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别送风器具的风向改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0748发布日期:2019-12-03 18:1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多类别送风器具的风向改变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制热空气循环等空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多类别送风器具的风向改变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电力消费大国,由于目前电力生产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用电需求,在某些时段、某些地区会出现电力紧张的问题。造成电力紧张的诸多原因中,居民家庭电器用电,特别是空调用电的大幅度增长不可忽视。

目前冰箱和空调两项的耗电量,占家庭用电的85%。仅家用空调一项年耗电量就为400亿kwh以上,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最高发电量的50%,超过电网负荷的30%。

城镇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电力峰谷差不断扩大,家用空调的普及与使用时间的集中性更加剧了供电的峰谷矛盾。应运而生的冰蓄冷空调技术则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效果,因而受到政府和电力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因减少电费支出而受到用户欢迎。随着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其在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削峰填谷”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用于工、矿、商厦的大中型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有的大多数可出风的机构,不管是出暖风还是出冷风,都是风口固定式不可改变风向的、或者采用空调出风口类似形式的栅格摆动方式改变风向的,只能够进行局部改变风向,风向改变的角度小送风范围小,无法绕到机器的背后,无法进行360度旋转,局限性比较高。

目前的冰蓄冷系统为了提升效率,大多向着大型化、复杂化发展,而适合家用的小型冰蓄冷空调技术研究还不多,同时多数冰蓄冷空调在用户负荷端带有比较复杂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使得冰蓄冷空调的小型化有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多类别送风器具的风向改变机构,来解决现有的制冷或制热送风机构的出风口限制性较高,无法实现大角度摆动或360度全方位吹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上出风口制冷热送风机构,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可使出风口360度旋转的或经附加的限位装置后可任意角度摆动的机构。所述出风口连接出风筒,所述的出风筒为侧面开口的一体式注塑成型的腔体,所述的出风筒也可采用波纹式伸缩风管。整体风口可转动技术,可以手动调节转动也可以自动摆动或360度循环转动,采用顶出风,并采用整体风口自动转动式改变风向,减小风阻,提高出风的空气循环和热量交换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风筒的开口由大变小,形成弧形过渡。能够进一步的使得风向更为集中,且减少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风口设置为圆形,所述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卡接环,所述的风筒插入卡接环固定。可拆卸连接方便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设计采用顶部出风,并采用整体风口自动转动式改变风向,减小出风口风阻,出风声小,出风量大,空气循环和热量交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多类别送风器具的风向改变机构,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可360度旋转的出风筒7,所述的出风筒7为侧面开口的一体式注塑成型的腔体,所述的出风筒7为侧面开口的一体式注塑成型的腔体,所述的出风筒的开口由大变小,形成弧形过渡,所述的出风口设置为圆形,所述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卡接环,所述的风筒7插入卡接环固定。

制冷过程:该过程于夜间谷电时段完成。此时电磁阀打开,制冷系统形成完整回路,压缩机工作使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冷凝器放热凝结为液态,经储液器按需调节制冷剂量,经过滤器滤除杂质,经热力膨胀阀近似等熵膨胀至蒸发压力,进入蒸发器吸热蒸发为气态完成制冷循环。

蓄冷过程:在容器内充入蓄冷介质,蓄冷介质为纯水,蒸发器在容器内,蒸发器吸热使蓄冷剂降温直至凝结,此时蓄冷介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即水变成冰,从而完成制冷蓄冰过程。

放冷过程:该过程在日间峰电时段进行。此时泵开启,泵抽取蓄冷介质,蓄冷介质经过管道,到达换热器,在换热器中做循环流动,释放出冷气,进风口在风机的作用下吹入常温风,经过换热器,常温风被吸热变为冷风,由出风口排出,吹向人体,泵直接在容器内,开启后直接吸冷速度快,容器中的冷气可以完全释放,无热传导的距离影响,风口释放的冷量大,环境温度与出风口温度间温差大,人体冷气使用效果好,是正真意义上的空调器。

上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用于出风,出风过程中,与进风口配合,从上壳体的侧面进风,相当于进风口同一直线上的是密封板,在离心风机8的作用下,离心风机与进风口呈90度,出风会从顶部出,顶部出风时,出风筒7是卡接在出风口上的,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中心环连接。

该环形转盘的结构为:底部环1和顶部环3是固定不动的基座环,中心环内缘是可以转动的风道,可以套接风管或其它风口结构,中心环外缘设计成齿轮形,可以与其它齿轮啮合后驱动其转动。

底部环1与中心环2之间有一层滚珠环,顶部环3与中心环2之间也有一层滚珠环,滚珠环的作用是使钢珠6在环的周向均匀分布,以减少转动时的摩擦力,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上的驱动齿轮5,也可以不做驱动齿轮5,直接采用手动施力旋转。

本结构的优点的,通风口设置为环形,底部环1、中心环2和顶部环3为一个圆形(或方形等其它形状)的通风通道孔,通道孔内无芯,因此通风时不会产生风阻,结构设计上分为基座环和转环,使用在机器上时基座环固定不动,转环可以转动,转环可以套接风管或风口结构,使风管或出风口结构可以整体的自由转动,作为转盘的中心环既可承受推力又可承受拉力,亦可承受环的一端推力另一端拉力等不规则的力,均可以轻盈转动而不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