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风罩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0214发布日期:2020-08-25 19:5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风罩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空调器的风罩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引导空调器的出风,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具有出风风罩,在空调器的长期使用中,风道容易囤积污垢,从而降低空调器的出风效果。为便于对风道清洁,需要拆卸出风风罩,但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其出风风罩拆卸操作复杂,用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器的风罩组件,所述空调器的风罩组件的出风风罩具有装配精度高、拆装方便的优点。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上述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所述空调器的风罩组件包括面板和出风风罩。其中,所述出风风罩与所述面板连接,所述出风风罩和所述面板中的一个设有卡扣,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出风风罩和所述面板中的一个设有定位柱,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通过在出风风罩和面板上设置相适配的卡扣和卡槽、定位柱和定位孔,既便于出风风罩找准安装位置,以提高出风风罩装配的精准性,又可以简化出风风罩的拆装过程,提高出风风罩的拆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内具有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凸块的内侧壁为倾斜面,所述卡扣夹设于两个所述凸块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块限定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适于与所述卡扣的端部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沿所述出风风罩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卡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与多个所述卡扣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为多个,所述多个定位柱沿所述出风风罩的一侧边缘间隔分布;所述定位孔为多个,所述多个定位孔与所述多个定位柱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风罩具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为三角形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风孔包括多个第一类出风孔和多个第二类出风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出风孔之间交错设有一个所述第二类出风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出风孔的内底壁为倾斜面,所述内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其中,10°≤α≤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出风孔的内底壁为倾斜面,所述内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其中,α=1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出风风罩和面板上设置相适配的卡扣和卡槽、定位柱和定位孔,既便于出风风罩找准安装位置,以提高出风风罩装配的精准性,又可以简化出风风罩的拆装过程,提高出风风罩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的出风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的出风风罩的侧视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的出风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的风罩组件100;

面板110;卡槽111;定位孔112;凸块113;避让槽1131;出风口114;

出风风罩120;卡扣121;定位柱122;出风孔123;第一类出风孔1231;第二类出风孔12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100。

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100。空调器的风罩组件100包括面板110和出风风罩12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出风风罩120与面板11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面板110可以限定出出风口114,出风风罩120可以设于出风口114处,以用于引导空调器的出风。

如图2所示,出风风罩120和面板110中的一个可以设有卡扣121,另一个可以设有与卡扣121相适配的卡槽111。可以理解的是,卡扣121与卡槽111可以形成卡接配合,且卡接配合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由此,通过设置相适配的卡扣121和卡槽111,可以利用卡扣121和卡槽111之间的卡接配合,使出风风罩120与面板110可拆卸地连接,从而既可以使出风风罩120安装紧固,又可以简化出风风罩120的拆装过程,提高出风风罩120的拆装效率。

例如,如图2-图4所示,面板110限定出四边形的出风口114,相应地,出风风罩120为适于覆盖出风口114的四边形结构件,出风风罩120的左右边缘处均设有卡扣121,且卡扣121朝向出风口114内部延伸,出风口114的左右边缘上对应卡扣121的位置处设有卡槽111,卡扣121适于与卡槽111卡接配合。

如图2所示,出风风罩120和面板110中的一个可以设有定位柱122,另一个可以设有与定位柱122相适配的定位柱122。由此,可以在出风风罩120安装于面板110时,利用定位柱122与定位孔112的配合连接,便于出风风罩120找准安装位置,从而既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的安装效率,又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装配的精准性。

例如,如图2、图8和图13所示,出风风罩120的下边缘处设有定位柱122,出风口114下边缘上对应定位柱122位置处设有定位孔112。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风罩120装配时,可以先操作定位柱122沿斜向下方向插入至定位孔112,当定位柱122与定位孔112适配完成后,可以对出风风罩120施加朝向出风口114的压力,以将卡扣121压入至卡槽111,从而使出风风罩120适于遮挡出风口114。当需要拆卸出风风罩120时,可以先操作卡扣121与卡槽111的连接松脱,而后操作出风风罩120沿斜向上方向运动,以使定位柱122沿沿斜向上方向移动,从而使定位柱122与定位孔112的连接断开,进而使出风风罩120与面板110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100,通过在出风风罩120和面板110上设置相适配的卡扣121和卡槽111、定位柱122和定位孔112,既便于出风风罩120找准安装位置,以提高出风风罩120装配的精准性,又可以简化出风风罩120的拆装过程,提高出风风罩120的拆装效率。

如图4、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卡槽111内可以具有两个凸块113,且两个凸块113可以相对间隔设置,凸块113的内侧壁可以为倾斜面,卡扣121可以夹设于两个凸块113之间。由此,通过在卡槽111内构造出相对间隔的两个凸块113,且凸块113的内侧壁为倾斜面,可以在卡扣121与卡槽111适配时,利用倾斜面引导卡扣121朝向两个凸块113之间运动,从而可以提高卡扣121与卡槽111的配合效率。

例如,如图2、图4和图12所示,出风口114的边缘上对应卡扣121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凸块113,且两个凸块113相对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卡扣121的滑动通道,卡扣121与卡槽111适配时,卡扣121可以沿凸块113的内侧壁滑动,以使卡扣121夹设于两凸块113之间。

如图3、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凸块113可以限定出避让槽1131,避让槽1131适于与卡扣121的端部适配。由此,通过在凸块113上限定出与卡扣121相适配的避让槽1131,可以将避让槽1131用作卡扣121的收容结构,且需要说明的是,避让槽1131的内壁面可以与卡扣121的端部的外壁面相贴合,以夹紧卡扣121,从而使卡扣121与卡槽111连接紧固。

例如,如图3、图12所示,两个相对的凸块113可以限定出两个相对的避让槽1131,卡扣121上朝向卡槽111延伸的端部可以构造出凸起。可以理解的是,当卡扣121夹设于两凸块113之间时,卡扣121上的凸起可以卡入至避让槽1131,避让槽1131的内壁面可以与凸起的侧壁面抵接,以对卡扣121在避让槽1131内的移动进行限位。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卡扣121可以为多个。由此,通过设置合理数量的卡扣121,既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与面板110连接的紧固性,又可以优化出风风罩120的布局,节省成本。

如图8所示,多个卡扣121可以沿出风风罩120的周向间隔分布。由此,通过设置多个卡扣121沿出风风罩120的周向间隔分布,可以降低因卡扣121分布不均匀,而导致出风风罩120的部分边缘与面板110连接不紧密的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与面板110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卡槽111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卡槽111可以与多个卡扣121一一对应。也即,多个卡槽111中的一个与对应的卡扣121适配连接时,其余卡槽111与卡扣121均对应连接。由此,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与门体连接的紧固性和可靠性。例如,当多个卡扣121或卡槽111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其余卡扣121依然可以与相对应的卡槽111适配连接,以维持出风风罩120装配的可靠性。

例如,如图8所示,出风风罩120的左右两侧边缘均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卡扣121,出风口114的左侧边缘处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卡槽111,且两个卡槽111与设于出风风罩120左侧边缘的两个卡扣121一一对应。出风口114的右侧边缘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卡槽111,且两个卡槽111与设于出风风罩120右侧边缘的两个卡扣121一一对应。

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定位柱122可以为多个,多个定位柱122可以沿出风风罩120的一侧边缘间隔分布,定位柱122孔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定位孔112可以与多个定位柱122一一对应。由此,通过设置合理数量的定位柱122和与其适配的定位柱122,既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装配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又可以优化定位柱122和定位孔112的布局,节省成本。例如,当多个定位柱122或定位孔112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其余定位柱122依然可以与相对应的定位孔112适配连接,以限定出风风罩120的安装位置。

例如,如图8、图10和图13所示,出风风罩120的下边缘处设有三个间隔分布的定位柱122,如图11所示,出风口114的下边缘处设有三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孔112,且三个定位孔112与三个定位柱122一一对应。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风风罩120可以具有多个出风孔123。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孔123可以用作空调器的出风通道,通过在出风风罩120构造出多个出风孔123,可以利用各出风孔123的相对独立性,使空调器的出风具有层次感,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且如图7所示,出风孔123可以为三角形孔。需要说明的是,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高、抗压能力强的优点。由此,通过在出风风罩120上构造出三角形孔,既可以提高出风孔123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空调器的风罩组件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示,多个出风孔123可以包括多个一类出风孔123和多个二类出风孔123,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类出风孔1231之间交错设有一个第二类出风孔1232。由此,可以利用第一类出风孔1231与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交错设置,提高出风孔123在出风风罩120上的布局占比,从而提高出风风罩120的出风效率,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出风孔1231与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送风方向或角度可以不同。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空调器送风的层次感。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类出风孔1231为正三角形出风孔123,第二类出风孔1232为倒三角形出风孔123,且如图5所示,第一类出风孔1231与第二类出风孔1232沿左右方向依次交错分布。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内底壁可以为倾斜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内底壁可以用作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导风面。由此,通过将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内底壁构造为倾斜面,可以增大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导风面的延伸长度,从而可以提高导风效果。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类出风口114的内底壁朝向下方倾斜,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制热时,第一类出风口114可以引导空调器送出的热气流朝向下方流动,从而使热气流能够较快地流动至房间底层。伴随着热气流地上升,室内温度可以较快地提升至适宜温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

如图7所示,内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α,其中,10°≤α≤45°。例如,α可以为15°、20°、25°、30°或35°。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内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合理的数值,可以增大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送风区域,以满足用户的送风需求,从而可以降低多个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送风相互干涉的概率,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送风的层次感。

进一步地,在实际应用中,当α=15°时,空调器既具有较高的送风层次感,以提高用户体验,又具有较大的送风区域,从而可以较快地调节室内温度。

且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内顶壁也可以为倾斜面,且内顶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其中,10°≤β≤45°。例如,β可以为15°、20°、25°、30°或35°。由此,通过设置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内顶壁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合理的数值,可以在增大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送风区域的同时,通过调节β或α数值,使第一类出风孔1231与第二类出风孔1232具有不同的导风方向,从而增大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风罩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出风风罩120和面板110上设置相适配的卡扣121和卡槽111、定位柱122和定位孔112,既便于出风风罩120找准安装位置,以提高出风风罩120装配的精准性,又可以简化出风风罩120的拆装过程,提高出风风罩120的拆装效率。

下面参照图1-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2所示,空调器的风罩组件100包括面板110和出风风罩120。如图2所示,面板110可以限定出出风口114,出风风罩120可以设于出风口114处,以用于引导空调器的出风。

如图2-图4所示,面板110限定出四边形的出风口114,出风风罩120为适于覆盖出风口114的四边形结构件。出风风罩120的左右边缘处均设有卡扣121,且卡扣121朝向出风口114内部延伸,出风口114的左右边缘上对应卡扣121的位置处设有卡槽111,卡扣121适于与卡槽111卡接配合。由此,可以利用卡扣121和卡槽111之间的卡接配合,使出风风罩120与面板110可拆卸地连接,既可以使出风风罩120安装紧固,又可以简化出风风罩120的拆装过程,提高出风风罩120的拆装效率。

如图2、图8和图13所示,出风风罩120的下边缘处设有定位柱122,出风口114下边缘上对应定位柱122位置处设有定位孔112。由此,可以在出风风罩120安装于面板110时,利用定位柱122与定位孔112的配合连接,便于出风风罩120找准安装位置,从而既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的安装效率,又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装配的精准性。

如图2、图4和图12所示,任一卡槽111内均设有两个凸块113,且两个凸块113相对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卡扣121的滑动通道。凸块113的内侧壁为倾斜面,卡扣121与卡槽111适配时,卡扣121可以沿凸块113的内侧壁滑动,以使卡扣121夹设于两凸块113之间。由此,可以利用倾斜面引导卡扣121朝向两个凸块113之间运动,从而可以提高卡扣121与卡槽111的连接效率。

如图3、图12所示,两个相对的凸块113可以限定出两个相对的避让槽1131,卡扣121上朝向卡槽111延伸的端部可以构造出凸起。可以理解的是,当卡扣121夹设于两凸块113之间时,卡扣121上的凸起可以卡入至避让槽1131,避让槽1131的内壁面可以与凸起的侧壁面抵接,以对卡扣121在避让槽1131内的移动进行限位。

如图8所示,出风风罩120的左右两侧边缘均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卡扣121,出风口114的左侧边缘处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卡槽111,且两个卡槽111与设于出风风罩120左侧边缘的两个卡扣121一一对应。出风口114的右侧边缘设有两个间隔开的卡槽111,且两个卡槽111与设于出风风罩120右侧边缘的两个卡扣121一一对应。由此,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与门体连接的紧固性和可靠性。

如图8、图10和图13所示,出风风罩120的下边缘处设有三个间隔分布的定位柱122,如图11所示,出风口114的下边缘处设有三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孔112,且三个定位孔112与三个定位柱122一一对应。由此,既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装配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又可以优化定位柱122和定位孔112的布局,节省成本。

如图7所示,出风风罩120可以具有多个三角形出风孔123。由此,可以提高出风风罩120的结构强度。如图7所示,出风孔123包括第一类出风孔1231和第二类出风孔1232,第一类出风孔1231为正三角形出风孔123,第二类出风孔1232为倒三角形出风孔123,且如图5所示,第一类出风孔1231与第二类出风孔1232沿左右方向依次交错分布。由此,可以利用第一类出风孔1231与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交错设置,提高出风孔123在出风风罩120上的布局占比,从而提高出风风罩120的出风效率,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如图7所示,第一类出风口114的内底壁朝向下方倾斜,内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α,其中,10°≤α≤45°。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内底壁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合理的数值,既可以增大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送风区域,以满足用户的送风需求,又可以降低因多个第一类出风孔1231的送风相互干涉,而导致空调器送风的层次感降低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制热时,第一类出风口114可以引导空调器送出的热气流朝向下方流动,从而使热气流能够较快地流动至房间底层,伴随着热气流地上升,室内温度可以较快地提升至适宜温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

如图9所示,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内顶壁可以为倾斜面,且内顶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其中,10°≤β≤45°。由此,通过设置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内顶壁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合理的数值,可以在增大第二类出风孔1232的送风区域的同时,通过调节β或α数值,使第一类出风孔1231与第二类出风孔1232具有不同的导风方向,从而增大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周向”、“左”、“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