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1147发布日期:2020-05-29 13:0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变频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频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背景技术:

夏季高温环境下,变频空调器室外机的电器部件上的电子发热件需要及时的冷却,若电子发热部件散热不良,会严重影响空调器的制冷能力。其中,电子发热件一般包括电脑板的芯片、电抗器等,电脑板的芯片若散热不良,会导致制冷升频慢、难,控制逻辑易报错,制冷量不足,运行耗电量大等问题。电抗器在电脑板之外被固定在空调室外机机壳内侧,电抗器负责使电流逆变环节运行更稳定及改善变频器的功率因数,电抗器散热不良会严重影响空调系统制冷能力的提升。

目前,没有针对电抗器的散热方式,而电脑板芯片的散热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将冷媒循环管路引至电脑板的铝制散热板处,将芯片热量传给冷媒管路,但由于空调器制冷制热循环反向,为了使芯片降温,导致系统调试困难,而且管路及阀件的成本增加。另一种方案是将室外风机风量引至电脑板处,对流换热降低芯片温度,但降温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子发热件散热效果好的变频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简化系统调试,并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变频空调器室外机,其包括:

机壳;

电器部件,设置于所上机壳内,所述电器部件具有电子发热件;

主毛细管,用于将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连接;

副毛细管,与所述主毛细管串联,并延伸至所述电子发热件处,以利用所述副毛细管中的冷媒冷却所述电子发热件。

可选地,所述电子发热件包括具有芯片的电脑板和与所述电脑板间隔设置的电抗器;

所述副毛细管包括:

第一支路毛细管,与所述主毛细管串联,并延伸至所述芯片的下方,以利用所述第一支路毛细管中的冷媒冷却所述芯片;

第二支路毛细管,与所述主毛细管串联,并延伸至所述电抗器的下方,以利用所述第二支路毛细管中的冷媒冷却所述电抗器。

可选地,所述主毛细管的外径为2.8mm至3.2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路毛细管、所述第二支路毛细管的外径均为3.0mm至3.5mm。

可选地,所述副毛细管还包括总支路毛细管,其首端与所述主毛细管连接,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毛细管、所述第二支路毛细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总支路毛细管与所述主毛细管和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总支路毛细管的外径为3.0mm至3.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路毛细管、所述第二支路毛细管、所述总支路毛细管及所述主毛细管呈一体化设计。

可选地,室外机还包括:

压缩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主毛细管及所述室外换热器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变频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和上述任一项的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空调器室外机通过增设与主毛细管串联的副毛细管,利用副毛细管中的冷媒吸收电子发热件的热量,由于制冷制热工况对副毛细管促进电子发热件散热的影响较小,无需设置单向阀,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系统工况的协同调试更加容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变频空调器室外机中,从主毛细管引出两个支路(第一支路毛细管和第二支路毛细管),形成树杈状分枝,依靠芯片、电抗器的发热分别驱动两个支路内部的冷媒自循环,由于支路自循环通路狭窄,支路与干路形成小流量的冷媒循环,不用增加调节阀,降低了成本,而且芯片、电抗器的发热对冷媒系统的扰动影响较小,系统工况的协同调试更容易,且管路连接简单,生产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变频空调器室外机中,主毛细管、第一支路毛细管、第二支路毛细管的管径均进行了加粗设计,不仅可适用芯片、电抗器的大密度散热热流,而且还可降低毛细管的生产难度和精度,降低不良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频空调器室外机的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变频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压缩机150、室外换热器120、四通阀160、电器部件及主毛细管101等,压缩机150与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110、主毛细管101及室外换热器120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压缩机150、室外换热器120、室内换热器11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四通阀160,四通阀160用于改变冷媒流向,达到夏天制冷、冬天制热的切换要求。由于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文不再赘述。

电器部件具有电子发热件,主毛细管101用于将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120与室内换热器110连接,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特别地,本实施例的室外机还包括副毛细管,其与主毛细管串联,并延伸至电子发热件处,以利用副毛细管中的冷媒吸收电子发热件的热量,冷却电子发热件。

由于制冷/制热循环中,毛细管都起到节流作用,都可吸收热量,等价实现冷媒的节流膨胀效果,故制冷制热工况对副毛细管促进电子发热件散热的影响较小,无需设置单向阀,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系统工况的协同调试更加容易。

电子发热件包括具有芯片107的电脑板130和与电脑板130间隔设置的电抗器106,电抗器106设置于电抗器基座140上,副毛细管包括第一支路毛细管102和第二支路毛细管103,第一支路毛细管102与主毛细管101串联,并延伸至电脑板130的芯片107的下方,以利用第一支路毛细管102中的冷媒冷却芯片107,第二支路毛细管103与主毛细管101串联,并延伸至电抗器106的下方,以利用第二支路毛细管103中的冷媒冷却电抗器106。也即是说,从主毛细管101引出两个支路(第一支路毛细管102和第二支路毛细管103),形成树杈状分枝,而不是并联通路,支路末端焊死,依靠芯片107、电抗器106的发热分别驱动两个支路内部的冷媒自循环(从支路到干路,再从干路到支路,冷媒相变、压力发生变化,形成冷媒密度差的自循环),由于支路自循环通路狭窄,支路与干路形成小流量的冷媒循环,不用增加调节阀,芯片107、电抗器106的发热对冷媒系统的扰动影响较小,系统工况的协同调试更容易,而且管路连接简单,生产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毛细管的外径可为2.8mm至3.2mm。传统的毛细管的外径一般为2.7mm至3.0mm,本实施例的室外机通过增加主毛细管的外径,不仅可适应芯片107、电抗器106的大密度散热热流,而且还可降低毛细管的生产难度和精度,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路毛细管102和第二支路毛细管103的外径均可为3.0mm至3.5mm,相对于传统的毛细管的外径,本实施例中,两个支路毛细管的管径明显增加,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既可达到冷媒节流效果,也可降低两个支路毛细管的生产难度和精度,降低不良率,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副毛细管还包括总支路毛细管104,其首端与主毛细管101连接,末端分别与第一支路毛细管102、第二支路毛细管103连接,以利用总支路毛细管104先向靠近电脑板130、电抗器106的方向延伸,再在靠近的区域引出两个支路,可缩短两个支路的长度,使得毛细管整体的分布更加有序,节省空间占用。

总支路毛细管104与主毛细管101和室外换热器120连接的一端连接,以在更靠近电子发热件的室外换热器120的位置,从主毛细管101引出总支路毛细管104,可缩短总支路毛细管104的长度,降低成本,并节省空间占用。

总支路毛细管104的外径也可为3.0mm至3.5mm,以进一步降低毛细管的生产难度和精度,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支路毛细管102、第二支路毛细管103、总支路毛细管104和主毛细管101可呈一体化设计,如此简化毛细管整体的制作工艺,而且还可避免各个独立毛细管之间需增加连接结构而带来的管路复杂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频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11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室外机。本实施例的变频空调器,室外机的电子发热件的散热效果较好,空调器的制冷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