D、E、F分别加装辅助进出风组件3,使基座组件1、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辅助进出风组件3之间形成更好地配合,且辅助进出风组件3相对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的成本低。

本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基座组件1、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辅助进出风组件3分体式设置,使三者可以根据净化的实际需要独立工作或相互配合工作,如:基座组件1独立工作可以实现室内的微正压,基座组件1、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配合工作(可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根据需要脱离分开,使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在空气最污浊处)可以实现室内的正压净化,正压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气流量来实现;基座组件1与辅助进出风组件3可以配合工作,为室内快速换风,且此时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可以不工作,节省电能,由于其用电部件多,其不工作可以节省大量电能。故,本装置分体式设置,其具有结构简单、空气净化效率高、室内能量损失少、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2)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可移动的独立部件,其维护操作无需爬墙,其也可以方便地进行运送维护,无需固定设备的安装、拆卸,故其大大降低维护强度,提高维护效率。

(3)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可移动的独立部件,移动式的主动工作方式,可以更好地针对需要净化的位置针对性地工作,避免室内墙体、家具等形成的不易通风的角落处难以被净化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4)设备的新风功能和内净化功能可随意切换,可根据室内外的空气质量状况做调整,如:当室内外温差较大且污染源在室内时,可适当增加室内净化功能的工作时间减少新风功能的工作时间,当室内外温差较大且污染源在室外时,可适当增加新风功能时间减少室内净化功能时间。

(5)基座组件1、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辅助进出风组件3分体式设置,对安装空间限制较少,较少占用室内空间。

(6)基座组件1、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辅助进出风组件3分体式设置,安装简便,没有室外作业,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安装成本。

(7)基座组件1、可移动空气净化组件2、辅助进出风组件3分体式设置,可根据用户的不同空间特点,合理安排安装位置,适应性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通风换气的功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