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导风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4202发布日期:2019-11-05 22:08阅读:1053来源:国知局
空调导风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导风板。



背景技术:

空调导风板是安装在分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上的,为了避免空调冷(热)风直吹人体而造成伤害的一种空调健康伴侣。

传统空调挡风板的原理与缺点:

1、传统挡风板违反空气动力学设计,单纯将空调出风回挡,空调风直接回挡的结果就是造成空调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经达到调控温度,因此提早关机,事实上房间温度并没有达到调节所需温度,这样虽然避免了直吹,但没有考虑由此造成的房间温度没有降温(或者升温)就停止制冷(或者制热)的缺陷,导致不加挡风板直吹不舒适,加了挡风空调开很低都感觉热(或者温度开很高都不暖和);

2、传统挡风板正面很少微孔或者没有微孔,因为不断挡风而导致的挡风板积水,导致挡风板表面积水发霉;

3、传统挡风板最多只能形成上的风,没有新型的空气动力学导风板的曲面形成抛物线把空调风导向远处又不直吹身体的作用,因此挡风板是真挡风不导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空调导风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空调导风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挡风板违反空气动力学设计,单纯将空调出风回挡,空调风直接回挡、传统挡风板正面很少微孔或者没有微孔,因为不断挡风而导致的挡风板积水,导致挡风板表面积水发霉、传统挡风板最多只能形成上的风,没有新型的空气动力学导风板的曲面形成抛物线把空调风导向远处又不直吹身体的作用,因此挡风板是真挡风不导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空调导风板,它包括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的径向为弧形结构,其弧形结构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弧形部和位于两端的第二弧形部,且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弧度;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横向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包括多段弧度不同的弧形过渡,多段弧度不同的弧形过渡组成导风面;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横向为对称式结构;在所述导风板组件上开设有多个微孔或微槽,所述微孔或微槽均为圆台形结构,且所述微孔较大的一端为出风端;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多块活动式连接的导风板单元。

优选的,多块所述导风板单元的个数为两个,其分别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弧形结构一致,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托条,所述托条的侧壁上形成滑槽,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可嵌入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块。

优选的,多段所述弧形过渡的个数为五段,其分别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弧形连接段、以及位于该弧形连接段两端且呈对称式设计的第一弧形过渡和第二弧形过渡。

优选的,所述弧形连接段、所述第一弧形过渡和所述第二弧形过渡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导风板组件两端的左侧挂架组件、右侧挂架组件和可转动关节,在所述左侧挂架组件以及所述右侧挂架组件分别通过可转动关节与所述导风板组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侧挂架组件包括左侧塑料挂架以及固定在左侧塑料挂架顶端的左侧金属挂架,所述右侧挂架组件包括右侧塑料挂架以及固定在右侧塑料挂架顶端的右侧金属挂架,所述可转动关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导风板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相对应的左侧塑料挂架或右侧塑料挂架连接;所述可转动关节包括两根通过转轴连接的连接杆。

优选的,还包括空调壁挂机主机,所述导风板组件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调壁挂机主机上,且所述导风板组件处在所述空调壁挂机主机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导风板组件横向弧形结构的凹面背离所述空调壁挂机主机的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适当调节好导风板的角度,可以有效地将空调吹出的强风从导风板的前面斜上方导出到远处(最远可以达到4-5米的距离)形成无感柔风,在避免直吹到空调下方的人体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空调出风的回弹,避免了空调温度调得非常低,有效解决了目前空调挡风板把空调出风挡回去,导致空调温度传感器误判室内温度造成室温没有有效降低到位就停止了制冷工作导致的不舒适感;

(2)导风板正面的微孔可以将部分空调出风通过微孔柔化后形成无感空调风,并利用冷空气比重比热空气大的原理形成上下对流,大大提高人体对空调风的舒适感,同时微孔避免了挡风,杜绝了传统挡风板因为不断挡风而导致的挡风板积水的问题,避免导风板表面积水发霉的致命缺陷;

(3)导风板靠近墙壁一侧和左右两侧也有适量微弱风导出,形成多维度的舒适空调风,在避免空调风直吹的同时又加快了室内温度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组件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三段式导风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风板组件;2、左侧挂架组件;3、右侧挂架组件;4、可转动关节;5、空调壁挂机主机;6、第一导风板;7、微孔;8、第二导风板;9、滑槽;10、托条;11、滑块;12、第一弧形过渡;13、第二弧形过渡;14、第一弧形部;15、第二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空调导风板,它包括导风板组件1,导风板组件1的径向为弧形结构,其弧形结构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弧形部14和位于两端的第二弧形部15,且第一弧形部14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部15的弧度;导风板组件1的横向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包括多段弧度不同的弧形过渡,多段弧度不同的弧形过渡组成导风面,多段弧形过渡的个数为五段,其分别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弧形连接段、以及位于该弧形连接段两端且呈对称式设计的第一弧形过渡12和第二弧形过渡13,且弧形连接段、第一弧形过渡12和第二弧形过渡13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导风板组件1的横向为对称式结构;在导风板组件1上开设有多个微孔7或微槽,微孔7或微槽均为圆台形结构,且微孔7较大的一端为出风端;导风板组件1包括多块活动式连接的导风板单元,多块导风板单元的个数为两个,其分别包括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的弧形结构一致,且第一导风板6的两端分别设有托条10,托条10的侧壁上形成滑槽9,在第二导风板8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可嵌入滑槽9内滑动的滑块1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包括位于导风板组件1两端的左侧挂架组件2、右侧挂架组件3和可转动关节4,在左侧挂架组件2以及右侧挂架组件3分别通过可转动关节4与导风板组件1连接,左侧挂架组件2包括左侧塑料挂架以及固定在左侧塑料挂架顶端的左侧金属挂架,右侧挂架组件3包括右侧塑料挂架以及固定在右侧塑料挂架顶端的右侧金属挂架,可转动关节4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导风板组件1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相对应的左侧塑料挂架或右侧塑料挂架连接;可转动关节4包括两根通过转轴连接的连接杆。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空调壁挂机主机5,导风板组件1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空调壁挂机主机5上,且导风板组件1处在空调壁挂机主机5的出风口处,且导风板组件1横向弧形结构的凹面背离空调壁挂机主机5的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导风板组件1通过安装组件,利用任何公知手段安装在空调壁挂机主机5上即可使用,可利用可转动关节4调节导风板组件1多种角度;

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组件1以两块导风板单元为例,即包括弧形结构一致的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令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为活动式连接,其托条10和滑块11形成滑轨,令第二导风板8可顺着该滑轨移动,调节导风板组件1的总长度;

在实际使用中,针对使用需要,也可使用其他段数设计,如图8,导风板组件1可采用三段式设计,三段设计的无感风空调导风板,由中间一个长度方向为大圆弧形塑料件加上两端各一件,和中间塑料件相同弧度的塑料件组成可滑动伸缩的组件,其横截面也是由多段曲面组成形成导风面,并在正面带若干微孔7或者细微槽组成透风孔,即,可在中间部分设置为第一导风板6,在两侧分别安装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导风板8组成导风板组件1,其调节原理与两段式的导风板组件1一致;

这里以两段式的导风板组件1做说明,导风板组件1包括活动式连接的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8具有相同的圆弧,托条10和滑块11形成滑轨,可以令第二导风板8顺着该滑轨滑动,由于圆弧弧度相同,这样就可以伸缩,得以调节左右挡风板组件的左右两侧的总体长度;

导风板组件1沿着B-B剖面方向呈现大圆弧结合两端部小圆弧形状,即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弧形部14和位于两端的第二弧形部15,利于空调风形成左右折射,而不是让空调吹出的风直接反射回去,起到良好的导风作用;

导风板组件1的任何一个横向截面都如剖面A-A的形状一样,由几段圆弧组成导风面,将空调吹出的风沿着弧面导出,并能够沿着小弧面的角度抛出去,大大增加导风吹出的射程,最远可以达到5米,在远处形成微弱的舒适无感空调风;

导风板组件1上具有密集的微孔7或微槽,微孔7或微槽均为圆台形结构,且微孔7较大的一端为出风端,空调风从微孔7的小端吹入,从大的一端吹出,达到降低风速和风噪的效果,同时避免空调冷风在导风板组件1表面造成冷凝水聚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