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输送纱线烘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7533发布日期:2020-07-10 16:1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输送纱线烘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化输送纱线烘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烘房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员看管和协助输送,而且烘干过程中容易导致纱线受热不均,纱线本身的干湿度不一致不协调,部分面积干透,部分面积潮湿,需要人工翻转,然后重新再走一遍烘房的流程,这样加工处理的效率低,需要的人工成本大。而且重复烘干处理部分的纱线,容易出现纱线易断裂、韧性差,纤维部服帖的现象,严重影响到纱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输送纱线烘房。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目前烘干纱线的处理装置,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烘干室,所述的烘干室包括四个侧壁和顶面,所述的一个侧壁上设有输送进料口和输送出料口;与设有输送进料口和输送出料口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烘干室的内部设有第一输送装置,烘干室的外部设有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的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的第一输送支架、第一输送轨道、第一输送链以及通气管路;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支架、第二输送轨道、第二输送链和牵引机构;所述的第一输送轨道安装在第一输送支架上,所述的第一输送链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上,所述的第二输送轨道安装在第二输送支架上,所述的第二输送链安装在第二输送轨道上;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入口端与第二输送轨道的出口端在输送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轨道的入口端在输送出料口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闭合输送轨道;所述第一输送链的首端与第二输送链的末端在输送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输送链的末端分别与第二输送链的首端在输送出料口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闭合输送链,所述的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上均安装有悬挂组件;所述的通气管路设于第一输送轨道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传输路线由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形成的闭合输送链。闭合输送链在闭合输送轨道上传动。通气管路中通入蒸汽,蒸汽中通气管路的开口释放,直接蔓延至悬挂组件上,对悬挂物件进行烘干处理。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待烘干物料在烘干室内部烘干,在烘干室外部冷却的效果,人工成本低,烘干室外侧配有负责上料和下料人员即可。闭合输送链在牵引机构的作用下自动化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输送支架包括第一输送上支架和第一输送下支架,所述第一输送下支架与烘干室的地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上支架与烘干室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输送轨道安装在第一输送上支架和第一输送下支架上并从第一输送上支架延伸至第一输送下支架,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在烘干室内形成曲线状连续的轨道,所述的第二输送轨道在烘干室外形成曲线状连续的轨道;所述的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均包括上轨和下轨,所述的上轨和下轨均为是两条平行滑轨,上轨和下轨之间留有滑动间隙,且上轨和下轨利用支撑侧板固定安装位置。

烘干室内部设有位于第一输送上支架上的上层输送轨道和位于第一输送下支架的下层输送轨道,上层输送轨道和下层输送轨道构成了弯曲的第一输送轨道,充分利用烘干室的空间,延长输送的路径,增加烘干的时间。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连接形成的闭合输送链由若干个单元传输结构组成,所述的单元传输结构包括前部连接部件和后部安装部件;所述的前部连接部件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第一垫块及第一连接轴,所述的第一垫块位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并设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端部,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设有对应第一安装孔组,所述的第一垫块上设有上下穿孔和前后穿孔,所述的第一连接轴穿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的第一安装孔组以及第一垫块的上下穿孔将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均安装第一滚动配件;所述的第一滚动配件位于上轨的平行滑轨之间以及下轨的平行滑轨之间;所述第一滚动配件的外直径分别与上轨的平行滑轨之间的间隙和下轨的平行滑轨之间的间隙相适配;所述后部安装部件包括前连接板、后连接板、第二垫块、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上设有对应第二安装孔组、第三安装孔组、第四安装孔组,所述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垫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垫块连接;所述的第二垫块上也设有上下穿孔和前后穿孔;所述的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之间留有安装空间;所述的前连接板位于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前侧,所述的后连接板位于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后侧,所述的第二连接轴穿过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上的第二安装孔组以及第一垫块的前后穿孔将前连接板与后连接板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轴穿过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上的第四安装孔组以及第二垫块的前后穿孔将前连接板与后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滚动配件,所述的第二滚动配件位于上轨和下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滚动配件的外直径与间隙相适配。

再进一步地,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悬挂支架、悬挂杆和翻转齿轮,所述的悬挂支架包括水平杆和竖直延伸杆,所述的悬挂杆安装在水平杆的一端,包括支撑板、中心转轴、支杆,所述的中心转轴与水平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套于中心转轴处,所述的支杆环绕在中心转轴的四周,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翻转齿轮安装在中心转轴的端部;所述悬挂支架的竖直延伸杆上设有对应的第五安装孔组。

再进一步地,所述后部安装部件还包括第三垫块和螺杆,所述的第三垫块有两块,其上设有第六安装孔组;所述的第三垫块设于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之间的安装空间;所述的竖直延伸杆位于两块第三垫块之间,所述的螺杆穿过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上的第三安装孔组、第三垫块的第六安装孔组以及悬挂支架上的第五安装孔组,并利用螺母固定。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下支架上设有一翻转处理机构,所述的翻转处理机构包括底座和齿条,所述的底座固定安装在第一输送下支架上,所述的齿条安装在底座上表面,所述齿条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引板;所述的翻转处理机构设于第一输送下支架靠近输送进料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基座、牵引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三牵引轮、第四牵引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三链条以及拉钩;所述的牵引基座安装在第二输送支架上,所述的牵引电机安装牵引基座的顶部,所述的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三牵引轮、第四牵引轮均安装在第二输送支架上并位于牵引电机的下方,所述的第二链条连接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所述的第三链条连接第三牵引轮和第四牵引轮,所述的第一牵引轮和第三牵引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二牵引轮和第四牵引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牵引电机连接主动轮,所述的从动轮与第一牵引轮同轴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利用第一链条连接;所述拉钩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连接,所述的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平行设置,所述的拉钩沿着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均匀分布,且所述的拉钩与闭合输送链之间留有间隙。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动配件与前连接板之间及第二滚动配件与后连接板之间安装导套,所述导套的外径小于第二滚动配件的外径;所述均匀分布的拉钩之间的间隔与闭合传输链上各第二滚动配件之间的间隔保持一致;所述拉钩的位置与导套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口;所述的通气管路架于第一输送支架上,并与第一输送链保持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输送支架包括倾斜段和水平段,所述的牵引机构安装在倾斜段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全自动化的输送,传输效率高,节省人工成本;2、翻转处理机构和翻转齿轮的配合能够实现输送过程中全面的烘干处理,使得物料(纱线)的受热均匀,烘干效率高,又不影响纱线的质量。3、不受烘房空间的局限,烘干室外的第二输送装置可根据设计需求随意设置。4、牵引机构作为驱动装置,作用闭合输送链连续传动的动力。5、此烘房适用于纱线的烘干处理及传输,也适用于其他相类似物料的烘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单元传输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单元传输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翻转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牵引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烘干室;10.输送进料口;11.输送出料口;12.进气口;2.第一输送装置;20.第一输送支架;21.第一输送轨道;210.上轨;211.下轨;212.滑动间隙;213.支撑侧板;22.出气口;23.通气管路;24.单元传输结构;240.上连接板;241.下连接板;242.第一垫块;2420.上下穿孔;2421.前后穿孔;243.第一连接轴;244.第一安装孔组;245.第一滚动配件;246.前连接板;2460.第二连接轴;2461.第三连接轴;2462.第二滚动配件;247.后连接板;248.第二垫块;249.安装空间;250.第二安装孔组;251.第三安装孔组;252.第四安装孔组;253.第三垫块;2530.第六安装孔组;254.螺杆;25.导套;3.第二输送装置;30.第二输送支架;31.第二输送轨道;32.牵引机构;320.牵引电机;321.主动轮;322.牵引基座;323.第二链条;324.第二牵引轮;325.第一牵引轮;326.从动轮;327.第一链条;328.拉钩;4.悬挂组件;40.悬挂支架;400.竖直延伸杆;4000.第五安装孔组;401.水平杆;41.翻转齿轮;42.悬挂杆;420.支撑板;421.支杆;422.中心转轴;5.翻转处理机构;50.底座;51.齿条;510.导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烘干室1,烘干室1包括四个侧壁和顶面。一个侧壁上设有输送进料口10和输送出料口11,与设有输送进料口10和输送出料口11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2。烘干室1的内部设有第一输送装置2,烘干室1的外部设有第二输送装置3。第一输送装置2包括的第一输送支架20、第一输送轨道21、第一输送链以及通气管路23。第二输送装置3包括第二输送支架30、第二输送轨道31、第二输送链和牵引机构32。第二输送支架30包括倾斜段和水平段,牵引机构32安装在倾斜段上。由于烘干室1内的温度较高,不便于人工在烘干室1内操作,因此烘干室1外侧也需要安装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3作为上料点和下料点,也适用于安装牵引机构32。

如图1所示,第一输送轨道21安装在第一输送支架20上,第一输送链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21上,第二输送轨道31安装在第二输送支架30上,第二输送链安装在第二输送轨道31上。第一输送轨道21的入口端与第二输送轨道31的出口端在输送进料10连接,第一输送轨道21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轨道31的入口端在输送出料口11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闭合输送轨道。第一输送链的首端与第二输送链的末端在输送进料口10连接,第一输送链的末端分别与第二输送链的首端在输送出料口11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闭合输送链。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上均安装有悬挂组件4。通气管路23设于第一输送轨道21的正上方。

如图1、图2所示,第一输送支架20包括第一输送上支架和第一输送下支架,第一输送下支架与烘干室的地面固定连接,第一输送上支架与烘干室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输送轨道21安装在第一输送上支架和第一输送下支架上并从第一输送上支架延伸至第一输送下支架。第一输送轨道21在烘干室1内形成曲线状连续的轨道,第二输送轨道31在烘干室1外形成曲线状连续的轨道。第一输送轨道21和第二输送轨道31均包括上轨210和下轨211。上轨210和下轨211均为是两条平行滑轨,上轨210和下轨211之间留有滑动间隙212,且上轨210和下轨211利用支撑侧板213固定安装位置。支撑侧板213有若干个,沿着上轨210和下轨211延伸的方向排列,上轨210和下轨211均与其焊接,由此确保了上轨210和下轨211的位置,同时也保证了预留的滑动间隙212。

如图2、3、4所示,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连接形成的闭合输送链由若干个单元传输结构24组成。单元传输结构24包括前部连接部件和后部安装部件。前部连接部件包括上连接板240、下连接板241、第一垫块242及第一连接轴243。第一垫块242位于上连接板240和下连接板241之间并设于上连接板240和下连接板241的端部,上连接板240和下连接板241上设有对应第一安装孔组244,第一垫块242上设有上下穿孔2420和前后穿孔2421,第一连接轴243穿过上连接板240和下连接板241上的第一安装孔组244以及第一垫块242的上下穿孔2420将上连接板240与下连接板241连接。第一连接轴243的两端均安装第一滚动配件245。第一滚动配件245位于上轨210的平行滑轨之间以及下轨211的平行滑轨之间。第一滚动配件245的外直径分别与上轨210的平行滑轨之间的间隙和下轨211的平行滑轨之间的间隙相适配。后部安装部件包括前连接板246、后连接板247、第二垫块248、第二连接轴2460和第三连接轴2461,前连接板246和后连接板247上均设有对应第二安装孔组250、第三安装孔组251、第四安装孔组252,前连接板246和后连接板247的一端与第一垫块24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垫块248连接。第二垫块248上也设有上下穿孔和前后穿孔。第一垫块242和第二垫块248之间留有安装空间249。前连接板246位于第一垫块242和第二垫块248的前侧,后连接板247位于第一垫块242和第二垫块248的后侧。第二连接轴2460穿过前连接板246和后连接板247上的第二安装孔组250以及第一垫块242的前后穿孔2421将前连接板246与后连接板247连接。第三连接轴2461穿过前连接板246和后连接板247上的第四安装孔组252以及第二垫块248的前后穿孔将前连接板246与后连接板247连接。第二连接轴2460和第三连接轴246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滚动配件2462。第二滚动配件2462位于上轨210和下轨211之间的间隙212,第二滚动配件2462的外直径与间隙212相适配。闭合传输链的移动主要依靠第二滚动配件245和第二滚动配件2462的滚动,减小了与上轨210和下轨211之间的摩擦。

如图3、4、5所示,悬挂组件4包括悬挂支架40、悬挂杆42和翻转齿轮41。悬挂支架40包括水平杆401和竖直延伸杆400,悬挂杆42安装在水平杆401的一端,包括支撑板420、中心转轴422、支杆421。中心转轴422与水平杆401的端部转动连接,支撑板420套于中心转轴422处,支杆421环绕在中心转轴422的四周,支杆421的一端与支撑板420固定连接。翻转齿轮41安装在中心转轴422的端部。悬挂支架40的竖直延伸杆400上设有对应的第五安装孔组4000。

如图3、4、5所示,后部安装部件还包括第三垫块253和螺杆254。第三垫块253有两块,其上设有第六安装孔组2530;第三垫块253设于第一垫块242和第二垫块248之间的安装空间;竖直延伸杆400位于两块第三垫块253之间。螺杆254穿过前连接板246和后连接板247上的第三安装孔组251、第三垫块253的第六安装孔组2530以及悬挂支架上的第五安装孔组4000,并利用螺母固定。悬挂组件4通过此种方式与单元传输结构24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第一输送下支架上设有一翻转处理机构5,翻转处理机构5包括底座50和齿条51,底座50固定安装在第一输送下支架上,齿条51安装在底座50上表面。齿条51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引板510。翻转处理机构5设于第一输送下支架靠近输送进料口10的位置。设置在此处的原因是:悬挂组件4从输送进料口10进入,一路传输,经过在第一输送上支架上的第一输送轨道的输送实现了物料表面的烘干,当传输至第一输送下支架时,通过翻转处理机构5的处理,将物料的另一面沿着第一输送下支架的第一输送轨道实现烘干处理,烘干工序走完后,悬挂组件4离开烘干室1,进入第二输送支架30,在室外进行冷却处理,并且能够实现物料的下料及重新上料。

如图7、8所示,牵引机构32包括牵引基座322、牵引电机320、主动轮321、从动轮326、第一牵引轮325、第二牵引轮324、第三牵引轮、第四牵引轮、第一链条327、第二链条323、第三链条以及拉钩328。牵引基座322安装在第二输送支架30上,牵引电机320安装牵引基座322的顶部。第一牵引轮325、第二牵引轮324、第三牵引轮、第四牵引轮均安装在第二输送支架30上并位于牵引电机320的下方。第二链条323连接第一牵引325轮和第二牵引轮324,第三链条连接第三牵引轮和第四牵引轮。第一牵引轮325和第三牵引轮同轴连接,第二牵引轮324和第四牵引轮同轴连接,牵引电机320连接主动轮321,从动轮326与第一牵引轮325同轴连接。主动轮321与从动轮326之间利用第一链条327连接。拉钩32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链条323和第三链条连接,第二链条323和第三链条平行设置,拉钩328沿着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均匀分布,且拉钩328与闭合输送链之间留有间隙。

如图5所示,第二滚动配件2462与前连接板246之间及第二滚动配件2462与后连接板247之间安装导套25,导套25的外径小于第二滚动配件2462的外径。均匀分布的拉钩328之间的间隔与闭合传输链上各第二滚动配件2462之间的间隔保持一致;拉钩328的位置与导套25的位置相对应。拉钩328经过输送,与第二滚动配件2462的导套25接触,并推动第二滚动配件2462的移动。由此推动整个闭合传输链的连续移动。

如图1所示,通气管路23的一端与进气口12连通,通气管23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口22;通气管路23架于第一输送支架20上,并与第一输送链保持间隙。进气口12通入高温蒸汽,蒸汽顺着通气管23蔓延,然后从出气口22排出,出气口22有若干个,出气口22正对着闭合输送链,蒸汽从出气口22中释放,对悬挂组件4上的物料进行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牵引机构32的牵引电机320工作,带动了主动轮321的转动,主动轮321带动从动轮325转动,从而带动了第一牵引轮325和第三牵引轮的转动,在第二链条323和第三链条的带动下,第二牵引轮324和第四牵引轮也一起同步转动,第二链条323和第三链条同步传输,与其连接的拉钩328不断向下移动(朝着第二牵引轮324和第四牵引轮的方向移动),当拉钩328向下转动并与单元传输结构24的导套25相连接后,拉钩328跟着第二链条323和第三链条的传输方向,逐步向上移动(朝着第一牵引轮325和第三牵引轮的方向移动),因此单元传输结构24在拉钩328的作用下一个一个朝着输送方向推进。牵引机构32为第一输送链和第二输送链构成的闭合输送链提供传动的动力。悬挂组件4上安装有悬挂杆42,需要烘干纱线悬挂在悬挂杆上,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需要烘干的物件。物料在第二输送链处上挂,然后经过牵引机构32向上输送至烘干室1,悬挂组件4由闭合输送链带动,先经过第一输送上支架的第一输送轨道21,再经过第一输送下支架的第二输送轨道31,当悬挂组件4传送到第一输送下支架时,经过翻转处理机构与翻转齿轮41的配合,能够将原来悬挂的物件180°翻转,然后再逐步输送至输送出料口11,闭合输送链沿着第二输送支架30上的第二输送轨道31继续移动,移动至下料点,可人工将烘干后的物料取下,换上待烘干的物料,继续在牵引机构32的带动下,闭合输送链继续从烘干室1外输送至烘干室1内,以此形成了连续地、自动地室内烘干、室外冷却的输送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