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4956发布日期:2020-04-21 18:2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储水式电热水器技术中,均是在热水器内胆的桶身和封头上直接开设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等分散的管口,以使各管线顺畅地接驳,且使冷水注水口靠近于内胆的底部,热水取水口靠近内胆的顶部,从而获得理想的热水输出率,但是,各开口分散开设导致内胆的结构复杂,导致内胆承压力度不均匀,零部件繁多,整机装配困难,从而造成生产周期长、综合成本偏高等;并且现有技术的防电墙一般采用硬质绝缘套管的反复重叠回路或采用硬质绝缘盘槽的多重螺旋回路。但是这二类结构的工艺相对复杂,产品体积大成本较高,缺乏通用适配性,设计安装时常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中至少一种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且能够保证热水输出率的储水式电热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其包括:内胆、电热管、进水管组件、出水管组件、第一弹性支撑丝、第二弹性支撑丝及罩设于所述内胆外的外壳;

所述内胆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法兰盘,所述电热管安装于所述法兰盘上;

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进水套管及进水绝缘软管,所述出水管组件包括出水套管及出水绝缘软管,所述进水套管及所述出水套管均穿设于所述法兰盘,所述进水绝缘软管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内胆内,所述进水绝缘软管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进水套管,所述出水绝缘软管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内胆内,所述出水绝缘软管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出水套管;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法兰盘,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进水绝缘软管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法兰盘,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出水绝缘软管的第一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采用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均为不锈钢或经防锈处理的弹簧钢丝。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绝缘软管及所述出水绝缘软管均为硅胶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绝缘软管包括基本保障段,所述基本保障段满足条件:l1>53*(d1/2)2,其中,l1表示进水绝缘软管基本保障段的长度,d1表示进水绝缘软管的内径;

所述出水绝缘软管满足条件:l2>53*(d2/2)2,其中,l2表示出水绝缘软管的长度,d2表示出水绝缘软管的内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绝缘软管(32)还包括加长拓展段,所述加长拓展段位于所述内胆内,并设有若干布水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绝缘软管的第二端伸出所述进水套管并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出水绝缘软管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出水套管并设有第二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水式电热水器还包括第一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和第二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

所述进水套管位于所述内胆外的端部连接有第一绝缘/非绝缘螺帽,所述第一绝缘螺帽与所述第一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边相抵接;

又或者所述第一非绝缘螺帽与所述第一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边相抵接;

所述出水套管位于所述内胆外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绝缘/非绝缘螺帽,所述第二绝缘螺帽与所述第二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相抵接;

又或者所述第二非绝缘螺帽与所述第二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相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螺帽活动套设于所述进水套管外,且所述进水套管沿进水套管位于所述内胆外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挡片;

所述第二绝缘螺帽活动套设于所述出水套管外,且所述出水套管沿出水套管位于所述内胆外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二挡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水式电热水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内且与所述法兰盘连接的探温盲管及镁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水式电热水器,将进水管组件、出水管组件及电热管集成安装于法兰盘上,仅需在内胆上开设一个用于安装法兰盘的安装口,内胆结构简单;另外,分别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丝支撑连接进水绝缘软管、及通过第二弹性支撑丝支撑连接出水绝缘软管,在装配前可预设进水绝缘软管及出水绝缘软管的使用位置,且装配时能弯曲进水绝缘软管和出水绝缘软管至收紧位置,便于从安装口装入内胆中,而在安装完成后进水绝缘软管及出水绝缘软管回弹至预设的使用位置,使进水绝缘软管的冷水注水口靠近内胆的底部,出水绝缘软管的热水取水口靠近内胆的顶端,可保证理想的热水输出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隐藏了外壳及内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中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隐藏了外壳及内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胆;11、安装口;2、电热管;3、进水管组件;31、进水套管;311、第一挡片;32、进水绝缘软管;321、第一翻边;322、布水通孔;33、第一绝缘/非绝缘螺帽;34、第一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4、出水管组件;41、出水套管;411、第二挡片;42、出水绝缘软管;421、第二翻边;43、第二绝缘/非绝缘螺帽;44、第二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5、第一弹性支撑丝;6、第二弹性支撑丝;7、外壳;8、法兰盘;9、探温盲管;10、镁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其包括:内胆1、电热管2、进水管组件3、出水管组件4、第一弹性支撑丝5、第二弹性支撑丝6及罩设于所述内胆1外的外壳7;

所述内胆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11,所述安装口11内安装有法兰盘8,所述电热管2安装于所述法兰盘8上;

所述进水管组件3包括进水套管31及进水绝缘软管32,所述出水管组件4包括出水套管41及出水绝缘软管42,所述进水套管31及所述出水套管41均穿设于所述法兰盘8,所述进水绝缘软管32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内胆1内,所述进水绝缘软管32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进水套管31,所述出水绝缘软管42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内胆1内,所述出水绝缘软管42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出水套管41;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5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法兰盘8,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5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进水绝缘软管3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6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法兰盘8,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6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出水绝缘软管42的第一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将电热管2、进水管组件3及出水管组件4均集成安装于法兰盘8上,仅需在内胆1上开设一个用于安装法兰盘8的安装口11,使内胆1的结构简单化;另外,利用第一弹性支撑丝5支撑进水绝缘软管32,第二弹性支撑丝6支撑出水绝缘软管42,可预设进水绝缘软管32及出水绝缘软管42的使用位置,由于第一弹性支撑丝5、第二弹性支撑丝6、进水绝缘软管32及出水绝缘软管42均可弯折,在装配前可预设进水绝缘软管32及出水绝缘软管42的使用位置,装配时,将进水绝缘软管32及出水绝缘软管42收紧,以便于将各部件从安装口11装入内胆1中;装入后,利用第一弹性支撑丝5及第二弹性支撑丝6的回弹作用,将进水绝缘软管32的冷水注水口定位至靠近内胆1底部的位置,将出水绝缘软管42的热水取水口定位至靠近内胆1顶部的位置,从而保证理想的热水输出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6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5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6采用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丝5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丝6均为不锈钢或经防锈处理的弹簧钢丝,保证足够的支撑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绝缘软管32及所述出水绝缘软管42均为硅胶管,在绝缘、可弯折变形的基础上,还可保证一定的强度及耐高温性能。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水路用电安全,所述进水绝缘软管32包括基本保障段,所述基本保障段满足条件:l1>53*(d1/2)2,其中,l1表示进水绝缘软管32基本保障段的长度,d1表示进水绝缘软管32的内径;所述出水绝缘软管42满足条件:l2>53*(d2/2)2,其中,l2表示出水绝缘软管42的长度,d2表示出水绝缘软管42的内径。在通水的同时又具有足够的水电阻,即使在电热水器漏电且接地失败的状况下,进水绝缘软管32及出水绝缘软管42内的水电阻能够将泄漏的市电电压和电流自动衰减到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指标以内,形成安全防电的保护屏障;相对于传统的外接防电墙结构来说,结构更简单,且便于拆卸及清洗,避免造成水垢污染和堵塞。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绝缘软管32还包括加长拓展段,所述加长拓展段位于所述内胆1内,并设有若干布水通孔322;这样的设计,在保障进水绝缘软管32的基本保障段有效长度的同时,利用加长拓展段扩展径向布水通孔322分布,当冷水从各个径向布水通孔322中流出时,水流的冲击势能会大大缓解,并均匀地扩散到热水中,从而起到发散和减压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绝缘软管32的第二端伸出所述进水套管31并设有第一翻边321,所述出水绝缘软管42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出水套管41并设有第二翻边421,从而便于与机内引管或者外接管路进行非电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式电热水器还包括第一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34和第二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44;

所述进水套管31位于所述内胆1外的端部连接有第一绝缘/非绝缘螺帽33,所述第一绝缘螺帽与所述第一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34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边321相抵接;又或者所述第一非绝缘螺帽与所述第一绝缘管路连接件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绝缘管路连接件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边321相抵接;如此设置,使得电热水器的内部管路与外接于电热水器的外部管路形成隔电绝缘断桥,实现电热水器全管路的非电连接,提高电热水器的用水安全性。

所述出水套管41位于所述内胆1外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绝缘/非绝缘螺帽43,所述第二绝缘螺帽与所述第二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44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绝缘/非绝缘管路连接件4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421相抵接;又或者所述第二非绝缘螺帽与所述第二绝缘管路连接件44的一端螺纹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绝缘管路连接件4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421相抵接;同样地,以上设置使得电热水器的内部管路与外接于电热水器的外部管路形成隔电绝缘断桥,实现电热水器全管路的非电连接,提高电热水器的用水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绝缘/非绝缘螺帽33及第二绝缘/非绝缘螺帽43均可采用活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示例性地,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绝缘/非绝缘螺帽33活动套设于所述进水套管31外,所述进水套管31沿进水套管31位于所述内胆1外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挡片311,第一挡片311用于防止第一绝缘/非绝缘螺帽33从进水套管31上脱出;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二绝缘螺帽43活动套设于所述出水套管41外,所述出水套管41沿出水套管41位于所述内胆1外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挡片411,第二挡片411用于防止第二绝缘/非绝缘螺帽43从出水套管41上脱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式电热水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胆1内且与所述法兰盘8连接的探温盲管9及镁棒10。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水式电热水器,将进水管组件、出水管组件及电热管集成安装于法兰盘上,仅需在内胆上开设一个用于安装法兰盘的安装口,使得内胆结构简单化;另外,分别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丝支撑连接进水绝缘软管、及通过第二弹性支撑丝支撑连接出水绝缘软管,在装配前可预设进水绝缘软管及出水绝缘软管的使用位置,且装配时弯曲进水绝缘软管和出水绝缘软管至收紧位置,便于将各部件从安装口装入内胆中,在安装完成后进水绝缘软管及出水绝缘软管回弹恢复至预设的使用位置,使得进水绝缘软管的冷水注水口靠近内胆的底部,出水绝缘软管的热水取水口靠近内胆的顶端,可保证热水输出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