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收紧固定装置的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2088发布日期:2020-02-04 10:1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收紧固定装置的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收紧固定装置的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目前的板式换热器主要通过铜质子管体插接在装配通孔内部与换热板固定连接,然后需要两侧夹板来固定换热管和换热板,安装固定和导热方式单一,稳定性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收紧固定装置的板式换热器,解决目前的板式换热器主要通过铜质子管体插接在装配通孔内部与换热板固定连接,然后需要两侧夹板来固定换热管和换热板,安装固定和导热方式单一,稳定性十分有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收紧固定装置的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板组、换热管组、位于换热板组两端的左置夹板和右置夹板,所述的换热板组包括多个子换热板体,所述的换热管组包括多个子换热管体,所述的子换热板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子换热管体的安装通孔,所述的子换热板体左侧外壁上位于安装通孔边缘位置开设有环形调节槽,所述的子换热板体左侧外壁上位于纵向相邻安装通孔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环形调节槽的纵向调节槽,所述的纵向调节槽内卡接固定有前置铜质导热条和后置铜质导热条,所述的前置铜质导热条上、下端位于环形调节槽内部具有一体结构弧形前置挤压铜条,所述的后置铜质导热条上、下端位于环形调节槽内部具有一体结构弧形后置挤压铜条,所述的子换热板体正面侧壁上开设有内置调节转轴的侧向调节通孔,所述的前、后置铜质导热条上对应调节转轴位置开设有内螺纹调节孔,所述的调节转轴内侧端位于内螺纹调节孔内部具有一体结构外螺纹丝杆,所述的调节转轴通过外螺纹丝杆旋转带动前、后置铜质导热条在纵向调节槽内部反向平移。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配合,所述的前置铜质导热条和后置铜质导热条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调节,所述的弧形前置挤压铜条和弧形后置挤压铜条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安装收纳,所述的侧向调节通孔外侧开口位置开设有用于收纳外部螺杆头的外置收纳槽。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挤压调节端的稳定性,所述的弧形前置挤压铜条、弧形后置挤压铜条外部宽度和环形调节槽内部宽度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内部调节稳定性,所述的前置铜质导热条外部宽度、后置铜质导热条外部宽度和纵向调节槽内部宽度大小相同,所述的纵向调节槽内部位于前、后置铜质导热条之间通过横向转轴套有弹性扭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收紧固定装置的板式换热器通过在子换热板体内部开设安装通孔和位于安装通孔外侧的环形调节槽,在子换热板体左侧面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两端环形调节槽的纵向调节槽,在环形调节槽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子换热管体进行夹紧的弧形前、后置挤压铜条,在纵向调节槽内部与对应位置弧形挤压铜条一体结构铜质导热条,通过铜质导热条上内螺纹调节孔内部的外螺纹丝杆同时带动挤压铜条和铜质导热条相对平移,安装固定和导热方式更加多样,从而大大提升连接端的牢固度和上、下端子换热管体的热传导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子换热板体左侧面的剖视图。

图中:1.左置夹板,2.右置夹板,3.子换热板体,4.子换热管体,5.安装通孔,6.环形调节槽,7.纵向调节槽,8.前置铜质导热条,9.后置铜质导热条,10.弧形前置挤压铜条,11.弧形后置挤压铜条,12.调节转轴,13.侧向调节通孔,14.内螺纹调节孔,15.外螺纹丝杆,16.外置收纳槽,17.弹性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收紧固定装置的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板组、换热管组、位于换热板组两端的左置夹板1和右置夹板2,换热板组包括18个子换热板体3,换热管组包括4个子换热管体4,子换热板体3上开设有4个用于安装子换热管体4的安装通孔5,子换热板体3左侧外壁上位于安装通孔5边缘位置开设有环形调节槽6,子换热板体3左侧外壁上位于纵向相邻安装通孔5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环形调节槽6的纵向调节槽7,纵向调节槽7内卡接固定有前置铜质导热条8和后置铜质导热条9,前置铜质导热条8上、下端位于环形调节槽6内部具有一体结构弧形前置挤压铜条10,后置铜质导热条9上、下端位于环形调节槽6内部具有一体结构弧形后置挤压铜条11,子换热板体3正面侧壁上开设有内置调节转轴12的侧向调节通孔13,前、后置铜质导热条上对应调节转轴12位置开设有内螺纹调节孔14,调节转轴12内侧端位于内螺纹调节孔14内部具有一体结构外螺纹丝杆15,调节转轴12通过外螺纹丝杆15旋转带动前、后置铜质导热条在纵向调节槽7内部反向平移。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配合,前置铜质导热条8和后置铜质导热条9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方便调节,弧形前置挤压铜条10和弧形后置挤压铜条11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安装收纳,侧向调节通孔13外侧开口位置开设有用于收纳外部螺杆头的外置收纳槽16,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挤压调节端的稳定性,弧形前置挤压铜条10、弧形后置挤压铜条11外部宽度和环形调节槽6内部宽度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内部调节稳定性,前置铜质导热条8外部宽度、后置铜质导热条9外部宽度和纵向调节槽7内部宽度大小相同,纵向调节槽7内部位于前、后置铜质导热条之间通过横向转轴套有弹性扭簧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收紧固定装置的板式换热器通过在子换热板体3内部开设安装通孔5和位于安装通孔5外侧的环形调节槽6,在子换热板体3左侧面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两端环形调节槽6的纵向调节槽7,在环形调节槽6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子换热管体4进行夹紧的弧形前、后置挤压铜条,在纵向调节槽7内部与对应位置弧形挤压铜条一体结构铜质导热条,通过铜质导热条上内螺纹调节孔14内部的外螺纹丝杆15同时带动挤压铜条和铜质导热条相对平移,安装固定和导热方式更加多样,从而大大提升连接端的牢固度和上、下端子换热管体的热传导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