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9427发布日期:2020-04-14 20:5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一般可分为民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类,属于空调设备中的一类。常规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现有的除湿机一般都是单面的进风,这种出风方式,出风速度小,除湿效率低,能耗高,进风气流组织比较单一,且除湿机使用时需要一种方便的移动和固定方式。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包括机箱箱体,所述机箱箱体的前端上端设置有回风口一,所述机箱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回风口二,所述机箱箱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风机、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及相关连接管道,所述机箱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支架,所述机箱箱体位于所述隔板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回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风机和压缩机依次设置在所述回风腔体的内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依次设置在所述出风腔体的内部,所述风机、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均依次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机箱箱体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端对应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机箱箱体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移动滚轮相配合的调节装置,所述机箱箱体的两端相对应所述凹槽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柱。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均为u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回风口一和所述回风口二上均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均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机箱箱体内部底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前端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机箱箱体的下端且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延伸所述凹槽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转动齿轮相配合的从动齿轮,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凹槽的一端均设置有转动螺纹,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螺纹上套设有移动块,所述机箱箱体靠近所述凹槽的一侧均设置有从动杆,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移动滚轮的上端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活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移动块之间通过活动轴相配合连接,所述从动杆与所述机箱箱体之间通过连接轴相配合连接,所述移动块、从动杆和所述移动滚轮的上端连接块之间均通过从动轴相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节装置对移动滚轮的调节下,机箱箱体具有移动性和稳固性,通过采用多个进风面,大大提高了进风和出风的速度,在风机的带动下,空间内的空气通过多面进风进行除湿,加快了除湿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控温的准确性、降低了能耗,具有更好的气流组织,较单面进排风,空间处理更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的侧视进风图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的侧视进风图二;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的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

1、机箱箱体;2、回风口一;3、回风口二;4、风机;5、压缩机;6、蒸发器;7、冷凝器;8、隔板支架;9、回风腔体;10、出风腔体;11、凹槽;12、移动滚轮;13、调节装置;14、支撑柱;15、防滑垫;16、驱动电机;17、转动齿轮;18、转动轴;19、从动齿轮;20、转动螺纹;21、移动块;22、从动杆;23、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面进风除湿机。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面进风除湿机,包括机箱箱体1,所述机箱箱体1的前端上端设置有回风口一2,所述机箱箱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回风口二3,所述机箱箱体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风机4、压缩机5、蒸发器6和冷凝器7及相关连接管道,所述机箱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支架8,所述机箱箱体1位于所述隔板支架8的两端设置有回风腔体9和出风腔体10,所述风机4和压缩机5依次设置在所述回风腔体9的内部,所述蒸发器6和所述冷凝器7依次设置在所述出风腔体10的内部,所述风机4、压缩机5、蒸发器6和冷凝器7均依次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机箱箱体1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下端对应设置有移动滚轮12,所述机箱箱体1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移动滚轮12相配合的调节装置13,所述机箱箱体1的两端相对应所述凹槽11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柱14。

下面具体说一下通过机箱箱体1、回风口一2、回风口二3、风机4、压缩机5、蒸发器6、冷凝器7、移动滚轮12和调节装置13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5所示,通过回风口一2和回风口二3在风机4、压缩机5、蒸发器6和冷凝器7下,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采用这种多面进风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湿进风气流组织单一,空间处理不全面,而多面进风具有更好的气流组织,空间处理更全面,并通过调节装置13对移动滚轮12的收缩调节,使得支撑柱14与地面接触支撑,有效提高机箱箱体1的稳定性,在调节装置13的调节下,机箱箱体1具有移动性和稳固性。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所述蒸发器6和所述冷凝器7均为u型结构。所述回风口一2和所述回风口二3上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支撑柱14的下端均设置有防滑垫15。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防滑垫15可以防止底部滑动,提高稳固性。

如图1-5所示,所述调节装置13包括位于所述机箱箱体1内部底端的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的前端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齿轮17,所述机箱箱体1的下端且所述驱动电机16的上方设置有延伸所述凹槽11的转动轴18,所述转动轴18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转动齿轮17相配合的从动齿轮19,所述转动轴18位于所述凹槽11的一端均设置有转动螺纹20,所述转动轴18位于所述转动螺纹20上套设有移动块21,所述机箱箱体1靠近所述凹槽11的一侧均设置有从动杆22,所述移动块21与所述移动滚轮12的上端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活动杆23。所述活动杆23与所述移动块21之间通过活动轴相配合连接,所述从动杆22与所述机箱箱体1之间通过连接轴相配合连接,所述移动块21、从动杆22和所述移动滚轮12的上端连接块之间均通过从动轴相配合连接。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通过驱动电机16对转动齿轮17的驱动,使得转动轴18上的从动齿轮19与转动齿轮17相配合连动,从而使得转动轴18两端的转动螺纹20带动移动块21移动,进而在移动块21与活动杆23并在从动杆22的连接下,使得移动移动滚轮12进行调节。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回风口一2和回风口二3在风机4、压缩机5、蒸发器6和冷凝器7下,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采用这种多面进风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湿进风气流组织单一,空间处理不全面,而多面进风具有更好的气流组织,空间处理更全面,并通过调节装置13对移动滚轮12的收缩调节,使得支撑柱14与地面接触支撑,有效提高机箱箱体1的稳定性,在调节装置13的调节下,机箱箱体1具有移动性和稳固性。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调节装置13对移动滚轮12的调节下,机箱箱体1具有移动性和稳固性,通过采用多个进风面,大大提高了进风和出风的速度,在风机4的带动下,空间内的空气通过多面进风进行除湿,加快了除湿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控温的准确性、降低了能耗,具有更好的气流组织,较单面进排风,空间处理更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