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558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送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风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一般风轮的固定方式都是一端与带有弹性减振部件的驱动件相连,另一端则是刚性连接,或者是通过外置的弹性部件固定轴承以实现风轮的减振。由于刚性连接的一端振动无法消除,从而在风轮工作时会引起送风设备的抖动并发出较大的噪音,更严重地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风轮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送风设备,所述送风设备包括:

支撑构件;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端相连;

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相连;

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内,所述风轮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相连,所述风轮的第二端与所述轴承组件相连;

减振单元,所述减振单元设于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设备,将轴承组件和驱动件分别设于支撑构件的两端,并将风轮设于驱动件和轴承组件之间,风轮在驱动件的驱动下绕轴承组件进行转动,从而形成气流并完成出风,通过在轴承组件与支撑构件的第二端间设置减振单元,风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轴承组件传递至减振单元,并通过减振单元消除风轮振动的传递,从而减少由于风轮振动引起的送风设备的抖动,减少噪音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设备,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和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风轮的第二端,所述轴承座套设于所述轴承,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相连且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之间设有所述减振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或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减振单元的固定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为设于所述轴承座上的凸起结构或设于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上的凸起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或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还设有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沿周向间隔分布设于所述固定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为环状凸起或块状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单元为橡胶垫或硅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单元为减振弹簧,所述减振弹簧设于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设备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设于所述风轮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轮为贯流风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送风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送风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送风设备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支撑构件、11:第一端、12:第二端;

20:驱动件;

30:轴承组件、31:轴承座、311:轴承座本体、312:固定座、313:定位件、314:柱形凸台、315:螺纹孔、316:通孔、32:轴承;

40:风轮;

50:减振单元;

60:发热体、61:连接部、62:发热部;

70:出风格栅;

80: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送风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送风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送风设备,该送风设备包括支撑构件10、驱动件(例如为电机)20、轴承组件30、风轮40和减振单元50,驱动件20与支撑构件10的第一端11相连,轴承组件30与支撑构件10的第二端12相连,风轮40设于支撑构件10内,风轮40的第一端与驱动件20的输出轴相连,风轮40的第二端与轴承组件30相连,减振单元50设于轴承组件30与支撑构件10的第二端12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设备,将轴承组件30和驱动件20分别设于支撑构件10的两端,并将风轮40设于驱动件20和轴承组件30之间,风轮40在驱动件20的驱动下绕轴承组件30进行转动,从而形成气流并完成出风,通过在轴承组件30与第二端12间设置减振单元50,风轮4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轴承组件30传递至减振单元50,并通过减振单元50减小风轮40振动的传递,从而减少由于风轮40振动引起的送风设备的抖动,减少噪音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构架10为框架,可以单独设置于壳体中,也可以作为壳体的一部分与壳体一体成型。风轮40为贯流风轮,贯流风轮在制作的过程会进行动平衡和跳动度的调节,但是经过调节后的贯流风轮在工作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振动,因此一般都会再设置减振装置,例如在靠近驱动件侧设置减振部件。然而在某些送风设备中,由于壳体内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设置相应的减振部件,因此就需要合理的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轴承组件30与支撑构件10的第二端12间设置减振单元50,能够在减少壳体内部空间占用率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风轮40振动引起的送风设备的抖动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轴承组件30包括轴承座31和轴承32,轴承32套设于风轮40的第二端,轴承座31套设于轴承32,轴承座31与支撑构件10的第二端12相连且轴承座31与支撑构件10的第二端12间设有减振单元50。

图3为图1中送风设备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风轮40的第一端为图示位置中风轮40的右端,风轮40的第二端为图示位置中风轮40的左端。其中,轴承32的内表面与风轮40的第二端的外表面通过间隙配合,轴承32的外表面与轴承座31的内表面间通过过盈配合,轴承座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撑构件10的第二端12,从而风轮40能够在驱动件20的驱动下绕轴承座31的轴线进行转动,形成气流并进行出风。同时在轴承座31与支撑构件10的第二端12间设置减振单元50,能够有效地减少风轮40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的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轴承座31或第二端12设有用于安装减振单元50的固定座312。

图5为图2中轴承座3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仅以在轴承座31上设有用于安装减振单元50的固定座312为例进行介绍,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固定座312设于第二端12上。轴承座31包括轴承座本体311,轴承座本体311的外边缘设有固定座312,减振单元50可以通过固定座312固定于轴承座31上,从而在轴承座31与第二端12相连时将减振单50元固定于二者之间,从而减小风轮40工作时的振动的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座312为设于轴承座31上的环状凸起。

本实施方式中的减振单元50为橡胶垫或硅胶垫。将减振单元50设于环状凸起围成空间的内部,并与环状凸起的内壁面相贴合,能够有效的对减振单元50进行固定。同时,由于固定座312具有一定的高度,当轴承座31与第二端12相连时,减振单元50受到二者的挤压而发生形变,当减振单元50压缩后的高度与固定座312的高度一致时,减振单元不再进行压缩,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固定座312的高度保证减振单元50的压缩量达到定值,从而对减振单元50提供一定的预紧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轴承座31或支撑构件10的第二端12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件313,当定位件313有多个时,多个定位件313沿周向间隔分布设于固定座312。

如图5所示,轴承座31的顶部还设有定位件313。在轴承座31与第二端12的连接过程中,通过定位件313与第二端12相接触,从而通过定位件313的高度对减振单元50的压缩量进行控制调节。当定位件313有多个时,则可以保证对减振单元50的各个位置的压缩均匀,定位件313沿轴承座31的中心均匀布置,以保证对减振单元50的预紧力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座为设于轴承座31的多个间隔分布的块状凸起。

减振单元50设于多个块状凸起围成的区域内,并通过多个块状凸起对减振单元50进行夹紧固定,以保证轴承座31与第二端12连接后减振单元50能够固定于二者之间。

进一步地,块状凸起至少有三个,并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由此,可以对减振单元50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减振单元50为与块状凸起数量对应设置的减振弹簧。多个块状凸起以轴承座31的中心为中心均匀布置在轴承座31上,减振弹簧套设于块状凸起上,从而通过块状凸起将减振弹簧固定于轴承座31上。同时通过设置块状凸起的高度还可以控制减振弹簧的压缩量,保证减振弹簧的预紧力。为了保证对各个减振弹簧的预紧力均匀设置,减振弹簧以轴承座31的中心为中心均布在轴承座31上。

进一步地,轴承座31朝向风轮40的端面上还设有柱状凸台314,柱状凸台314的内部设有用于与连接螺栓相连螺纹孔315,减振单元50的对应位置处同样设有通孔。连接螺栓依次穿过第二端12、减振单元50和轴承座31,从而将轴承座31与第二端12相固定,并将减振单元50置于轴承座31和第二端1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送风设备还包括发热体60,发热体60的发热部62设于风轮40的内部。

发热体60包括连接部61和发热部62,连接部61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二端12,轴承座本体31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通孔316,发热部62穿过通孔从而设于风轮40的内部。当发热部62在风轮40工作过程中发热时,风轮40产生的气流能够经过发热部62的加热后进行输出,从而形成暖风,使送风设备具有暖风机的功能,其中,发热体60可以为ntc发热体或ptc发热体。当风轮40工作时而发热部62不发热时,送风设备不会产生暖风,此时送风设备可以作为塔扇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送风设备还包括出风格栅70和导风板80。出风格栅70和导风板80分别与支撑构件10相连,从而对风轮40产生的气流进行调节和导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