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明火电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3734发布日期:2019-12-17 21:5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明火电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仿明火电加热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火锅类的电器多种多样,有的是锅体和炉体一体式结构,有的是锅体和炉体分体式结构,但是锅体嵌设在桌面以下。但是现有的加热炉都不能有仿明火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明火电加热炉,采用黑晶玻璃和陶瓷炉体、陶瓷锅体的设计,实现了仿明火的效果,使顾客在使用时候具有更好的体验。

一种仿明火电加热炉,包括:

炉体,采用圆饼形结构,包括四周呈环形、且由陶质材料成型的陶壁和中心的圆形的耐高温黑晶玻璃,其中所述陶壁的顶部具有圆形的下凹部,并在下凹部的中心开孔以与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连接,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与所述开孔之间通过耐高温胶密封连接;在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的下方设有加热圈,加热圈的下部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通过支架支撑在所述陶壁的底部,所述隔热板的上部设有隔热环,所述隔热环设置于所述加热圈的外部,且隔热环的顶部与所述陶壁抵接,以形成密闭的加热腔;在所述陶壁的一侧设有进风孔,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进风孔的上方,并在靠近进风孔的位置设置有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位于所述隔热板的下方且不与隔热板连接;所述陶壁的底部设有出风口并在出风口的位置设有风机;在与所述进风孔相对的一侧的陶壁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所述下凹部与所述陶壁的其他部分采用分体式结构,并且下凹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隔热板的直径,以使隔热板及隔热环能够在打开下凹部的时候装入陶壁的内部;

锅体,由陶质材料成型,底部为圆形的平面,并且锅体底部的直径与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的直径适配、并小于所述下凹部的直径,锅体为独立个体;

锅盖,由陶质材料成型,用于扣接在所述锅体上。

可选择地,所述仿明火电加热炉还包括:

桌体,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炉体,在桌面的对应位置开设与所述出风口适配的孔,所述炉体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桌体上。

所述开孔的下部边缘设有向开孔的中心凸伸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的直径。

所述陶壁的上壁和下壁之间通过圆弧形的壁过渡连接。

所述电控单元被固定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侧部进风、下部出风,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借助黑晶玻璃和陶器的衬托,使整个炉体能够展现出仿明火的效果,使用户能够在“烤火”的状态下用餐,提升用户的用餐环境和用餐心情。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仿明火电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现在将参考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创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仿明火电加热炉,包括:

炉体10采用圆饼形结构,包括四周呈环形、且由陶质材料成型的陶壁和中心的圆形的耐高温黑晶玻璃11,其中所述陶壁的顶部具有圆形的下凹部12,并在下凹部12的中心开孔以与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连接,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11与所述开孔之间通过耐高温胶密封连接;耐高温黑晶玻璃11在能够透射加热圈13的红热效果,类似于明火;

在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11的下方设有加热圈13,加热圈13的下部设有隔热板14,所述隔热板14通过支架15支撑在所述陶壁的底部,所述隔热板14的上部设有隔热环16,所述隔热环16设置于所述加热圈的外部,且隔热环16的顶部与所述陶壁抵接,以形成密闭的加热腔;隔热板和隔热环16共同组成的空间能够有效阻隔热量进入到炉体10内的其他空间,从而确保炉体内的电控元件使用安全,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加热圈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损失。

在所述陶壁的一侧设有进风孔17,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进风孔17的上方,并在靠近进风孔的位置设置有电控单元18,所述电控单元18位于所述隔热板的下方且不与隔热板14连接;所述陶壁的底部设有出风口19并在出风口19的位置设有风机22;通过风机22的作用实现气流在炉体内流动,并保证炉体10内的非加热结构的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内;电控单元可以是单片机或者集成芯片,用于控制加热圈13的加热功率。电控单元也可以是滑动变阻器,用于滑动控制加热线圈。

在与所述进风孔17相对的一侧的陶壁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控单元18连接;所述下凹部12与所述陶壁的其他部分采用分体式结构,并且下凹部12的直径大于所述隔热板14的直径,以使隔热板14及隔热环16能够在打开下凹部的时候装入陶壁的内部;控制开关可以采用按钮+旋钮式结构,按压打开或关闭,旋转调节功率。

锅体20由陶质材料成型,底部为圆形的平面,并且锅体20底部的直径与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的直径适配、并小于所述下凹部12的直径,锅体20为独立个体;使锅体20与下凹部12之间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能够容纳锅内的热汤流出,避免锅内的热汤溢出之后流淌到炉体上,从而保证用电安全。

锅盖21由陶质材料成型,用于扣接在所述锅体20上。

可选择地,所述仿明火电加热炉还包括:

桌体30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炉体10,在桌面的对应位置开设与所述出风口适配的孔,所述炉体10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桌体上。

所述开孔的下部边缘设有向开孔的中心凸伸的承接部24,所述承接部24的直径小于所述耐高温黑晶玻璃的直径。

所述陶壁的上壁和下壁之间通过圆弧形的壁过渡连接。

所述电控单元18被固定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侧部进风、下部出风,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借助黑晶玻璃和陶器的衬托,使整个炉体能够展现出仿明火的效果,使用户能够在“烤火”的状态下用餐,提升用户的用餐环境和用餐心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