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加湿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5355发布日期:2020-07-29 03:09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加湿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加湿电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带有暖风功能的风机,例如是带有暖风功能的立式风扇(或大厦扇)以及各式各样的暖风机等。这种产品的常见结构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送风通道相互连通,送风通道上设有固定安装在机壳上的送风风机,期间,送风通道内还设置有电发热器件,从风机抽入的风量经过电发热器件加热后形成暖风。然而,这种常规带有暖风功能的风机,其风量经过电发热器件加热后,风量中的水份被蒸发,使得风机向外输送的暖风基本不带任何湿度,显得格外干燥,人们长期接受如此干燥的暖风,容易觉得烦躁不舒服,甚至出现疲惫感。

后来,人们研制出带有加湿功能的暖风机,使得向外送出的暖风具有一定湿度。但是,该结构功能单一,不能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选择加湿的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结构变化调节加湿量的多功能加湿电暖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加湿电暖器,包括机壳和发热装置,机壳围成第一送风通道,第一送风通道与进风口连通,风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内,还包括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三送风通道,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三送风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内安装有加湿装置;所述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三送风通道的交叉处,安装有用于阻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三送风通道两者其一、而保持两者另一通风,或者保持两者同时通风的风道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调节装置包括摆叶片,摆叶片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交叉处。

进一步地,所述摆叶片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三送风通道的交叉处。

进一步地,在所述交叉处,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三送风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送风通道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第三送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摆叶片的长度设置为当所述摆叶片阻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或第三送风通道时,所述摆叶片的前端抵触所述所述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或第三送风通道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调节装置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呈圆弧状,两侧分别衔接所述摆叶片的转轴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或第三送风通道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调节装置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摆叶片的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送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风动装置包括风鼓和马达,风鼓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棉、水槽和水箱,所述加湿棉安装在所述水槽内,所述水槽与所述水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选择性地阻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三送风通道两者其一、而保持两者另一通风,或者保持两者同时通风。当阻断第三送风通道保持第二送风通道通风时,可以仅实现电暖器的功能;当阻断第二送风通道,保持第三送风通道通风时,可以实现加湿器的功能;当保持第二送风通道和第三送风通道两者同时通风时,可以实现加湿电暖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不同风道的通断状态,达到多种使用功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加湿电暖器处于功能一状态时的侧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加湿电暖器处于功能二状态时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加湿电暖器处于功能三状态时的侧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调节装置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风动装置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机壳110-机座120-前壳

130-第一出风口140-第二出风口150-进风口

210-第一送风通道220-第二送风通道230-第三送风通道

300-风动装置310-风鼓320-马达

400-发热装置410-ptc发热体组420-ptc支架

500-风道调节装置510-摆叶片520-电机

530-导风板540-摆动杆600-加湿装置

610-加湿棉620-水槽630-水箱

640-加湿棉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多功能加湿电暖器,包括机壳100和发热装置400,机壳100围成第一送风通道210,第一送风通道210与进风口150连通,风动装置300安装在所述第一送风通道210内,还包括第二送风通道22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所述第二送风通道22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210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30和第二出风口140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40内安装有加湿装置600;所述第一送风通道210、第二送风通道22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的交叉处,安装有用于阻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22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两者其一、而保持两者另一通风,或者保持两者同时通风的风道调节装置500。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通过选择性地阻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22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两者其一、而保持两者另一通风,或者保持两者同时通风。如图1所示,当阻断第三送风通道230,保持第二送风通道220通风时,可以仅实现电暖器的功能;如图2所示,当阻断第二送风通道220,保持第三送风通道230通风时,可以实现加湿器的功能;如图3所示,当保持第二送风通道22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两者同时通风时,可以实现加湿电暖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不同风道的通断状态,达到多种使用功能的目的。

该多功能加湿电暖器,包括机壳100、第一送风通道210、第二送风通道220、第三送风通道230、风动装置300、发热装置400、风道调节装置500和加湿装置600。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风道调节装置500包括摆叶片510,摆叶片510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交叉处。摆叶片510转动时,可以选择性地封住第二送风通道220或第三送风通道230,从而阻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22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两者其一、而保持两者另一通风;或者使摆叶片510位于中间位置,从而保持两者同时通风。

具体地,所述摆叶片510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通道22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的交叉处,摆叶片510围绕转轴转动。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交叉处,所述第一送风通道210和第三送风通道23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送风通道220与所述第一送风通道210、第三送风通道230的延伸方向垂直,即在交叉处三个风道的延伸方向可以呈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制三个风道的具体延伸方向,例如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交叉处三个风道的延伸方向可以呈“y”型。

所述摆叶片510的长度设置为当所述摆叶片510阻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220或第三送风通道230时,所述摆叶片510的前端抵触所述所述第一送风通道210、第二送风通道220或第三送风通道230的内壁,也就是说通过摆叶片510堵住第二送风通道220或第三送风通道230。

所述风道调节装置500还包括电机520,电机520的输出轴与所述摆叶片510的转轴固定连接。例如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电机520的输出轴通过摆动杆540与叶片510的转轴固定连接。电机520与控制器(图中未标号)电连接,通过控制器即可控制摆叶片510的位置。

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摆叶片510处出风顺畅,降低风阻,减少噪音。风道调节装置500还包括导风板530。导风板530呈圆弧状,两侧分别衔接所述摆叶片510的转轴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220或第三送风通道230的内壁。使摆叶片510与第二送风通道220或第三送风通道230的内壁之间圆滑过渡。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发热装置400安装在所述第一送风通道210内。如图5所示,发热装置400包括ptc发热体组410和ptc支架420。ptc发热体组410通过ptc支架420安装在第一送风通道210内,风在第一送风通道210内流动时,可以吹过ptc发热体组410。

图1-图3所示,所述风动装置300也安装在所述第一送风通道210内,通过风动装置300产生风。如图6所示,所述风动装置300包括风鼓310、马达320和马达支架330。其中,风鼓310与所述马达32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马达320通过马达支架330安装在机壳100上。

如图7所示,所述加湿装置600包括加湿棉610、水槽620和水箱630,所述加湿棉610安装在所述水槽620内,所述水槽620与所述水箱630连通。与现有技术相同,加湿棉610由吸水性材料制成,安装在加湿棉盒640内,竖直放置在第三送风通道230内,使第三送风通道230内的风经过加湿棉610时,携带更多的水分。水箱630为储水结构,水箱630内的水通过开关流入水槽620内。由于加湿棉610安装在所述水槽620内,所以可以从水槽620持续水分,保持湿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