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5803发布日期:2020-07-07 14:28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器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换热器智能清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炉是焚烧处理垃圾的设备,垃圾在垃圾焚烧炉中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烟气,烟气需要经过锅炉中的换热器进行降温处理,但是,垃圾燃烧产生的烟气中会带有小部分轻质物质,并伴随着烟气冷凝形成小颗粒,最终附着在锅炉的换热器表面,造成换热器的受热面积灰和结渣。由于灰渣的热阻很大,换热器受热面上的积灰和结渣会降低受热面的工作效率,造成锅炉压降变大,甚至会引起超温爆管的后果,另外,由于灰渣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有害元素,灰渣长期附着在换热器上会对其表面造成腐蚀,严重威胁到锅炉换热器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因此,定期清除锅炉换热器表面的积灰和结渣是维护锅炉换热器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对锅炉换热器进行清洁,其以清洁液为介质,通过专用设备装置产生多束、多角度、强度各异的高压水射流,从而对换热器表面的积灰和结渣进行冲刷以达到清洁的目的。但是,由于难以观察到锅炉内部的结构以及结垢情况,高压水是无目的地喷射在换热器表面,因此,这种清洁方式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容易出现水流喷射不到的死角,导致锅炉换热器的清洁不彻底;或者出现某个部位过度清洁的情况,不仅浪费清洁液,还容易损坏换热器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交换器清洁装置,将探测手段与清洁手段相结合,达到精准除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以下实用新型构思实现的:一种热交换器清洁装置,包括内窥镜控制面板、探测管和探头组,所述探测管的尾端与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探头组设置在所述探测管的头端,所述探头组包括摄像头、光源和清洁喷头,所述摄像头和光源设置在所述探测管的头端并与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电联接,所述清洁喷头设置在所述探测管的头端并通过一输液管与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连接,所述输液管设置在所述探测管内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清洁喷头和输液管整合到工业内窥镜的探测管中,赋予工业内窥镜新的功能,使探测手段与清洁手段相结合,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换热器内部的结垢情况,并且实时地喷射清洁液对结垢位置进行全方位地除垢处理,达到了精准除垢的目的。

进一步地,还包括清洁液池和高压水泵,所述清洁液池与所述高压水泵通过管道形成供清洁液循环流通的高压回路,所述输液管的尾端接入所述高压回路中。利用清洁液池与高压水泵形成高压的水循环,当输液管的尾端接入时,喷射出来的清洁液的水压更加稳定,提高清洁的效果;另外,这一设置能够节省高压水泵启停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管的尾端与所述高压回路之间设有阀门,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上设有管道切换按钮,所述管道切换按钮与所述阀门电联接,所述管道切换按钮控制所述阀门的接通和关闭。通过在内窥镜控制面板上设置管道切换按钮,仅仅操作内窥镜控制面板就能实现探测、清洁两种功能,简化了复杂的结构,使用者操作更加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回路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的内部,所述输液管的尾端经过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的内部与所述高压回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为彩色旋转调焦镜头。摄像头为彩色旋转调焦镜头,在光源的辅助作用下,能直接清晰地观察且判断出换热器内部的结垢或腐蚀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探测管的头端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探头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光源和清洁喷头设置在所述探测管顶端的同一截面上。光源、摄像头安装在同一截面上,使光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光源持续工作时会发热,将清洁喷头与光源安装在同一截面上可以在喷射清洁液的同时带走光源产生的热量,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摄像头电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探头组的外部设置有耐高温外壳。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清洁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探头组截面图。

其中,附图说明为:10-内窥镜控制面板、10a-显示屏、10b-管道切换按钮、20-探测管、30-探头组、31-摄像头、32-光源、33-清洁喷头、34-阀门、35-耐高温外壳、40-清洁液池、50-高压水泵、60-高压回路、60a-嵌入管道、60b-第一管道接口、60c-第二管道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精准地观察到锅炉换热器内部的结垢情况,申请人将工业内窥镜应用于锅炉换热器清洁领域,工业内窥镜是一种多学科通用工具,包括控制面板、探测管及探头,该探测管和探测头能够深入至容器内部结构,并在控制面板的控制下在密封的空腔内移动,可以观察到内部空间结构与状态。申请人通过将清洁喷头和输液管整合到工业内窥镜的探测管中,赋予了工业内窥镜新的功能,将探测手段与清洁手段相结合,能够实时地喷射清洁液对结垢位置进行全方位地除垢处理,从而达到精准清洁的目的。以下,通过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交换器清洁装置的结构图,包括内窥镜控制面板10、探测管20和探头组30,所述探测管20的尾端与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连接,所述探头组30设置在所述探测管20的头端;具体地,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为主要的操作界面,通过操作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能够控制所述探头组30的动作;所述探测管20为金属类软管,即蛇管,其能够保护内部的线缆不被弯曲,起到隔热、防止化学腐蚀的作用;所述探测管20分为头端和尾端,所述尾端与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连接,所述头端设置有所述探头组30,所述探头组30是通过所述探测管20内部的线缆与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探头组30的截面图,所述探头组30包括摄像头31、光源32和清洁喷头33,具体地,所述摄像头31、光源32和清洁喷头33设置在所述探测管20顶端的同一截面上,且三者的朝向一致,所述探头组的外部设置有耐高温外壳35。具体地,所述摄像头31和光源32设置在所述探测管20的头端并通过所述探测管20内部的线缆与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电联接,所述摄像头31为彩色旋转调焦镜头,所述光源32为led光源,在所述摄像头31与所述光源32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在内窥镜控制面板10的显示屏10a上直接清晰地观察且判断出换热器内部的结垢或腐蚀情况,达到实时探测的目的。

进一步,还包括清洁液池40和高压水泵50,所述清洁液池40与所述高压水泵50通过管道形成供清洁液循环流通的高压回路60,其中形成高压回路60的管道连接方式为:高压水泵50的抽水口与出水口分别通过两根管道接入清洁液池40中。作为优选地,形成所述高压回路60的一部分管道通过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的内部,具体地,在内窥镜控制面板10内设置一段嵌入管道60a,并外露形成第一管道接口60b和第二管道接口60c,所述第一管道接口60b和第二管道接口60c分别接入清洁液池40与高压水泵50之间的管道中,共同组成所述高压回路60。

所述清洁喷头33设置在所述探测管20的头端并通过在所述探测管20内部延伸的输液管(图未示)与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连接,所述输液管的尾端经过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的内部,并与设置在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内部的嵌入管道60a连接,即所述输液管的尾端与所述高压回路60连接。所述输液管的尾端与所述嵌入管道60a之间设有阀门34,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上设有管道切换按钮10b,所述管道切换按钮10b与所述阀门34电联接,所述管道切换按钮10b控制所述阀门34的打开和关闭,即当按下所述管道切换按钮10b时,所述阀门34打开,所述输液管接入所述高压回路60中;当松开所述管道切换按钮10b时,所述阀门34关闭。

进一步,所述内窥镜控制面板10上还设有操纵杆(图未示),所述操纵杆可以控制所述探测管20的头端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探头组30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摄像头31、光源32和清洁喷头33朝向一致,且位于同一截面上,操作内窥镜控制面板10上的操纵杆时,可以实现所述摄像头31、光源32和清洁喷头33共同转动。另外,驱动探测管的头端转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在探测管内部设置气缸推动其多角度转动,或者,也可以通过设置多束导向金属丝驱动探测管的头端转动。

使用时,开启高压水泵,使得清洁液池与高压水泵之间形成有清洁液流动的高压回路。使用者手动将探测管伸入换热器内部,通过控制内窥镜控制面板上的操纵杆,控制探头组朝不同的方向旋转移动,并通过显示屏观察换热器内部的结垢情况,观察到结垢点时,按下管道切换按钮,阀门打开,清洁液将通过输液管喷射至结垢点进行除垢处理,清理完毕后松开管道切换按钮,阀门关闭,清洗液池与高压水泵继续形成高压回路,等待下一次作业的指示。

相对于现有技术,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清洁喷头和输液管整合到工业内窥镜的探测管中,赋予工业内窥镜新的功能,使探测手段与清洁手段相结合,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换热器内部的结垢情况,并且实时地喷射清洁液对结垢位置进行全方位地除垢处理,达到了精准除垢的目的2、利用清洁液池与高压水泵形成高压的水循环,当输液管的尾端接入时,喷射出来的清洁液的水压更加稳定,提高清洁的效果;同时能够节省高压水泵启停的时间。3、通过在内窥镜控制面板上设置管道切换按钮,仅仅操作内窥镜控制面板就能实现探测、清洁两种功能,简化了复杂的结构,使用者操作更加简便。4、由于光源持续工作时会发热,将清洁喷头与光源安装在同一截面上可以在喷射清洁液的同时带走光源产生的热量,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