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氨汽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1439发布日期:2020-03-27 12:4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氨汽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气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氨汽化器。



背景技术:

氨气作为一种化学原料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为了方便氨的输送,因此大部分以液氨的形式进行存放,在使用时将液氨转化成氨气。目前,现有的液氨转换成氨气的设备比较复杂,而且氨气转换换热不够均匀,因此液化产生的氨气的压力不够稳定,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均匀,压力稳定的液氨汽化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氨汽化器包括罐体,罐体的下端设置有液氨进口,罐体的上端设置有氨气出口,罐体内设置有导热硅油,导热硅油容量设置为罐体内部空间的2/3,罐体的下端液氨进口上设置有单向阀,罐体上端设置的氨气出口上设置有稳压阀,罐体内部在导热硅油上设置有透气薄膜,罐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加热导热硅油的盘管,盘管下端的进口和上端的出口分别延伸到罐体外侧,盘管内通入导热介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罐体包括设置在下端的漏斗型的底部和上端的圆筒部,底部和圆筒部焊接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罐体的底部与圆筒部连接位置设置有分布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透气薄膜和导热硅油之间设置有除沫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分布器包括设置在罐体内的金属板,金属板上均匀的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为0.3c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除沫器为丝网除沫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有益效果为:在罐体中的导热硅油直接与液氨接触,因此能够很好的将液氨进行汽化,使其转换成氨气,而且设置的盘管能够很好的对导热硅油进行加热,保证导热硅油具有源源不断的热量供应,而且设置的透气薄膜保证了氨气的通过,还能阻止导热硅油还不会通过,设置的单向阀使得液氨能够进到罐体中,而导热硅油不能流出罐体,设置的稳压阀保证了流出氨气的压力稳定,而且整个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比较简单,很好的满足了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液氨进口;3-氨气出口;4-单向阀;5-稳压阀;6-盘管;7-分布器;8-除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实施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液氨汽化器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下端设置有液氨进口2,罐体1的上端设置有氨气出口3,罐体1内设置有导热硅油,导热硅油容量设置为罐体1内部空间的2/3,罐体1的下端液氨进口2上设置有单向阀4,罐体1上端设置的氨气出口3上设置有稳压阀5,罐体1内部在导热硅油上设置有透气薄膜,罐体1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加热导热硅油的盘管6,盘管6下端的进口和上端的出口分别延伸到罐体1外侧,盘管6内通入导热介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罐体1包括设置在下端的漏斗型的底部和上端的圆筒部,底部和圆筒部焊接连接;罐体1的底部与圆筒部连接位置设置有分布器7;在透气薄膜和导热硅油之间设置有除沫器8;分布器包括设置在罐体1内的金属板,金属板上均匀的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为0.3cm;除沫器8为丝网除沫器。从漏斗型的底部进入液氨,液氨进入后,遇到加热的导热硅油,汽化为氨气,氨气沿漏斗型的底部,通过分布器7均匀进入罐体1上部;分布器7为带有小孔的金属板,可以均匀分布气体液体,氨气出口3的稳压阀5,可以保证氨气出口3出来的氨气压力恒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罐体1中的导热硅油直接与液氨接触,因此能够很好的将液氨进行汽化,使其转换成氨气,而且设置的盘管6能够很好的对导热硅油进行加热,保证导热硅油具有源源不断的热量供应,而且设置的透气薄膜保证了氨气的通过,还能阻止导热硅油不会通过,设置的单向阀4使得液氨能够进到罐体1中,而导热硅油不能流出罐体1,设置的稳压阀5保证了流出氨气的压力稳定,而且整个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比较简单,很好的满足了使用要求。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