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5008发布日期:2020-10-23 12:1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螺旋板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器,传热效率好,运行稳定性高,可多台共同工作。螺旋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换热器设备,适用汽-汽、汽-液、液-液,对液传热。它适用于化学、石油、溶剂、医药、食品、轻工、纺织、冶金、轧钢、焦化等行业。按结构形式可分为不可拆式(ⅰ型)螺旋板式及可拆式(ⅱ型、ⅲ型)螺旋板式换热器。现行标准为jb/t4751-2003《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与一般列管式换热器相比是不容易堵塞的,尤其是泥沙、小贝壳等悬浮颗粒杂质不易在螺旋通道内沉积,主要体现在:因为它是单通道杂质在通道内的沉积一形成周转的流还就会提高至把它冲掉;因为螺旋通道内没有死角,杂质容易被冲出,螺旋板式换热器是由两个封闭且独立的螺旋通道构成,通道内出现了串漏则对于串漏点的确定比较困难。为了准确的查出漏点,采用了钻孔的方法。钻孔时,钻孔位置应定在换热器一端的同一个螺旋通道上,且为十字交叉形排列,在钻孔时还应尽量保证不让铁屑掉进换热器内,以使其通道畅通。

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螺旋式换热器通常采用的降温管位于螺旋板两侧,造成热换器内部中心的热流体无法实现有效降温,造成的余热回收效果不佳,无法充分利用低温热能,同时现有的螺旋式换热器采用单一螺旋交互进行高低温的交换,无法高效实现热换器的功能,致使热换器的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解决了降温管位于螺旋板两侧,造成热换器内部中心的热流体无法实现有效降温,造成的余热回收效果不佳,无法充分利用低温热能,同时现有的螺旋式换热器采用单一螺旋交互进行高低温的交换,无法高效实现热换器的功能,致使热换器的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箱体、热流体入口管、多兰式管口、管盖、底座,所述换热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热流体入口管,所述热流体入口管顶部固定连接有多兰式管口,所述多兰式管口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管盖,所述换热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换热箱体侧面固定连接有侧面连接盖,所述侧面连接盖内部固定安装有换热口,所述换热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热流体入流槽,所述热流体入流槽外侧固定连接有冷流体回流槽,所述换热箱体内部正中固定安装有交换体入流管,所述交换体入流管底部固定连接有交换体回流管,所述换热箱体内部镶嵌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换热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冷流体出口管,所述散热片表面固定设置有过滤散热孔,所述散热片表面固定安装有套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面连接盖通过焊接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口通过套嵌与侧面连接盖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流体入口管通过焊接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热流体入口管内部与热流体入流槽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流体出口管与换热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交换体入流管与交换体回流管内部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通过套嵌与热流体入流槽、冷流体回流槽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延伸至热流体入流槽、冷流体回流槽内部,所述散热片外侧与换热箱体内壁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散热片在换热箱体内部呈环形阵列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流体入流槽与冷流体回流槽在换热箱体的中部交互相通,所述热流体入流槽、冷流体回流槽为螺旋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延伸至热流体入流槽、冷流体回流槽内部部分表面设置有过滤散热孔,所述套接口与热流体入流槽、冷流体回流槽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新型螺旋式换热器,通过设置在热换器中心部的交互换热管,实现在螺旋板内部的热流体与冷流体交互处直接有效的进行高低温交换,同时在螺旋板件加入散热片,进一步提高热换器的传热效率,提高了热换器的工作效率,充分进行余热回收,达到充分利用低温热能的目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箱体;2、热流体入口管;3、多兰式管口;4、管盖;5、侧面连接盖;6、换热口;8、热流体入流槽;7、冷流体回流槽;9、交换体入流管;10、交换体回流管;11、散热片;12、冷流体出口管;13、过滤散热孔;14、套接口;1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箱体1、热流体入口管2、多兰式管口3、管盖4、底座15,换热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热流体入口管2,热流体入口管2顶部固定连接有多兰式管口3,多兰式管口3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管盖4,换热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5,换热箱体1侧面固定连接有侧面连接盖5,侧面连接盖5内部固定安装有换热口6,换热箱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热流体入流槽8,热流体入流槽8外侧固定连接有冷流体回流槽7,换热箱体1内部正中固定安装有交换体入流管9,交换体入流管9底部固定连接有交换体回流管10,换热箱体1内部镶嵌连接有散热片11,换热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冷流体出口管12,散热片11表面固定设置有过滤散热孔13,散热片11表面固定安装有套接口14;使热流体能够通过热流体入口管2有效进入到换热箱体1中心,此时在流动过程中热流体通过换热箱体1的内壁与散热片11进行一部分的换热。

本实施例中,侧面连接盖5通过焊接与换热箱体1固定连接,换热口6通过套嵌与侧面连接盖5固定连接,热流体入口管2通过焊接与换热箱体1固定连接,热流体入口管2内部与热流体入流槽8相通,冷流体出口管12与换热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交换体入流管9与交换体回流管10内部相通,散热片11通过套嵌与热流体入流槽8、冷流体回流槽7固定连接,散热片11延伸至热流体入流槽8、冷流体回流槽7内部,散热片11外侧与换热箱体1内壁焊接,散热片11的数量为若干组,散热片11在换热箱体1内部呈环形阵列排布,热流体入流槽8与冷流体回流槽7在换热箱体1的中部交互相通,热流体入流槽8、冷流体回流槽7为螺旋通道,散热片11延伸至热流体入流槽8、冷流体回流槽7内部部分表面设置有过滤散热孔13,套接口14与热流体入流槽8、冷流体回流槽7密封连接;热流体将热量传输给交换体,此时热流体转环为冷流体,通过冷流体回流槽7从冷流体出口管12流出换热箱体1,此时交换体带着热量从交换体回流管10流出,保证了热换器能够正常进行交换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热流体通过打开管盖4的热流体入口管2,进入到换热箱体1中,通过热流体入流槽8沿螺旋通道进入到换热箱体1中心部位,此时在流动过程中热流体通过换热箱体1的内壁与散热片11进行一部分的换热,当进入中心部位时,交换体通过交换体入流管9进行换热箱体1中心部位,通过交换体入流管9管道壁,热流体将热量传输给交换体,此时热流体转环为冷流体,通过冷流体回流槽7从冷流体出口管12流出换热箱体1,此时交换体带着热量从交换体回流管10流出,在热流体经过散热片11时,从过滤散热孔13中过滤流出,进行一部分热量的散失,实现在螺旋板内部的热流体与冷流体交互处直接有效的进行高低温交换,同时在螺旋板件加入散热片11,进一步提高热换器的传热效率,提高了热换器的工作效率,充分进行余热回收,达到充分利用低温热能的目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