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4629发布日期:2020-07-29 03:0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用燃气灶,一般均包括有面板、盛液盘、底壳、燃烧器和锅支架,其中盛液盘设置在面板上并与面板密封配合,盛液盘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燃烧器设置在安装孔中,而锅支架包括环形底座以及支撑腿,环形底座与盛液盘紧贴,锅支腿位于燃烧器的火盖的外围,上述燃气灶,设计可参考专利号为zl201320120789.5(授权公告号为cn20321574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锅支架嵌入式的家用燃气灶》中的燃气灶描述。而为了使得燃烧器的出火均匀,与喷嘴相对设置的引射管则是提高一次空气和燃气混合度的关键部件,其中为了更进一步地使得燃烧器的出火均匀而混气室也起到最后均匀一次空气和燃气的作用。为此,燃烧器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专利号为cn201510093313.0(授权公告号为cn10469700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提供一种利用输气管取代传统燃烧器中用于混合空气和燃气的文丘里管结构,使得燃气灶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另外,该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外围设置的锅支架仍然是与燃烧器分体设置,其结构还是存在结构复杂性,制造成本较大的问题,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锅支架,该锅支架包括有支架圈,该支架圈在邻近其内缘的部位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一个开孔;

火盖,覆盖在所述支架圈的内缘之上并与对应的支架圈之上表面形成混气腔,并且所述的开孔位于该混气腔内;

支撑杆,具有至少三个,并沿着所述支架圈之下表面间隔设置;

导气通道,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内,该导气通道的入气口开设在所对应的支撑杆的侧壁上,该导气通道的出气口与对应的所述支架圈的开孔相连通;以及

供气部,包括有出气孔,该出气孔与所述导气通道的入气口相连通。

为了使得该燃烧器的整体性更强,所述支架圈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各个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包括有邻近该环形腔的内侧壁,各个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壁沿径向向外缩而形成有缺口,所述供气部嵌设于该缺口中。

为了实现供气部更顺畅地供气进入混气腔,所述导气通道的入气口则开设在对应所述缺口的顶壁,所述供气部为环形气圈,所述环形气圈具有与所述入气口经该缺口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

为了更好地将环形气圈作为供气部更好地嵌设于缺口中,所述供气部为半封闭式的c形环形气圈,所述c形环形气圈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放的进气端。

为了更好地直接与燃气总成连接,所述开放的进气端外伸出所述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火盖包括有环状顶壁、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及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和外环壁,所述环状顶壁、内环壁、外环壁与所述支架圈共同围成所述混气腔,并且所述内环壁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朝向所述环形腔的出火孔。

为了实现多种的出火方式,所述内环壁于相邻所述出火孔之间的壁部还设置有出火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火口的口径上大下小。设计该出火口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出火孔容易离焰,出火口的口径“下小”能稳住出火孔的根部,而出火口的口径“上大”能形成出火火焰较宽的出火形式,以更均匀地加热锅底。

为了便于搁置锅具,还包括有至少三个沿着所述支架圈之上表面间隔设置的支脚;各个所述支脚位于所述火盖外围。

最好地,为了实现该燃烧器整体结构的简洁性,所述支撑杆由支架圈的下表面直接向下延伸而成,所述出气口构成所述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火盖位于锅支架的支架圈之上,为此,安装时只有支架圈与灶具面板接触,有效避免火盖在燃烧过程产生的燃烧热向面板传导,另外,通过支撑杆内设置导气通道的方式,取代了现有燃烧器设置引射管的结构,整体的结构简单,安装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火盖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略去火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气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锅支架1,该锅支架1包括有支架圈11,该支架圈11在邻近其内缘的部位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一个开孔;覆盖在支架圈11的内缘之上并与对应的支架圈11之上表面形成混气腔21的火盖2,其中开孔位于该混气腔21内;以及沿着支架圈11之下表面间隔设置的至少三个支撑杆3,并且至少一个支撑杆3内设有导气通道4,该导气通道4的入气口41开设在所对应的支撑杆3的侧壁上,该导气通道4的出气口42与对应的支架圈11的开孔相连通;以及包括有出气孔51的供气部5,该出气孔51与所述导气通道4的入气口41相连通。其中,导气通道4可只设置在一个支撑杆3中,而支架圈11的开孔也对应地仅有一个;也可以支撑杆3设置有四个,导气通道4也具有四个,并对应地设置在各自的支撑杆3中,而支架圈11的开孔对应地设有四个。

为了使得该燃烧器的整体性更强,支架圈11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10,各个支撑杆3的侧壁包括有邻近该环形腔10的内侧壁31,各个支撑杆3的内侧壁31沿径向向外缩而形成有缺口311,供气部5嵌设于该缺口311中。为了实现供气部5更顺畅地供气进入混气腔21,导气通道4的入气口41则开设在对应缺口311的顶壁,供气部5为环形气圈,环形气圈具有与入气口41经该缺口311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而为了更好地将环形气圈作为供气部5更好地嵌设于缺口311中,供气部5为半封闭式的c形环形气圈,c形环形气圈的一端为盲端52,另一端为开放的进气端53,其中,开放的进气端53外伸出支撑杆3,能更好地直接与燃气总成连接。

而本实施例的火盖2包括有环状顶壁22、自该环状顶壁22的内侧边缘及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23和外环壁24,环状顶壁22、内环壁23、外环壁24与支架圈11共同围成混气腔21,并且内环壁23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朝向环形腔10的出火孔231。为了实现多种的出火方式,所述内环壁23于相邻所述出火孔231之间的壁部还设置有出火口232,该出火口232的口径上大下小,设计该出火口232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出火孔231容易离焰,出火口232的口径“下小”能稳住出火孔231的根部,而出火口232的口径“上大”能形成出火火焰较宽的出火形式,以更均匀地加热锅底。

为了便于搁置锅具,还包括有至少三个沿着所述支架圈11之上表面间隔设置的支脚12;各个支脚12位于所述火盖2外围,最后为了实现该燃烧器整体结构的简洁性,支撑杆3由支架圈11的下表面直接向下延伸而成,出气口42构成开孔。火盖2位于锅支架1的支架圈11之上,为此,安装时只有支架圈11与灶具面板接触,有效避免火盖2在燃烧过程产生的燃烧热向面板传导,另外,通过支撑杆3内设置导气通道4的方式,取代了现有燃烧器设置引射管的结构,整体的结构简单,安装更为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