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8557发布日期:2020-05-20 02:4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灶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地汤灶作为一种可快速加热的灶具,主要用于饭店和各种餐饮店,厨师们利用地汤灶可以快速对锅具中的食物进行烹调。

地汤灶主要采用燃气燃烧的方式对锅具进行加热,利用燃气进气量可以实现对火焰的控制。一个饭店能否吸引客户,除了烹调食物的味道要符合客户的口味,同时上菜的效率也要让客户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饭店采用燃烧器口径较大的地汤灶,通过增大燃气的进气量增大火焰对食物的快速烹调,以达到快速上菜的目的。

但是在利用地汤灶快速烹调食物的过程中,由于燃气的进气量较大,其产生的火焰也较大,导致产生燃气燃烧时产生火焰溢出的情况,火焰大量溢出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火焰利用不足也会造成燃气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以优化现有地汤灶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中部的加热部以及设于底板上表面的挡火部;

所述加热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加热部的上端口和底板的上表面平齐,加热部上端口到下端口的距离大于底板的厚度,所述加热部的下端口处设有燃烧器;

所述挡火部包括圆筒状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火板,所述第一挡火板的外径小于第二挡火板的内径,所述第一挡火板的内径等于加热部上端口的直径,所述第一挡火板、第二挡火板以及加热部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挡火板的侧壁面上开有多个沿周面均匀分布的第一排气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火板的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周面均匀分布的第二排气槽,所述第二排气槽的和第一排气槽交错分布,燃气经过燃烧后形成废气,废气通过排气槽与外部空气进行流通,空气流入能够促进燃气的充分燃烧,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进而提升地汤灶的加热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的内壁面上还覆有陶瓷片,所述陶瓷片的上下端面之间开有若干贯穿陶瓷片的细孔,陶瓷片的细孔内含有空气,能够促进燃气的充分燃烧,当陶瓷片的细孔内的空气消耗后,细孔内处于负压状态,被锅底和挡火部阻挡的溢窜的火焰会被吸入细孔内,由于陶瓷片具有红外辐射的特性,因此陶瓷片吸收火焰的热量,并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输出去继续对锅体进行加热,进一步降低了溢窜的火焰热量的浪费,提升地汤灶的加热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火板的外侧壁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周面均匀分布的加强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的远离第一挡火板的一端穿过排气槽,在地汤灶使用过程中,锅体直接放置于地汤灶的灶台上,第一挡火板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筋板,可以提高第一挡火板的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下端的燃烧器的侧面外壁设有关于燃烧器轴线对称的第二筋板,通过设置第二筋板能够增强燃烧器的刚性,防止燃烧器变形。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方形结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沿底板的边线方向开有凹槽,所述底板的4个边角部分别开有1个螺纹通孔,将溢火回收装置放置于地汤灶的灶基上时,底板下表面的凹槽和灶基上表面的凸起配合可以防止溢火回收装置发生水平方向的偏移,再通过在底板的边角部的螺纹通孔内设置螺钉将溢火回收装置和灶基连接,使溢火回收装置和灶基相对固定,提高地汤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设计与加热部同轴设置的第一挡火板和第二挡火板,通过第一挡火板对加热部内的火焰进行初步阻挡,降低火焰溢窜造成的浪费,第一挡火板上开有多个第一排气槽,可以促进加热部内的废气和和外部空气的流通,提高燃气的燃效效率,再利用第二挡火板对从第一排气槽溢窜的火焰进行再次阻挡,进一步降低火焰溢出造成的损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克服了传统地汤灶使用过程中因火焰向外溢窜导致溢火不能重复利用和燃气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了地汤灶的加热效率,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溢火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溢火回收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地汤灶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溢火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片的排列示意图。

图1至图6中的各标注为:溢火回收装置10、底板11、凹槽111、螺纹通孔112、加热部12、燃烧器121、挡火部13、第一挡火板131、第一排气槽1311、第二挡火板132、第二排气槽1321、陶瓷片14、第一筋板15、第二筋板16、灶基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10,包括:底板11、设于底板11中部的加热部12以及设于底板11上表面的挡火部13;

具体的,结合图3~图4,底板11为方形结构,底板11的下表面沿底板11的边线方向开有凹槽111,底板11的4个边角部分别开有1个螺纹通孔112,将溢火回收装置10放置于地汤灶的灶基20上时,底板11下表面的凹槽111和灶基20上表面的凸起配合,可以防止溢火回收装置10发生水平方向的偏移,再通过在底板11的边角部的螺纹通孔112内设置螺钉将溢火回收装置10和灶基20连接,使溢火回收装置10和灶基20相对固定,防止地汤灶使用过程中溢火回收装置10和灶基20发生相对滑动,提高地汤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部12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加热部12的上端口和底板11的上表面平齐,加热部12上端口到下端口的距离大于底板11的厚度,加热部12的下端口处设有燃烧器121,燃烧器121和灶基20内的燃气管相通,通过点火装置可以使燃烧器121产生火焰对放置于灶台上的锅体进行加热。为了保证装置的刚性和密封性,本实施例中的底板11和加热部12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的,常见的方式为铸造,底板11和加热部12采用铸铁材料制成,铸铁材料价格偏移、硬度较高,采用铸铁材料能够极大降低地汤灶的制造成本。

结合图5,本实施例中的挡火部13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火板132,第一挡火板131和第二挡火板132均为圆筒状结构,并且,第一挡火板131的外径小于第二挡火板132的内径,第一挡火板131的内径等于加热部12上端口的直径,第一挡火板131、第二挡火板132以及加热部1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挡火板131的侧壁面上开有多个沿周面均匀分布的第一排气槽1311。在使用地汤灶时,将锅体放置于灶台上,此时第一挡火板131和锅底接触起支撑锅底的作用,燃烧器121燃烧燃气时,火焰碰到锅底时受到阻挡会向侧面溢窜,此时,第一挡火板131阻挡火焰向外溢窜,外窜的火焰对锅底加热效率较低,不仅造成地汤灶加热效率降低还会造成燃气资源的浪费。由于第一挡火板131、加热部12以及锅底之间构成相对密封的环境,外部空气进入困难,燃气燃烧时需要消耗空气,通过在第一挡火板131的侧壁面上开设第一排气槽1311可以利于空气的导入,促进燃气的充分燃烧,提高燃气燃烧的热效率,达到提升地汤灶的加热效率以及降低燃气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燃气燃烧时会产生废气,废气可以通过第一排气槽1311和外壁空气流通进行排除。由于设置了第一排气槽1311,部分火焰会通过第一排气槽1311向外窜出,第一挡火板131的外侧设有第二挡火板132,通过第一排气槽1311的窜出的火焰受到第二挡火板132的阻挡,会返回至加热部12内或者在第一挡火板131和第二挡火板132之间并继续对锅体进行加热,通过设置第二挡火板132可以将从第一排气槽1311窜出的火焰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了溢出火焰的浪费的情况,提高了地汤灶的加热效率,节省燃气资源,同时,由于采用挡火部13对溢窜火焰进行阻挡,也降低了火焰向外溢窜造成的安全风险。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挡火板132的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周面均匀分布的第二排气槽1321,第二排气槽1321的和第一排气槽1311交错分布,第二排气槽1321的槽口宽度大于第一排气槽1311的宽度,由于燃气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不及时排出会造成废气积聚,空气减少,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燃气燃烧不充分会导致燃气资源浪费以及加热效率降低的情况,通过在第二挡火板132的侧面壁上开设第二排气槽1321可以便于废气和外部空气进行流通,及时排出废气和引入空气,使燃气充分燃烧,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进而提升地汤灶的加热效率,将第二排气槽1321和第一排气槽1311交错分布,可以在排出废气的同时不影响第二挡火板132对从第一排气槽1311的外窜火焰阻挡以达到溢火回收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气槽1321和第一排气槽1311的数量相等,均为8个,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第一挡火板131和第二挡火板132尺寸的大小开设合适数量的第一排气槽1311和第二排气槽1321,在保证燃气充分燃烧的情况下提高溢火回收的效果,使地汤灶快速加热的同时降低火焰的外窜造成的浪费,提高燃气资源的利用率。

结合图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加热部12的内壁面上还覆有陶瓷片14,所述陶瓷片14的上下端面之间开有若干贯穿陶瓷片14的细孔,陶瓷片14的细孔内含有空气,能够促进燃气的充分燃烧,当陶瓷片14的细孔内的空气消耗后,细孔内处于负压状态,被锅底和挡火部13阻挡的溢窜的火焰会被吸入细孔内,由于陶瓷片14具有红外辐射的特性,因此陶瓷片14吸收火焰的热量,并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将热量向外输出继续对锅体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的陶瓷片14采用红外辐射陶瓷材料制成,主要包括sio、al2o以及mgo5等成分,其在常温下辐射率超过85%,具有较高的热转换效率,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并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输出,通过设置陶瓷片14不仅可以促进燃气的充分燃烧,还可以对溢窜的火焰进行回收,将溢窜的火焰的热量转化成红外辐射的形式,提高了火焰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地汤灶的加热效率,并进一步降低了溢窜的火焰热量的浪费,节约了燃气资源。另外,陶瓷片14上的细孔的直径为1mm,陶瓷片14为扇形结构,陶瓷片14的扇形角度为30°,陶瓷片14沿加热部12的中心轴线环形排放并完整覆盖加热部12的内壁面,此设置的好处是当某一处的陶瓷片14损坏时,可以对其进行更换,而不用将所有的陶瓷片14进行拆除更换,降低了地汤灶的维修成本。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火回收装置10的地汤灶,其加热部12内的温度能够达到1400~1500℃,市面上常见的地汤灶的加热温度一般在600℃左右,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溢火回收装置10,节能增效的效果非常明显。

为了提高第一挡火板131的刚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挡火板131的外侧壁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周面均匀分布的加强第一筋板15,在地汤灶使用过程中,锅体直接放置于所述灶台上,第一挡火板131起支撑作用,设置第一筋板15能够提升第一挡火板131轴向的支撑刚性,提升地汤灶的灶台的稳固性。同时,为防止第一筋板15和第二挡火板132连接形成相对封闭空间,导致燃气燃烧的废气和外部的空气流通不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筋板15的远离第一挡火板131的一端穿过排气槽,排气槽的宽度大于第一筋板15的厚度,使得第一筋板15的设置不影响排气槽的废气的排出以及空气的流入。

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121和灶基20内的燃气管连接,燃烧器121和燃气管的连接端采用螺栓连接,为防止在连接过程中由于螺栓拧紧力过大导致燃烧器121变形,进而使得燃烧器121和燃气管之间气密性不足发生燃气泄漏的风险,加热部12下端的燃烧器121的侧面外壁设有关于燃烧器121轴线对称的第二筋板16,通过设置第二筋板16能够增强燃烧器121的刚性,防止燃烧器121变形,进而降低因燃烧器121变形导致的燃气泄漏的情况发生,提高地汤灶使用时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汤灶的溢火回收装置10克服了传统地汤灶使用过程中因溢火不能重复利用导致的燃气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了地汤灶的加热效率,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利于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