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4735发布日期:2020-08-18 19:5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成灶通常包括进风组件、风箱组件、风机组件和风道组件,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油烟从进风组件进入风箱组件,再由风箱组件进入风机组件,再由风机组件将油烟吹入风道组件,油烟最终从风道组件中排出。风箱组件包裹在风机组件外侧,风箱组件和风道组件又设置在柜体中,风道组件通过排气管和外界连通,柜体内部通常是一个较为密闭的腔室,在燃气灶的作用下容易形成高温,不4利于集成在柜体内的消毒柜、蒸箱或烤箱的维护保养,且柜体内容易积聚燃气,存在爆炸、起火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集成灶中风箱所处环境不易散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包括风箱组件,所述风箱组件上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进风组件,所述风箱组件内设置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组件上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风箱组件内侧和外侧,所述风箱组件外侧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散热孔并进入所述风机组件。风箱组件通常设置在柜体内,柜体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容易积聚热气和燃气,存在安全隐患,风机组件的运行,能够使得位于风箱组件外侧、柜体内侧的气体通过散热孔进入风机组件,再进入风道组件,最终排出室外,这样柜体内的热气和燃气就能够被排出,减少或避免柜体内因积聚热气和燃气形成的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风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和背板,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前板上。风箱组件通常安装在柜体内的后部空间,柜体内的前部容易积聚较多的热气和燃气,散热孔设置在前板上更便于柜体内部空间的散热。

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蜗壳,所述蜗壳上具有进风通道,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上,所述进风通道的两端具有分别朝所述前板和背板的开口,所述散热孔和所述进风通道对应设置。这样能够减少散热孔和进风通道之间的气流路径的转折,使得散热孔处能够形成更强的负压,使散热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和所述进风通道的周缘部对应设置。气流主要通过进风通道的周缘进入风机组件,散热孔和进风通道的周缘部对应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流路径的转折,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至少包括两组,当所述散热孔为两组时,两组所述散热孔关于所述风轮的转轴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散热孔使得散热效果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由多个条形孔排列形成。条形孔的宽度较小,能够起到过滤作用。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中部相对于所述散热孔的两端部外凸设置。这样散热孔形成弧形状的结构,和进风通道的轮廓相对应,能够减少气流转折,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风箱组件外设置柜体,所述柜体的前端部设置进风孔,所述进风孔通过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当柜体内的气体被风机组件抽出后,柜体外的气体能够通过进风孔进入柜体,形成气流循环,有利于更好地散热。

优选的,所述柜体包括前面板,所述柜体的上端部相对于所述前面板向前凸出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下表面设置进风孔。凸台的下表面为不常见位置,避免进风口影响集成灶的美观性。

优选的,所述柜体的下端部设置前踢脚板,所述前踢脚板的上端和所述前面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前踢脚板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后方并和所述前面板形成台阶状结构,连接所述前踢脚板和所述前面板的台阶面上具有进风孔。柜体下端部的台阶面也属于不常见部位,避免进风孔影响集成灶的美观性,配合凸台的进风孔,形成多方位进风,有利于柜体内的气体全方位流动循环,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风机组件的运行能够使得位于风箱组件外侧、柜体内侧的气体通过散热孔进入风机组件,再进入风道组件,最终排出室外,这样柜体内的热气和燃气就能够被排出,减少或避免柜体内因积聚热气和燃气形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柜体内部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柜体内部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风箱组件和风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风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集成灶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7为风机组件和风箱组件装配关系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8为风机组件和风箱组件装配关系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00、进风组件;200、风箱组件;210、前板;211、散热孔;220、背板;230、顶板;300、风机组件;310、进风通道;400、风道组件;500、柜体;510、前面板;520、凸台;530、进风孔;540、踢脚板;550、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如图1-3所示,集成灶包括进风组件100、风箱组件200、风机组件300、风道组件400和柜体500。其中柜体500可以是集成灶的组成部分,集成灶也可以不包括柜体500,柜体500作为集成灶的安装环境,本实施例以柜体500属于集成灶的组成部分为例。

风箱组件200上具有进气口,进风组件100设置在进气口处,进风组件100的出烟口与风箱组件200的进气口对接,风机组件300设置在风箱组件200内,风机组件300具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风道组件400。风机组件300工作时,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就会从进风组件100的进烟口进入进风组件100内,油烟再通过进风组件100的出烟口和风箱的进气口进入风箱组件200内,风机组件300包括风轮和蜗壳,蜗壳上具有进风通道310,风轮设置在进风通道310上,油烟通过进风通道310进入蜗壳内,蜗壳和风道组件400对接,经由风道组件400,油烟最终排出室外。

如图1和图2所示,柜体500包括前面板510,柜体500的上端部相对于前面板510向前凸出形成凸台520,凸台520的下表面设置进风孔530,柜体500的下端部设置前踢脚板540,前踢脚板540的上端和前面板510的下端连接,前踢脚板540位于前面板510的后方并和前面板510形成台阶状结构,连接前踢脚板540和前面板510的台阶面550上具有进风孔530。凸台520的下表面和柜体500下端部的台阶面550都属于不常见部位,避免进风孔530影响集成灶的美观性。上下进风孔530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择一设置,本实施例采用同时设置上下进风孔530的方案,形成多方位进风,有利于柜体500内的气体全方位流动循环,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风箱组件200包括前板210、背板220、顶板230、底板和两侧板,前板210和背板220相对设置,顶板230和底板相对设置,两侧板相对设置,前板210、背板220、顶板230、底板和两侧板共同围成一个腔室,风机组件300设置在该腔室内。风箱组件200上设置散热孔211,散热孔211连通风箱组件200内侧和外侧。散热孔211可以在前板210、背板220、顶板230、底板和两侧板中的一块或多块板上设置。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仅在前板210上设置散热孔211,过多的散热孔211会严重破坏风箱组件200的气密性,这样会导致风箱组件200通向进风组件100的吸力变小,使得吸油烟的效果严重变差,而风箱组件200的外侧的热气和燃气的积聚并没有那么快,故在一块面板上设置散热孔211足以应付使用环境的散热。如图2所示,风箱组件200通常安装在柜体500内的后部空间,燃气灶通常设置在风箱组件200的前方位置,燃气灶工作产生的热气容易积聚到柜体500内的前部,散热孔211设置在前板210上,对着柜体500的内部空间,便于柜体500内热气和燃气通过散热孔211。如图2和图6所示,风从进风组件100上的进风口进入到风箱组件200内,进而直接吸入到风机组件300内,外部的空气能够从凸台520上的进风孔530、台阶面550上的进风孔530进入到柜体500内,这样风箱组件200外侧、柜体500内的气体通过散热孔211进入风机组件300内,这样汇集在风机组件300内的气体随油烟一起从风道组件400排出室外。这样就能将柜体500内较为密闭的空间的热气和燃气从柜体500中排出,避免安全隐患,提高集成灶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4、7、8所示,进风通道310的两端具有分别朝前板210和背板220的开口,气流就是从开口进入进风通道310。作为次选方案,散热孔211可以和开口位置错开设置,但散热孔211和开口错开距离越远,风机组件300在散热孔211处产生的吸力就会越弱,增加的气流转折也会减弱吸力,这样会降低散热效果。作为优选方案,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孔211和进风通道310对应设置,这样能够减少散热孔211和进风通道310之间的气流路径的转折,也使得散热孔211距离进风通道310最近,使得散热孔211处能够形成更强的负压,产生更强的吸力,使散热效果更好。

如图7所示,散热孔211和进风通道310的周缘部对应设置,气流主要通过进风通道310的周缘进入风机组件300,散热孔211和进风通道310的周缘部对应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流路径的转折,提高散热效果。此外,这样也能在保证散热孔211进气量的同时,尽量减小散热孔211的设置,散热孔211越大,散热孔211对前板210强度的影响就越大,较小的散热孔211能够减少对前板210强度的不利影响。

散热孔211可以环绕风轮转轴设置,也可以分组间隔设置,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孔211采用分组间隔设置。散热孔211至少包括两组,可以是三组、四组甚至更多,其中,本实施例的散热孔211包括两组,两组散热孔211关于风轮的转轴对称设置,更具体的,两组散热孔211左右对称设置,由于油烟从风箱组件200的顶部进入,左右对称设置的散热孔211可以错开油烟的进气方向,同时,对称设置的散热孔211能够更好地发挥风机组件300形成的吸力,使得散热效果更加均匀。

一组散热孔211可以是单个扇环状或长条状的孔。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孔211由多个条形孔排列形成,图中展示的一组散热孔211由十三个条形孔组成,这样同样大小散热孔211,单个条形孔的宽度就可以做得较小,能够起到过滤作用。散热孔211的中部相对于散热孔211的两端部外凸设置。这样散热孔211形成弧形状的结构,和进风通道310的轮廓相对应,能够减少气流转折,提高散热效果。

柜体500内是一个较为密闭的环境,但不是一个绝对密闭的环境,内外空气流动性较差,当柜体500内的气体经过散热孔211排出室外,柜体500外的气体依然可以进入柜体500内形成气流循环。但因柜体500内外的气体流动性较差,柜体500外的气体可能无法及时补充到柜体500内,这样就容易使得柜体500内气压降低,导致柜体500内的气体无法继续进入风箱组件200,一旦风机组件300停止工作,可能会将油烟吸入到柜体500内而弄脏柜体500内部空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柜体500的前端部设置进风孔530,进风孔530通过散热孔211与出风口相连通,当柜体500内的气体被风机组件300抽出后,柜体500外的气体能够通过进风孔530进入柜体500,形成气流循环,有利于更好地散热,进风孔530能够为柜体500提供足够的进风量,使得柜体500外的气体能够充分进入柜体500内,保持柜体500内外的气压平衡,减少油烟进入柜体500的可能性。作为次选方案,进风孔530也可以设置在柜体500的侧部或后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