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光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及沼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411发布日期:2020-05-26 18:1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光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及沼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光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及沼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显得极为重要。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太阳能作为一种可以永续使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太阳能聚焦线集热产热量大小与它的抛物面开口朝向太阳能入射角度有关,而太阳能及太阳电池方阵的发电量与阳光入射角也有关,光线聚焦反射与太阳电池方阵平面垂直时发电量最大,改变入射角,发电量明显下降。

照射方向自动跟踪技术是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使光转变热能效率大幅提高,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有效途径。

照射方向自动跟踪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反射光的抛物面开口朝向与阳光入射夹角为180°最佳,使光伏阵列随着太阳而转动。

其目的就是保持太阳能光伏板随时正对太阳,让太阳光的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到太阳能光伏板上或直对着抛物面反射镜开口方向,以提高太阳能转变热能的效率和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同样此原理用于太阳能集热抛物面反射光转变热能的效率也会最大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的入射角度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对于某一个固定地点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或获取太阳能热系统,只有有效的保证太阳能光伏板及聚光抛物面时刻正对太阳,其获取太阳热量及发电效率才会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保持抛物面开口朝向太阳能直射才可以最大化获取太阳能热量,而保持太阳能光伏板与太阳光垂直,使其最大化地接收太阳辐射能显得十分重要。

照射方向追踪技术从上世纪80年起,从最简单的单轴追踪发展到当前多种类型,目前跟踪技术中最典型的三种分别是视日运动轨迹追踪、光电跟踪技术以及两者结合的技术。

视日运动轨迹跟踪技术:

单轴跟踪装置一般采用三种方式:

(1)倾斜布置东西跟踪;

(2)焦线南北水平布置,东西跟踪;

(3)焦线东西水平布置,南北跟踪。

这三种方式都是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的单轴跟踪,工作原理基本相似。

单轴跟踪装置的转轴东西方向布置。

控制器计算太阳角度的变化,控制转轴转动,使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抛物面开口方向做俯仰运动或者使太阳能电池板作俯仰运动,以跟踪太阳。

采用这种跟踪方式,一天之中只有正午时刻太阳光与电池板相垂直,而在早上或下午太阳光线都是斜射。

采用单轴跟踪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入射光线不能始终与主光轴平行,收集光线的效果并不理想。

折叠双轴跟踪;如果能够同时跟踪太阳两个角度的变化,就能获得更多的太阳能量,双轴跟踪就是根据这样的要求而设计的。

双轴跟踪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极轴式全跟踪和高度角-方位角式全跟踪。

(1)极轴式全跟踪双轴追踪

极轴式全跟踪是指聚光镜的一轴指向地球北极,即与地球自转轴相平行,故称为极轴。

另一轴与极轴垂直,称为赤纬轴。

反射面绕极轴用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固定转速进行跟踪,反射镜按照季节时间的变化围绕赤纬轴作俯仰运动以适应赤纬角的变化。

这种跟踪方式并不复杂,但从力学角度分析,在结构上反射镜的重量不通过极轴轴线,极轴支撑装置的设计比较困难。

(2)高度角-方位角全跟踪

高度角一方位角全跟踪建立在地平坐标系基础上,两轴分别为方位轴和俯仰轴,方位轴垂直于地面,俯仰轴垂直于方位轴。

根据太阳角度的计算方法,工作时反射镜根据太阳位置的理论计算值,绕方位轴转动改变方位角,绕俯仰轴作俯仰运动改变反射镜的倾斜角,使反射镜的主光轴始终与太阳光线平行。

这种跟踪装置的跟踪准确度高,而且反射镜的重量保持在垂直轴所在的平面内,支持机构容易设计。

但是在计算太阳角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影响跟踪准确度。

光电跟踪技术

光电跟踪是国内外常用的跟踪方法,使用光敏管,将两个光敏管分别置于光伏电池阵列平面的两个点上,当太阳光线直射光伏阵列时,若光敏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的数值偏差在规定范围内,即两个测试点光强信号偏差很小,电机不转动。

但随着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光敏管检测到的电信号偏差逐渐增大而超出了规定范围,经放大电路将偏差信号放大,控制跟踪装置产生动作而重新使光伏阵列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对准太阳,完成跟踪。

光电跟踪的优点是结构设计方便,跟踪准确度高。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如果在稍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乌云遮住太阳的情况,由于没有光照,光敏管上没有电信号产生,导致跟踪装置无法对准太阳,甚至会引起执行机构的误操作。

除了采用光敏管之外,对于一个由许多块光伏组件组成的光伏阵列,还可以直接利用阵列上两块输出特性相同的光伏组件来代替光敏管,它们既可以用作光电转换的电池,又可以用于光信号的检测。

太阳光垂直照射光伏阵列平面时,两块电池组件上得到太阳光的能流密度完全相同,因而产生的电流输出也相同,此时控制方位的电机不转动。

当太阳位置发生变化时,如果两块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电流超出规定范围,则利用偏差信号驱动电机转动,使阵列重新对准太阳,完成跟踪。

其优点是电路结构更加简单,省去了光敏管,且跟踪准确度比较高,但仍然存在由天气原因导致的无法跟踪问题。

视日运动轨迹与光电结合跟踪技术。

视日运动跟踪和光电跟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视日运动跟踪,主要是在开始运行之前需要精确定位,太阳角度计算时容易产生误差,且产生误差后不能自动进行调整等,因此需要定期人为调整跟踪装置。

而光电跟踪经常由于天气问题,出现不跟踪或错误跟踪的情况,特别在多云的天气会试图跟踪云层边缘的亮点,电机往复运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部件的额外磨损。

将视日运动跟踪和光电跟踪相结合,互补其短,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光电跟踪的基础上,同时设置视日运动轨迹跟踪程序,当遇到乌云遮挡或阴天等天气状况时,由于光强太小,光敏管上产生的电信号会低于设定的阈值,利用这个阈值形成互锁电路,系统自动跳到视日运动轨迹跟踪程序进行执行,天气好转后自动跳出,继续进行光电跟踪。

为了更准确的检测天气状况,也可通过检测方阵输出电压低于阈值的方式判断天气状况。

用视日运动跟踪弥补光电跟踪的缺点,能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使槽式集热器能够获得最大化热能,使光伏发电系统得到稳定而可靠的跟踪控制。

这种跟踪方式跟踪准确度高,工作过程稳定,可应用于许多大中型槽式集热发电自动跟踪装置。

两种跟踪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将光电跟踪方式作为主要跟踪方式,视日运动轨迹跟踪方式作为补充。

一方面发挥了光电跟踪的优势,使跟踪更加准确。

另一方面在阴天等特殊天气环境下继续跟踪太阳。

当前的跟踪技术以及控制系统,仍存在着不足及需要改进之处:

(1)控制算法的改进

当前采用改进型间歇跟踪控制方法,是一种开环的控制策略,并没有设计复杂的、智能的控制算法。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应用更加灵活稳定的控制算法,使软件系统更加优化,程序更加简洁。

(2)监控系统的实现

跟踪器运行状况数据采集后台数据库和及监控系统发展的一个关键技术方向就是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远程监控功能、点对点数据传输、网络视频监控、远程存储数据等。

(3)群控系统在工程项目的实现

目前,对于多种类型跟踪器群控效果仅实现于试验模拟平台,工程项目中使用如盘式双轴跟踪系统等单种类型跟踪器的控制,所以群控系统的可靠性还有待在今后的工程应用实践中继续改进和完善。

当今国际组件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为了更好地提高槽式集热发电效率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在考虑系统实现的过程中,必需考虑成本问题。

跟踪系统倾向于简化机械结构,优化控制方式来缩减跟踪系统成本。

光热电站运行时,由于太阳入射角在时刻变化,集热器需要时刻保持正对太阳直射的角度,以实现集热效率的最大化,跟踪系统的主要功能即是实现这一目标。

在数千亩占地面积的集热场上,要实现无人监控,自动运行且免维护,跟踪控制系统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系统能够和电站的总监控系统连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远程监控和问题诊断,跟踪控制系统可以说是集热场的神经中枢。

某能源公司专注于太阳能热发电跟踪系统研发,能够提供从槽式集热器驱动系统、就地控制系统、驱动塔设备到聚光场综合系统的全套解决方案。

该能源公司在跟踪和控制系统方面有将近5年的技术积累。该公司参照国外主流集热器的设计,根据目前的标准尺寸,参考工作风载、最大风载和保护风载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的材料构成研发了跟踪控制系统的全套标准方案tf100和tf150,并且已经在国内经过多个项目、不同气候环境长达5年的测试。

现在的标准方案已经完全可以根据国内客户的不同设计方案,以及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经过优化完成最佳、最适合当前情况的方案。

2012年,该能源公司的前身为另一公司的1.5mwth示范系统提供了2套液压驱动控制系统。

这也是该能源公司的跟踪和控制系统第一次安装于我国西北,完全在真实商业化电站的气候和环境下运行,达到设计要求。

截至目前,该能源公司完成光热项目总装机容量为7.5mw,共96套跟踪与控制系统,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和美国。

同时,该公司目前的项目储备总共有大约700mw,主要集中在槽式热发电(包括纯光热发电,天然气联合循环和生物质能联合循环)。

据该能源公司的总经理介绍,该能源公司将在2016年底前建设槽式太阳能跟踪与控制系统实验室,届时将实现从产品研发、网络通讯,到模拟50mw电站系统的技术和测试中心全方位的跟踪与控制。

同时,将针对不同集热器的不同跟踪与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模拟,如熔盐槽式集热器,导热油槽式集热器等,这将成为国内首个太阳能跟踪与控制系统实验室,同时也是国际上唯一的太阳能跟踪与控制系统的实验室。

此外,为了提高国产跟踪控制系统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该能源公司正在计划实施本土化策略,以与西北光热项目集中地区当地机械加工企业合作的模式,实现部分产品生产及系统组装环节本地化,以达到降低运输费用,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这种合作模式也可以使产品的售后更加便捷且成本更低,更好地维护光热电站正常运行,带动本土工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中国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突破了聚光镜片、跟踪驱动装置、线聚焦集热管3项核心技术,我国是继美国、德国、以色列之后的全部技术国产化的国家。

研发跟踪太阳能直射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人类对矿物能源依赖程度。现对太阳跟踪与非跟踪情况下能量接受率的比较:太阳能应用中,通常总是将采光面倾斜放置,以提高太阳能的接受率。

倾角的大小与纬度等因素有关,一般采用45°左右。利用公式计算倾角为45°和0°,纬度为37°时一年中接收器单位面积上接受太阳能的分布情况安装倾角为0°时接受能量的峰值位于每天的中午和夏至附近,但全年接收的总能量较安装倾角为45°时小;安装倾角为45°时每天的中午接受的能量不一定最大,接收能量的峰值也不在夏至附近,但全年接收的总辐射能较安装角为0°大。接收器在倾角为45°时,一年中太阳能的平均接受率达到0.908,而倾角为0°时,全年平均接受率为0.602。而且在倾角为45°时处于高接受率的天数比较多。因此在没有跟踪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倾角可以大大提高太阳能的接收率。纬度不同,在倾角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跟踪与非跟踪,其太阳能接收率是有差别的。一年中太阳能的平均接受率分别为0.908、0.914、0.896。由此可见在不同纬度接收器的最佳安装倾角是不同的,相同倾角时纬度越低,接收器对太阳能的接受率越大。此外采用跟踪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接收率。同一纬度下选择合适的倾角可以大大提高太阳能的接收率。在不同纬度下接收器的最佳安装倾角有所不同,相同倾角时纬度越低,接收器对太阳能的接受率越大。采用跟踪式太阳能接收器比固定式太阳能接收器的接收效率要高。

现有技术中的感光装置,如图3所示,在一个容器2’中放有四个感光器件3’,每个感光器件3’各自独立;当阳光1照射进容器的圆孔时,四个感光器件3’受到照射强度各有不同,从而实现区别太阳的方位,获取太阳光的照射角度。

然而,该种感光装置,结构过于复杂,维护与检修成本较高;当个别感光元件出现故障时,感光装置的检测精度较差,不利于太阳能集热装置调整反射面的旋转角度,以较好的加热中空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感光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及沼气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感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感光装置检测精度低,不利于太阳能集热装置调整反射面以加热中空管内的沼液,促进沼液发酵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光装置,包括球冠式底座与多组感光容器,所述感光容器嵌入所述球冠式底座;

其中,每组所述感光容器均围绕所述球冠式底座的中心设置;并且,相邻的两组所述感光容器中,一组所述感光容器围绕另一组所述感光容器设置;

所述感光容器包括深细孔容器与感光元件,所述深细孔容器的深度大于所述深细孔容器的宽度,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深细孔容器内,且位于所述深细孔容器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球冠式底座的中心还设有一个所述感光容器。

优选地,所述深细孔容器的内壁上涂布有吸光材料。

优选地,所述深细孔容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深细孔容器的宽度的三倍。

优选地,所述感光容器的组数大于或等于五。

优选地,每组感光容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七。

优选地,沿远离所述球冠式底座的中心的方向,每组所述感光容器的数量递增。

优选地,每个所述深细孔容器的中轴线的延伸线交于一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支架、连接管、中空管、驱动装置、反射面组件及所述的感光装置,所述中空管通过所述连接管悬设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支架,所述反射面组件朝向所述中空管设置,且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其中,所述感光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光装置中,所述感光容器嵌入所述球冠式底座;每组所述感光容器均围绕所述球冠式底座的中心设置;并且,相邻的两组所述感光容器中,一组所述感光容器围绕另一组所述感光容器设置;所述感光容器包括深细孔容器与感光元件,所述深细孔容器的深度大于所述深细孔容器的宽度,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深细孔容器内,且位于所述深细孔容器的底端;

在多组感光容器中:

当太阳光垂直射入一个深细孔容器时,感光元件能够直接检测到垂直射入,且强度最大的太阳光;

当太阳光没有垂直射入其他的深细孔容器时,太阳光会在该深细孔容器的内壁进行多次折射,多次折射后,太阳光的强度会逐步衰退,以至于射向感光元件时,其强度极弱,甚至为零;

从而实现,根据感光元件检测到强度最大的太阳光,精确的判断太阳光的入射角度;有利于太阳能集热装置根据检测的结果,调整反射面以加热中空管内的沼液,并促进沼液发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感光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感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感光容器与感光元件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的一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设计架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沼气系统的设计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沼气系统的使用情景图。

附图标号说明:

感光装置(未标号)、太阳能集热装置(未标号)、沼气系统(未标号);

球缺式支座(未标号)、感光容器(未标号);

1-太阳光、2-深细孔容器、3-感光元件;

11-支架、9-连接管、10-中空管、14-反射面组件、16-驱动装置;

19-沼气池、20-泵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感光装置。

请结合参照图1-2及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感光装置包括球冠式底座与多组感光容器,所述感光容器嵌入所述球冠式底座;

其中,每组所述感光容器均围绕所述球冠式底座的中心设置;并且,相邻的两组所述感光容器中,一组所述感光容器围绕另一组所述感光容器设置;

所述感光容器包括深细孔容器2与感光元件3,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深度大于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宽度,所述感光元件3设于所述深细孔容器2内,且位于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光装置的使用原理如下:

在多组感光容器中:

当太阳光1垂直射入一个深细孔容器2时,感光元件3能够直接检测到垂直射入,且强度最大的太阳光1;

当太阳光1没有垂直射入其他的深细孔容器2时,太阳光1会在该深细孔容器2的内壁进行多次折射,多次折射后,太阳光1的强度会逐步衰退,以至于射向感光元件3时,其强度极弱,甚至为零;

从而实现,根据感光元件3检测到强度最大的太阳光1,精确的判断太阳光1的入射角度;有利于太阳能集热装置根据检测的结果,调整反射面以加热中空管10内的沼液,并促进沼液发酵。

为方便理解感光装置形状与构造,不妨定义如下:

(1)球缺:是指一个球被平面截下的一部分叫做球缺。截面叫做球缺的底面,垂直于截面的直径被截后被截下的线段长叫做球缺的高。

(2)球冠:是指一个球面被平面所截后剩下的曲面。截得的圆面是底,垂直于圆面的直径被截得的部分是高。也可看作圆弧绕过它的一个端点的圆的直径旋转一周得到的面。

其中,球缺属于几何体,是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所得的部分,是“体”的概念。而球冠只是个“面”的概念,是指一个球面被一个平面所截得的部分;

球缺曲面部分的面积(球冠面积)s=2πrh,球缺体积公式v=(π/3)(3r-h)*h^2(r是球的半径,h是球缺的高)。

本实施例中,球冠式底座实际为一种“球缺结构”,并且,该“球缺结构”必然具有一个球冠面。

感光容器实际为嵌入所述球冠面中。

所述球冠式底座的中心即为所述球冠面的几何中心。即,“球缺结构”的高度方向的线段与所述球冠面的交点。

请再次参阅图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球冠式底座的中心还设有一个所述感光容器,通过增加感光容器的数量,以增加感光装置的检测精度。

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内壁上涂布有可以吸光材料。以增加内壁的吸光的效果,当太阳光1没有垂直射入其他的深细孔容器2时,进一步的降低折射太阳光1的强度。

所述吸光材料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黑色材料。

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深度是指,沿所述深细孔容器2中轴线的方向,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几何长度;

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宽度是指,沿垂直于所述深细孔容器2中轴线的方向,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几何长度。

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宽度的三倍。所述感光容器的组数大于或等于五。每组感光容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七。通过增加感光容器的密度,使得感光容器的开口能够以更精细的角度朝向天空,以更准确的收集垂直射入的太阳光1,进一步的提升感光装置的检测精度。

沿远离所述球冠式底座的中心的方向,每组所述感光容器的数量递增。

请再次参阅图2,每个所述深细孔容器2的中轴线的延伸线交于一点。该点可以为所述“球缺结构”对应的球体的圆心。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

请结合参阅图5-6,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支架11、连接管9、中空管10、驱动装置16、反射面组件14及所述的感光装置,所述中空管10通过所述连接管9悬设于所述支架11的顶端,所述驱动装置16设于所述支架11,所述反射面组件14朝向所述中空管10设置,且与所述驱动装置16传动连接;其中,所述感光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16信号连接。

其中,该感光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太阳能集热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提供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中,所述感光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16信号连接,当太阳光1垂直射入一个深细孔容器2时,感光元件3能够直接检测到垂直射入,且强度最大的太阳光1;该感光元件3传递检测信号至驱动装置16,驱动装置16以此获知太阳光1的入射角度,从而调整反射面组件14的旋转交底,使得反射面组件14将太阳光1最大程度发射至中空管10,以加热中空管10中的沼液,促进沼液的更好的发酵。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沼气系统。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沼气系统包括沼气池19、泵体20及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泵体20用于将沼气池19中的沼液送入所述中空管10后,又送回所述沼气池19。

其中,该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沼气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中,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太阳能集热装置的中空管10依次串联;

经过多个这样的串联会使牲畜粪便温度最高升高到400℃以上,当然串联基数越少升温就越低,一般粪便水解其温度只需要升高到100℃左右就可以了,不过本发明专利同样适用于产卫生热水或者作为采暖空调的应用。

请参阅图8,本发明专利把跟踪太阳能技术应用于牲畜粪便加热,并且水解使之大幅提高产沼气率,还能够实现比现有技术更加精准地跟踪太阳,实现利用太阳能效率最大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