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0348发布日期:2020-09-08 15:0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在有的燃气灶,一般包括家用燃气灶和饭店使用的猛火灶;所有的燃气灶的能量利用率只能达到60%,能量不能高效利用,造成浪费,同时废热以及未燃烧的气体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无法二次利用。

家用燃气灶只能够是通过气体的燃烧获得热能,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主要是利用燃气的气压助力;不过气压的不稳定,也可能使得气体燃烧不充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锅底或者四周会出现积碳,且只能够利用外焰达到一定的稳定,而火焰的推力不足。

猛火灶使用的是内助氧燃烧法,内温高,但内焰与外焰在抢氧时导致一部分燃气在未抢到氧气就被内风吹走了,想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只有不断的加助燃气,使得一部分燃气无法燃烧,无法二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对燃气进行更彻底利用的节能燃气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燃气灶,包括灶体、风机和聚火圈,所述聚火圈为碗形,所述聚火圈的底部开设有燃烧口;

所述灶体包括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混合室内部连通的出火管,所述出火管伸入到燃烧口处,所述燃烧口的边沿上设置有与混合室顶部连接挡圈;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出火管连通,所述混合室的侧壁上连通有混合管;

所述聚火圈的内壁上还环设有挡火板,所述挡火板与燃烧口之间的聚火圈上连通有助燃管,所述助燃管的另一端通过阀门与风机的出风道连通;所述挡火板上设置有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碗形的聚火圈的设置,能够贴合锅底,使得燃气灶与锅底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所述混合管是将燃气与空气进行一次混合的管道,通过风机的出风口与出火管连通,能够实现第二次的气体助燃;通过挡火板的设置配合助燃管,能够实现第三次的气体助燃,而朝向锅底的热能通过锅底阻挡板推回,使得热量散逸少,保证热量存在与锅底与聚火圈之间,进而保证了燃气热量的更高效的利用,继而实现了节能;同时能够减少长路大面积燃烧,且通过挡火板能够使得火焰集中在锅底,同时返回的火焰也能够再次利用,这是现有的燃气灶无法做到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节能燃气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节能燃气灶的自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灶体;11、混合室;12、出火管;13、混合管;131、燃气管;132、燃气调节齿轮;2、风机;21、出风口;22、助燃管;23、三次助燃管;24、风量调节齿轮;3、聚火圈;31、燃烧口;32、挡火板;33、出气口;4、锅底;5、反热板;51、围板;52、废气出口;6、水管;7、自锁组件;71、弹性件;72、连杆;73、块体;8、助燃板;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节能燃气灶,包括灶体1、风机2和聚火圈3,所述聚火圈3为碗形,所述聚火圈3的底部开设有燃烧口31;

所述灶体1包括混合室11,所述混合室11的顶部设置有与混合室11内部连通的出火管12,所述出火管12伸入到燃烧口31处,所述燃烧口31的边沿上设置有与混合室11顶部连接挡圈;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21与出火管12连通,所述混合室11的侧壁上连通有混合管13;

所述聚火圈3的内壁上还环设有挡火板32,所述挡火板32与燃烧口31之间的聚火圈3上连通有助燃管22,所述助燃管22的另一端通过阀门与风机2的出风道连通;所述挡火板32上设置有出气口33。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碗形的聚火圈3的设置,能够贴合锅底4,使得燃气灶与锅底4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所述混合管13是将燃气与空气进行一次混合的管道,通过风机2的出风口21与出火管12连通,能够实现第二次的气体助燃;通过挡火板32的设置配合助燃管22,能够实现第四次的气体助燃,而朝向锅底4的热能通过锅底4阻挡板推回,使得热量散逸少,保证热量存在与锅底4与聚火圈3之间,进而保证了燃气热量的更高效的利用,继而实现了节能;同时能够减少长路燃烧,且通过挡火板32能够使得火焰集中在锅底4,同时返回的火焰也能够再次利用,这是现有的燃气灶无法做到的。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使用风机2助燃,能够使得火力稳定,燃烧有一定的冲击力,燃气在长时间燃烧时,尤其是煤气,储存煤气的煤气瓶在压力下容易结冰,无法使得燃烧更充分,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容易影响燃烧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聚火圈3外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反热板5,所述反热板5的外沿设置有朝向锅底4方向延伸的围板51,所述围板51上设置有废气出口52;

所述聚火圈3与围板51之间的反热板5上设置盘设有水管6。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水管6的设置,能够对废热进行进一步的利用,使用废热加热的水能够用于洗碗、洗澡或者其他使用,而对于酒店/饭店的后厨来说,使用时,三分之一或者一半都要用到热水,而获得这些热水则需要使用额外的燃气和时间进行加热,进而减慢了工作效率,而通过废热的利用,则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另外挡火板32和围板51的设置,配合水管6,能够降低排气温度,同时也避免了现有的家用或商用的锅底4出火且温度急高,易烧伤手和锅把手和长时间锅边温高容易着火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6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在围板51处,所述出水端设置在聚火圈3处。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管13的一端与混合室11连通,另一端通过阀门与燃气管131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2上设置有风量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节能燃气灶还包括自锁组件7,所述自锁组件7包括弹性件71和连杆72;

所述燃气管131连接的阀门上设置有燃气调节齿轮132;

所述风量控制阀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齿轮24;

所述弹性件71设置在反热板5上,所述连杆72弹性件71连接且其中一端穿过反热板5,所述连杆72远离反热板5的部分带动燃气调节齿轮132和风量调节齿轮24的运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自锁组件7的设置,弹性件71运动带动连杆72的运动,所述连杆72与燃气调节齿轮132和风量调节齿轮24连接的部分为齿条,进而实现在锅体离开的同时关闭燃气和风机2或者调低燃气调节齿轮132和风量调节齿轮24的开度,而锅体压住连杆72时实现开启燃气和风机2,继而实现了节能。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72穿过反热板5的端部上设置有与锅底4接触的块体73。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块体73的设置,能够避免锅体与连杆72的直接接触,避免长期使用使得连杆72戳穿锅底4。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21伸入到出火管12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出风口21伸入到出火管12内,能够从火焰内部进行助力燃烧,提升燃烧效果,带动外焰吸氧助燃的同时,使得内外温度同时达到一定的燃烧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出火管12有多个,多个所述出火管均匀分布在燃烧口下方的混合室的顶部上,所述出火管12由边沿往中心高度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挡圈内上设置有助燃板8,所述助燃板与混合室顶部、挡圈形成助燃室,所述助燃板上设置有供出火管穿过的开口,所述助燃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的通风口,所述助燃室与通过三次助燃管与风机的出风道连通;所述三次助燃管上设置有阀门。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挡圈上的通风口,配合三次助燃管23,能够使得出火管12的火焰的外焰能够更进一步的吸氧,同时配合风机2,能够使得风机2,能够推动火焰的热能朝向锅底4集中,实现第三次助燃。

进一步的,所述助燃板上方的挡圈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的通孔9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通孔9和混合室的配合,在风机无法提供风力时,能够通过通孔9利用自然风进行助燃。

实施例一

一种节能燃气灶,包括灶体、风机和聚火圈,所述聚火圈为碗形,所述聚火圈的底部开设有燃烧口;

所述灶体包括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部通过出火管与燃烧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伸入到出火管内。所述出火管有5个,5个所述出火管均匀分布在燃烧口下方的混合室的顶部上,所述出火管由边沿往中心高度下降。

所述混合室的侧壁上连通有混合管;

所述聚火圈的内壁上还环设有挡火板,所述挡火板与燃烧口之间的聚火圈上连通有助燃管,所述助燃管的另一端通过阀门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挡火板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聚火圈外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反热板,所述反热板的外沿设置有朝向锅底方向延伸的围板,所述围板上设置有废气出口;

所述聚火圈与围板之间的反热板上设置盘设有水管。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在围板处,所述出水端设置在聚火圈处。

所述混合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风门,所述混合管的一端与混合室连通,另一端通过阀门与燃气管连通。

所述风机上设置有风量控制阀。

实施例二

一种节能燃气灶,包括灶体、风机和聚火圈,所述聚火圈为碗形,所述聚火圈的底部开设有燃烧口;

所述灶体包括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部通过出火管与燃烧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伸入到出火管内。所述混合室的侧壁上连通有混合管;

所述聚火圈的内壁上还环设有挡火板,所述挡火板与燃烧口之间的聚火圈上连通有助燃管,所述助燃管的另一端通过阀门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挡火板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聚火圈外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反热板,所述反热板的外沿设置有朝向锅底方向延伸的围板,所述围板上设置有废气出口;

所述混合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风门,所述混合管的一端与混合室连通,另一端通过阀门与燃气管连通。

所述风机上设置有风量控制阀。

实施例三

一种节能燃气灶,包括灶体、风机和聚火圈,所述聚火圈为碗形,所述聚火圈的底部开设有燃烧口;

所述灶体包括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部设置有与混合室内部连通的出火管,所述出火管伸入到燃烧口处,所述燃烧口的边沿上设置有与混合室顶部连接挡圈;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出火管连通,所述混合室的侧壁上连通有混合管;

所述聚火圈的内壁上还环设有挡火板,所述挡火板与燃烧口之间的聚火圈上连通有助燃管,所述助燃管的另一端通过阀门与风机的出风道连通;所述挡火板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聚火圈外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反热板,所述反热板的外沿设置有朝向锅底方向延伸的围板,所述围板上设置有废气出口;

所述聚火圈与围板之间的反热板上设置盘设有水管。

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在围板处,所述出水端设置在聚火圈处。

所述混合管的一端与混合室连通,另一端通过阀门与燃气管连通。

所述风机上设置有风量控制阀。

所述节能燃气灶还包括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弹性件和连杆;

所述燃气管连接的阀门上设置有燃气调节齿轮;

所述风量控制阀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齿轮;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反热板上,所述连杆弹性件连接且其中一端穿过反热板,所述连杆远离反热板的部分带动燃气调节齿轮和风量调节齿轮的运动。

所述连杆与燃气调节齿轮和风量调节齿轮连接的部分为齿条,进而实现在锅体离开的同时关闭燃气和风机或者调低燃气调节齿轮和风量调节齿轮的开度,而锅体压住连杆时实现开启燃气和风机。

所述连杆穿过反热板的端部上设置有与锅底接触的块体。

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伸入到出火管内。

所述出火管有8个,8个所述出火管均匀分布在燃烧口下方的混合室的顶部上,所述出火管由边沿往中心高度下降。

所述挡圈内上设置有助燃板,所述助燃板与混合室顶部、挡圈形成助燃室,所述助燃板上设置有供出火管穿过的开口,所述助燃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的通风口,所述助燃室与通过三次助燃管与风机的出风道连通;所述三次助燃管上设置有阀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能燃气灶,通过混合管进行第一次混合的管道和通过风机的出风口与出火管连通实现第二次混合使得集中火温到锅底其中对热量的利用率为百分之30左右。二,通过挡火板的设置配合助燃管,能够实现第三次的气体助燃,而朝向锅底的热能通过锅底阻挡板配合助燃管推回,使得热量散逸少,保证热量存在与锅底与聚火圈之间,所述挡圈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通过三次助燃管与风机的出风道连通;实现三次和四次的助燃,能够对热量的利用率提升10到15左右。三,通过自锁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锅离火小,锅到火大,能够进一步对热量的利用率提升10左右。四,通过水管的设置,能够对热量的利用率提升百分之10左右。整体的热量利用率约为百分之60到65左右。

而热量利用率的提升能够进一步导致排气温度的下降,排气的降温是由三个方面组成。一,通过第一混合和第二次混合充分燃烧后使得温度下降在百分30左右。二,通过所述挡圈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的通风口实现降温百分之20左右。三,再由水管吸热实现降温百分之25左右,实现最后排出气体整体温度下降百分之70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