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粉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6987发布日期:2020-01-14 23:50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石墨粉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烘干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石墨粉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石墨粉是一种黑灰色软质粉末,在常温下,石墨粉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石墨粉材料具有高温导电性能,可以作为耐火材料、导电材料以及耐磨润滑材料等,在各行各业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石墨粉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脱酸的操作,在脱酸之后石墨粉中是含有水分的,需要对石墨粉进行烘干;现有的石墨粉烘干设备包括加热炉、缠绕在加热炉上的烘干管、固定连接在烘干管出料一端的下料罐、固定连接在烘干管进料一端的进料管、固定连接在进料管背离烘干管一端顶部的进料斗以及设置在下料罐一侧用于将带动石墨粉进行流动的风机。加热炉中通过燃料对缠绕在加热炉上的烘干管进行加热,从而对烘干管烘的石墨粉进行烘干。

加热炉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直接通过加热炉的顶部排放出,但是加热炉的尾气当中也含有大量的热量,直接将尾气排放造成了大量的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粉烘干设备,其从加热炉顶部排出的尾气经过与烘干管相互接触的螺旋管,从而使得尾气中的热量能够继续传导烘干管当中,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粉烘干设备,包括呈圆柱状设置的加热炉、螺旋缠绕在加热炉上的烘干管、固定连接在烘干管出料一端的传送管、固定连接在传送管背离烘干管一端并且位于加热炉一侧的下料罐、固定连接在下料罐底部的关风器、固定连接在下料罐背离烘干管一侧的连接管、固定连接在连接管靠近下料罐一端内壁上的过滤网、固定连接在连接管背离下料罐一端的风机、固定连接在风机出风位置的出风管、固定连接在烘干管进料一端的进料管以及固定连接在进料管背离烘干管一端顶部的进料斗,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加热炉顶部的尾气管、固定连接在尾气管背离加热炉一端的围绕加热炉螺旋设置的螺旋管以及设置在螺旋管底部的排气管;

螺旋管与烘干管交错设置在一起,螺旋管和烘干管在加热炉上呈双螺旋状设置,每一圈烘干管的都与相邻的烘干管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料在加热炉中燃烧所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管进入到螺旋管中,螺旋管与烘干管相互贴合,螺旋管将其中的尾气的热量传递到烘干管上,对尾气的热量进行利用,提高了对热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管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辅助管,辅助管背离螺旋管的一端与排气管固定连接在一起,辅助管螺旋缠绕在进料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管能够利用尾气的热量对进料管当中的石墨粉末进行预加热,更加充分的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提高了尾气中的热量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炉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辅助管背离加热炉轴线一侧的保温套,保温套呈圆筒状设置并且保温套与加热炉同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套能够减少加热炉和螺旋管中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进一步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外套设有固定连接在辅助管背离进料管轴线一侧的防护套,防护套与进料管同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套能够减少辅助管中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关风器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料罐底部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中并且与壳体转动连接的转轴、固定连接在转轴上并且围绕转轴均匀分布的拨料板、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用于带动转轴进行转动的电机以及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的出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风器既能够顺利的将石墨粉送出下料罐,还不会使得风压在关风器处有泄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炉底部一侧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加热炉底部固定连接有向加热炉当中通入甲醇的甲醇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醇为清洁燃料,燃烧之后不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防护门,防护门的一侧铰接在加热炉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加热炉时,将防护门关上,能够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到加热炉当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尾气管和循环管,燃料在加热炉中燃烧所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管进入到螺旋管中,螺旋管与烘干管相互贴合,螺旋管将其中的尾气的热量传递到烘干管上,对尾气的热量进行利用,提高了对热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温套,能够减少加热炉和螺旋管中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进一步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完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去除保温套和防护套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加热炉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的下料罐的轴测图;

图5为实施例的下料罐的剖视图。

图中:1、加热炉;11、进风口;12、防护门;13、甲醇管;2、烘干管;21、进料管;22、进料斗;3、螺旋管;31、尾气管;32、辅助管;33、排气管;4、保温套;5、防护套;6、下料罐;61、传送管;62、连接管;621、过滤网;7、关风器;71、壳体;72、出料管;73、转轴;74、拨料板;75、电机;8、风机;81、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石墨粉烘干设备,参见附图1和附图2,包括加热炉1、螺旋缠绕在加热炉1上的烘干管2、固定连接在烘干管2底部进料一端的进料管21、固定连接在进料管21背离烘干管2一端的进料斗22、固定连接在烘干管2顶部出料一端的传送管61、固定连接在传送管61背离烘干管2一端的下料罐6、固定连接在下料罐6背离传送管61一端的连接管62、固定连接在连接管62背离下料罐6一端的风机8、固定连接在下料罐6底部的用于将下料罐6当中的石墨粉末送出的关风器7、固定连接在加热炉1顶部的尾气管31、固定连接在尾气管31背离加热炉1一端的螺旋缠绕在加热炉1上的螺旋管3、固定连接在螺旋管3底部一端并且螺旋缠绕在进料管21上的辅助管32以及固定连接在辅助管32背离烘干管2一端的排气管33。螺旋管3与烘干管2交错设置在一起,螺旋管3和烘干管2在加热炉1上呈双螺旋状设置,每一圈烘干管2的都与相邻的烘干管2相互贴合。

石墨粉通过进料斗22进入到进料管21当中,在风机8的作用下石墨粉通过烘干管2进入到下料罐6当中,并且从下料罐6底部的关风器7当中被送出,在烘干管2的作用下被烘干出来的水蒸汽随空气一起通过风机8被送出。加热炉1的尾气通过尾气管31进入到螺旋管3中,螺旋管3将尾气的热量传递到烘干管2中,然后尾气进入到辅助管32当中,辅助管32将尾气中的热量传递到进料管21的石墨粉中,提高了对尾气中热量的利用率。

参见附图1和附图2,进料管21外套设有固定连接在辅助管32背离进料管21轴线一侧的防护套5,防护套5与进料管21同轴;防护套5能够减少辅助管32中热量向外界的空气中进行传递。

参见附图2和附图3,加热炉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辅助管32背离加热炉1轴线一侧的保温套4,保温套4呈圆筒状设置并且保温套4与加热炉1同轴;保温套4能够减少螺旋管3中的热量朝向外界的空气中传递;加热炉1的底部一侧开设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处设置有防护门12,防护门12的一侧铰接在加热炉1上。加热炉1一侧设置有穿过加热炉1并且将端部伸入到加热炉1底部中间位置的甲醇管13,甲醇管13将甲醇通入到加热炉1的底部,通过甲醇的燃烧提供热量。

参见附图4和附图5,连接管62背离风机8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21,在过滤网621的过滤作用下能够防止石墨粉跟随空气一起进入到风机8当中。风机8出风处固定连接有出风管81;关风器7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料罐6底部的壳体71、设置在壳体71当中并且两端都与壳体71转动连接的转轴73、固定连接在转轴73外侧并且围绕转轴73均匀分布的拨料板74、固定连接在壳体71上用于带动转轴73进行转动的电机75以及固定连接在壳体71底部的出料管72;壳体71呈圆柱状设置并且内部设置有空腔,壳体71内部的空腔与下料罐6和出料管72都相互连通;壳体71的轴向方向水平设置并且与转轴73同轴;拨料板74的外侧与壳体71的内壁相互贴合。

该石墨粉烘干设备在进行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石墨粉通过进料斗22进入到进料管21当中,在风机8的作用下石墨粉通过烘干管2进入到下料罐6当中,并且从下料罐6底部的关风器7当中被送出,在烘干管2的作用下被烘干出来的水蒸汽随空气一起通过风机8被送出。加热炉1的尾气通过尾气管31进入到螺旋管3中,螺旋管3将尾气的热量传递到烘干管2中,然后尾气进入到辅助管32当中,辅助管32将尾气中的热量传递到进料管21的石墨粉中,提高了对尾气中热量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