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型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7042发布日期:2019-12-13 18:3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溢型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溢型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又称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它安装在厨房炉灶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并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障作用。目前吸油烟机已成为普通家庭必不可少的厨房设备之一,由于中国家庭的烹饪习惯,导致炒菜时产生大量油烟,吸油烟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风轮及蜗壳内表面会吸附很多油污。

公开号为cn20589726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其通过设置玻璃座板,达到了便于清洁的目的,但是在吸油烟机使用过程中,油污在累积之后会外溢滴落至下方锅灶上,造成厨房杂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型抽油烟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溢型抽油烟机,包括抽油烟装置,所述抽油烟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顶座,抽油烟装置的底端设有底罩,顶座的中央贯穿设有排烟管,所述抽油烟装置包括外罩,外罩内设有引风机,引风机的顶端与排烟管固定连接,引风机的底端连接进烟罩,进烟罩上开设有密集的进烟孔,进烟罩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管,第一固定管的外部螺纹连接第一储油盒,所述第一储油盒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储油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风机通过固定架与外罩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杆,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第二储油盒与第二固定管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罩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与内圈之间设有储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油槽底端设有排油孔,排油孔上设有橡胶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座的四角均设有固定螺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烟罩能够将油污进行汇集,通过设置第一储油盒和第二储油盒能够将油污进行储存和分流存放,通过设置底罩能够避免油污滴落从而保证厨房的清洁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溢型抽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溢型抽油烟机中抽油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溢型抽油烟机中底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油烟装置;2、顶座;3、固定螺栓;4、底罩;5、排烟管;6、外罩;7、引风机;8、固定架;9、进烟罩;10、第一储油盒;11、第一固定管;12、固定杆;13、第二固定管;14、第二储油盒;15、进烟孔;16、外圈;17、内圈;18、储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防溢型抽油烟机,包括抽油烟装置1,所述抽油烟装置1的顶端固定连接顶座2,抽油烟装置1的底端设有底罩4,顶座2的中央贯穿设有排烟管5,所述抽油烟装置1包括外罩6,外罩6内设有引风机7,引风机7的顶端与排烟管5固定连接,引风机7的底端连接进烟罩9,进烟罩9上开设有密集的进烟孔15,进烟罩9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管11,第一固定管11的外部螺纹连接第一储油盒10,所述第一储油盒10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储油盒14,所述引风机7通过固定架8与外罩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8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13,第二储油盒14与第二固定管13螺纹连接,所述顶座2的四角均设有固定螺栓3。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罩4包括外圈16和内圈17,外圈16与内圈17之间设有储油槽18,所述储油槽18底端设有排油孔,排油孔上设有橡胶塞。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启动引风机8,从而使室内的空气从外罩6进入并从排烟管5排出,在长期的排烟过程中进烟罩9上会汇集大量的油污,大量的油污流入下方的第一储油盒10内,当第一储油10内的油污溢满时会分流至第二储油盒14内,从而防止油污外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烟罩9能够将油污进行汇集,通过设置第一储油盒10和第二储油盒14能够将油污进行储存和分流存放,通过设置底罩4能够避免油污滴落从而保证厨房的清洁卫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